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第255节

这个问题。

有点困扰朱允熥。

他试图将外族的人,编入大明的户籍,却并不被系统认可。

可释放出来的佃户,隐藏的人口,被找出来上了户籍后,却被系统认可了。

难道这系统也是玩歧视?

朱允熥想不明白就没去想了,反正有用就成。

第二个原因,就是粮食的问题。

这两年的粮食产量,相比之前,都是大有提升的。

百姓有吃的,新生儿饿不死,孕妇也有营养。

生育率自然就有。

再加上朱允熥大力的赈济,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本来人口是增长得更多的。

可惜有的人,偏要跟朱允熥作对不听话。

那么就导致一些血洗,拉低了人口的增长。

朱允熥点头道:“大明地广人少,三千多万人口,看似很多,但放在整个大明疆域来看,还是太少太少了。”

郁新说道:“启禀陛下,人口一多,大明的粮食负担就会加重。”

“百姓就会过得更加刻苦。”

“从而又不会生……。”

古代受限于生产力低下的缘故。

人口一直都是上不去的。

上去了也很快就会下来。

为什么?

就是人多了,没粮食吃啊。

恶性循环下,人口一直都保持在几千万的数字。

再加上兵荒马乱层出不穷。

人口能上去才怪了。

郁新的话,自然也就不是无的放矢。

人一多吃不饱,就是闹饥荒。

是动摇国本的。

他话没说完,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众人听完也是暗暗点头。

人口增加大家是希望看到的。

疆域太大,就需要人口去填充。

尤其是北边那些地方。

地广人稀,没有人驻守。

一个不注意就被他人入侵。

为什么历朝历代打下了西北的地方,最终还是被赶回来了呢?

就是人太少了。

迁徙过去的人口,很快消亡之后,没有人补充。

放汉朝有个一亿的人口。

能特么的把匈奴的草原,变成汉朝的后花园。

“这一点,朕知道。”朱允熥道:“所以,朕才会设立各地的开垦团,让他们来开垦土地。”

“粮食的问题不用担心,天下百姓足够他们吃的。”

他继续说道:“人口计划,鼓励生育,朕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来。”

“户部来完善,交由内阁来审阅,最终提交给朕御览。”

郁新道:“请陛下示下。”

“朕要在五年的时间里,看到人口增加到八千万,十年的时间要在一亿五千万。”

朱允熥朗声道:“一句话,告诉朕的子民,让他们放开了生。”

“生一个男孩,朕奖励他十亩田地,每个月十个银元,直到五岁。生一个女孩,朕奖励三十亩地,每个月三十个银元,直到十四岁。”

 (aifb) “朕的开垦团,开垦出来的土地,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不要怕朝廷没有地,就怕他们没有本事生出来拿。”

在场的官员。

都是一惊。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听到了。

但依旧觉得震撼。

尤其是奖励的土地。

一个女孩就是三十亩,还有三十银元。

这简直夸张到了极点。

尤其是三十银元。

这足够一个家庭三个月的的饱餐生活了。

省着点用,半年都能度过。

生一个女孩下来。

相当于生了一个家庭的暴涨啊。

“不仅如此,第一个女孩是三十,第二个就是四十,三个就是五十,四个就是一百。”

“生得越多,拿的就越多。”

朱允熥如是说道。

“陛下。”

茹常起身,说道:“如此特殊对待,男女有别就怕出问题啊。”

“一贯以来,都是以男为重。”

“在此事上,男女之间的待遇天差地别。”

“不说每月发放的银元之差,就是年限时间,男孩五岁,女孩到十四岁,其中就相差了九年。”

他这话说出来老派官员的心声。

要知道,在他们的挂念力,男人就是劳动力,是能下田,是能做劳役的,还能打仗的。

朝廷偏向女孩,那以后谁还生女孩。

“百姓家家户户都不用去干活,生孩子,生女孩就能富裕一辈子了。”

杨靖跪拜道:“请陛下三思啊。”

秦逵也站了起来,跪拜道:“陛下,此事一旦传遍天下,必定一片哗然。”

“陛下明鉴……。”

朱允熥不为所动,他淡淡的说道:“你觉得你们的三妻四妾是怎么来的?”

“或者说你们有女人给你们生孩子,就不知道民间疾苦了?”

茹常等人都是一愣。

“郁新,你来告诉几位,天下男女比例是多少。”

朱允熥说道。

“遵旨。”

郁新拱手道:“阁相,户部统计,天下三千七百万口。”

“男两千一百万,女一千六百万。”

朱允熥道:“听到了吧,男女之间数量之差,男比女多五百万。”

“这五百万的男人,都是打光棍的。”

“这还是理想状态下。”

“以天下人娶几个妾还有养些女人的行为。”

“这个数字怕是还要往上。”

危言耸听吗?

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女比男多。

那是因为战乱的时候,男人都被抽去当兵死了。

经过洪武二十五年的休养生息。

而今的天启时代。

大明早就恢复过来了。

可人口的比例也朝着两极变化。

男人是越来越多,女人是越来越少。

首节 上一节 255/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