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第374节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

  差不多一年时间过去,朱元璋肉眼可见的衰老下来,头上的头发也事白得一塌糊涂。

  虽然现在大部分奏章都有太子朱标和吕昶、宋濂等几位内阁大学士处理,但是不少重大问题,还是得送到朱元璋这里来批阅。

  朱元璋本身是一个专注于“政务”的人,处理起奏章来也是得心应手,更不会觉得累,只是每次处理久了,总感觉身体越发吃力。

  而且这一年多以来,大明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发展,国库钱多了,做的事情也多了,最让朱元璋满意的是南北发展得比较平衡!

  之前北直隶在欧阳伦的经营下,一跃成为大明最为富裕的行省,为大明提供了不少税收,之后虽然欧阳伦被调入京城,但是北直隶的发展并没有停止下来,长城还在修缮、新城一坐坐拔地而起!高速路、水泥路更是修了一条又一条,税收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边境贸易也在蓬勃发展起来,贸易城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反哺北直隶,贸易城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平台,让草原百姓用他们的牛羊、财富购买北直隶各个工坊生产的产品。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现在草原南部的众多部落已经严重依赖北直隶的商品,谁要是打北直隶,这些部落第一个不干,北部可以说是非常安全了。

  按理说,北方如此快速发展,南北之间的差距应该会变大。

  但是让朱元璋意外的是,南方的发展也不差,根据李善长递上来的奏章陈述,南方四省在其管理下,实现了北直隶的发展速度,各种道路、桥梁、楼房、新区、股市....如雨后春笋出来,可以说北直隶有的,南方四省也有。

  “父皇似乎对南方的发展比较满意。”太子朱标就站在朱元璋身后,见到朱元璋拿着李善长的奏章笑意连连,忍不住道。

  朱元璋笑着道:“南方底子本来就好,李善长又处处参照欧阳伦的手段,南方四省发展起来也很正常。”

  “李善长这人单论能力比不上刘伯温、也比不上...欧阳伦这混蛋,但他会学....这次派他去管理南方,果然没有让朕失望啊!”

  “哼哼,南方四省的成功还让朕确定了一件事情。”

  “父皇,是什么事情?”朱标好奇问道。

  “当然就是咱们大明离开欧阳伦也可以很好,欧阳伦的那些手段是可以被复制的,而且还能用得更好!”朱元璋有些兴奋道。

  “父皇,儿臣不是太理解,您为何如此高兴。”朱标开口问道。

  “标儿,你要记住,臣子有能力不可怕,但若是他的能力独一无二,甚至无人可以取代,这就很可怕了!”朱元璋沉声道:“面对这样的能臣,你舍不得杀死他,百姓会拥护他,时间一长,咱们老朱家的江山就会不稳固!”

  “对于这样的人,要么再榨干他的价值后,尽快杀掉,要么培养出可以制衡他的存在,如此才能解决问题!”

  “可...父皇,四妹夫不是外人,他是您的女婿,是儿臣妹夫!”朱标不忍道。

  “咳咳,咱也没说是欧阳伦,你想多了!”朱元璋尴尬道:“标儿,等过完年,你就亲自去一趟广东,将李善长接回来,那个时候欧阳伦应该也要上朝堂了,到时候朝堂就是朕给他们两个设置的舞台!”

  “是。”朱标点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侍卫跑了进来。

  “陛下,有人手持大诰告御状!”

  嗯!?

  听到这话,朱元璋、朱标父子两都是一惊。

  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朱元璋出身于彻底的贫民家庭,他曾眼见官吏的腐败和百姓的艰难,成为皇帝后回想往事,对太子朱标动情的说:“农民起早贪黑的干活,却穿破衣,吃粗粮,不知地方父母官能否怜悯他们。”因此,朱元璋早早确立了自己治国的思想——“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也就是说,对官吏要严格要求,而对待百姓,则尽量宽容。

  为实践这一治国理想,明朝刚建立,朱元璋就开始严厉打击官员的犯罪现象,他对贪官污吏和渎职的官员重加惩罚,甚至搞出了“剥皮实草”的刑罚,也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放在衙门的大门口,以警示后来的官员。

  朱元璋毕竟身处庙堂之高,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体查民情,更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官员的犯罪情形尽收眼底,那么,怎样才能对那些不法官吏做到早发现、早处罚呢?朱元璋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让老百姓自己上京城告发不法官员的罪行,一路上任何人都不得阻拦!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做出这么“极端”的规定,在明朝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颁布的圣旨中写的是:百姓受了冤枉,只允许在地方官府伸冤,然后自下而上,最终交到朱元璋手上,而不能直接就一路跑到京城来找朱元璋告状。

  “凡军民,诉户婚、田土、作奸犯科诸事,悉由本属官司自下而上陈告,毋得越诉,輙赴京师。”

  毕竟他是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一口气处理那么多事。但很快朱元璋就发现,这样的处理方式局限性太大。地方官员们很容易就把事情压下来,将状子烂在自己手上,并不上报,甚至私自殴打伸冤的百姓,使得老百姓有冤没处诉,这规定也就越来越起不到作用。

  见到这种情形,朱元璋自然大为光火,他愤怒之下,终于在明朝洪武十八年第一次发行的《大诰》中作出了新规定:地方府、州、县的官吏,如果残害百姓,贪污腐败,那么允许当地的老百姓直接到京城向朱元璋本人告状。老百姓告状的路上,任何人都不得阻拦,即使他们没有“路引”,也就是过路的凭证,只要手持一本《大诰》,就可以畅通无阻。如果还有人敢阻拦他们,那么全家都要处死。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继续像以前一样殴打百姓,朱元璋对那些阻拦百姓告状的官员下手极狠。在《大诰》中,朱元璋就记录了几个因为阻拦百姓告状而获罪的例子。

  有个叫何添观的官吏,因为阻拦百姓告状,就被处以“刖刑”,挖掉了膝盖。在这样严刑峻法的压力下,各地百姓自然可以比较方便的告状,同时,那些官员们也都战战兢兢,不敢再阻拦了。当然,朱元璋也会对百姓说的情况进行细致调查,一旦发现这些老百姓是诬告,他也会严加惩罚,因为“奸徒若不抵罪,天下善人为所诬多矣”。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会主动去接触地方百姓,与他们交流,他曾经亲自接见前来纳粮的百姓,问他们地方情况如何,也曾召来地方的地主富户,严词训诫他们,比如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就召来部分浙西的富户,教训他们“毋凌弱,毋吞贫,毋虐小,毋欺老,孝敬父兄,和睦亲族,周给贫乏,逊顺乡里”。

  这也是朱元璋喜欢进行微服私访的原因。

  所以当朱元璋、朱标听到有人手持《大诰》告御状的时候,颇为吃惊。

第360章 持万民伞告状,欧阳伦抄底(求订阅!!)

  “去!将告御状之人带上来!”

  朱元璋沉声道。

  “是!”

  侍卫拱手然后退下。

  在等待告御状之人的时候,朱标开口道:“父皇,过去一年,我大明发展平稳,会不会有人想要诬陷?”

  朱元璋沉声道:“若是有刁民敢诬陷,朕定要严惩,不过若是所告之事为真,那便绝对不是小事!”

  朱标思考一番,继续道:“父皇,你说会不会是二弟他们?”

  “老二他们....”朱元璋脸色更加难看起来,“真要老二他们做了对不起百姓的时候,咱非得打烂他们的屁股!”

  就在朱元璋、朱标父子商议着的时候,侍卫带进来四个人,这四人皆是商人装扮,正是在郊外客栈吃饭的四人。

  这四人一看到龙椅上坐着的朱元璋,立马跪在递上。

  “拜见陛下!”

  “陛下求求您救救南方四省吧!”

  “陛下,朝廷要是再不出手,南方四省数百万百姓怕是活不下去了!”

  “请陛下明察!”

  听着这四人哀嚎连连,声泪俱下,朱元璋眉头皱起,沉声问道:“手持《大诰》告御状,你们若是所告事情为实,朕会奖赏你们,若是所告事情为假,朕绝对不会轻饶!”

  “说吧,你们到底是要告什么?告谁?”

  听到朱元璋这话,跪在大殿上的四人都是混身一颤,不过在相互对视一眼后,四人的眼神越发坚定起来。

  “回陛下!我等四人是南方四省的商人!”

  “我们四人冒死来到京城,要状告当朝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告他草菅人命,为了所谓的发展,强占百姓土地,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若是有百姓不从,夜里便会有打手上门殴打,甚至是直接拆了百姓的房子!”

  “还有李善长强行百姓购买所谓的股票,百姓一生投进去,结果最后变成了一堆废纸!”

  “不仅如此,这两年李善长在南方四省大兴土木,原本不需要修路的地方也要修路,更是拖欠工人工钱!”

  “李善长在南方四省大搞一言堂,上到官员下到百姓,谁要敢提出反对意见,都会被李善长疯狂打压!”

  “我等四人作为商人,更是被逼着各种投钱,几代人辛苦经商积攒的家财,被李善长以及同党压榨得干干净净,要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我等四人也绝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入京告状啊!”

  闻言,朱元璋脸色阴沉下来。

  啪——

  “大胆刁民!”

  “南方四省在李善长的管理下发展迅速,税收翻倍,可以说是大治,怎么到了你们嘴里就变成了如此不堪?”朱元璋怒吼道:“朕看你们就是来诬陷李善长的。”

  “来人啊!把这四人拖下去一人打二十棍!”

  “外加二十个巴掌!”

  “是!”侍卫冲进来,将这四人拖着往殿外走去。

  闻言,四名商人连忙喊道。

  “陛下,我等四人所言全部都是真的啊!”

  “陛下,我们身上还有百姓联名按指印的万民伞!”

  “陛下,我们所言句句属实啊!”

  听到四名商人的话,朱元璋再次开口,“等等!”

  侍卫们立刻停止将四名商人往外拖的动作。

  “万民伞在哪里?拿出来给朕看看!”朱元璋沉声问道。

  一名商人连忙挣脱侍卫,然后将身上的外衣解开,在外衣落下后,里面竟然裹着厚厚的白布,白布上写着字和手印记。

  “陛下,这万民伞上一共有南方四省一万五千多名百姓签字画押!请陛下明察!”

  “将这万民伞给朕打开!”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侍卫们开始将这名商人身上缠绕的布脱下来。

  很快,一张长达数十米的白布平铺在太和殿内,而这白布上写满了名字,并且每个名字都按了手印。

  看到这万名伞,朱元璋瞳孔收缩,眼中的怒火点燃。

  “父皇,这万民伞不像是做假,恐怕南方四省真的出事了。”虽说朱标还是不太相信,但是看到这万民伞,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元璋心里都有七八分的相信了。

  “别急,先问清楚再说!”朱元璋虽然没有暴怒,但是脸却阴沉得可怕!

  朱标见状也不由得捏起一把汗,以他对父皇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越是这个时候越是生气。

  “朕暂且饶你们一次!”

  “不过你们想要状告李善长,必须要出证据来,光靠这万名伞以及你们的一番说辞,朕是不会相信的!”

  朱元璋淡淡道。

  四名商人闻言脸上从惊恐转化为了喜色。

  “陛下,如今南方四省遍地都证据,那些停工的道路、楼房,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您只要派人去看看就知道了!”

  “那李善长嘴上说着是为了南方四省的百姓好,实际上却是在疯狂的以公为私,安排他的那些亲属承接道路、桥梁、房屋等建设,所有的钱都被李善长的亲朋好友赚走了!”

  “我们这些商人提供的商品,李善长也是一直扣押货款,我们真的是被逼上绝路了啊!”

  以公为私!

  这不就是贪污么!

  朱元璋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朱元璋那最痛恨的就是官员贪污。

  难怪让纪纲去调查李善长,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李善长两袖清风,即便是娶了多房小妾,也从未贪污受贿,敢情李善长自己没贪,而是他身边人贪污啊!!

  听到这几名商人的话,朱元璋气抖冷!

  这四名告御状的商人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诬告的样子,而且还有万民书。

首节 上一节 374/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蜀汉兵圣,我成了卧龙养子

下一篇: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