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28节

  由此可见,当时若是真有渎职和失职的情况,往往会被罢黜官职。

  只是那是真宗时候的事了,到仁宗朝对于渎职失职早就已经放松,特别是当今官家宋仁宗赵祯宽待士大夫,别说渎职和失职,就算是贪污腐败证据确凿,也往往是息事宁人,很少会真下死手。

  所以宋朝这些官员,估计怕是得有十几二十年没听说过有官员会被用渎职和失职的罪名给罢黜。

  “下官.”

  孙沔张了张嘴,随后咬牙道:“下官当时因灾祸,一直忧愁,在州府衙门处理粮款分配之事,赈灾都交由地方县令,此事委实与下官无关啊。”

  “砰!”

  赵骏拍案而起,指着他怒视道:“跟你无关?霍丘县饿死了一万多人,你tm居然说跟你无关?霍丘县离你下蔡县才多少里路?饿死的灾民都铺满了下蔡城外了,你是个瞎子还是个聋子,你就看不到吗?”

  “我我.”

  孙沔期期艾艾,赵骏这一手,显然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你什么你?你这厮也配当官?”

  赵骏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喝道:“来人,摘了这厮制帽,关入州府衙门,本知院今晚就审审此獠!”

  “是。”

  厅内到处都是赵骏带来的钦差卫队。

  他之前是一艘大船,让禁卫军们在陆路跟着,自己身边只带了二三百皇城司的禁军。

  但这次由于路程遥远,而且是直达,所以让骑兵们走陆路,他本人则是带着将近一千名禁军坐船过来。

  现在整个泰和楼都是他的士兵,别说孙沔没兵权,就算是有兵权他都没任何反抗余地。

  江大郎和黄三郎如狼似虎地冲过来,揪下孙沔的官帽,将他扣住,随后往后方拖,孙沔连忙高呼道:“知院,事情还未查清,你怎可如此不讲道理。”

  “哼!”

  赵骏见他被拖走,又坐了下来。

  直到此时众人才如梦初醒,张夏犹豫片刻,低声说道:“知院,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礼。”

  “怎么?”

  赵骏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下蔡城外死那么多人,他却一眼看不到,本知院以渎职之名拿他,难道不合法制?”

  “额”

  张夏被怼得哑口无言。

  赵骏冷声道:“本知院出巡天下,是奉了官家的旨意,查一查大宋到底藏了多少污垢。大宋养士百年,对待士大夫不薄吧。俸禄比之前唐高了不知几何,却生出如此多不为朝廷做事的蠹虫,清理一些又有何妨,难道诸位也是似孙沔这般,备位充数,尸位素餐之徒吗?”

  “自然不是,自然不是”

  诸多官员连忙否认,原本想给孙沔说情的话,也都是立即咽回了肚子里。

  升官发财,升官发财。

  要先升官才能发财。

  但赵骏如今有了任免一切官员的权力,也就是升官的途径被他掌控。

  得罪了他,别说升官,这官还能不能做下去都不一定。

  因此自然不会有人再为孙沔说话了。

  便是强权至上!

  有朋友说看大宋主要看改革,但主角就是在改革的路上,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不去看看,去深入,你怎么知道官场上的弊端,怎么知道民间的疾苦,怎么谈改革?直接上手就属于空中阁楼,纯粹扯淡,所以现在主角就是在写实啊。等走完了全国回到汴梁,不就改革开始了吗?

  另外前面几章关于赈灾款的价值算错了,其实应该价值百多万贯,已经改了。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五章 贪腐案真相

  五月十四日上午辰时,赵骏拜访了毕昇。

  对于这个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里的男人,赵骏还是很感兴趣。

  此时的毕昇已经六十五岁,不过身体却非常健康,耳不聋眼不瞎,在古代非常难得。

  得知赵骏过来,他连忙带着一家老小迎接。

  赵骏慰问了这位大发明家,然后在现场诸多官员以及街坊邻里百姓簇拥下,发表了一下他对发明创造的看法。

  他指出,科技发明创造,是提高生活便捷的关键,锄头、弓箭、刀刃,其实都是发明。

  儒家一些流派斥责工匠制造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这肯定是错误的。只要是对人们生活有益的发明创造,就都不是坏事。

  不过世人也常对儒家这样的抨击有误解,儒家自己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实际上儒家并不是说发明创造不好,而是说不能用一些无用却新奇的东西进献取悦皇帝。

  所以对待发明创造,要有良好的构新意识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

  赵骏强调,发明创造并不应该为了进献取悦,而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就像锄头、曲辕犁、水车等发明一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让世界更进一步。

  所以朝廷鼓励大家多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此特意建立创造局,希望全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参与到发明创造当中,积极发扬建设新风。

  这次赵骏过来,就是代表创造局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奖章。朝廷不仅给毕昇颁布发明创造证书,而且还给予现金奖励。

  在诸多官员和街坊邻里的见证下,赵骏亲自把他昨晚上临时写,临时盖了他政制院知院的印章证书和二十贯现金交到了毕昇手里,让老头热泪盈眶,感叹自己的发明终于有了价值。

  一系列过程自然是赵骏策划。

  事实上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至少在当时,或者说在封建社会意义不大,一直到晚晴民国,由于欧洲利用活字印刷术壮大了出版业,人们才知道它的真正用途。

  所以毕昇就算是发明了这东西,在宋代除了看看稀奇的人,人们还是更愿意用雕版印刷,而不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

  不过赵骏却知道它的价值,泥活字确实弊端很大,但将来可以改进为铅活字,效果更好。

  有了活字印刷术,出版业将蓬勃发展,以后会带来巨大的宣传效果。

  再加上赵骏本身就重视发明创造,提出科技兴国的理念,因此这次来见毕昇,除了要看看历史教科书里的人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承担一定政治意义,起到千金买马骨的用途。

  下午刑狱司衙署,经过二十多天的调查取证,孙沔犯罪证据一应俱全,证据确凿,刑狱司宪台李柬之奉政制院知院赵骏的命令,对犯官核准死刑的命令。

  孙沔被戴上镣铐,整个宣判过程都是一言不发,因为他知道有郭承佑的前车之鉴,落在了赵骏手里是必死无疑,所以干脆就沉默对待。

  经过几轮审判,李柬之宣读了他的罪状,并决定死刑立即执行。

  听到这他才慌了。

  堂上孙沔大叫着说地方刑狱司没有审判他的权力,按照正常流程,必须要上报朝廷才行。

  这个理由其实是比较充分的。

  因为以前地方官员的调查虽然归路刑狱司管辖,但审判往往要经过御史台和大理寺,因此地方州府县官的审判确实要等到朝廷的回文才能执行。

  只是这样做会导致诉讼时间非常漫长,让里面有不少操作空间,所以赵骏才不理会,直接下达处决的命令。

  规矩是人定的,赵骏已经拥有了打破规矩的权力。

  于是在这种无效抗议之下,没过多久,孙沔以及他的同案犯边询、杭州府贰官、佐官、吏员达一百余人,砍头的砍头,发配的发配。

  孙沔至死都没有说出幕后主使之人。

  之后又传回来另外几个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淮南西路涉及贪腐的五个县令,其中四个都死于非命。

  而且淮南东路的亳州蒙城、泗州招信,也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贪腐事情。

  经过林洙以及蒋堂派过去的人调查,蒙城那边跟寿州如出一辙,是前任知州郭承佑和两任蒙城县令所为,但郭承佑已死,前任蒙城县令倒不是被杀了,而是病死了。

  至于泗州招信是另外一个情况,招信不仅受到了旱灾的波及,还受到了瘟疫的波及,瘟疫之下死了很多人,朝廷下发的赈灾粮食竟然还有剩余。

  那任招信县令与县里的其余官员并没有把多出来的赈灾粮食存回常平仓,而是自己贪污了,有点类似于吃空饷,倒是与那边无关。

  正因为吃了空饷,前任招信县令也确实发了赈灾粮食,而不是没有把粮食发下去,让百姓饿死,所以居然瞒天过海。

  这次赵骏查淮南西路的贪腐案,算是把这件事搂草打兔子给带了出来。

  前任招信县令自然也被赵骏下令捉拿。

  只是随着相关人员被灭口,孙沔死都不说话,黄惟离得太远,还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导致这幕后牵扯到的所有人,依旧还是个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前浮出水面的,也就是几个县令,孙沔一个知州以及黄惟那个前淮南西路转运使而已。

  到五月十七日,杨告那边快马发了公文回来,霍丘前任县令被他从四川抓回来了。

  而且在路上还遭遇了“水匪”袭击,若不是杨告反应迅速,亲自带军队去,怕是又被人杀人灭口。

  在这种情况下,那名前任霍丘县令吓个半死,最后杨告提审,他要求面见赵骏才愿意松口。

  赵骏便又乘船北上,前往真州。

  这段时间其实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当李柬之在审理孙沔的案子时,赵骏在走访民间,了解民情。

  除了江南地区的农业情况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南方经济。

  后世南方沿海地带是经济中心,宋朝时候也差不多,频繁的外贸往来让江浙、广州的商业氛围极为发达。

  史料记载,广州市舶司每年来往的大型海运船只能达到两千艘以上,贸易遍布当时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五六十多个国家,就连日本和朝鲜都在其中。

  而杭州作为海运贸易的重要枢纽,宋朝早在赵光义时期,就于杭州、明州(宁波)建立市舶司,专门管理从广州来的外国商人。

  并且日本、高丽商人也多到杭州等地,是日本商人主要聚集地,高丽商人则主要集中在密州(青岛)。

  像日本那个着名的度种计划,就发生于江浙的泰州,由此可见当时江浙地区对于东南亚和东亚的辐射和影响有多大。

  赵骏这段时间视察过杭州市舶司,也走访过杭州城内的商业行会,跟杭州城里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大商人聊天,询问他们对目前大宋商业的意见以及看法。

  甚至他还接见了一些日本商人,让那些日本人激动不已,随口问问他们国内的情况,那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毫无察觉地说了个干净。

  除了商业,农业也是他关心的重点,赵骏在杭州城外四处走访,视察了安溪、赤岸、临平、长安等杭州周围数个村镇。

  了解这里的土地兼并情况,摸清楚农民现在遇到的困难,亲自下地,看看南方农业的生产力如何。

  作为从小长在南方农村的孩子,江浙地区的农业发展其实让赵骏并没有觉得有多发达,稻田里的种植间隔远比不上后世,早稻结出的稻穗也比后世的稻穗少了许多。

  不饱满、成米少、稻苗矮都是问题。

  要知道宋代一亩跟后世一亩差不多,约等于0.91后世亩。

  根据范仲淹在给赵祯的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可知,当时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宋时一石大概是50.2公斤,即便以三石计算,每季度宋代一亩产量其实相当于后世大概一百五十公斤左右。

首节 上一节 228/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