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第147节
“是!老奴懂得怎么做。”
……
长安乡,李基农和管家笑呵呵地捧着黄橙橙的金子,笑得得意忘形。
“这黄金来得真是快,才半个时辰不到,一千石便售空,还是如此高价,我李家以前也是做买卖的,知道钱来得容易,却不知来得如此容易。”
李基农喜极而泣,流出热泪。
管家安慰:“老爷不必激动,咱们只是卖出一千石而已,里面还有很多呢?”
“对对,还有二百万石,都是黄金呐!”
“不行,我明日得出售万石。”
想起昨日侄儿只让他出售千石,此刻后悔得直捶胸口。
次日。
李肇还是让他们只能出手千石,但放开一个条件,便是可提高价格,升至十二倍。
李基农无奈,但可以提价,又兴高采烈了起来。
就算十二倍,也会有很多人争抢,因为此刻的粮比什么都重要。
第184章 大富商窘迫 准备养殖
又一日,蒋明廉又急匆匆地赶来,这一次显得一惊一乍,很令牟天很不满。
“老爷,长安乡又在出售稻米,也是一千石,而且价格比以前来提升了十二倍。”
“又是长安乡?十二倍?”牟天脸色阴沉了下来。
“可都买下了?”
“都买了,可花费了不少金子。”
蒋明廉的脸色很不好看,要说只是一千石,出这点金子倒也没什么,但此刻又来一千石,而且还提高了价格,这就不得了。
既然长安乡能出售两次,说不准就会有第三次,如果每一次都提高价格,就算老爷是大富商,也坚持不了多久。
何况老爷已经花费了巨资收购完了咸阳大半粮食。
“听说长安乡的稻米可亩产十六石,可有这回事?”牟天想了想,问道。
这事他还是听说过的,这已经都是公开的事情了。
“是的!”
“那长安乡有多少良田?”
“老奴也不甚清楚,据说陛下前后赐其两次千亩地。”
“两次千亩便是两千亩,按亩产十六石来算,理想化便是三万石左右,数量不少呀!”牟天嘀咕,而后大声说,“那个李肇还真会钻营,等我将粮价完全提升起来,他便坐地起价,择机抛售,真是无耻。”
“也罢!才三万石而已,本老爷还能支撑得起。”
“管家,长安乡应该还有些储量,但无论如何,但凡他们出售,你就立刻买下,无论多少钱。”
三万石,他还支持得起,等将长安乡的粮熬尽,那接下来就是他的天下了。
“是,老爷,老奴这就去准备足够的金子,彻底掌控咸阳的粮食。”
接着,长安乡每日的售粮开始增多,由原来的一千石变成五千石,再到一万石,价格也跟着一起上涨,已经到了二十倍了。
蒋明廉咬咬牙,还是全都收购了下来。
“已经到三万石了,他们的稻米也该售完了吧!”管家邀功般地找上牟天,汇报着。
为了收购这三万石稻米,他花费了大量的金子,看着就心痛。
“嗯!应该差不多了,再过两天,如果无稻再售,便是售完。”牟天肯定地说。
可是,令两人气绝的是,翌日,长安乡的稻米又运到了市坊,这次不比上几次,竟直接是三万石,价格更是飙升至二十二倍。
二十二倍的粮价,绝对可灭掉一个国家。
当蒋明廉得知后,整个人就是落水的小鸡,一头扎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
老爷才肯定没有了,竟又出现前几天的总和,价格还飙升如此之多,这,这怎么会这样呢?
他不敢再全部收购,马上找上牟天。
“什么?”牟天听了汇报之后退了退,脸如纸色。
“三万石,怎么可能还有三万石?他们的粮是怎么来的?”
“老奴也不知道,但眼下不是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三万石稻米咱们还接不接?”管家提醒牟天。
“都到这个时候了,当然要接,否则前功尽弃?”牟天狠了狠心,作出决定。
“但他们价格已经飙升到了二十二倍,三万石,得很多钱,咱们收购以来,耗费巨资,已经没有多少储金了。”
管家将实情说了出来。
“还有多少储金?”
“不足一千镒。”
牟天眉头蹙紧,双拳握起,咬了咬牙说:“将部分田产卖了。”
“不行,老爷,这是老家主留给你的最后东西,卖了咱们就成为彻彻底底的贱商了。”管家劝阻。
大秦阶层等级分明,士为贵,农次之,商最贱,有田地便是农,地位虽比不上士,却也不会被人垂弃,但如果没了田地,便成为仅次于奴役的存在。
贱商!
即使家财万千,也摆脱不了地位限制。
牟天来回踱步。
收购到如今,咸阳已岌岌可危,但他的家财也几乎散尽,此等情况他不能退缩,否则前功尽弃。
“要不咱将仅有的储金买下,能买多少就多少。”
“而且长安乡已经出售了六万石,也应该售完了。”
管家建议。
牟天想了想,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六万石,已经相当于好些地主家粮食的产量,就算长安乡得到陛下的眷顾,也不可能再多了。
于是,蒋明廉拿着剩余的储金又去买了长安乡的稻。
......
一天就将三万石粮食卖完,李基农和管家完全想不到。
看着眼前已经数不过来的金子,皆挪不动脚,两眼放光。
他们先前还怪李肇为何将价格提那么高,也认为很难再卖出去,但低估了咸阳达官贵人的财富,更低估了那个常客的财力。
“呵呵!那个姓蒋的真是大主顾,前面的一次性收购,这次更是豪气,一下子买下大部分,他就是咱长安乡的贵人,管家呀!下次你见到他一定要好好感谢他才行。”
管家拍了拍胸口,眼睛望着那金灿灿的东西,眼睛一眨不眨,说:“老爷说的是,下次老奴准备好礼,必好好感谢他。”
“嗯嗯!”李基农难得高兴,可下一刻肚子发出几声呼噜。
忙活了一天,饿了也不自知,遂豪气地摆摆手,对管理说:
“今天老爷我高兴,决定买些好的回去犒劳犒劳大家,你去准备,一定要准备贵的,咱们好像很久没吃肉了。”
“就彘吧!那是好东西呀!”
大秦百姓多贫穷,彘肉是难得之物。
彘肉一般集中在达官贵人的饭桌上,当然,长安乡也算是贵族了,自然少不了,但李肇耗费一大笔家财后,长安乡一度陷入拮据,遂很久没见过肉,但此刻大赚特赚,完全将李肇消耗的都赚了回来,就得庆祝一番。
“彘肉?”管家为难了,“老爷,随着粮价的飙升,彘肉也上涨得厉害,咱们有几百号人,得耗费多少金子呀!”
李基农不乐意了,却依旧豪气,“多少就多少,爷有的是钱,去吧!”
管家无奈,主家都这么说了,他能说什么呢?但他觉得,这样浪费总不好呀!
今日,长安乡是喜庆了,大摆宴席,可谓隆重,农人、奴役、卫队皆上桌,一派和睦的气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管家带着醉意找上了李肇。
“少爷,老奴今天高兴呀!自老奴沦为奴后,认为这一生就一贱命,但遇到少爷后,老奴不但不觉得为奴的低贱,反而引以为荣。”
这话引起大家伙的同感,纷纷围了过来,感激地看着李肇。
正是这个年纪不大的青年,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不觉得为奴的低等,并让他们有个安稳的生活,还有不菲的收入。
这并不是胡说,自从大家得知长安乡的奴役不但能丰衣足食,还能领到月俸,不知让多少人羡慕,遂,前来要成为长安乡奴役的人不知几何,但李肇一贯作风是平等,他眼里并没有奴一说,遂少有答应。
一些人无法,只能成为长安乡的农人,还是长期的那种,所以,长安乡的水稻能亩产二十石,也有他们一份功劳。
这就是所谓的,人敬于业,业馈于人。
这一切都是少爷带来的,如果没有少爷,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是呀少爷,如果是以前,咱们遇年关也不一定能吃上彘肉,但到了这里,虽然并非每日有彘,但彘肉总不会少。”
“少爷,您就是咱的再生父母,咱决定了,愿意世世代代成为少爷的奴。”
李肇听到这些话,心里很是触动。
大秦的人都是质朴的,只要稍微施舍点恩惠,他们便会感恩戴德,一生奉为主,哪儿像尔虞我诈的前世社会,就算施舍恩惠,到头来也有可能在背后捅刀子。
有人说过一句话,生人陌生,但他永远不会害你,害你的永远是认识的人。
这和淳朴的长安乡人相比,天壤之别。
李肇站了起来,望着热泪盈眶的众人,瞅着桌上被烹饪得香气扑鼻的彘肉,豪情万丈。
“诸位,谢谢你们那么看得起我李肇。”
“我长安乡能有今日,全靠你们呀!而不是我李肇一个人的功劳,所以这些话就不要说了。”
李肇推推手。
“从今以后,我长安乡不再有奴,更有没身份等级之辩,只有家人,你们都是我李肇的家人。”
“我李肇有肉吃,你们也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