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114节
在刘府转了这么久,他还真有些口渴了。
而随着郭安的坐下,那道倩影也终于抬起头,一双美眸也看向郭安。
“民女刘白薇见过郭长史!”
郭安下意识一呆,自己这位未婚妻竟然比画像还要美上三分。
“刘家妹子果然是在等咱。”
“何以见得?”
“要不是在等咱,刘家妹子为何一见咱,就直接称呼咱为郭长史?”
“今日府上只有郭家叔父带着郭家兄长来府上,而关于郭家兄长谏言燕王派人下海捕鱼之事,整个顺德府上上下下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白薇自然也知,儿时见过一面的郭家兄长,如今已然做出如此之大的功绩!”
“原来如此!”
郭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有些感慨道:“是啊,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儿时的鼻涕虫……”
话还没说完,郭安便连忙闭嘴。
但是,面前那副精致的面孔却是直接涨的通红,像是一只被蒸熟的小龙虾!
郭安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连忙讪笑着解释道:“刘家妹子勿要怪罪,宁毅今日不知怎的,嘴有些快……”
“不,不是……”
郭安发现自个越说,越是说不清楚。
见到郭安此番模样,对面的倩影又羞又恼的瞪了郭安一眼,抱起手中书籍,便往外跑去。
等到郭安回过神,凉亭内早已没了人影。
除了空气中还存有淡淡余香,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般。
……
午后。
回程途中,郭父直接在马车内问道:“宁毅,今日对那刘家二女感觉如何?”
“甚好!”
郭安直接说道。
“甚好!”
郭父直接激动的胡须一翘,便是说道:“老夫明日就去找刘兄商议婚事!”
“父亲,矜持!”
郭安连忙说道。
郭父直接瞪向郭安,郭安连忙解释道:“也得给人刘家一个反应的时间!”
“哼,反应什么,他们今日收你带来的礼物之时为何不矜持?”郭父道。
郭安:“……”
于此同时。
在刘府,也发生着同样的一幕,不过刘府的气氛却是比郭安所在马车上的气氛要轻松很多。
第二日,郭父还是没有前往刘府。
因为,郭安要离去了。
朱棣只给了郭安二十天的假。
如今,郭安已经用了十二天了。
剩下的八天,正好用在回程路上。
只是,天不随人愿。
郭安等人刚刚进了真定府,便遇到一场大雨。
好不容易等到雨过天晴,到了保定府,又遇到一场大雨。
如此,等到郭安回到北平府之时,已经超了四天。
回到北平府的第二日。
郭安便来到燕王宫拜见朱棣。
朱棣所说第一件事,便让郭安一惊,“郭卿所言果然没错,这段日子以来,朱亮带着人直接在铁冶所附近逮住三波窥探铁冶所的贼子。”
“殿下,可查出是何人所派?”郭安连忙问道。
朱棣冷声道:“哼,那些贼子被朱亮堵住后,不是拼了命的往出跑,就是自杀!”
“竟然还真有人敢揪殿下的虎须!”
郭安惊叹一句,便又问道:“殿下,不知道衍法师有何良策?”
“三波无功而返,那贼人自会退去!”
朱棣恨恨道。
“退去便好!”
郭安心中一松,再次问道:“殿下,不知大沽口的羊毛洗涮厂可有贼人窥探?”
朱棣道:“区区一些羊毛而已,何人会去浪费那般大的功夫去窥探?”
“也是!”
……
第124章 农场的变化
“咱听说,你还专门交待了铁冶所的工匠们在锻造一种方形铁炉,还让一众工匠们研制新的玻璃?”
朱棣再次问道,“你可是准备仿制玉石?”
“殿下误会了,微臣才不干那缺德的事情!”郭安连忙说道。
早在宋朝的时候,便已经有工匠可以烧制出玻璃。
只不过,这个时候玻璃的透明度还不高,经常被人们用来仿造一些假的玉石,玻璃也被称为药玉、假玉!
再加上,人们也都知道,那些玻璃其实都是用沙土烧制出来的,没了神秘性,价格直接一落千丈。
于是,富贵人家已经开始不屑使用掉价的玻璃,寻常百姓用不起,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发展玻璃工艺。
当然,也有颜值极高的琉璃器皿,但这与玻璃完全不一样,至少朱棣给郭安带回老家的那些琉璃器皿,便是美奂绝伦,精美至极。
因而,郭安也知道朱棣为何这么问。
“殿下,微臣想要的玻璃要是可以研制出来,那些富贵人家绝对都会争抢着购买。”
“哦?”
朱棣一脸不信。
“殿下,一件新的物件在每个人的手中,都会有不一样的用途,等到微臣研制出来了,您就知道了!”
郭安也没继续解释。
“那件铁炉子又有何用途?”朱棣再次问道。
郭安说道,“殿下,铁炉自是用来在冬天御寒。”
“御寒?”
朱棣有些疑惑。
郭安道,“在铁炉内燃烧石炭,让房屋暖和。”
听此,朱棣脸色猛然一变,“郭卿难道不知,石炭燃烧之时会放出毒烟?”
“殿下勿急,微臣知道石炭可放出烟毒,但只需将那烟毒通过烟囱给排放出室外便可!”
郭安缓缓解释道。
“如何放出室外?”朱棣好奇道。
“在墙壁上掏个洞,再从铁炉内引出一个烟囱,通过墙壁上的洞塞出室外,又或者要是用水泥建造的房屋。
就比如农场正在建造的水泥房屋,可以在砌筑房屋墙壁之时,在房屋墙壁内留上一道烟道。
等到铁炉建成之后,直接将铁炉上的烟洞塞进烟囱洞口内,如此燃烧石炭产生的毒烟便会在墙壁之间的烟道转悠一圈,再排出室外。”
郭安继续说道。
“如此可行?”
朱棣神色一喜,他大概明白了郭安的意思,但又没有完全明白。
但是,但凡有一丝可行性,朱棣都会支持。
北平这块,或者说整个大北方,没有一人不害怕冬天的寒冷。
每年,一尺多厚的大雪一下,冻死人的现象便会经常出现。
而每年的柴火又只有那么些,城里那些富贵人家都买走之后,乡里间的老百姓们家中柴火就不够了。
“殿下,应该可行。”
郭安也有些不确定。
“走,随咱去农场!”
朱棣直接起身,便往外走去。
“这会?”
身后,郭安一愣。
“如此大事,怎能拖延?”朱棣道。
“是,殿下!”
郭安无奈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