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第189节
还有一种东西很高产,李肇也捎了些回来,便是土豆。
这是当初解救咸阳之物,他当时叫人购买了一些拿了回来,正种植在地里,不出意外的话,一段时间后,长安乡将会有更高产之物出售,这也是赚钱法门之一。
此刻的李肇想钱想疯了。
陛下要他办现代化医馆,他不能抗旨,那怎么办呢?只能办呗!可是‘办’字容易写,操作起来难之有难。
几种发电方式中,他认为水力发电是最适合如今的,他有个想法便是首先开始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需要寻找适合位置,那里必须水流落差要大,水力猛,想了想,长安乡没有这样的地方,最后落在上林苑上。
当初他让叔父买下了上林苑很多地,正好派上用场。
位置是有了,滈水凶猛,河流倾斜,落差大,也适合发电。
地点有了,位置有了,接下来就是设备和人手。
发电机、水轮机、调速器、闸阀、传动设备等以现在冶铁设备和工匠知识,根本无法制造出来,那只有从百货商店里购买。
而技术人员无法购买,只能自己培养。
李肇想想就头痛,要自己培养,就必须要开私学,开私学还需准备各种教材,还需老师。
还真是想得越多,越要做的越多。
但李肇不能退缩,多艰难他都必须要将发电厂弄出来,同时也着手建医馆的雏形。
当然,想要建前世的医院是不可能的,他只能简单一些,将就着用。
李肇还想到一个问题,前期设备可以从百货商店里购买,但如果以后发展起来,就不可能从商店里购买了,因为根本不划算,所以要慢慢地培养出一些技术人员,后期自己制造。
其实想那么多,都是钱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钱,没有钱都是空想。
想着,想着,初步先这样办,但前提是先把钱赚。
第216章 准备
“还有那土豆,也要大量种植,土豆收成期短,又高产,绝对是良物。”
李肇补充。
李基农早已从李肇口中得知如此高产粮食,连连点头,“这也是必须的。”
土豆收成期大概是三个月,已经种下去一个月,不出些时日就可以收成了,比起水稻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信经过这次粮食危机后,百姓已经知道咱们粮食的高产,抑商已取缔,肥料要加大生产了。”
目前肥料生产只供应己用,如果是施肥阶段,确实生产出来的只能自用,但此刻无须施肥,那生产出来的便可大量投入市场。
高俅之前订购肥料,已经开始宣传,再加上这次饥荒,如此高产粮食,民众自然想到肥料上,所以,想必已经有人盯上了肥料。
盯上就好,这样便可免去特意宣传。
也就是说,取缔抑商之后,长安乡所有产业皆可以大量生产,大量出售,这是好的开始。
养殖场也正常运行,每段时间都有彘可出。
如此多产业,源源不断地为长安乡提供大量钱财,但李肇觉得还不够,还需扩大生产,产业也要多样化。
还有,生产扩大,自然人手增加,需要雇用的人就多了,如此多人需要住的地方,现有的住处完全不够,而且是临时的。
是该建造住处的时候了。
大秦的建筑还比较落后,但砖方面却比较出名,前世的李肇可是听说过秦砖汉瓦,秦砖乃青砖,却非一般人可用得到。
青砖价格高昂,只有王公贵族才可用之,而一般百姓住的乃木屋。
其实这种两极分化的贫富差距对商业会带回抑制,所以,为了让大秦的经济发展起来,他必须要做到的是先让一部分富起来。
让一部分富起来听起来很不公平,但这也是发展经济的很好做法。
李肇的做法是这样,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便是最初的资本家,这部分的人投资,让民众就业,百姓有了收入,便能大胆消费,这一消费,便能让经济活起来。
这便是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但真要做到这样,首先是让大家先吃饱,有余粮。
而长安乡的水稻便能为此提供条件。
前段时间的粮食投入咸阳,那是解决饥荒问题,但这次可专门用来当粮种,向各处推行,不出两年,再加上玉蜀黍和土豆如此高产量粮食加入,他敢保证,不出两年,大秦便可解决温饱问题。
有了温饱,那一些多余劳动力就可以解放出来进行手工业生产,这便是商业发展的萌芽。
只有发展起来,那么部分人就可专门从事非农业,就如长安乡一样,长安乡很多农人皆是来自周边的农人,他们在顾及自家田地之外,也到长安乡来赚一份额外的收入。
其实随着长安乡的发展,各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农人发觉在长安乡赚到的比自家田地所产多得多,所以很多人已经放弃了佃农身份,直接成为长安乡雇员。
这就是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这种情况在整个大秦形成普遍时,那么民众就会有多余的粮和钱,有了钱之后便会追求生活过得更好,这便能很好地促进经济,经济越好,得益的人就越多,这就是让一部分人带动其他人富起来。
第217章 大制造开始
“叔父,咱们要规划一下以后发展的方向。”
见其他事情都有了着落,李肇提出自己想法。
他的想法很简单,在长安乡主要发展农业、养殖业,手工业搬到新的地方,毕竟以后手工业的发展需要用上新技术。
是的,李肇的想法是利用新的技术来发展手工业,比如以后有了电之后,就用上电动机器,直接跳过蒸汽化转为电气化,可谓是跳跃式发展。
肥料如是,印刷如是。
而发电厂放在上林苑,那这些产业也要逐步搬到上林苑。
他还有个打算,既然要建造员工住房,就在上林苑生产砖和水泥和瓷砖之类,打造大秦独一格的建筑。
“如何规划?”李基农听之来了兴趣,侄子的想法都是最多的,也很靠谱,他很乐意去听。
“咱们已经在上林苑买下那么多地,我准备将纸业、肥料等生产搬到上林苑,以后长安乡专门发展农业和养殖,上林苑搞制造。”
李基农想了想,好像不太乐意。
长安乡经营了那么久,已经有了一些规模,如果搬到上林苑,会不会造成影响,不过他尊重侄儿的想法。
“如此...也好。”
李肇知道叔父的想法,便说出心中想法。
“叔父,你想想看,咱们制造的纸和肥料等,难不保有一天被人学了去,那到时咱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便会没有多大的竞争力,如果能改革制造业,说不定是个全新的突破。”
“我之所以将制造业转移到上林苑,为了是进行机器生产。”
“机器生产?”李基农听之一头雾水,却来了兴趣,侧耳倾听。
“机器生产便是不用太多的人手,直接让机器生产出来产品,这样便可减少很多人工,节省成本,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产量。”
的确,从前世工业的发展来看,机械化之后,人手减少,反而生产量大量提升,如此量之下,反而降低生产成本,处于很有利的竞争状态。
就算别人能将工艺学了去,也无法和他们竞争,这才是长久的生产之道。
至于机器是否会被学了去,那根本不可能,机器的制造复杂得很,更需要电,就一个电就遏制了他们的竞争处于低劣状态。
“还能如此!”李基农听之仿似在听天书,但此话从侄儿口中说出,他做不到不相信。
“当然,你看着便是。”
两人商量定了之后,便开始着手上林苑的建设和长安乡的搬迁。
这事他专门交给叔父去做,便找上燊公子,说建造发电厂事宜。
发电厂乃一切工业发展的基础,只要弄出电,才能保障一切。
利用机器生产之事他只是告诉叔父,并没有告诉其他人,自然燊公子也不知道。
“少爷,何为发电厂?有什么用?”燊公子是个爱钻研的人,钻研了二书之后,发觉二书有着无穷的智慧,为了开启了一道对未知知识的开拓之路。
此刻听到发电厂这个从未听说过的词语,不免好奇。
李肇笑了笑,说:“现在说再多你也不懂,到时看便是。”
这话更引起燊公子的求知欲,“好,好,那少爷快点给我规划,我要马上付诸行动。”
李肇也不怠慢,将早已画好的建设图和相关资料给燊公子。
水力发电,不外乎将水能转变为电能,过程也很简单,便是发电、变电、配电。
发电通过水轮机等设备来完成,变电是电压的变化,配电就更加容易理解,便是将电配送,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
发电的各项设备按照目前情况是很难生产出来的,不过李肇并不担心,无法制造出来的东西他可以从百货商店里购买,但各种建筑物,就需要燊公子去负责了。
水电站的基本建筑大概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平水建筑物、厂区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
而要建造建筑物,按目前的生产技术来看,并不够看,大秦的建筑还处于原始阶段,虽有着秦砖,却在其他方面还比较落后,想靠着这样的物力来建设水电站有点不靠谱,所以,李肇要先制造出现代的砖、水泥、钢铁,只有这三者,才能建造出坚固的建筑,才能为发电提供保障。
要生产砖,其实并不难,秦砖是用黏土烧制出来的,那么砖也可以用黏土来烧制,当然方法不能采取大秦的土法,这个可从商店里购买秘籍。
水泥嘛!大秦并未出现,但有着商店的存在,也并不难,只要到时将秘籍购买出来,让燊公子负责制造就行。
还有钢铁,大秦的铁几乎还处于生铁阶段,生铁虽有硬度,却比较脆,不是建筑好材料,所以要制造钢铁。
钢铁便是钢,钢和铁的区别仅仅是碳含量的多少罢了,所以也并不难,为了保障,他也从商店里购买秘籍,这个可以让阿超去负责,让冶铁基地的工匠大量地制造出来。
当然,有了电之后,就需要电线,制造电线最好材料是铝或者铜,铝,李肇并不知道大秦有没有出现了,但铜绝对有,而且还被广泛使用了,比如一些兵器,就是用青铜做的,更有不少器皿也是用青铜做的。
这样便好,就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在铜上面,只要大力购买便可。
“你首先开设个水泥作坊,将水泥生产出来。”李肇吩咐,并将水泥的配方和制造方法递过去。
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水泥和钢铁才是建筑的关键,砖反而变得次要,就算急需用,也可用秦砖。
按前世说法,水泥有很多种,他只给燊公子最通用那种,这种容易生产,原料也不难找。
“水泥?此乃何物?”
“便是用石灰石和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出来的东西,方法都在里面,他好生用之。”
“石灰石?”对于黏土,燊公子懂,毕竟他所学甚广,青砖便是用黏土所造,可石灰石却从未听过。
李肇尴尬一笑,石灰石乃前世化学名词,他自然不知道,便换个说法说:“便是岩石。”
“岩石?城墙里的巨物?”
燊公子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