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08节

  王彰高兴道:“何罪之有,快请,我俩几年没见,有太多话语想与你交谈,请!”

  两人联袂而入。

  王彰已经设好了酒宴,不过只有他们二人。

  “王上早就传书与我,说子房要来,我可期待了好几天啊!”

  “怪我怪我!在被朝歌的繁华景象所魅惑,竟致使流连于酒坊多日,忘记了与子良的相见。”

  “那一定要多罚几杯!”

  张良端起酒杯,笑道:“哈哈,是极是极!”说完连饮三杯。

  等张良罚酒喝完,王彰笑着问道:“怎样,观朝歌和长安或是咸阳如何?”

  张良吃了一口肉,边嚼边说:“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哦?细细说来,听说皇帝下令修建了长安,我还没去过,咸阳倒是去过,不过都是被项羽烧过时去的,满天的烟火,什么都看不清!”

  “先说咸阳吧!自从项羽焚之一炬后,就此荒废多年,附近的百姓也不敢再靠近它,杂草横生,野畜肆虐。好在陛下定鼎关中,由中央下令,迁徙一部分民众前往,之后才恢复了生机,

  不过其以往华丽的亭台楼阁,高大城墙都不在了,又加以陛下修建长安时多从那里拿取石材和剩余的巨木,因此原来浩大的咸阳城,取而代之的则是小城墙,矮屋平房,与关中其他小城并无二样。”

  王彰叹气道:“昔日秦始皇是何等的霸道,马鞭一指,方圆千里可以寸草不生,如今其庞大的秦王朝就如同咸阳一样,不复存矣,不过听你说,修建长安的大量木材石材是从咸阳旧址取的?”

  “正是,这也是萧相国的提议,就是为了体恤民力,节约民资。”

  王彰佩服道:“萧何之才落到哪里,就能惠及到哪里,真乃关中百姓之幸啊!”

  “我见你们朝歌也不差啊!”

  王彰笑道:“那是因为我们靠的是基层的官吏,靠的是白氏几百年的积累啊,不然就凭借我和白国众臣的平庸之才,如何能够将白国治理得安稳平和啊!不像萧何,其一人之力,可抵我白国几万官吏呀!”

  “白氏能够培养出这么多合格的官吏也是白国之福,白民之福啊!但是你们是否想过将其惠及天下呢?”

  王彰不能回答,因为这是白氏的秘密,白氏有这么合格的基层官吏,靠的就是白氏几百年的信誉与积累,他们中有白氏公族的白姓子,有想要出仕的儒者,有想要为民请命的墨者,想要入世修炼的道者,有白氏自己训练的庶民小吏,有与白氏交好的世家大族。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受过白氏影

  响的家学,所教导出来的合格的氏族子弟,或是读过《白氏春秋》的儒者,或是加入了白墨的墨者,或是与白氏道者交好,想要修炼红尘心的道者。

  虽然当初白氏主家遭受了灭顶之灾,但是与白氏有关的家族和人员,经过白氏早几十年的布局已经隐藏了下来,这些情愫和关系并没有因为白氏的衰落而彻底断绝。

  王彰转移话题道:“不说这些了,你还没说长安呢?”

  “长安现阶段与朝歌是没有办法比的,不管是从人口、城防还是商事来说,都远远不如,不过我相信,在萧何的治理下,不出十年,一定会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

  “那朝歌你又如何看呢?”

  “朝歌啊!很厚重,很繁华,很适合生活。这座城历史应该有几百年,将近一千年之久了吧,商朝时它就是商王朝的都城,周王朝时,它是卫国的国都,到了秦朝,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生存了下去。

  虽然它经历了多次战火,不断的破坏和重建,可这也使它获得了极少数的气运,我可以感觉到,生活在这座城池里的人能够比其他城池更快的融入其中。

  这不仅是白国的优秀治理,也是这座历史名城带来的潜在的影响,当任何一个人得知了它的经历后,都不得不为他感到心痛和钦佩,从而为它感到自豪,并愿意为其付出自己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地方的人,其性情和脾性都不一样的原因,你看沛县之人,因为靠近砀山,其人多豪气任侠;鲁县之人,冠之以鲁之名,其人多出儒者,多出忠贞之士;太原之人,因为靠近边塞,常年与游牧人接触,其人多暴虐,血性十足,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王彰听着张良的大论,举起酒杯佩服道:“这就是我喜欢与子房交谈的原因啊,每次总能有新的收获,我这还有许多疑惑,还请子房不吝请教!”

  张良举杯回道:“不敢,不过是不同的见解罢了,只是希望我的建议能够为子良打开另一条思路,称不上受教。”

  随后两人不断的推杯换盏,一直聊到深夜,两人还不尽兴,秉烛夜谈,最后酒劲上来了,直接就地抵足而眠。

  第二日

  “咚咚咚!”这是军鼓的敲击声,是在击鼓聚将,然后清点各军的人数。

  王彰被吵醒,来到帐外问亲卫道:“何人击鼓?难道是王上来了?”

  亲卫道:“不是,是中将军孙印。”

  王彰大怒道:“什么?孙印,他一個副将,岂敢绕过我击鼓聚将,清点士卒?军制何在,律法何在?”说完气呼呼的向中军大帐而去。

  等到王彰走后,张良珊珊而出,问之前的亲卫道:“发生了什么?”

  亲卫知道张良是王彰的密友,又是持有白王手令进入军营的,所以如实将其中缘由告诉了张良,张良

  听后,眼睛直发光,张良何等人物,心细如发丝,抽丝剥茧之下就知道孙印与王彰素有恩怨。

  向亲卫不吝赐教,亲卫对于孙印也是不满,直言道:“还不是因为当初他在东郡大败,被大王撤职,我家将军才后来居上,之后他一直不满,自恃才高,不将我家将军放在眼中,

  又在军中,拉拢一众孙姓将领以及与孙氏有旧的将领时常与我家将军作对,要我说啊,要不是大王看他孙氏对白氏的忠诚,以及他还有些个才华之外,早就应该将他踢出去了。”

  张良听后,再结合以往听过的孙印的过往,一下子就得出了孙印的性格和想要什么。

  于是他对亲卫说:“我还有事要办,先行出营,你家将军问起,你如实回答便好!”

  亲卫犹豫道:“这,没有将军下令,我岂敢私自放先生离去啊!”

  张良见状,出示白王手令道:“这样,我也不让你难做,莪会书信一封留给王将军,他到时候自会知道其中缘由。”

  亲卫感激道:“多谢先生!”

  在留下一封离别信后,张良向着巨鹿扬长而去。

  白军大帐

  王彰一来到大帐门口就听到到两派人马吵得不可开交,示意卫兵不要出声,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听里面的话语。

  “你算个什么东西,没有上将军下令,你竟敢私自擂鼓聚将?”

  “你又算个什么东西,孙将军是大军副将,王将军不在,孙将军自然成了最高将领,为什么不能擂鼓?”

  “屁话,要不要看你在讲什么?上将军何时不在,他不正在军帐吗?”

  “在?喝醉了无法理事和不在有何区别?难道敌人会因为王将军喝醉了而不进攻?那设置副将之职有何用处?”

  “放屁,你这是在混淆视听,这又不是战时!”

  “你才在放屁···”“我XXX”

  听着里面已经开始上演论亲大赛了,王彰只得推开帷幕而进。

  只见孙印端坐副将之位,神情悠哉,丝毫没有参与到骂战之中。

  众将见王彰到来,不管是哪一派都躬身行礼道:“参见上将军!”

  王彰略过众将,径直来到主位,孙印也起身行礼,王彰看了眼他,但是没有说话,对着众将说:“免礼吧!”

  “谢将军?”

  王彰坐定,看众将没有声音了,便问道:“怎么?不说了?有什么事就在本将面前说吧!”

  众将不回话,王彰看向孙印道:“孙将军不知何故擂鼓聚将啊?”

  孙印笑着道:“听说上将军与人在军中宿醉,就连早操都没有参加,知道将军有事无法到来,便擅自做主,擂鼓聚将,谁知大家竟有如此多的怨气,是本将考虑不周了。”

  王彰看着孙印突然笑了,他知道孙印的想法不外乎打击自己在军中的权威,使得自己无法统领全军,致使大王将自己免职,这样他就能拿回大军的主位了。

  但是王彰并不能直接和他撕破脸,因为其孙氏家主的身份,使得他在军中有不少依附,如果挑明了内斗,受损的只会是白国,自己接受大王看重,就算不能建功立业也一定不能使军队自溃。

  随后王彰看着诸将道:“本将若是不能理事,由副将代替理事是合乎理法的,诸将不必多疑。”

  支持王彰这一派的人见王彰如此说,只得连连称是,然后王彰话锋一转道:“至于昨晚在军中宿醉,是奉王命于本将和大王的友人交谈,不仅是自己,也是代替大王与之交际,故而宿醉。”

  说着还看着孙印,一副,咋的?不服啊,憋着,奉王饮酒,我老王跟大王亲着呢,大王的好友都是我接待的,也没见大王这么对你,啥也不是。

  孙印一脸便秘,只得扭头不去看他,当王彰的眼神不存在。

  王彰一派的将领高兴了,看见没,咱们可是王佐近将,另一派保王派也对王彰展现出亲近的眼神,两派有合作的趋势,只有孙印一派低头作哑,这一次交锋,又是王彰大胜。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追溯祖志,留侯计

  这边王彰回到军营后,得知张良已经走了,也没有多想,立刻将昨晚与张良交谈,张良无意间透露出关于汉朝的一些辛秘交给白卿。

  白卿在得到王彰的密信后,再结合影卫所收集到的一些汉王朝的信息,得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汉帝势大,不可力及,而刘邦确实不像暴秦和项羽,虽然私德有亏,但是对于平民百姓还是不错的。

  再加上有萧何这种百年不出的治国绝世大才,光是关中一地,就可聚集二十万大军,一年的用度,还不算上巴蜀,大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汉王朝直属郡县。

  如果刘邦发狠力,不在乎民力,可以轻易集结起五六十万大军一年的征途,但是他并没有,而是每次最多只是征调二十万,看样子,汉朝不会像秦朝那样秦始皇一暴毙,秦朝几年之内就完了。

  看张良的叙述,不仅是萧何,皇后吕雉似乎也有些政治才能,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后方几乎是萧何和吕雉在管,自己是君主,十分清楚有些事不是萧何这样的大臣可以决定的,而刘邦远在荥阳,且又经常被项羽军包围,根本无法回复关内指令,那下决定的就一定是吕雉了。

  越看越可怕,不算已经成了诸侯王的韩信,刘邦、张良、萧何、吕雉这汉祚在刘邦死后,起码可以坚挺一百年啊!

  可惜如今少有人可以商量这种机密之事了,其他兄弟都在祖地研究古籍,十三弟也远在邯郸,其他人或是身份不够,或是关系不够近,就只能独自思考,头痛啊!

  白卿揉着脑袋,有些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多希望自己也有个张良啊,能够为自己出计,这时竟然有些羡慕刘邦了,一個草莽之人,居然能得到如此多英雄豪杰的青睐。

  此真的是天命啊,难怪先祖都说不要小看每一个天下人,即使我白氏有天命玉圭帮助,也只能堪堪保住家族不灭,有复兴的机会。

  白卿不断在脑海中翻找着历代家主留下的手札和传记,以及文库里储存的典籍。

  就这样在王宫中待了半个月,披头散发的白卿终于找到了应对之法,以及能够思想通达之理。

  自己一直抱着贵族的心态,眷恋王位,眷恋国土,可是翻开白氏史书,原本白氏本就一无所有,那还怕什么失去呢?况且,只要自己能够得到天下庶民之心,白氏又怎会没落呢?

  就算自己允许,那些对于白氏给予无限期望的百姓、白姓子、臣族子弟、儒者、墨者、道者也不会答应啊,原来白氏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用来反对不公,反对暴行的承载物。

  只要他们还在,诸夏还在,白氏还在,有没有白王的爵位,以及白国的封地,有什么最重要的吗,有他们在的地方,不都是白国的“封地”吗?

  白卿对着铜镜,看着自己眉心的神印,喃喃道:“先祖

  留给我最珍贵的东西,不是白国后裔的身份,也不是遗留下来的财产和书籍,而是代表希望的白氏子的名号,以及先祖大禹之志啊!”

  想着白氏从始祖白罴开始,一介奴隶之人,逐渐开始影响身边人,然后是一座城邑,然后是一片地域,紧接着就是整个太行山麓,之后是河北大半地区。

  难道靠的是刀兵吗?不,是为庶民坚持不懈的奉献,是对庶民给予其他人身上得不到的尊重,所以他们才会爱戴白氏,虽然有个别心机之人,但是这并不影响,白氏是太行山周围不灭的氏族。

  想通后,白卿沐浴更衣,然后像往常一样处理国政,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最坏的结果,不外乎重新回到太行山祖地,和汉朝斗个几十年,他相信,汉朝总有内乱的一天,只要汉朝剿不灭,白氏就一日不放弃攻灭之仇。

  经过十几日的快马加鞭,张良赶到了巨鹿。

  汉帝急忙召见张良,问他想到办法了吗?因为自从定陶之后,汉帝也在不断收集白氏的信息,越看下去,他越觉得白氏就如同牛皮糖,他跟你合作,你就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但你只要与他对上,你就永远也扯不掉,烦都把你烦死,甚至在关键时刻伴你一脚,而有可能这一脚你再也起不来了。就如同反对秦朝。

  整个河北几乎就只有白氏的反对力量最大,白氏凭借一己之力,牵扯了河北多郡之力,使得整个反秦事业中,几乎没有一个秦军能够越过黄河,干预河南的起义军。

  而河南却在多支六国后裔和起义军的带领下,多次失败,要不是白氏在河北牵制了大量秦军力量,河南义军的损失还要惨重,而后期,白氏不仅消灭了河北的全部秦军力量,甚至还能支援河南战场。

  而反抗项羽也是,自从项羽惹了白氏之后,项羽就再也没有得到过河北力量的实质性帮助,只得到了赵王和燕王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帮助,白氏俨然成为了影响河北的一支重要力量。

  所以能够合作,是汉帝想到的最好的结果,因为纵观历史,白氏从来都不是威胁与他交好君主的主要力量,甚至是维系其统治的主要盟友。

  周朝初期,周王室除了姜氏以外,最大的助力就要数白氏了,白氏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几乎剪灭了整个东夷,为周王朝扩展了多少领土,如果没有白氏,可能周王室得到东夷之地,并不会那么顺利。

首节 上一节 108/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