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66节

  秦国和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相接;韩国和魏国、秦国、楚国、白国相接;楚国和白国、韩国、秦国、巴国、越国、宋国相接。

  白国和楚国、宋国、齐国、赵国、韩国相接。燕国和东胡、楼烦、赵国、齐国相接。

  赵国和燕国、楼烦、林胡、秦国、魏国、白国、齐国相接。齐国和燕国、赵国、白国、宋国、鲁国、越国相接。

  这就是当下的天下大势。

  秦孝公继位后,为了强大国家,施行恩惠,赈济孤寡,招募士兵,严明奖赏。同时学齐公颁布了招贤令,说:

  “当年我的祖先缪公在岐山和雍州之间,修持文德,创建武功,在东方平定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国界,在西方称霸戎狄地区,扩展疆土一千里,周天子任命他为方伯,诸侯都来庆贺,他为后世开创的基业,是光辉美好的。

  可是后来的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在位时政治不安宁,国家内部存在忧患,没有时间顾及外部的事务,赵、魏、韩三国攻取了我先君的河西疆土,诸侯鄙视秦国,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了。

  献公即位以后,镇守安抚边境,迁都到栎阳,并且想要向东征伐,收复穆公时的土地,重修穆公时的政令。

  每当我想到先君的遗愿,总是感到心痛。宾客和群臣中,如果有人能够进献妙计使秦国强大,我就提升他的官职,分封给他土地。”

  同年,孝公向西斩杀了西戎的獂王。

  白国四百一十二年

  赵国和韩国将魏国瓜分,魏国灭亡。

第八十四章 卫鞅入秦,变法

  白国四百一十二年

  秦孝公的招贤令传遍天下,有识之士皆蜂拥而至秦国,一时间,秦都雍城出现了很多的东方六国之人,秦孝公见状十分高兴,下令建造招贤阁,接待从六国而来的贤才,宣布凡是有学识的贤人,经过认证后,都可以入住招贤阁,食宿全免,等待秦公依才选仕。

  这边,卫国有一人才名叫卫鞅,原是公室之后,入读过白氏学府,尤为喜爱《白氏家法》,甚至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他能将《白氏家法》倒背如流,凭借这份才情,他被任命为濮阳的法堂法官。

  虽然濮阳是卫君的城邑,但是在十年前就被白国接管城池,由白国派遣官吏和军官,卫君只是名义上的领主。

  本来卫鞅法官当得好好的,认为凭借《白氏家法》能够将濮阳大治。于是每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审理案件,处理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贵族官吏的大事。

  卫鞅判定的案件一度被呈上给白国的司法大夫,作为典型,濮阳的百姓也十分信服卫鞅的判决,因为卫鞅的判决从来都是公平公正,毫无偏移。

  直到有一天,卫鞅遇上了一宗夫妻案,妻子告丈夫赌博,寻花问柳不仅消耗了大量家资,还很少关心家人,妻子希望法官能判丈夫几天监牢,让他悔改,从而回归家庭,因为她是知道丈夫只是玩心大,并不是不爱家人。

  卫鞅依据家法处理,派出法吏查找线索,最终除了赌博和嫖娼外,竟然还查到了丈夫养外室且已有一子。按照《白氏家法》,赌博和嫖娼被家人发现并告官,将被判十日监牢且立下誓书,保证绝不再犯,

  下次再犯,惩罚加倍,一直到终身监禁,且需要自己家出每日的食宿费,若是没人出,则送往劳役营,做劳役,只有立功才会被放回。

  而养外室则需要法官判定是否需要和离,和离后的家产如何分配。

  妻子听到丈夫养外室,决定可以接受外室成为小妾,请求不要和离。但是依据家法,必须要两方和离一方,丈夫当堂说不想放弃外室的孩子,这就意味着不能放弃外室。

  最后卫鞅判定妻子和离,得到一半家产,丈夫和外室结婚。妻子绝望,不接受,甚至说要撤诉,损失自己承担。但是卫鞅以法无情的理由驳回。卫鞅深信法不可和情混为一谈。

  但是最后被监督官驳回卫鞅的判决,重新交给其他法官审理,这个举动使得卫鞅大为屈辱,认为监督官完全是在破坏法制。而濮阳百姓听说了卫鞅的判决后,也不再对他说好话了,在路上看见他,皆斜视。

  卫鞅认为这是监督官驳回自己的案件,导致自己的权威受到打击,认为《白氏家法》设立掣肘法官的监督官完全不合理,很快,卫鞅忍受不了在法制里掺杂人情的做法,提出辞职,濮阳首法官再

  三挽留,也没能留住,最后不舍得放了这位大才。

  而卫鞅听说秦公发出招贤令,又认为秦国没有经历过变法,且地处偏远,完全是一张白纸,能够任自己挥洒才能,于是毫不犹豫的踏上了前往秦国的路程。

  到了秦国,凭借自己的才能,轻松的入住了招贤阁,又放出大话说除非秦公亲自来请,否则绝不出仕。惹得其他六国之才的恼怒,纷纷找他比试。

  但是,在卫鞅绝世的能力下,毫不意外的败北,渐渐地,大家都承认卫鞅是大才,不过并不认为他是大贤。

  这边,秦孝公起初听说招贤阁来了一位狂才,很是好奇,不过没有出面,想让招贤阁的其他人才将卫鞅的嚣张气焰打消下去。但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打压下卫鞅的气焰,反倒是让卫鞅打遍招贤阁,甚至有秦国本地的贤才听不过去,与他比试,都输了。

  秦孝公知道,卫鞅真的是一个大才,高兴地连夜出宫拜访卫鞅。

  卫鞅正宽衣解带,准备睡下,烛火都吹了,听到有人敲门,顿感生气“谁啊?不知道我睡了?”

  门外人轻声回道:“我是秦国的国君,听闻先生大才,冒昧的前来打扰,还请先生见谅。”

  卫鞅一听是秦公,连忙重新穿好衣服,点燃烛火,在铜镜前细细整理自己的衣冠,然后打开门,将秦公迎进来。

  两人相对而坐,互相问好,秦公带来的护卫又在房间中点了几根烛火,使得房间明如白昼。

  “听闻先生的大才,知道我秦国有了强大起来的希望,因此我兴奋的睡不着觉,索性立即启程,故而连夜来拜访先生,请先生勿怪!”

  卫鞅行了一礼,表示知道了,但是没有回答,只是静静的看着秦公。

  秦公见卫鞅没有答话,只好说:“秦国贫瘠,地处偏远,位于诸夏边邑,迫切的需要像先生这样的大才,使得秦国复兴,恢复穆公、献公时的大业。”

  卫鞅还是没有说话,秦公有些不高兴了说:“我如此的哀求先生,先生皆不语,是否看不起秦国,或者看不起我?您到底有什么想法,还请先生明示。”

  卫鞅这才开口说:“不知国君的理想是什么?”秦孝公振奋的说:“恢复穆公和献公时的霸业!”

  卫鞅听后,长叹一口气说道:“国君请回吧!”

  秦孝公错愕道:“为何?”

  卫鞅说:“国君只是想要恢复先祖的霸业,如此志向还需要我出手吗?就凭这栋阁楼里的诸位贤才就可以办到,我想我的志向是无法实现了!”

  秦孝公不解道:“先生的志向是什么?”

  卫鞅向往道:“天下!”

  秦孝公说:“天下?我的志向不就是称霸天下吗?”

  卫鞅摇了摇头说:“不是称霸天下,而是制霸天下,让天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天下的所有权利归于己身。”

  秦孝公张

  大嘴说:“如同周天子?”

  卫鞅说:“不,比周天子还要有权势,就如同周厉王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孝公憧憬着卫鞅给他描绘的蓝图,不禁说道:“我秦国可能吗?”

  卫鞅自信的说:“国君只要用我的方法,一定可行!”

  秦孝公看着眼前这個自信的,充满无限活力的男人,顿时觉得他说的一定能实现,于是起身行礼道:“还望先生助我秦国制霸天下,我愿意无条件支持先生的变法。”

  卫鞅也起身行礼道:“国君如此看重于我,我岂敢不效死力?”

  随后卫鞅将自己的举措告诉了秦孝公,卫鞅提出要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

  同时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也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再改变军功制度,使得战士们希望打仗,不怕战死。

  秦孝公听后很是赞同,于是当场任命卫鞅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一事。卫鞅受命,于是连夜编撰自己将要推行的法条和措施。等到基本编撰完毕,向秦孝公说,可以召开朝会了。

  秦国朝堂之上,秦孝公将自己任命卫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一事宣告了下去。起初众人没有什么反应,但当听到卫鞅要抑制商业发展,限制贵族特权,鼓励宗室子弟参军立功,设立军功制时,都坐不住了,纷纷说不同意。

  其中大臣甘龙、杜挚等人认为卫鞅的变法太过于极端,对秦国不利,于是同卫鞅争论。

  起初秦孝公听到卫鞅说的严苛的律法时,也不禁询问卫鞅,律法是否过于严苛,卫鞅说只有严苛的律法才能使得国君集所有权利于一身,才能将秦国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才能将秦国的所有潜力挖掘出来,才能和富裕的六国对抗,才能实现制霸天下的理想。为了秦国的霸业,秦孝公妥协了。

  卫鞅的措施有,仿照白国实行户籍制度,又加上了连坐制,即按照编制,将全国百姓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在军队实行二十等爵制。今后将通过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

  同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建立军功。

  还有的则是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鉴于秦国各地的度量混乱统一秦国各地的度量衡。

  为了更好的管理秦国的领土,卫鞅决定学习六国的郡县制,将秦国划分郡县,由于现在秦国人少地少,于是只是推行县制,等到以后设立郡制。于是卫鞅下令“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全国设立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同时为了统一全国的思想,下令“燔诗书而明法令”。即放弃儒家的以仁治国的思想,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峻法管治国家,有功者重赏,有过者则重罚。

  尽管许多大臣反对卫鞅的一些举措,但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这些举措还是强行在全国铺开,卫鞅召集了很多擅长律法的士子,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执行变法的举措。

  至此,秦国这辆钢铁战车,在卫鞅的铸造下,渐渐成型。

第八十五章 相继变法,称王

  白国四百一十六年

  经过卫鞅的变法图强下,秦国国力很快就提升起来,这时,秦孝公和韩侯在杜平会面,双方不欢而散。

  另一面,楚王任用了吴起也进行变法,使得楚国由贵族政治转向了官僚政治。着手整顿吏治和军队,在大刀阔斧的变法下,楚国国力很快就增强了起来。

  但是吴起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和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的措施,也为吴起的后来埋下隐患。

  楚国在国力增强后,果断联合赵国出兵北伐韩国,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

  一时之间,楚国成为了继齐国之后又一崛起的大国。

  白国四百一十七年

  双方结怨的秦国和韩国在元里交战,三十万秦军和三十万韩军在元里激烈的碰撞,可是经过卫鞅的改革后的秦军,不仅军纪严明,而且每个秦军对敌军人头的渴望,如同嗜血的恶魔。

  在和秦军交手的韩军将士,看到秦军不要命似的,疯狂的砍杀,对于自己身上的伤口毫不在意,韩军将士畏惧了,渐渐地,有韩军将士开始后退,逐渐的变成了韩军的大溃。

  韩军主将看见后,惊愕中充满恐惧,韩军大败,而且是大溃败。这使得韩军不敢再和秦军野战,而自从此战过后,韩军称呼秦军为虎狼之师,如同恶虎和饿狼一般的军队。

  韩侯也在私下里称呼秦孝公为虎狼之君。

  白国四百二十年

  卫鞅被秦孝公升任为大良造,并让他率领士兵围攻韩国的安邑,在秦军的箭雨以及虎狼之师的恶名下,韩军惧怕秦军攻入城池后肆意妄杀,于是守城的韩军将士杀死守将后向秦军投降。

  此时,韩军的大部队还在半路上。听说秦军已经攻下安邑,大队秦军在路上列阵等待韩军大部队时,韩军主将果断掉头,向韩侯汇报安邑已失,将士们对于秦军有惧怕,不敢再前进,故而回师。

  韩侯大怒,撤下了韩军主将,并且在国内寻求变法之人,想要强大韩国。

  这边秦军攻下安邑后,便停住了脚步,将安邑以东,黄河以北的土地收入囊中。

  很快,韩侯找到一个人,他叫申不害,韩侯看他和卫鞅都是法家之人,于是任命他为韩相,主持韩国的变法,在申不害的变法后,韩国总算是抵挡住了秦国和楚国的进攻,保存了剩余的领土。

  白国四百二十二年

  秦国修筑咸阳城,在宫门外建造观楼,秦孝公决定将国都由雍城迁都到咸阳城。同时卫鞅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合并小村落,集结为大县,每個县设一名县令,全国共设三十六个县,以此打破田亩间的界限。

  至此秦国的疆土向东扩展到安邑以东。

  白国

  四百二十四年

  秦国开始向各县征收赋税。

  同年楚王崩逝,被吴起和楚王联手压制的旧贵族发动叛乱,迅速派出家兵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吴起的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新任楚王继位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这也算是保住了吴起变法中的一部分成果。

  趁此时机,韩国和白国联手攻打楚国,楚国正值内乱,白国攻取了陈地,韩国攻取了蔡地。楚国收复的蔡、楚两地又落入他人之手。

  白公将大梁以北设为东郡,大梁以南设为陈郡,以陈为郡城。

首节 上一节 66/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