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第199节

这样想着,却不会说出来,这时,心声又起,令他的脸色变得很夸张,内心起伏不定。

【的确,如果蒸汽机制造出来,可以用于马车上,便可舍弃马而走,那是一个革命,绝对会引起世间轰动......】

什么?用于马车可弃马而动?嬴政听之一惊。

这,这,是否荒唐了些?闻所未闻呀!

他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想看看李肇的心声是否在信口开河,但他知道,心声绝对不会是假的,如果不是假的,那这个事实......他不敢相信......弃马而走?如果用在战场上,那......吓都吓死敌军。

他的心有些兴奋,又很惶恐。

【这还不是最革命的,最革命的是,如果将蒸汽机用于船只上,船只便无须船杖摆橹,自动而行,而且速度比摆橹快上不知多少,绝对是探索海外的大杀器。】

嬴政又听到李肇的心声,呆目了。

用于船只上无须摆橹?这不是说不用人力便能渡海,而且还很快,这不是说,如果有了蒸汽机,大秦的将士便能渡海而去,去探索那未知的地方?或许,他能探到徐福探知不到的仙山,岂不可长生不老。

哈哈!这将是划时代的壮举呀!

他非常期待,非常想看到这一切的到来,此刻,眼色是那么急切。

【但,说这些有什么用的,大秦又制造不出来,而且就算说出来他们也不信,反而会引来嘲笑,吃力不讨好,嗯嗯,对,吃力不讨好,不能如实说,胡诌吧!反正秦始皇也不懂。】

胡诌?

嬴政听之脸色一寒,怒瞪李肇一眼,便瞥过了脸,他知道再逼李肇,恐怕真会胡诌,还不如放过他。

但,得知蒸汽机的妙处,他绝对不能放过,他要李肇立刻发明出来,可想想又不对,李肇正在着力医馆的建设,此事不能耽搁,那就不能让他负责了,可是,不让李肇负责,那谁可以发明呢?

一时,他感觉整个大秦除了李肇之外,竟无一人可用。

不,刚才小子说什么,说烧开密封锅里的水,冒气将圆形推动,这不是说蒸汽机也是按照这个原理,由冒气推动马车,推动船只?

嗯嗯!可能是这样,如此说来,也不是很难,这几位博士学识渊博,应该可以发明吧!嗯嗯,就让他们对这次答题庸碌的表现将功补过,让他们发明蒸汽机去。

于是,他的目光瞬间落在几位博士身上,看的几位博士脸色惊变。

第236章 博士们要格物致知

嬴政目光转移,李肇暗暗地拍了下胸口,暗道好险,秦始皇算是放过自己了吧!

正如李肇所想,嬴政正是饶过了他,将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几位博士。

“几位博士,尔等对此汽转球有何看法?”

又是这个问题,李肇彻底放下心来,目标真的转移了。

但,几位博士就懵逼了,问他们看法,这不是要他们重复大家说过的话吗?刚才大家不都说了吗?就是玩耍之物。

看到几位博士的脸色,嬴政的脸色阴沉下来,用刚才审视李肇的眼色又审视着几位博士。

知君莫若臣,几位博士有些不淡定了,纷纷抓起了头发。

很明显,陛下对汽转球乃玩耍之物的看法并不满意,那怎么说才能令陛下满意呢?他们乃大儒,歌功颂德、教化、出谋献策等有擅长,但此物怎么看就怎么是玩耍之物,无法歌功颂德,更不能教化,更别说出谋献策了。

他们为难了。

突然,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出列拱手说:“陛下,耿认为此物值得研究,正所谓儒有九,当积极进取,此物虽非人,却可人知,便是格物致知。”

“密封锅的水被煮开便能让圆形转圈,此便是自然之理,当可格物致知。”

儒家的思想主张是:1.互敬互信;2.仁而有序;3.微言大义;4.重义轻利;5.格物致知。

最后的格物致知由于不够重视,渐渐被淡忘,甚至遗弃,但此刻被陛下问到,耿博士第一时间便想了起来。

他认为,水的冒气可让圆形转圈,只要对着汽转球坐上几天,必能懂得至理,这应该就是陛下所要的吧。

果然,嬴政听之眼前一亮,嘴里沉吟:“格物致知?嗯嗯,不错,此看法入里。”

得到陛下肯定,耿博士沾沾自喜,正准备再长篇大论,却被另一博士怀抢先了,“陛下,臣也想到了,此为物,必含惊天大理,我等如坐而研之,必能懂其理,乃圣物也。”

一下子,将汽转球的格调上升了一个档次,本来是玩耍之物,被硬生生地提升到圣。

孔子之类为圣人,此物为圣物,竟同日而语。

嗯嗯!嬴政笑了,可看之相当满意。

汽转球乃冒气所推圆形而动,如能格物致知,或许还真能发明蒸汽机。

“甚好,不愧为我大秦博士,当赏!哈哈!”

嬴政高兴得有些上头,难得的赏赐放至口头,可知他对汽转球的重视。

第三位博士看到耿和怀皆得到陛下的肯定,他也不能落后,便马上说:“陛下,臣也认为此举可行,愿静坐格物致知。”

“甚好,甚好,此事就交由尔等三人,务必给朕悟出个什么来,让此圣物得以绽放光彩。”

三人立刻叩首,异常兴奋地地齐声说:“诺,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望。”

看着几人和秦始皇那滑稽的一唱一和,李肇捂住嘴巴想笑,却极力地不让自己笑出来。

面对一死物坐几天格物致知?

这几人还真是明朝王阳明的翻版,王阳明为了研究竹子,却是坐于竹子前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愣是悟不出什么来。

这几人能悟出什么来才怪。

其实,他们理解错了格物致知的意思,华裔丁肇中便论述过何为‘格物致知’,他的理解是要格物便要有实验精神,才能从中‘致知’。

对着汽转球静坐能悟出什么来就是见鬼。

眼下,大家不知图安使团扔下汽转球的企图,他可是略有猜测,汽转球的出现便意味着他们对蒸汽的研究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

也就是说,这是图安王对大秦的威胁,还有那句‘如大秦后悔,可到胶东郡寻我’,这不是说图安对蒸汽的研究已到一个很高地步,很有可能很快便研究出蒸汽机。

这是提醒大秦,当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便是攻打大秦的时候,可这些人傻里吧唧,竟想是玩物。

如这样下去,恐怕航海时代会提前到来,大秦将会沦为后世的清朝。

既然知道了这些,李肇可不能让这些人乱来,否则他的美好生活不出几年将会终结。

于是,立刻拱手禀言:“陛下,臣认为不可。”

第237章 驳斥博士

本来此事到此,对于三位博士来说是圆满的,但李肇的插嘴令这圆满带上了瑕疵,一时,三道锐利目光齐齐地射向李肇。

嬴政也很好奇李肇竟会反驳,遂问:“有何不可,从实禀来。”

李肇说:“所为格物,臣认为并非静坐便致知,需动手实操,才能得其奥妙,几位博士的做法貌似不妥.......”

话未说完,便遭到几位博士的驳斥,耿脸色涨红,跳起来怒道:“荒谬,如何不妥?圣人之学便是静坐悟理,难道动手便能悟得圣人精髓?”

逐而拱手对嬴政,“陛下,李...李将军不学圣道,不知圣学之要诀,莫要被骗了。”

这话针对性很强,字里行间皆是说李肇就一粗人,根本不懂儒,出言反对便是骗。

李肇又怎么听不出他的意思,内心怪笑不已!

想想他拥有着几千年的超前学识,又怎会骗陛下,虽说他对儒家学说钻研不深,却知静坐必定行不通,一时心里埋怨开来。

【食古不化,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敢言圣人精髓?】

他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儒学,不知儒学里的‘格物致知’是否就是静坐感悟,但他相信,既然圣人提出‘格物致知’,必定经过深思熟虑,或许就是要后世拥有类似的实验精神吧!

但此酸儒却认为是静坐,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全歪曲了圣人的本意。

嗯!

听到李肇的心声,嬴政微不可察地瞄了李肇一眼,特别是听到‘食古不化’,有些轻笑。

几位博士皆是各方举荐而来,有着渊博的学识,李肇想其‘食古不化’,有些过了,当然,他也能理解李肇,此子才十八岁,正是年轻气盛,任何事都不放在眼里的年纪,言语激烈些,也纯属正常。

他正想让李肇不要再说了,他意已定,却又听到李肇的心声。

【格物,格的是物,而非圣学,而要格物,就需弄懂物的原理,光靠静坐冥想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读万遍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便是动手过程。】

嗯!

嬴政眉头一挑,眼角意外地瞥了瞥李肇。

心想:读万遍书不如行万里路?貌似有理,他儿扶苏深受儒家熏陶,更得儒学真传,做事却往往不合他心意,想必就是‘读万遍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难道动手才是悟得汽转球的关键,才能造出蒸汽机?很有可能,毕竟蒸汽机是李肇想的。

一时,心里的秤砣又倾向于李肇这边。

“李肇,你认为呢?”嬴政这话是在帮李肇。

李肇赶紧回应:“陛下,臣绝不敢骗陛下,皆是实话实说,臣虽不研儒学,却知动手实操才是认知的关键。”

他不容博士反驳,紧盯着他们,接着又说:“敢问几位博士,可知连弩车、转射机乃谁所造?”

几位博士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大秦诸子百家,家家擅长的东西不同,儒家儒道,法家律治,墨家机关术,各有所长,连弩车等战争重器,属机关术范畴,便是墨家所造。

只是,李肇为何这么问,难道有蹊跷?

他们不言,自是不想李肇得逞。

李肇也不追问,笑道:“想必几位博士皆知乃墨家所造,而墨家能造出战争重器,难道靠的是静坐悟道?”

几位博士一时滞住了,无话可说。墨家善动手,战争重器皆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自然不是静坐而得。

但这么一想,一时脸色变了,他们中了李肇的道,竟拿墨家来说事。

墨家重动手实操,而他刚才说悟得汽转球得动手,这不是推崇墨家,诋毁他们吗?

难道他乃墨家之人?

诸子百家,法家被推崇,儒家虽被冷落,却还能出现在朝堂上,墨家就零落了些,几乎被边缘化了。

而此刻李肇说起墨家,难道他想给墨家请愿,让墨家跻身朝堂?

这不得了,要是让墨家浮上水面,那儒家便无容身之地呀!

几位博士气鼓鼓,死死地盯着李肇,恨不得用千言万语来驳斥他。

耿博士再也忍不住,朗声道:“不得不说,李将军对墨家很眷顾呀!但今天之言乃汽转球,并非战争重器,自然论不上墨家。”

李肇立时反驳:“此正是战争重器,汽转球靠的是冒气推动圆形,这便是蒸气之力,力可用于战争,如何论不上墨家?这正是墨家所长。”

话毕,他转向嬴政,拱手道:“陛下,水煮开的冒气便是蒸气,只要把握好蒸气,便能制造出恐怖之物,只有墨家才可行之。”

首节 上一节 199/4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