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29节
藤原教通忙道:“那石见银矿被宋国人占了大半,我们想收回来,宋国那边怎么办?”
“这就是我想说的。”
藤原赖通环顾众人说道:“所以我们必须与宋国搞好关系,态度要谦卑,且开始派出遣宋使,学习他们先进的知识,然后想办法祈求他们从对马岛撤兵。”
后冷泉天皇皱眉道:“他们会答应?”
“汉人都是大方的,我们只要谦卑一些,他们就很乐意展现他们的慷慨。”
藤原赖通笑道:“只要我们能够让他们把军队从对马岛撤走,我们就能收回那些金银矿产,再通过我们自己派遣商船前往宋国,购买武器铠甲,我们就能够自己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继续道:“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守卫本土的底气,宋国即便不高兴,也很有可能不会派兵马过来,我们离他们实在是太远。何况即便是派兵也不会派太多,我们完全可以击败他们。只需事后向他们赔礼道歉就行。”
“这样吗?”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
藤原赖宗想了想说道:“好像是一个可行之计。”
“那是自然,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汉人。”
说完之后,藤原赖通露出了笑容。
他太清楚汉人的想法了。
泱泱大国,地大物博,以华夏礼仪之邦自居。
所以从汉代开始,当时还是叫做倭国的日本人祖先就向汉朝进贡,换来了汉朝皇帝的赏赐金印。
等到唐朝时期,日本多次向大唐进贡,不仅换到了日出之国,简称日本的国名。还得到了许多赏赐,并且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制度、知识、文化、技术。
而中原王朝对于服服帖帖、臣服于他们脚下的化外之人向来都是慷慨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是彰显大国风范的时候。
不仅把文化传播了出去,也把他们的大国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而中原王朝很乐意出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
所以只要日本上贡,那么大宋那么就必然依旧会像唐朝那样,不仅给予他们赏赐,还允许他们派人来学习。
而趁着这个机会,日本就可以研究中原王朝的各种先进产物。
这也是日本人的一贯作风。
唐朝白江口之战,让日本人见识到了唐朝的强大,于是多次派出遣唐使学习。
等到宋朝时期,他们发现宋朝远没有唐朝厉害,便对其态度冷淡。
后来日本战国时期,传教士把火器和关于世界的新认识带到了日本,马上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意识到了时代的变化。
于是他们一改曾经打算建立一个以商业和都市为核心政权的想法,开始选择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引进。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从古代到后世,日本其实是一个极为慕强,也极为善于学习的民族。
现在宋朝又强盛了,日本显然又开始动起了学习(抄袭)的想法。
藤原赖通的如意算盘很简单。
在官方层面上,向大宋上贡,表现出极为谦卑的态度。
然后私底下就想办法击败各地拥有矿产的地方势力,把金银矿纳入到他们自己手里,再从大宋那购置新式武器装备。
如此只要把他们的军队武装起来,重新竖立起日本朝廷的中央权威,他们就能够整合整个日本的力量。
到时候哪怕把各地金银矿产的行为触动了大宋的利益,大宋那边派人过来责问。
他们也可以一边不断向大宋磕头求饶,表现出一副态度恭敬谦卑可怜兮兮的模样。一边加紧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反戈一击。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中原王朝向来都比较宽宏大量,只要日本遣使上贡,尊称大宋为上国,想来宋国那边,估计也会表现出大国风范。
等到他们派人将宋国的东西都学(偷)光,他们自己建立起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度。
兴许将来未尝不能吞并高丽,成为一方霸主。
不得不说,虽然这些年日本闭关锁国,与大宋之间的官方交流不多。可日本人还是非常懂汉人,懂得他们骨子里的高傲和大方。
按照这个办法实行的话,天朝上国不与撮尔小国计较的想法,没准真的会出现在宋国的朝堂上。
到时候或许藤原赖通这个计策还真让他成功了。
然而,这世上总是会有意外。
比如。
有一个叫赵骏的人,就很不喜欢这个国家。
因此。
事实总会变得无常起来。
(本章完)
第409章 大国重器铁甲舰
大宋庆历七年,民间蓬勃发展。
不仅是经济、军事和教育,文化上也相当繁荣。
自从朝廷允许民间办报以后,两浙路的报社就如雨后春笋般冒。
虽然新闻类受到朝廷监督,但报纸本就多样化,各种小报、杂报、新闻报层出不穷,给大宋百姓带来丰富的娱乐文化。
此刻两浙路转运副使柳永坐在轿子里,向着码头的方向而去。
柳永是去年二月从信州知州的岗位上调任,与另外一名转运副使任茂成搭档一起担任两浙路转运使杜杞的副手。
以前大宋官制,一路有四司,分别为帅司安抚使、漕司转运使、仓司常平使、宪司提刑官。
这四个职务分别对应了军事和民政,钱粮征运与转运,仓库跟钱粮茶盐专卖,以及邢狱诉讼的事情。
但由于经略安抚使的权力过大,执掌了一路的军事民政大权,因此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有边路才设经略安抚使。
内地各路通常只有三司,平日里政务也都是转运使在主管。
大宋经过官场改制之后,算是把原本这个不成文的规定给坐实,正式将各路民政大权交由转运使管理,所以如今转运使可以说是一路最高长官。
而且为了细化权力,一名转运使往往要配备好几名转运副使,各有各的分管,以此协助转运使完成日常工作。
比如任茂成就是兼管治安、规划的副使,柳永则是分管交通、港口、民政等事务。
今年三月份,两浙路发生地主闹事的事情。
朝廷派出财政部尚书夏竦亲自过来坐镇,由转运使杜杞以及常平使、提邢官等人配合协助下,将此事给平定。
柳永虽然不是主要参与平定官员,但事后也走遍两浙路,亲自调研各地农村,了解百姓的基本信息和情况,写了一份报告送去政制院,受到了赵骏的赞赏。
因而此时他在两浙路官府的地位,已经是仅次于杜杞和任茂成,排名第三的政务官员。
眼下已经是十月份,正是初冬时节,江浙地区却并不算寒冷,温度适宜,杭州城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城外如汴梁一般,兴起高楼大厦。
去年由杜杞牵头,与负责商贸经济的另外一名转运副使,亲自前往武安钢铁厂,请到了一名武安钢铁厂的副厂长来两浙路。
此人带了一批员工过来,在湖州一带,成立了两浙路钢铁厂。之后又陆陆续续,建立了国营水泥厂、砖厂。
因而如今的杭州城,也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四处大兴土木,修筑厂房,各种水泥厂、砖厂等小型工厂拔地而起,其余纺织厂、加工厂也在不断建设。
再加上两浙路的地主死的死,残的残。剩余的也只能审时度势,卖掉土地投入工厂行业,以至于杭州的工业发展甚至比起汴梁来也不差。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位于钱清的造船厂,朝廷直接划了一个天然避风港出来,将附近全部列为军事禁区,建造起大宋的战船。
前些年主要造的还只是用于出海的海船以应对日益高涨的出海贸易。
但随着朝廷愈发重视海军,慢慢转型开始建造战舰,如浙江宁海军的福船、飞虎、海鹘等战舰就是钱清造船厂制造,让此地成为了两浙路最大的造船基地。
这里离杭州非常近,只有不到三十公里。
上午柳永坐着马车穿过繁华热闹的街道,到码头乘坐船只,就顺着水路飘摇直下,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抵达了钱清驿。
虽然叫驿,可规模已经像个小镇,镇子里有很多木材加工厂,主要是为造船厂提供木头原材料。
当柳永下船的时候,越州知州张宗益带着一众官员已经在等着他了。
船只悠悠停在马头,柳永撩开帘子,走出船舱,诸多官员就已经迎了上来,拱手说道:“下官见过副司。”
“诸位有礼。”
柳永回了一礼,随后说道:“此番我代表朝廷过来为交接仪式观礼,铁甲舰寄托了官家的期望,知院的期望,诸位可与我一同前往。”
“早就听说铁甲舰已经在造,但可惜以前只是听闻,却不知道真假,如今我们也能一饱眼福了。”
“是啊,这造船厂虽然在我们越州,可并不归我们越州管,人家船厂的人可厉害着,想从他们嘴里打探出消息,那是难如登天。”
“上次我去汴梁磨勘调选,特意坐了一回火车,如今那铁甲舰号称海上火车,可日行千里,亦是让我等期待不已啊。”
诸多越州官员笑着说道,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造船厂目前归交通部管。
因为最开始进行部级划分的时候,并未成立工业部。
毕竟工业是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东西,现在是各路自己野蛮生长时期,还未出现统一规划。
不过也要不了多久,赵骏已经在筹备工业部的建设,所以现在造船厂、造铁路等事情暂时就交由交通部在处理。
钱清造船厂在两浙路,柳永又是分管交通运输的官员,管理全路的道路、水路建设,因此目前造船厂暂时处于在他的分管当中。
对于目前的铁甲舰进度他自然一清二楚,甚至还几次到钱清这边过来视察,上次铁甲舰试航,他就在现场。只是保密条例,一直没有对外透露。
柳永笑道:“这铁甲舰可是殊为壮观,为我大宋重器,正当一观。”
说着伸出手道:“走吧。”
诸多官员便随着他各自坐上马车、轿子,往北而去。
造船厂离镇子很近,翻越过镇子后面的一处小山,站在山上就能俯瞰下方整個船厂。
只是山顶以及周围都被军队围起来,普通人不能靠近。
柳永虽然来过几次,可每次都得出示朝廷的公文才被允许入内,这次也不例外。
很快一行人过了外围栅栏,翻过小山,缓缓抵达了船厂之外。
船厂的负责人亲自过来迎接。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