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第621节

  “从偏远地区走出来的状元,他的故事由我来给你讲述!”

  “号外!号外!!本次招募考试最大的黑马出炉,赵珲被点为第一!”

  “赵珲是谁?他是辽东第一才子!”

  赵珲的故事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大明,不少百姓都将赵珲当成了偶像!!

  没办法,赵珲的故事实在是太励志了,从小父亲就死在了战乱当中,母亲重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依旧坚持读书,最后一举逆袭!

  赵珲也成为了很多长辈、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模板。

  “你看看人家赵珲,条件那么艰苦都能够成为工科状元!”

  “咱们家给你那好的资源,你居然还不好好读书,好好珍惜!”

  “爹也不求你像赵珲那样成为工科状元,你成为前十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前百也可以啊!”

  对于这一次招募考试,朝廷也是相当重视,不仅对全国所有考生进行了排名,而且还按照各行省考生成绩进行排名,对于全国前十、全行省前十给与奖励。

  最让所有人惊喜的是,奖励不光是钱财,而且还有公民!

  对于全国前十直接给与进士出身,全行省前十则是给与举人出身,也就是说,只需要考进全行省前十,那就能够做官了!

  正是这一点,让大明百姓对于招募考试更为重视,过去大家都读四书五经,学习写治国理政的圣人文章,即便是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广后,依旧有很多人选择学文,原因无他,那就是因为科举考试能够获得功名!

  如今招募考试也可以获得功名,而且学到东西更为实用,百姓的观念也在满满转变!

  赵珲等十人在殿试之后,礼部就给他们安排了骑游京城,与科举状元一样,身披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有衙役举牌、鸣锣开道。

  享受着百姓的夹道欢迎和欢呼。

  由于项目部还在筹备当中,欧阳伦直接给赵珲等十人放长假,各自回自己所在的行省、州府、县城,让他们衣锦还乡,同时也是为了项目部做宣传,让大家更加关注工科科举!

  这一次工科科举如此火爆,也的的确确选出了不少人才,这让欧阳伦决定要将工科科举长期办下去!

  光是培养人才可不够,还得有选拔人才的机制才行,而工科科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考试排名,让人才们卷起来,只有竞争才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

  这个办法绝对有效,诸多历史已经证实了这点。

  虽然欧阳伦自己并不喜欢内卷,所以只能让大明百姓卷了,卷一卷也不是个坏事,不想卷的...你可以躺平,这也是权力嘛。

  得到假期,赵珲很清楚他这次回辽东行省的任务,所以在得到消息的当天,赵珲就准备带着母亲返回辽东。

  来的时候,他和母亲是坐着公车进京的,如今功成名就,返回辽东,朝廷这边直接按照钦差的规模给赵珲配备人员,首先是给赵珲定了个六品翰林学士的官职。

  别看这官级别不大,但象征意义极大,一般只有状元才能直接任免为翰林学士,而翰林院可是号称宰辅摇篮。

  京官外出,这官职最少高三级,而翰林学士外出,那最少是高四级!

  即便是封疆大吏的布政使都不敢轻易怠慢。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一队十人军士作为护卫,护送赵珲,这些军士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存在,十人对付百人都不成问题,军队护送,一般人可没这个待遇。

  最后就是仪仗了,最新的红旗马车,侍从、侍女都配齐,整个车队下来人数直逼百人!

  其他的才子各方面自然是比赵珲差一些,但是车队依旧很豪华!

  当十支车队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前往大明的各个行省,一路上敲锣打鼓,引来众多百姓观看。

  “快看快看,状元郎来了!”

  “今年不是没到科举的时候么?怎么会有状元郎?”

  “老人家,这你就不清楚了吧,朝廷这次组织了一次全国招募考试,专门选拔人才,据说有好几百万人参加,最后挑选出了十人!”

  “朝廷降下恩泽,给了这些考试优异的考生功名,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咱们都称呼为工科状元!”

  “原来如此,我就说这状元郎看起来如此不凡!”

  赵珲的车队足足花了三个月,这才从京城回到辽东行省。

  而辽东行省布政使早就带着各级官员在辽东行省等候。

  “状元郎的车队来了!”

  “奏乐!欢呼!”

  下一秒,整个道路上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赵珲此刻也是早早从马车内出来,其在高头大马上,一身崭新官府,配上胸前的大红花,再加上赵珲本身就很帅气,直接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周围也不乏当初一起参加招募考试的考生,这些人当中,有的是胡乱考试,有的只是觉得好玩,还有的则是准备不够....说白了就是对招募考试不够重视,最后自然也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绩。

  当初他们也只是觉得这就是单纯的一个招募人才的考试,虽然规模足够大,但终究无法和科举考试相提并论,顶多就是和国企公务员考试一样!

  但是结果出来,现在的情况看来,他们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看到赵珲如此荣耀,这些人心里肠子都悔青了,要是当初自己再努力一点,不说跟赵珲一样,怎么也能够进入行省前百或者前十,那也是有功名的啊!

  现在后悔这些已经晚了!

  更多的人在看到赵珲的荣耀后,心中都在暗暗下定决心,如果有下一次招募考试,他必定要全力以赴才行!

  利益,最直观的利益,永远是驱动人前进的最佳动力。

  欧阳伦和朝廷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这些人才衣锦还乡,便足以调动起整个大明的心思。

  过去大家以科举考试为荣,只需要写出锦绣文章就可以功成名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国家更为注重的是工科,所学的东西得真正能够用到发展当中去!

  如此也算是千金买马骨了!

第571章 妹夫你来了啊!(求订阅!!)

  除了普通百姓、学子都极为追捧赵珲外,官员们对赵珲爷是极为热情。

  说实话如果赵珲只是个普通的状元郎,根本用不着辽东布政使、按察使以及指挥使等封疆大吏来迎接,顶多就是下面的知府、知州级别的官员接待一下就行了。

  赵珲的情况大有不同。

  一来赵珲是这次辽东行省惟一考入全国前百前十的考生,更是最后被驸马、皇帝、太上皇三方认证为本次招募考试第一,也就是工科状元!

  二来赵珲是大明第一位工科状元,第一位工科状元出在辽东行省,意义重大。

  三来如今民间对赵珲极为崇拜,民意高涨。

  作为辽东行省的父母官,这些封疆大吏于情于理都应该露面。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赵珲的这个状元是驸马欧阳伦点的,赵珲是欧阳伦的门生,据说欧阳伦可是已经将赵珲收为自己的徒弟了。

  这个时候,赵珲已经不重要,他的老师欧阳伦才是最重要的!

  欧阳伦!?

  这可是当今大明最有权势的大臣,所做的功绩就不多说了,光是他被封双爵位,就足以超越所有人,当朝首辅啊!

  辽东行省虽然不是欧阳伦的地盘,但是辽东和北直隶相邻,且一直有合作,可以说辽东行省能够这么快的走上正轨,少不了北直隶的帮助,而北直隶的成分就不用多说了。

  那可是号称驸马当摇篮的地方。

  “赵大人,恭喜恭喜啊!”

  “你在太和殿一举夺魁的事迹早已传遍整个辽东!”

  “如今你荣归故里,是我辽东之幸啊!”

  辽东布政使刘益拉起赵珲的手,十分亲切道。

  “大人过誉了!下官只是努力学习而已,如今还未立下功劳,当不得如此评价!”赵珲并没有因为这些荣誉和热情而冲昏头脑,相反他这一路上都在思考,未来如何做出一番政绩,这才不辜负老师的提拔。

  “哈哈!赵大人果然是人才,宠辱不惊!”辽东布政使刘益看赵珲的眼神更加欣赏了,继续道:“说起来,我与你老师还是结拜兄弟!”

  “当年也是有过很多次合作,你若是不嫌弃,可以叫我一声世叔,今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来找我!”

  “多谢...世叔!”赵珲连忙行礼,心中更是惊骇,他只知道自己老师在京城有着滔天的能量,没想到即便是到了这偏远的辽东,影响居然也如此之大。

  赵珲也很清楚,堂堂布政使愿意跟他一个小小六品翰林如此热切的说话,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他的老师。

  “嗯嗯,今日我把辽东的官员能叫来的都叫来了,给你接风洗尘,吃完饭休息一晚你再往老家走!”

  刘益笑着道。

  “多谢世叔安排,晚辈听您安排就是!”

  关系拉近,两人说话也亲近许多。

  在省府休息一晚,赵珲这一晚吃了这而辈子都没有吃到过的食物,见到了原本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官员,这些平日里遥不可及的官员,却是对他恭恭敬敬,竭尽交好!

  休息一晚上之后,赵珲便继续往老家而去。

  在赵珲的要求下,车队仪仗都收了起来,尽可能的低调。

  原本以为这样就能够平静到家。

  可是在赵珲到了自家老房子的时候,原本平时连狗都不会来的破草屋子,此刻却是被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

  不停有人在喊。

  “瞧瞧,这就是工科状元赵珲大人的家啊!”

  “寒门状元名不虚传!”

  “门口这块石头真是有趣,莫不是因为这块石头镇了风水,这才出了状元?我要是摸一摸是不是就能吸收一些气运!”

  “很有可能啊!这绝对就是一块幸运石头!”

  “让我摸摸!”

  “摸一摸就转运!”

  “大家排队不要挤,这可是赵珲大人的老宅,谁要是损坏了,那是要去吃牢饭的!”

  .....

  “赵珲大人到!”

  随着一道雄厚响亮的声音响起,现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所有人全部朝着身后望去。

  一名年轻男子身着官服站在众人面前。

  “仪表堂堂,年纪轻轻,莫非你就是状元老爷!”

  人群中一人道。

  “没错,我就是赵珲!”

首节 上一节 621/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蜀汉兵圣,我成了卧龙养子

下一篇: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