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第739节
闻言,欧阳伦赶紧摆摆手,“没那么严重,没那么严重!”
“不过我接下来的话,你都要记在心里,因为这事关宗人府、魏国公府的安危荣辱!”
“岳父年纪大了,背疾也是越发严重,虽然有医科院的医生贴身照顾,但没办法根除,所以....你我还有你姐姐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魏国公徐达有背疾这是整个大明都知道的事情,欧阳伦更早知道这件事情,并且也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安排医科院的医生给徐达处理,不过...即便是有欧阳伦先进思想指导,不过大明的医疗条件还是太落后,根本没办法根除徐达的背疾,这也就导致了徐达的命运注定。
一旦徐达走了,魏国公府就交到了徐辉祖的手上。
徐辉祖要接手的可不光是一座魏国公府,更是和魏国公绑定在一起千千万万的人!
如果说欧阳伦是宗人府这艘船的掌舵之人,那么徐达便是魏国公府这艘船的掌舵人,而宗人府、魏国公府这两艘又是紧密挨在一起,在大海上航行。
命运也早已绑定在一起。
如今魏国公府这艘船面临着更换掌舵之人,徐辉祖相对于徐达来说,显然是差了不少,资历、战功等等!
那么这个时候,欧阳伦能做的就是扶上马,再推一把!
这里也能看出来,推荐徐辉祖担任平叛大军的副将也是有自己私心的,“天下为公”?这从来不是欧阳伦的性格。
再说了,徐辉祖的能力不错,也有资格担任这副将一职,自己身为姐夫,他不帮谁帮?
欧阳伦继续说道:“只有你徐辉祖彻底在大明武将当中站稳脚跟,有一席之地,有足够的功勋,魏国公府这艘大船才不会倾覆!”
听到欧阳伦的这番话,徐辉祖重重点头,“姐夫,我明白!”
“只是我从未担任过如此高级别的副将,我担心做不好。”
“这次平叛大军的主将是宋国公冯胜,其资历也就比我爹小一点,我当他的副将怕是没啥话语权,不过我这次就是去刷资历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冯胜也不会拿我如何,倒是姐夫你负责管理后勤,我更担心你!”
在来之前,徐辉祖还和父亲徐达讨论过多次,都一致认为欧阳伦负责大军后勤这个差事才是最困难的。
欧阳伦笑着道:“你能关心你姐夫我,我还是很开心的,不过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后勤方面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
“你的心态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毕竟你不是主将,不过....”
欧阳伦停顿了一下,接着道:“不过你更要做好准备,更为准确点来说是....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姐夫你的意思是?”徐辉祖满脸疑惑道。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次平叛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你身为副将有自己的职责,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好小兵,况且你都到副将了,更要有这个心态!”
欧阳伦缓缓道。
“姐夫,这个我也想啊!只是我现在除了领到了副将之职外,其他的职务都没有定下来,我甚至都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
“哎——”
徐辉祖眉头紧锁。
欧阳伦笑了笑,“辉祖,我这里倒是早就给你想好了办法。”
“姐夫,什么办法!?”
徐辉祖连忙问道。
“既然我负责后勤,你就去找冯胜申请,给你一支队伍,你带着保护后勤,这样不就可以了么。”
“诶...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冯胜愿意么?”徐辉祖眼睛一亮,但很快眉头又皱了起来。
“你只管放心去找冯胜,他一定会同意的,记得要兵的时候尽量多一点。”
欧阳伦自信道。
“好的,姐夫。”
虽然不是太清楚,但是既然姐夫欧阳伦已经发话了,那他必然是要坚定执行。
之后欧阳伦又给徐辉祖叮嘱了很多事情,同时还给了徐辉祖一个锦囊,让徐辉祖遇到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拿出来看。
.....
就在平叛大军积极准备的时候。
国内舆论这方面也是没未停歇。
欧阳伦在看完各大报刊送来的宣传文章,点点头,“写的有进步,各种宣传文章记得多写实例,少写空洞的话,多站在百姓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完全按照你们自己想法来写!”
“我给你们圈出来的地方,你们拿下去更改之后,便可以安排发表了。”
“这段时间是咱们宣传口的重要时机,你们就要跟我像打仗一样,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舆论战线是保证胜利的基础!”
“是,驸马爷,我们会按照您的指示迅速行动起来!”
几个报刊总编也是连忙向欧阳伦保证。
“嗯,好!”
欧阳伦点点头,继续道:“你们努力做事,这次谁要是做得好.....”
欧阳伦特意停顿一下,然后继续道:“朝廷打算新成立一个传媒总局,这总局的负责人品级为正三品。”
听到这话,几个官方报刊总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就连呼吸也都急促起来。
虽然欧阳伦没有明说,但是意思他们都懂。
那可是正三品啊!
这要是放在过去,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身为报刊总编,他们目前的身份属于是央企公务员,级别仅仅是正五品,当然这个传媒总局的负责人,直接就成为正三品,相当于连升数级!
这么好的机会自然是不能错过。
想到这里,几个报刊总编不想浪费任何时间,对着欧阳伦行礼之后,就快速离开。
各大报刊的行动那是相当的迅速,当天晚上就将报刊更改定版,接着就开始疯狂印刷起来,如今有了快捷的交通,报刊发行也极为迅速.....
第677章 百姓反应,绝望的冯胜(求订阅!!)
几乎在第二天。
第一批报刊就在京城以及周边地区开始售卖传播。
要知道,为了让报刊传播得更快,都是在京城统一制作硬刷母版,然后派出快马送出,全国各大印刷坊。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等到第七天,整个大明所有角落都能够有相关报刊在流行。
这个速度或许相比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闻传播速度来说不值一提,但是放在大明这绝对是奇迹!
毕竟过去关于朝堂上的新闻即便过去好几个月也不一定能传到偏远地区,有些在深山里面的村落甚至都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朝代、谁当皇帝!
现在的大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报纸会传播到每一个村落。
而村长会将报刊宣读。
在百姓们得知报纸上的内容后,也都是十分的震惊。
某个山村内。
“朝廷派大军去云南平叛,这...这是又要打仗了啊!”
“去年不是才打完仗么?”
“这和去年的征伐草原可不一样,去年是北元挑衅,朝廷为了保护边疆,这才出兵征伐,打完之后北元就再也不敢袭扰我大明边疆,而这次是有人叛乱,朝廷前去镇压!”
“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有人要造反?”
“对呀!过去都是活不下去了,大家被逼着才造反。”
“现在日子过得这么好,不愁吃不愁穿,朝廷连道路都给咱们修好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非得造反,过刀口添血的日子?”
“这报纸上不都说了么,这次造反的就是那些土著还有北元余孽,说实话我是一点不关心那些北元余孽的死活,当初还是元朝的时候,咱们可没啥被那些元人和狗腿子欺负,税收高得压得我全家都喘不过气来,我爹就是被他们逼死的,他们不甘心被取代,还想要恢复元朝?呸....做梦!”
“你说的对,北元余孽一点都不值得同情,可怜那些云南土著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被北元残余蛊惑造反,他们真是又蠢又可怜。”
.....
百姓们在得知报纸上的内容后,也都是疯狂吐槽起来,毕竟大家都向往安定幸福的生活,对于那些企图搞乱自己生活的人,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脸色。
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治理。
大明境内的百姓基本上都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甚至家有余粮,根本不用担心吃一顿饱一顿。
即便是深山偏远山村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百姓们才有时间来关注国家大事。
百姓对于现在的生活是相当满意的,也很有盼头,有的打算今年多开荒几亩地,有的则是今年将房子多修上一两间,也有的打算外出做生意.....但要完成这些那必然得国家稳定才行。
所以得知有人要造反,百姓们都很反感,这不是要搞乱他们好不容易拥有平稳安定的生活么?
这怎么能行。
出于对大明朝的认可,心中的爱国之心也是爆发了。
“妈的,老子好不容易有现在的生活,绝对不能让这些坏人给破坏了!”
“咱们得想办法帮帮朝廷!”
“怎么办?算我一个!这地刚种完,正愁没事干呢!”
“要不咱们再像上次那样,去给大军送物资?”
“上次是有朝廷号召,这次朝廷都没说,应该用不着咱们吧!?”
“要我说...咱们直接去参军,上战场保卫家园!如今朝廷军队待遇很不错,也没有过去那样黑暗,我有一位好友就在军中去年他回来探亲的时候跟我说了不少,只要能成为军人,并且在军队里面表现好,立下功劳,就有很大机会可以被提拔成为军官!光宗耀祖!”
“可是现在还没到朝廷招兵的时候,咱们这个时候去怕是不行吧!”
“诸位听我说!国家有事那就是咱们百姓有事,看看报纸上,朝廷即便是要打仗了,也没有多增税、多增兵,甚至还要继续给我们修路、修房子,这样的朝廷打灯笼都找不到!我觉得大家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去云南,依旧是去给大军送物资,帮什么就做什么,一路去参军,招兵办不要也好办,咱们就自己买马、买武器,然后结队去云南!”
“这个办法好!就这样干了,我当过兵,大家要信得过我的话,就跟着我走!”
.....
一时间,百姓也都是行动起来。
特别是靠近云南周边的几个行省百姓,现在的百姓已经接受了不少扫盲教育和爱国教育,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旦云南行省被叛军突破,那么他们这些百姓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唇亡齿寒。
因此很快就有百姓成群结队,赶往云南行省,这些百姓往往以村或者家族为单位,他们自备干粮和武器装备,并且在前往云南行省的途中还不断的融合,很快就成为了一支支配备基础武器、辎重的“军队”!
与此同时。
上一篇:三国:蜀汉兵圣,我成了卧龙养子
下一篇: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