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私房钱被娇妻李秀宁曝光 第246节
他也曾经某一些脑残一样,曾经崇拜过李世民。
直到现在穿越过来之后,对于李世民更加的了解清楚,卢枫渐渐有怀疑那些历史上的记载。
如果说李世民能够打赢一场战争,总体的战力要比他的弟弟李元吉要好,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如果说像历史上那么英明神武,百战百胜,那就十分的夸大其词。
其实李世民那些对手绝大部分其实原本是农民军出身,农民军的战力,其实大家都非常明白,不是很出名的张须陀都能够击败几
十万农民军。李世民对付这些农民军还很吃力,好多次都用非常滥竽的战术,取得最后的胜利。
武德二年十月初八,刘武周手下大将宋金刚攻陷涂州,裴寂在虞、泰二州坚壁清野实施抵抗,吕崇茂聚众起兵响应武周,裴寂为其所败。李渊下诏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等将兵征讨。此时隋将王行本仍占据蒲坂,唐兵一直攻不下来,与刘武周南北响应,已对唐军呈夹攻之势,关中震骇。
史称上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々~。”秦王世民上表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一精一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使击武周。
一一史书里的这一段常常被人拿来作为秦王李世民力挽狂澜拯救大唐的证据,堂堂开国皇帝轻言放弃竟然打算偏安一隅,如果没有李世民挺身而出哪里还有大唐天下?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李渊手敕也就是写信给秦王,秦王上表回信,说明李二并不在长安。史载武德元年十二月,李二被任命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有权“节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武德二年正月,“命秦王世民出镇长春宫”,跟他去的还有行台仆射刘文静。从秦王李世民正月出阵长春宫督战,直到九个月之后河东的局势越来越危险,责任在谁?既然高祖派秦王出镇长春宫并授予他节制兵马的权力,按照权责对应的原则合理推测,秦王必然是带着任务出京。就像后面屯军柏壁一样,史书对李二出镇的目
的和职责含糊其辞,无非是要替他抹去一些不光彩的经历掩盖他的无能。
有人根据史料推测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李二当时被人打得实在太惨了,写信向老爹求助,(赵李的)老李心疼儿子,也怕他有个闪失,就写信劝他说:“.…儿啊,贼兵太厉害了,你要是实在打不过别强撑,大河以东咱不要了……”李二回信说:“爹啊,我还能坚持,您再给我三万兵,我保证巴拉巴拉……”李渊于是不得不马上从各个战场抽调人马,七拼八凑搜刮老底好容易又凑足三万军队,亲自送到了长春宫,并对战争重新做了部署。
一场躺赢的胜利?.
第494章李世民龟缩!
之前说过,李世民非常善于防御,经常跟敌人对峙的时候总是会像缩头乌龟一样的龟缩着,耐心的等待敌人粮草断绝或者出现其他问题,然后抓住战机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简直是屡试不爽的战法。
可是如果让李世民自己领兵攻打城市,那就像过了好几个月时间去攻打洛阳一样总是打不下来,自己好几次差点死掉,后来还是趁着窦建德麻痹大意,取得了虎牢关之战胜利,使得王世充没有其他的希望,最后被迫投降。
在这个时空,李世民攻击徐世绩镇守的城池,就极度的不适应,因为是徐世绩是防守反击,就是在之前卢枫的教导之下,以其750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李世民屡试不爽的战术来对付李世民,让李世民变成那个攻城的人,结果李世民就抓瞎了。
毕竟他手头最精锐的部队玄甲军根本不能拿来攻城。
让我们再看看历史上李二对付刘武周的时候,屯军柏壁之后都干了些什么。《旧唐书李道宗》:太宗登玉壁城望贼,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今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ccde)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太宗曰:“汝意暗与我合。”后贼果食尽夜遁,追及介州,一战灭之。
——看起来李二就是一直蹲在柏壁等着敌人饿趴下。当然还要“乘间抄掠”,也就是逮着机会就抢一把老百姓。真不知道他有什么资格唾弃李元吉、嘲笑裴寂。
最后宋金刚果然逃不出李二的神机妙算,粮尽撤退了,李二于是跳出来像开了挂一样追歼了败退之敌。
武周南下入侵时唐朝正在全力攻打蒲坂,然而蒲坂未下,夏县又叛,导致唐朝腹背受敌。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南边这两个据点,高祖派李二屯兵柏壁的意思,是让他看着宋金刚,负责替攻打蒲坂和夏县的唐军打援。
然而据唐史记载:“于筠说永安王孝基急攻吕崇茂,独孤怀恩请先成攻具,然后进,孝基从之。崇茂求救于宋金刚,金刚遣其将善阳尉迟敬德、寻相将兵奄至夏县。孝基表里受敌,军遂大败,孝基、怀恩、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皆为所虏。”
“永安壮王孝基谋逃归,刘武周杀之。”
而那个装B犯李二在柏壁龟然不动,像个大漏勺一样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李孝基的任务是攻打夏县,李二屯柏壁的任务是看住宋金刚给攻打蒲州和夏县的唐军打援,他们虽然互不相属,但都在高祖抗击刘武周的一盘棋里面,作为棋子就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但事实是李二两次失职。
后来秦王派殷开山、秦琼出来邀击寻相尉迟恭,只能说明他其实明白自己龟缩不出是严重失职。在宋金刚派出的援兵把攻打夏县
的唐军团灭之后才派人亡羊补牢,显然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不久之后敬德、寻相再次从李二的眼皮子底下经过去援助王行本,说明秦王之前并没能把敌人怎样。这次李二又后知后觉地追赶到安邑,说明他发觉自己再一次漏了人,看看地图上安邑的位置就一目了然.
第495章跟演义不同,李世民并不信任秦琼!
可能在很多的演义版本或史书上面,似乎都曾说过,秦琼秦叔宝从王世充那边投降大唐以后就一直追随李世民。
事实上,并非如此。
秦琼在投降了唐朝之后,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听命于皇帝李渊,由李渊直接指挥。
而且在武德年间的时候,秦琼领兵曾经击败过尉迟恭,击败过宋金刚,因此得到了李渊的器重。
李渊甚至跟秦琼秦叔宝写过信,在信件里面说你立的功很大,我把我的肉割给你吃都行。
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秦琼立功最多,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平灭宋金刚后,又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
算起来在李世民后来那些草莽国公里面,秦琼秦叔宝应该算得上是封国公比较早的。
秦琼秦叔宝在有些版本的史书中根本没有参加过玄武门之变,这也是后来秦琼不被李世民信任和重用的一个原因。
毕竟一开始秦琼投降唐朝时候,是非常受到李渊?的器重和信任。
玄武门之变表面上看起来是李世民和李建李元吉二人的斗争,实际上是李世民和李渊这对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李世民仅仅只是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了,并不算成功,而是最终将李渊架空了才算是政变正式的成功。
在那个政变中一向比较得到李渊知遇之恩的秦琼,极其有可能会像李靖一样选择中立。
史书虽然要强行记李世民的功,然而秦琼孙子秦怀道墓志上却偏偏写着:“祖叔宝,从高祖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马军总管,授秦府右三统军”,提都没提李世民,显然这场战争的亲历者秦琼退休之后给儿孙透露了真实情况。
是谁打败了刘武周?
“乙卯,幸华隙。至长春宫以送之。”一一此处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之后李渊就一直在忙着调兵遣将,还时不时亲临前线指挥。
除了李仲文张纶等继续守浩州、裴寂盛师彦等守虞泰二州之外,李渊调李世民屯军柏壁。
宋金刚占据法州,柏壁正处在从洽州通往蒲坂与夏县的要道,李渊把秦王部署在那里围点打援,既可在野战中歼灭援敌,又孤立了蒲坂与夏县的守军。
?一?求鲜花....
然而李世民不过是李渊部署的其中一路兵马,李渊同时还派李孝基等人攻夏县,派王行敏助郭子武守潞州,派李琛去守隰州,派张德政袭斩黄子英断刘武周的镶道。
李渊所做的一系列部署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首先解决掉威胁唐军背胁的夏县和蒲坂,再对付迎面的刘武周,同时加固两翼隰州和潞州的防御以稳住自己的阵脚,然后坚壁清野,破坏敌人的运输补给线,待宋金刚粮尽军疲后敌退我追。
....0
在李渊的英明指挥下,刘武周在浩州隰州潞州等地遭受唐军阻击,补给线被掐断,不得不全线撤退。
由此可见,刘武周绝不是败于李世民的豪言壮语,也不是败于李世民一味龟缩消极等待,而是败于李渊的卓越指挥。
正是李渊的一系列部署奏效才最终扭转了战局,单靠李世民龟缩柏壁消极等待,最后焉知不是他自己师老兵疲被人断了补给?读史书最要紧的是了解分析史实,绝不能被满篇天花乱坠的刻意吹嘘把自己的理智给忽悠痛了丈.
第496章李世民的罪过,引狼入室!
李世民的一个罪状就是引狼入室,对待突厥等野蛮民族的态度是李世民非常欠妥当的考量,为他的子孙后代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最终源头要追溯到李世民头上。
李世民竟然同意那些野蛮民族内附,就感觉有点像脑残一样。
虽然卢枫一度觉“七五零”得魏征和李世民都是善于表演的人,魏征就是看出李世民想要一个从谏如流的贤君名声,所以配合着李世民,却也劝谏过,不能让野蛮民族内附。
虽然李世民是在刘武周已经战略撤退唐军进入反攻阶段才出来随着大部队追打穷寇,然而实际过程远没有人们预想的顺利,李世民追歼败退之敌的过程仍然出了状况。
也不知李世民遭遇了何种无法解决的困难,以致不得不请突厥人来帮忙。
帮忙当然是有代价的,突厥人在太原城中大掠三日,还留兵驻守。
史载,“秦王讨武周也,处罗以弟步利设骑二千会并州三日,多掠城中妇人女子去,总管李仲文不能制,以俱俭特助屯”,“突厥伦特勒在并州,大为民患”,太原于是成了突厥和唐朝的共管区。
虽然失去突厥支持也是刘武周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让突厥渔翁得利在晋阳赖着不走而且横行肆虐显然不在李渊的计划和预料之内,李世民引狼入室让唐朝在这场战争的收宫阶段又蒙上耻辱的阴影。
在此之前,突厥对繁华中原虎视眈眈,隋炀帝派唐公李渊守太原,以牵制野心勃勃的北方游牧族。李渊在朝堂之上受排挤,隋炀帝欲夺其公爵之号,隋兴建运河、三征高句丽,民间怨声载道,各地造反不断。李渊心中谋划起兵已久,无奈人马有限而作罢。少年李世民看破李渊顾虑,献上北上突厥借兵马一方案,李渊大为震怒,怒斥次子李世民,称其不可引狼入室。
突厥尚属游牧期,擅骑术精弓射,骑兵称为狼骑,战时冷酷无情嗜血好杀.…北周时期起,突厥就经常入关骚扰,对边境村庄,实行杀光烧光抢光政策,汉人对突厥恨之入骨。公元617年,隋都长安掀起李渊即将反隋的风言风语,隋炀帝怒不可竭,下令将居住在长安的李渊家人,全部斩首并示众,而后掘开李渊祖坟,鞭打李渊先祖遗骨。
消息传到太原,李渊心灰如死,下定反隋的决心。李世民又一次提出借用狼骑,李渊无奈之下,采取雇佣突厥骑兵之策。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就详细记载,李渊与李世民商讨借兵突厥一事。突厥狼骑3.4随李渊兵出太原,一路杀戮无度大肆抢略,而后马载物资运回草原。唐兵进长安之前,李渊果断与突厥解除盟约,突厥撤兵草原。若突厥一路南下,入中原腹地,怕会掀起更
多的血雨腥风,李世民借兵属无奈,但却给百姓造成巨大灾难.
第497章李世民埋下安史之乱的祸根!
在历史上,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灭东突厥,他所颁布的一项政策,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同时也埋下了后来宋朝积弱不振的祸根。
这样的傻逼制度,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在沿用,沿用了上千年。
难道傻逼人真的认为那种野蛮民族能够跟咱们汉人一条心吗?
如果不将他们彻底的消灭,他们就会一直的骚扰大汉民族,安史之乱,五代十国,蒙元,螭清,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世民算是非常的英明神武吗?
东突厥被灭了,按22理说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还有一个大问题。突厥战败后,被大唐俘虏了十几万人,这么多俘虏该怎么处理呢?
李世民于是召集大臣们开会解决问题。
经过大家激烈争论,最终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以颜师古和李百药为代表,他们认为应该把这些突厥人全部迁移到河南河北去,那些地方有好多荒地没人种,可以让这些胡人去开垦荒地,既解决了俘虏问题,也可以为国家增加粮食,而且能让这些胡人被汉化,也能解决边患问题。
另一种意见是魏征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突厥俘虏养着也是负担,还不如赶回原籍,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生存吧。
魏征的想法看起来非常人性化,比较尊重突厥人的看法,但是其实藏着另外的想法,因为突厥人被赶回原籍,他们好多人肯定会饿死,毕竟雪灾之后,突厥人面临着生存问题。
而且突厥人的内部矛盾比较多,很可能会出现五胡乱华时出现的情况,突厥人自相残杀,最终导致突厥人大量死亡的惨剧。
五胡乱华时羯族曾在战败后被迫返回故地,途中因饥饿互相攻杀抢掠,甚至互食,多数都死在路上。
但是李世民否定了上面两种意见,他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反驳了以上两种意见。
在李世民看来,把突厥人迁移到河北河南种地,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表现,毕竟突厥人时以放牧为生的,让他们种地非常不人道。
至于魏征的意见,明显是要让突厥人灭绝。
于是李世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一羁縻府州。就是把突厥人集中安置在靠近中原的地区,任命俘虏首领唐朝的官职,并尊重他们之前的习俗,对他们进行区域自治。
在这种政策统治下,突厥人既是部落民族,也是大唐百姓,他们只需要每件定期向大唐象征性地缴纳一定的贡税就行了。
刚开始这种政策效果也非常好,后来唐朝针对如奚、契丹、室韦、吐谷浑、铁勒、稣鞫、党项、薛延陀、西南及南方的诸蛮族等,也分别设置了众多的羁糜府州750。
李世民这种政策确实在一定时期内改善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培养了好多忠于大唐的名将,像高仙芝、李光弼、哥舒翰等。
但是,由于给了这些边关人太多的自由,最后导致了打乱。像后来的安史之乱,直接动摇了大唐的统治根基。
这个政策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像党项族、契丹、女真族等后来成为大宋几百年战乱的根源,让大宋最终被蒙古灭亡。到了几百年后的明朝,吴三桂引来的清军正是明王朝的“羁縻府州”大军,清军名义上是入关平乱,结果把大明王朝彻底埋葬了,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第498章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很有水分!
李世民那些脑残粉总是会津津乐道,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用3000玄甲军击败了窦建德几十万大军。
但是这些脑残粉却不知道李世民跟窦建德对战的时候所率领的大军可不只是3000人马,这3000人马只不过是前锋突击队而已。
本身李世民东征所率领的人马,最起码要7万人,最多将近20万,总兵力并不比窦建德的少很多。
而且还有两个非常关键,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
一个地方是在李世民东征之前,太子李建成已经领兵东征过一次,并且在洛阳前面建立了两个要塞,对洛阳的王世成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而第二个总是被人忽略的是大将李绩,也就是传说中的徐茂功,在窦建德大兵来犯之前。就已经强行占据了虎牢关,是徐茂公牢牢地守住了虎牢关,然后才有李世民击败窦建德的可能。
可是在李世民的传记,司马光等无良史官们为了突出李世民的光辉形象,就刻意的将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所忽略,就完全只是突
出李世民一个人的厉害,是非常违反历史规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