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第364节
无论遇到什么事,平静,从容不迫,这才是一名优秀的外交人员的基本素养。
可是顾弦之忘了,这位阿道夫可不是什么外交人员,以现在或许说,连一名政客都不算。
他只是一名有想法,想要拯救汉斯帝国,但性格又偏激的年轻人而已。
另外,林逸早就知道阿道夫的演讲天赋,他那因为激动而颤栗的肢体动作,说话的语气,都跟历史上的他一模一样,所以林逸对于阿道夫现在的状态很能理解。
“亲爱的阿道夫先生,我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之前的大夏拥有着跟汉斯帝国一样的经历。”
“只有同样淋过雨的人,才懂得为别人撑伞。所以,我们能理解,很同情汉斯帝国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林逸对着阿道夫点了点头,表示他能够理解阿道夫。
“不过,阿道夫先生,你也知道,我毕竟是大夏帝国的亲王,我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要为帝国负责。”
“虽然我个人很同情汉斯帝国的遭遇,但是我还是想要问一句,帮助汉斯帝国,大夏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林逸目光灼灼的看着阿道夫。
而阿道夫听到林逸的话,顿时一愣。
他是一个狂热的人,也是一个把日耳曼利益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不愿意说假话骗人的人。
现在林逸问阿道夫,大夏如果帮助汉斯帝国能够得到什么,阿道夫一时半会儿也回答不上来。
是啊,现在的汉斯帝国能够给大夏什么好处?
工业?精密机械?
这些东西在上一次林逸出访欧洲之后,大夏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现在大夏的工业设施虽然说,可能跟汉斯帝国还有一点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只存在于高精端,而且还是非常容易赶上的那种。
大夏没有必要为了这点东西,去选择帮助汉斯帝国。
而领土,资源?
这一点更加不可能,阿道夫也不敢答应。
先说领土方面,虽然说汉斯人不像他的邻居斯拉夫人那样,把领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现在的汉斯帝国是真的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
欧洲的汉斯帝国领土不要想,那是不可能拿出来的,而且阿道夫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大夏在欧洲有领土。
至于说非洲的殖民地,虽然没有欧洲领土那么重要,倒也是汉斯帝国重要的一环。
即便现在汉斯帝国过的这么困难,可依旧没有选择放弃非洲南部的领土,而且每年都还在往里面投钱。
这是为的啥?因为现在非洲南部地区就是汉斯帝国多年以来,一直渴望的殖民领土。
再说资源,这方面汉斯帝国自己都各种短缺,很多资源都需要进口,例如橡胶,石油,铜,铝等等。
而这些资源对于地大物博且拥有广大仆从国的大夏来说,根本就不缺。
石油,从爪哇群岛开采,橡胶从兰芳共和国,马来半岛上获得。
铜,铝,稀土这些,大夏本土就有,根本就不用从其他地区获得。
这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资源,大夏境内,或者说势力范围内都有,根本就不用求别人。
想到这里,阿道夫又是一阵沉默,8他不知道,自己该拿出什么东西,来换取大夏对汉斯帝国的支持。
林逸看着阿道夫的神色变得越来越黯淡,他在心里笑开了花。
真的是难得见到这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不过话说回来,林逸是真的不打算支持汉斯帝国吗?
如果问林逸,他会说是的。
他并不打算去帮助汉斯帝国,因为汉斯帝国现在的情况,根本不是大夏能够挽救的。
他有太多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大夏即便投入再多,也不可能把汉斯帝国扶持起来。
但是,这不是说,林逸不想支助阿道夫。
林逸和大夏都需要一枚棋子,一枚安插在欧洲中心的棋子,替他去把欧洲打乱,让欧洲陷入到混乱之中。
而这个人选,就是阿道夫。
换句话来说,就是林逸需要躲在幕后,在欧洲树立起来一个代理人。
而这个人就是阿道夫。
以目前和原本时空中时间线来看,大夏的目标从来不是欧洲,而是太平洋。
所以无论欧洲谁当家做主,对于大夏来说都一样,大夏更应该关注的是大洋对面的米利坚。
而后来的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大夏经济腾飞之后,大洋彼岸的米利坚一直视大夏为对手。
既然如此,林逸是打算先下手为强。准备从现在开始布局。
想要击败米利坚,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他的盟友和米利坚背后的财团。
盟友可以给他提供武力方面的支持,而那些财团也会给他提供资金
米利坚的盟友当中,最强的就是高卢和约翰帝国。
而米利坚本土财团的背后也是犹太人。
恰好,这两个目前都在欧洲,所以林逸需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布局欧洲了。
第592章 汉斯人选盟友的眼光不行
其实在这个时空,林逸担心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北方的布派共和国,另外一个就是大洋彼岸的米利坚。
北方的布派共和国林逸已经做了相对应的防备,所以目前布派共和国并没有像原来那个时空一样强大。
他目前的领土只有原罗刹帝国欧洲部分,人口也只有原来的一半。
因为尼古拉二世并没有被消灭,他现在还是罗刹帝国的沙皇。
虽然目前尼古拉二世所能控制的领土缩小了很多,只有西西伯利亚和北西伯利亚一些地区。
但是不可厚非的是,现在尼古拉的确还活着。
这就给了布派共和国境内一些资本家和权贵们另外一个选择,这些人选择投靠尼古拉。
在原来的时空,这些权贵们纷纷逃离布派共和国,一部分进入到了大夏。另外一部分则是去了像米利坚,约翰帝国,高卢帝国这样的西方国家。
而且这些权贵们离开,还带走了大量财富。
而底层的百姓,也不是一开始就无条件的支持布派共和国。
他们没有权贵们那样的渠道,离开布派共和国,所以才无奈的选择加入到了布派共和国。
而现在,由于罗刹国被大夏保下来了,没有被民主共和国灭掉,布派共和国也没可能灭掉罗刹国。
同时由于经历了比原时空更长的战争,导致双方都精疲力尽,打不下去了,所以才用和谈的方式结束了战争。
而在结束战争之后,双方又为了自己国内的稳定,交换过几次国门居民。
大概的意思就是,双方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罗刹国或者说布派共和国生活。
但前提是放弃自己的所有财产,只能带走有效的衣物。
虽然说,这种交换国内百姓的举措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结果,可依旧有上百万人选择互换国籍。
当然了,还有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大清洗等等,都是在削弱布派共和国的实力。
这就导致布派共和国不像原来时空那么强大。
虽然,这样的布派共和国不能说无害,毕竟他对于周边国家的威胁一直都是他的思想,可就军力方面来说,大夏可以忽略布派共和国了。
而对于米利坚,大夏的反制手段还是比较缺少。
这有主要是因为米利坚远离欧亚大陆,独处于美洲大陆。
而美洲大陆那边,不是他的盟友,就是他的保护国,没有一个强国可以跟米利坚掰手腕。
在外无强敌的环境下,米利坚自然不会遭受战火,所以直到一战结束,米利坚本土没有受到波及,他唯一付出的也就是一些物资和几乎可以忽略的伤亡。
国内的基础工业没有受到波及,反而因为战争而得以增强。
这才是让大夏感到头疼的存在。
林逸时常感慨,早知道会是现在这个局面,当时大夏就应该留点力气,让协约国多存在一段时间,去把米利坚捶一顿。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林逸觉得想要击败米利坚,不能只由大夏一个人出力,大夏也需要盟友。
不然的话,那岂不是变成大夏独战全世界了?
至于说选盟友这件事,林逸觉得还需要慎重一下。
有句话咋说来着,交友不慎,一辈子都耽误了。
就像是汉斯帝国一样,在原来的时空汉斯帝国的强悍,大家心里都有数,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还都成功了。
第一次如果不是高卢帝国的霞飞元帅挡住了马恩河的汉斯人,估计一战就会提前结束。
而在二战的时候,更是一个月覆灭高卢,打的约翰帝国龟缩于英伦三岛。
如果不是错误的决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汉斯人会取得胜利。
而汉斯帝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都会出现决策性的失误,其实理性分析一下,主要还是汉斯人选择的盟友不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马恩河战役的关键时期,原本作为东线主力的奥匈帝国被罗刹帝国帝国按在地上锤。
迫使汉斯帝国从西线抽调兵力,去支援东线,帮助奥匈帝国挡住防线,缓解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压力。
从而导致,汉斯帝国西线兵力不足,被高卢人挡在了索姆河和马恩河。
让一战从可控的短期战争,变成了不可控且持久的战争。
后来因为资源不足,只能选择投降。
再说二战,汉斯帝国同样因为是选择了意大利作为自己的盟友。
在战争一开始的阶段,汉斯帝国以一国之力都打到了巴黎附近,可结果意大利觉得有便宜可占,也学着汉斯帝国偷袭高卢。
结果就被高卢帝国南方守军打的抱头鼠窜,最后还是汉斯帝国出来给他收拾残局。
结果汉斯帝国刚把高卢帝国收拾了,还在武力对约翰国施压呢,结果东线又出事了。
至于说东线这边的战争,一方面是阿道夫觉得短时间内打不下约翰帝国,同时觉得时机一到,应该对布派共和国动手了。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盟友的原因。
像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半岛的盟友跟布派共和国可以说是天生拥有仇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