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340节

“谁敢动手,得罪人且不说,还不一定搞得过这些他们。”

“敢硬动手,士绅们就会挑唆老百姓民变,到时候反咬你一口。《五人墓碑记》,不正是很好的例子吗?”

云逍一声冷笑,满脸嘲弄之色。

张国维和范景文满心愧疚、愤懑。

“江南士绅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还有一个原因,大赦!”

云逍说的这个,倒是好理解。

朝廷军队打了胜仗,地方上出现天灾。

包括皇帝登基,娶老婆,生孩子等等,都会大赦天下。

大赦的内容,其中就减免地方税收这一项。

于是乎。

士绅们在大赦之前拖欠的赋税,就可以全部光明正大的免掉。

他们敢大量拖欠税款,就是专门等着大赦。

这种逃税的方式,涉及到整个江南地区绝大部分士绅集体的利益。

地方官甚至主动制造大赦的理由。

比如制造祥瑞出现,虚报地方灾情,勾结土匪制造战乱等等。

有灾害,有战乱,老百姓受了损失,朝廷咋办?

减免赋税啊!

而实际上,获利最大的就是士绅群体。

说到这里,云逍看了张国维一眼。

之前由于江南水灾,张国维就提议减免赋税,被云逍给否了。

张国维摇头苦笑:“还是本官考虑不周啊!”

云逍摆摆手,继续说道:“这些事情,朝廷又如何不知?可拿这些人又有什么办法?”

张国维和范景文相视苦笑。

地方上的舆论权,都掌握在士绅群体手中。

不催收吧,朝廷没钱用。

催收稍微急迫一点,士绅们就敢鼓动老百姓暴乱。

要是在催收的过程中不小心打伤人或者死人,那麻烦就更大了。

至于朝廷律法,在士绅们眼中更是玩物。

比如,拖欠税赋不交者,要受到杖责的处罚。

可他们有钱啊!

可以雇佣乞丐或贫穷百姓代替受刑。

这早就在地方上形成了惯例,同样属于士绅群体的地方官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承恩急声问道:“那该如何解决?”

张、范二人也都看向云逍。

多年的积弊,牵扯到江南整个士绅集团。

即使是谪仙,也找不出什么好办法吧?

云逍想到了螨清时期的江南奏销案,忍不住笑了。

大明的皇帝要面子,哪怕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也只能忍气吞声,更不会对江南士绅动刀子。

地方上只要一闹腾,朝廷也就不得不妥协。

可通古斯野人的后代,就没这么讲究了。

顺治十八年,搞了一个江南奏销案。

你不是官官相护吗?

你不是上面有人吗?

行啊!

只要欠钱的。

不管你欠多欠少。

不管你官大官小。

有官的,降两级调用。

没有当官但是有功名的,革去功名出身!

“江南奏销案”期间,被降职和革除功名的人数,高达13000多人!

对江南士绅的折腾,一直折腾到了嘉庆朝之后,才稍加收敛。

从此以后,江南再也没有缺过税银。

第300章 江南士绅七宗罪

“江南士绅之祸,还远远不止逃税这一项!”

云逍并没有直接道出,如何解决士绅逃税的办法。

江南的积弊太深、太多,根源就是士绅。

而江南士绅的根基又太深、太厚,庞大到连朝廷都不能动,也不敢动的地步。

云逍即使真的是神仙,一个人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江南的问题。

首先要说服王承恩,通过王承恩的秘奏,来说服崇祯。

同时说服张国维这个应天巡抚,以及范景文这个钦差。

只有崇祯下令决心,再加上一帮能臣、忠臣推行,方能成功。

否则即使有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也没求鸟用。

云逍缓了缓,接着又细数江南士绅其他六宗罪。

“其一,结社成帮,党同伐异。”

江南的文人结社成风,并非是大明就开始的。

而是宋元时期就开始盛行,一直遗留到现在的旧习。

发展到如今,江南各种文社,可谓是多如牛毛。

松江有几社,浙江有闻山,昆阳有云簪社,苏州有羽朋社,杭州有读书社……

这些文社,绝不是谈论经学、诗词,而是纯粹的政治团体。

在此之前,各地文社统合在复社的旗帜下,为自己谋求各种利益,祸乱朝廷、地方行政。

云逍借西洋传教士一案,查封了东林书院,除掉了复社。

可各地的文社依然存在,也就是没有复社那么大的影响力罢了。

提到这个,张国维连连苦笑。

风气一旦形成,要想扼杀下去,难啊!

张居正当然不是没有试过,专门推动朝廷下令禁止结社,妄议朝政。

结果……反被人抓住丁忧夺情这个把柄,最终被搞得一头包,险些难以收场。

魏忠贤也试过,结果东林党把持舆论,把他搞得臭不可闻,最终崇祯一上台,直接把他搞死。

云逍没有在结社这一点上纠结,接着又道:“其二,士绅干预行政,把持乡里。”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

江南士绅更厉害,不光是把持乡里。

士绅们以其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影响力,甚至干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

时时事事,无不要体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

东林党,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

如今东林党没了,可江南士绅依然无时不刻影响着朝野。

上次在河南推行摊丁入亩,江南士绅幕后操纵,百官对温体仁群起而攻之。

若是以崇祯以前的性子,温体仁注定会黯然下台,摊丁入亩之策也会不了了之。

“其三,侵夺百姓产业,横行不法。”

“徐阶、申时行、董其昌等缙绅,动辄数万亩、数十万亩膏腴田产。”

“这些田产,是怎么来的?全都是不择手段,从小民那里巧取豪夺而来!”

云逍恨声说道。

张国维的眉头又紧皱了几分。

苏州、松江的土地,超过九成掌握在士绅的手里。

自耕农掌握的土地,连一成都不到。

还是积弊沉疴,死结!

云逍冷哼一声,接着道:“其四,接受投献,蓄奴成风。”

还是拿华亭来举例。

徐阶、董其昌家,投靠家奴超过千人。

所投靠者,表面上出于自愿。

多半却是因为缙绅大户享受优免特权。

首节 上一节 340/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