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432节

如今把银子存到银行里,不仅不用交费用,反倒还给利息。

看似银行少了一笔收入。

可如此一来,将会吸引无数商人和百姓,将银子存入银行当中。

毕竟把大笔的银子放到家里,安全就是一个大问题。

放到银行里吃利息,钱生钱,他难道就不香吗?

银行因此能够吸揽海量的银子,再放贷出去,存钱和贷款的利息差能赚多少银子?

支付给存户的那点利息,又算什么?

华允诚叹道:“云逍子,这是要把天底下的银子,全都吸纳到他的手里啊!”

“东家,你仔细算一算,一年下来,银行能赚多少银子?”

“等银行开遍大明各地,就等于拿整个大明的银子,来替自己赚钱,这每年要赚多少银子?”

“你三十万两银子买半成股,哪里是亏了?以后华家的荣华富贵,可是全靠这个了啊!”

何管事连连向华允诚道喜。

“云逍子竟然不是想要搜刮华家的银子,反倒是要给华家天大的好处?!”

华允诚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整个人都是飘的。

“东家,小人不得不说你几句。”

“人家云逍子是何等人物?小人听说,他光是一个水泥股份,就赚了好几百万两银子,这赚银子的手段,跟点石成金没什么分别。”

“再说了,人家又是什么身份?他要想谋夺华家的家产,还需要用这等见不得光的手段?”

何管事又是一番劝导。

华允诚一声赞叹:“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云逍子这心胸之广,格局之大,让人惭愧万分!”

何管事满脸敬服,连连叹道:“钱庄变银行,看似只是换了个名字,却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云逍子若是投身商道,陶朱公、沈万三都得拜他为师。”

“看我这猪脑子!”

华允诚懊恼地拍了一下脑袋,“云逍子问我投多少银子,我竟怀疑他想盘剥华家,扣扣索索的投了三十万两,我真是蠢不可及!”

何管事像是看白痴一样看着他。

“快快,船掉转头,回苏州!”

“东家,你这是做什么?”

“去见云逍子,华家砸锅卖铁,把银子全都投到银行里面去!”

……

华允诚再次来到周氏园林,又追投了五十万两银子。

华家当年是天下首富,这些年有些没落,因此盘了很多生意出去变现,否则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

八十万两银子,云逍答应给华家一成的银行股份。

不好意思,机会错过了,涨价了。

华允诚的心头不住地滴血。

这一来一回,白白损失了二十万两啊!

可想到银行日后的前途,现在就是投银子买摇钱树,价钱再高也认了。

何况这是人家云逍子给华家的恩典,一般人想买银行的股份,都还买不到。

华允诚跟云逍谈妥意向,兴冲冲地离开。

周氏园林的主人周本才,也投了二十万两银子进去。

消息传开,江南商界顿时为之轰动,纷纷向华允诚和周本才打探消息。

知道银行的运作模式后,一些士绅和巨商大贾坐不住了,匆忙前往周氏园林拜见云逍。

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入得了云真人的法眼的。

最终云逍从中挑选了五家,声望比较好的士绅和商贾。

不过对待他们,可就没周本才、华允诚那么优厚。

毕竟周本才、华允诚是第一个主动靠上来的商人,众所周知,第一次通常是很值钱的。

云逍用了一半的股份,筹集到了近五百万两银子。

其实这么一大笔银子,他一个人都能拿得出来,上次卖股票赚的银子,还堆在京城里长霉呢!

可赚银子,绝不是云逍的初衷。

自己一个人,也不可能把天底下的银子全都给赚光了。

云逍子筹办银行的事情,迅速传遍江南商界。

士绅、商贾无不震惊他的大手笔。

当然了,持质疑态度的也不在少数。

第412章 办银行?先问咱们答不答应!

银行还处于筹建阶段,甚至连名字都还没取,就在江南传的沸沸扬扬。

此时大明的金融业已经初具雏形。

六大行业,盐、当、米、木材、药材和花布,其中的‘当’,不只是指典当行业,还包括钱庄。

此时除了当铺、银号等具有一定金融性质的商铺,甚至还有专门从事营汇兑业务的票号。

规模比较大的几家,开遍全国各省。

云逍即将开办银行的消息一传开,首先坐不住的就是这些钱庄。

这一日,江南五大钱庄的主事人齐聚得月楼,商议应对之策。

“云逍子的手未免也太长了,竟然把手伸到咱们碗里面来抢食了。”

“存银子不光不交钱,还要支付利息,这样一来,天底下的银子,不全都被吸到云逍子那里去了?”

“为了揽存,他竟然连钱庄的行规都不讲了,这是一点活路都不给咱们了啊!”

……

五大钱庄的人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

云逍子的身份摆在那里,手中有权且不说,他身后还站着皇帝,靠山比谁都大。

论资本,他的银子又比谁都多。

银行的运作模式,又远比钱庄高明。

这还怎么跟人家斗?

等银行真的办起来,天底下的钱庄哪里还有活路可走?

几人正忧心忡忡之际,当中一人忽然发出一声嗤笑。

其他人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有人问道:“于大掌柜的,你何故发笑?”

这人是‘通海银铺’的大掌柜,名为于东波。

通海银铺是直、浙、闽三地最大的一家钱庄。

幕后的东家,来头可是非同小可,正是以海外贸易为主,十三家士绅豪族、巨富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

通海银铺的分号遍及整个东南地区,可谓是财大气粗,根深叶茂。

于东波笑道:“各位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云逍子那个劳什子银行,肯定是办不成,你们这时候担心个什么?”

“于大掌柜,此话怎讲?”

其他四家钱庄的掌柜无不精神大振。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云逍子弄出来的这个银行的章程,发现了几个致命的弱点。”

“由此我断定,所谓的银行,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或者直接就是云逍子,拿来圈钱的由头。”

于东波语气笃定,自信满满。

一名掌柜催促道:“于大掌柜,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点给咱们几个说说。”

“其一,官府银钱调度、官吏薪俸发放,以及百姓缴纳赋税,全都经过银行,光是这一条,就不可能行得通。”

于东波竖起一根手指,得意洋洋地说道。

见其他人依然不解,于东波提醒道:“你们仔细想想,要是真的这么弄,官府从上到下的官吏会答应?”

其他四家钱庄掌柜仔细想了想,随即恍然大悟。

一人朝于东波竖起大拇指,大笑道:“还是于大掌柜看得透彻,云逍子要是真的这么搞,银钱往来就没了火耗,官吏们上哪儿捞银子去?”

其他人跟着一阵笑,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了起来。

所谓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朝廷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

地方各州县在收完赋税后,要把老百姓上交的碎银子,熔炼后再铸成银锭。

由于老百姓的的碎银子纯度质量不一,在熔炼铸锭的过程中会出现损耗。

因此,地方州县在收税的时就会以“火耗”为由,多向老百姓收一些赋税。

由于大明官吏的薪俸低的可怜,地方官员靠这点俸禄,生活难以维计。

于是就靠盘剥百姓来大发横财,其中加收火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笔收入来源。

朝廷虽然很清楚这些,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吃苦的老百姓。

要是百姓缴纳赋税银子,直接通过银行,官府也就没了借口收取火耗银子,彻底失去了这笔来源。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云逍子这一手,等于是断了所有地方官吏、差役的收入来源。

他们还有不跟他拼命的道理?

首节 上一节 432/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