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第202节
再后来英国人在车轮上安装了钢丝辐条,大大提升了自行车的性能.......爱尔兰人将实心橡胶车胎改成充气式橡胶车胎,便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基础。
反正,自行车的发展是曲折的,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
但这些对于李肇来说,完全可以越过,直接生产出现代自行车。
现代自行车经过了材质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于铁,已经用了镁合金或炭纤维等,大大提升自行车的性能和降低重量。
但大秦还没有能力生产钛合金和碳纤维等,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铁,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冶炼,再加上他从商店里购买秘籍,想必冶炼技术已经上升了一个档次,铁的硬度和柔韧度也有所提升。
可以制造早期的铁质自行车了,当然,为了自行车的寿命延长一些,承轴、车轮、轮丝等可以用钢来代替,就是空心车胎有些难制造,不过可以先抛弃,改用实心的,这样就减少了制造的难度。
至于有没有市场,这个很难说,如马车一般,一般人消费不起,想普及就很难了,有没有市场,还是价格问题。
马车之所以非一般人可用,便是因为马的贵,就这行情,起码相当于现代一辆豪华汽车,而自行车呢!应该没那么离谱。
李肇核算着。
制造自行车主要的材料是铁和橡胶,他有着自己的铁矿,成本自然不会太高,就算不用自己铁矿里的铁,也可以向朝廷购买,以他和嬴政的交情,应该也不会太贵。
贵的自然是橡胶,大秦还没有橡胶,需要从商店里购买,商店出品,贵得离谱,自然不能大量使用。
想到这里,李肇气馁了,没有橡胶,大大降低自行车的性能。
“用木来代替橡胶也是可以的。”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象着用木来代替橡胶,但问题又来了,一般的木很重,用来当轮胎蹬起来相当吃力。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一种木,细叶樟木,这种木晒干之后非常轻,足可代替橡胶,却有个弊端,便是很容易腐朽,不耐用。
这个问题自然能解决,现代的自行车的轮胎爆了,有修车店,到时整些修车店就可以了。
而且还能催生出一个产业,也算为大秦提供工作岗位。
想想此事可行,李肇的心松了松,接下来便是考虑销量问题,每一种新生物的出现便是经过从无到有的过程。
就如当初的纸一样。
现时大秦人出现步行居多,这种出行方式太需要改变了,如果出现自行车,能将他们出行的体力降到最低,所能及的距离提升到最高,相信很快便能被他们接受,并且疯抢,不过这得建立在价格适中情况下,也就是一般百姓都能购买得起。
随着抑商的取缔,还有高产粮食的普及,相信不久咸阳和周边百姓都能有余粮,也相信有些农人已经被解放了出来,就算没有解放出来,也有些可能已经有了副业,得到额外收入。
有了余粮和收入便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行车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他们必定会争相购买,这是一条膨胀的致富路。
想想就很美。
“价格定多少好呢?”
“应该几百半两钱可以了。”
用自家的铁矿,其实制造出一辆自行车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几百半两钱有大赚了。
当然,现代的车有贵贱之分,他也准备来个贵贱车。
贵的车轮胎用橡胶,便宜的用木。
这太适合人的消费心理了。
想通了这些之后,李肇便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阿超,并从商店里购买自行车的制造秘籍,再将这份秘籍写成两份。
看到少爷又弄出了奇形怪状的东西,阿超实在禁不住好奇,问:“少爷,这自行车有什么用?”
第243章 新想法
“有大用,到时你自然会知道。”李肇也不多说,便打发阿超走了。
阿超嘀咕,瞧着那图纸,摇头晃脑,他从来未见过这东西,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能有什么用呢?左右两个圆,还要用铁连起来,这铁还要设置得能弯曲,中间有很多空隙。
“少爷的想法千奇百怪,难琢磨呀!”
他不敢再问,自顾自地走远了。
交代了完之后,李肇也不闲着,先是给两个学堂的学员上了课之后,便萌生一个想法。
大秦取缔抑商,各方面的发展便少了很多限制,恐怕不久会涌现出一些手工作坊,比如纺织作坊,但这些都是很原始的,想以此来带动百姓富起来很难,所以必须要技术的革新,只有革新才是发展的源动力。
而技术革新少不了学堂的开办。
现在咸阳涌现出了很多学堂,但这些学堂皆是以法学和儒学为主,比较单一,这些东西虽能促进大秦发展,却是有限得很,净是提升思想意识方面,对于动手能力自然捉襟见肘。
而技术的革新往往靠的是动手能力。
这个世界大部分人还没有动手的意识,欲要他们都动起来,只要从学堂开始。
“看来学堂必须面对所有人,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大秦的发展。”
李肇自语,便去寻找叔父,他要再开办一个学堂,科技学堂。
墨家正研究的蒸汽机是科技,自行车也有科技含量,水电站更是,这些东西如无学堂出现,注定会阻碍发展。
所以说,人才才是发展的关键。
“叔父,麻烦你将学堂扩建一下。”李肇找到李基农,便说出心中想法。
这段时间李基农忙着扩建作坊,忙得前胸贴后背,李肇这么一打扰,便有些不乐意,当然,还有个原因是这个侄儿就是个败家子,千万家财被之挥霍一空,此刻还来挥霍,他心里憋着气。
如果他是其亲父,恐怕就要将之扫地出门了。
不过还是掩饰不住他的不情愿。
“两个学堂就这些人,你为何要扩建?”
李肇察觉到叔父的脸色变化,尴尬地笑了笑,从另一个角度说:“难道叔父不想赚钱吗?”
一听到赚钱,叔父的嘴脸马上变了,竟笑嘻嘻起来,忙问:“扩建也能赚钱,快说说如何赚?”
就眼下的电学堂和制造学堂,皆是赔钱货,平时不但要供他们吃住,还要腾出地方给他们试验,他早已看不顺眼,现在说能赚钱,他既喜又疑惑了起来。
是的,制造学堂靠的是动手,学员在学习了理论之后,总会拿些东西来鼓捣,自然霸占很多地方,这也是李肇允许的,李基农虽为老爷,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憋着气。
“当然是招收外来的学员,让他们出钱求学。”
李肇并不隐瞒,但李基农一听,刚才噙着笑的脸马上淡了下来,“这不是开私学吗?”他对最近兴起的私学还是有了解的。
的确,自从私学兴起之后,很多学子争相前来求学,一度成就私学盛世,一些名士更是赚得盘满钵满。
开办私学绝对是赚钱的法门。
可是,自从科举的内容皆出自二书后,各私学皆转换教学方向,大有不钻研透彻二书不罢休的作势,自然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报名求学。
但......一想到这,李基农便气馁了。
他这个侄儿,明明二书是他写出来的,却不好好把握这个时机,尽让人占了便宜,此刻开办,是不是迟了一点?
“甚好,别人喝粥,咱们应该还能喝些米汤。”
这话既怨气又有些讽刺。
李肇听出了其中意味,无奈一笑,说:“看来是叔父想错了,侄儿要办的并非“二书”之学,而是科技学堂。”
“科技学堂?”李基农听之,一头雾水。
第244章 议论
李基农听之,一头雾水,却也不再多问。
科技学堂,听起来挺新鲜的,想必又是新鲜玩意,不过,只要能赚钱就好,管他什么学堂。
几天后,李基农将学堂扩建完毕,其实也不是什么高大上学堂,只是加了些木屋,再扩大一些面积罢了。
李肇本不想将学堂建在这里,只是临时而已,自然不用那么讲究,他早已规划好,待上林苑的基础设施建好,他便将学堂搬到那里,开办一个与大秦不一样的学堂。
电学堂、制造学堂、科技学堂,一脉相连,互相之间有些联系,所以李肇将三个学堂合三为一,改名长安乡学堂,暂时分为三大系:电、制造、科技。
扩建学堂是为了赚钱,当然要宣传,让所有人都知道。
于是,这事便落在叔父和管家的身上。
两人有些能耐,兴许是长安乡的买卖越做越大,商品的销售也越来越广,他们所接触的人也多,销售渠道越扩越宽,以致学堂的宣传一下子便到边到角。
只是几天时间,便让咸阳城的人知道,并逐渐地往周边扩散。
一处文人雅士聚集的酒肆,人流如潮,嘈杂又有秩序,此刻,某一角落,正有三五人聚在一起,纷纷谈论着什么,如果细听,定能知道他们在谈论儒家和墨家关于悟得汽转球之事。
从他们装束来看,不难看出乃正待科举之人。
自从去岁首次科举取得很好的效果后,朝廷便定下三年计划,这三年每年都进行一次科举,时间定在春季,称为春闱。
春闱乃入仕的唯一机会,私学盛行后,再加上纸的普及后,梦想通过春闱踏足龙门的人越多越多,其中不乏农人子弟。
当然,二书的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高价发酵后,逐渐恢复正常,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就算是农人子弟也能买得起,自然造就了更多的人读书。
于是,私学爆棚,无处不朗朗书声。
前些天,朝廷又对科举作个规定,鉴于一些法学、儒学大家的反应和力谏,朝廷最终作出让步,便是科举并不单单考‘二书’,还夹杂儒学和法学,更有可能出现诸子百家中其他流派的内容,虽然分量不会很足,却让科举的内容一下子便丰盈了起来。
当然,这事李肇也知道,当时就暗叹大秦科举的这个改变真似前世的高考,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遂,学子们除了学‘二书’之外,当然也要学儒学和法学,更要涉及诸子百家。
本来其他流派早已凋零,这么一来,立时便充满了希望。
再加之儒家和墨家的比拼,将早已沉沦的墨家推上风口浪尖。
“你们说,儒家和墨家的比拼,谁会赢?”一人问,此人身着灰黑麻布,一看便知非达官贵人之子,名二狗,当然,自从成为学子后,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人文雅的名字,轩轩,取自墨轩。
同坐一人儒衫打扮,一头长发用发髻束起,名王孙,他乃儒家学子,淳于越徒孙,这三五人身份地位不同,却在同一私学就学,相约下酒肆。
第245章 到长安乡去
“那还用说,肯定是儒家赢,墨家算什么,只有儒家才是最厉害的。”受到墨家熏陶,王孙完全沉浸在其中,容不得别人说儒家的不是。
“说不定。”二狗摆摆手,他虽然接触学说不久,却对一些学问有怀疑的态度,“汽转球听说由蒸汽推动,我认为需动手才能悟之。”
“你说什么?”王孙突地站了起来,狠狠地盯着二狗,“你一农人算什么,敢和我作对。”
他认为辩驳他就是与他作对。
二狗的身份地位低下,对学问真伪却不逞多让,也站了起来针锋相对。
“我认为就是如此,水被煮热出现冒气,冒气推动球转动,这样的原理你怎么悟?只有动手才能将这蒸汽运用起来。”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呀!”王孙的眼珠子瞪大,气得身子发抖,并不是因二狗对蒸汽的理解,而是二狗竟然敢如此和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