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172节
“嗯。”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便问道:“尔等为何说这些贼子在骗咱?”
郭彭连忙说道:“殿下,这些都是与小人等人一前一后出的京师,他们的主子都是京师的某些官员,甚至小人等人还见过某些人呢?”
“尔等胆敢骗本王?”
朱棣脸色直接阴沉下去,紧紧盯着眼前那一群管事。
“殿下明鉴,小人等人真没骗殿下,小人家老爷真的是常德府滕家的。”
“是啊,殿下明鉴,小人家老爷真是宝庆府杨家之人……”
“……”
朱棣直接冷冷一笑,“出身宝庆府杨家的,还在京师为官的,也只有那么一个……”
说着,朱棣满脸嘲讽的看向眼前一众脸色都不好了的众人,“啧……入他娘的,一群藏头露尾之人,还整日自诩君子,协助陛下治理天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完,朱棣便扭头往进走去。
只留下身后一群敢怒不敢言,满脸憋的通红的管事。
回到殿内,郭安便抚掌轻笑,“殿下此计甚高。”
朱棣一怔,“咱使何计谋了?”
郭安道:“本来殿下在北平府大肆建书院,有拉拢北方士子之嫌疑,会让使人忌惮。
但是,现在当着一众人面的面,将京师那些大臣都狠狠骂了一遍。
如此,南方那些文臣与士子们,都会不待见殿下,而殿下也就不会被人忌惮。”
朱棣脸色一凝,“咱只是建个书院,如何能值得被忌惮?”
郭安缓声道:“殿下,书院会有大儒,日后会有千千万万的文官与士子受殿下恩惠……”
朱棣洒然一笑,便盯着郭安一脸肃然道:“郭卿你多虑了,莫说一座书院,哪怕是十座书院,父皇与皇兄都不会猜忌咱。
而咱也绝对不会有不该有的心思,郭卿也不可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郭安连忙笑道:“殿下,微臣此生都会将精力投于匠造之上……”
“甚好!”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两个日后。
京师一众来客也都离去。
燕王府内的那些大殿内,又多了近万本各类典籍。
随后几日,又从顺德府来了一辆辆马车,上面也是上万本书籍。
朱棣不由满心大喜。
而郭安,也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这些书籍便是证明,北方一些读书人,甚至是大儒对书院的支持。
……
时光荏苒。
燕王府大殿内书籍,已经堆积满脸三座大殿。
而在北平府西南五里外,一座规模宏大的书院,也缓缓的建造起来。
同时,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都前来北平府。
在看到那逐渐起来的书院之后,一个个都满脸喜色,随即便都是奋笔疾书,告知一众师友。
随之,一些大儒也逐渐来到北平府。
自然而然,身为郭太史的后人,燕王府长史,郭安便负责接待起来这些大儒与乡野大贤们。
而这些大儒与乡野大贤一集合在一起,便开始对书院各种审视,尤其是对于郭安。
“郭小子,不知燕王殿下创建书院,是为了作何?”
郭安恭恭敬敬回道:“燕王殿下别无他想,只想富民强国,让北平府上上下下所有百姓皆可识字,让所有百姓都可脱离愚昧……”
“那燕王殿下准备如何去做?”
“先让北平府一众百姓子嗣们皆可启蒙,然后让这些北平府孩童们,皆可完成初级教育。”
“初级教育?”
一众大儒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不由一脸好奇。
“回诸位长者,宁毅认为,所谓初级教育,则是让所有百姓皆可识字,皆可会最基础的算术,遇到喜爱的书籍,也可随意阅读,也再也不会被人坑害……”
“这怎么可能实现?”
一众大儒都不由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所以,燕王殿下才创建书院,不论是贫民子嗣,或是匠户之子,又或是商贾、官吏之子,皆可进入书院,一视同仁,不可仗势欺人……
而他们要是在书院内,被同学欺凌辱骂,坑蒙拐骗,只要不闹出人命,也皆可从轻发落……”
“如此,书院教导出的学生,岂不是龙鱼混杂?毫无尊卑上下之分?”
“农户种粮,匠户制造,商贾贩卖,官吏统筹管理,除了手中权柄不一之外,又有何尊卑贵贱之分?”
“如此毫无尊卑贵贱之思想,老夫绝不苟同。”
“哈哈,老夫倒是觉得此种教育方式较为新颖,甚是喜欢,书院好歹不会出现性命之危,而等他们步入官场,稍有不慎,不是倾家荡产,便是身死族灭。”
“强者为王,适者生存。出来之后,不论他们学识多少,只好要学会自保……”
“善……”
“尔等……尔等竟然如此激进,书院只是启蒙识字读书,沐浴圣贤思想之地,现如今尔等竟然如此胡作非为?”
“小子不知什么大道理,只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凡事只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方知真理。
而身一国之长史,一皆读书人,理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能墨守成规,只知遵循前人之言,而思变通……”
“好,好一个横渠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过,你这小子可是说我等皆是一群老腐儒?”
“小子不敢……”
面对着一群大儒的考教与诘难,郭安虽心黑皮厚,但也有些应对不过来。
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怎么能辩论过这些大儒?
好在,一队高丽国使臣也从应天城出发,再次来到北平府。
高丽主使,依旧还是几个月前的李师厚。
“高丽使臣李师厚,参见燕王殿下。”
承运殿内,李师厚带着一众高丽使团,恭恭敬敬的拜见朱棣。
朱棣一脸肃然的坐在王座上,对着李师厚问道:“高丽使臣,尔等此次又是因何而来?”
左右两侧,则是坐着一众燕王府官吏,还有一些大儒,一脸淡然的看着这群高丽番邦。
李师厚连忙回道:“启禀燕王殿下,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带着我高丽国之意,特来求取燕王殿下的透明玻璃技术与寒冬种植蔬菜技术。”
听此,朱棣好像才刚刚想起此事。
“既然如此,那你可带来你高丽国的借贷国书?”
李师厚满脸期待的看向朱棣,“回禀燕王殿下,外臣已带来外臣之国借贷国书,还请燕王殿下过目。”
随着李师厚的话落,两个高丽使臣便举起一张文书,恭恭敬敬跪在朱棣面前。
随后,和忠上前接过文书,呈给朱棣。
朱棣打开一看,借贷国书上,果然盖着高丽国王的印玺,脸上露出满意笑意。
“高丽国王果然诚意十足,如此尔等明日便可随着王府官吏,前去学习锻烧透明玻璃技术,与种田种植蔬菜技术。”
“多谢燕王殿下!”
高丽一众使臣都是一脸感激之色。
等到正事说完,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的田地菜肴,便端了上来。
所有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酒囊饭饱,一个大儒忍不住歪头低声道:“如此美食美酒,好是奢侈。”
郭安淡淡一笑,“燕王府每日赚数千两银子,还都是正正经经赚来,没有搜刮任何民脂民膏,吃上一顿美味饭食,岂不是平常之事。”
“那为何还要借贷给高丽番邦?而对我大明士绅与商贾,则必须交付全部银钱?”
郭安缓声说道:“高丽国疆土抵得上整个北平府,再加上山西、山东两地,要是高丽国敢赖账,自是需要十倍的偿还……而那些士绅商贾们,不知可否偿还得起?”
“嘶……”
郭安左右两侧的大儒,直接瞪大眼睛,再次看向王座上满脸真诚笑意的朱棣,眼中精光一闪。
“如此,那书院老夫入了。”
“合该如此,我等大儒自幼熟读圣贤之书,自当如横渠先生那般,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郭安没想到,仅仅只是会面一次高丽使臣,竟然可以让这些大儒都纷纷改变想法。
而有了这些大儒的加入,前来北平府的读书人自是更多。
同时,书院也正式修缮完成。
等到书院开院的那一日,整个书院人山人海,皆是一众纶巾儒衫的读书人。
对于书院的场地,一个个都是满脸欢喜。
书斋、学堂、六艺之园地……
最重要的还是那百口清澈泉水,上面一架架浮桥凉亭,还有周边一座座高俩三丈的书阁,一边饮茶,一边读书,岂不是神仙人物?
再者,那六层高的藏书阁,里面十万本典籍,更是让所有读书人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