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的那些年 第447节
拓跋雪每天还是忙着房产和银行的事情。
城主郑丽琬也在尽心尽责坚守着她的岗位。
要说这里比较轻松的还就数长乐公主李丽质了。
不过李丽质也开始有烦恼了,儿子刘毅,已经开始满屋子乱跑了,并时不时的嘴里冒出一句“爹!娘!”
这让李丽质听到了既欣喜又心酸。
她将刘毅抱在怀中,望着星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她知道刘文宣一定也在望着这轮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她呢喃自语惆怅的道:“夫君,你现在还好不,按日期推算你们再过半个月就该到了吧,你可能还不知道吧,我们的儿子会喊你爹,喊我娘了,儿子想你了,妾身也想你了。”
“一开始,你在扈渎时候,我还不觉什么,虽然你一个月也就在我身边待几天,但是却没有这么的孤寂和空虚。”
“要是按照这样下去,妾身可能等到下一班船回来,就忍不住带着儿子去找你了!”
而在苏州的李佑,也有些惆怅,那就是他的土豆种得似乎并不太好,白天他命人悄悄地刨开了一株看了看,看着鸡蛋大小的土豆,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再过一个月就要起货了,这还能长多大啊,他心中跟是没了底。
前些日子听了刘文宣的话令人拼命地四处收集马粪牛粪来灌溉,可是好像成效不大。
“该死的,会不会是刘文宣他们骗了本王!”李佑想想恐怕还真有这种可能,自己参刘文宣一本的事,刘文宣不可能不知道的。
“所以他坑本王的可能性极大,故意不早点通知自己要施肥”
“他还问过司农寺的人,结果司农寺人又说这马粪和牛粪确实是可以增产的,只是施肥太晚了,这特么不是马后炮么”
“王八蛋,开始本王说要施肥,你们又怕这土豆被肥料给烧死了,现在一切都迟了。”
李佑此时杀人的心都有了。
他知道自己把这亩产报上去,自己的父皇的脸色,指不定能成什么样子呢。
同样的种子,种出来了两种巨大的区别,这让他羞愤得要死。
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话,那就是别人忠告他的一句话:“和刘文宣不熟悉的人,刘文宣的便宜,千万不要去占,否则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
这一刻他懂了。
这便宜真的不好占。
李佑满脸苦涩地抬头望了望天上的明月。
过了好久,满脸阴沉的道:“你都不在大唐了,本王难道就拿你没办法了么?”
“本王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第699章 各大势力蠢蠢欲动
不光是李佑开始蠢蠢欲动,长安城内的五姓七望大家族们都开始了大量的布置。
现如今刘文宣已经不在了,呃,准确地说是不在大唐了,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呢。
那当初被刘文宣和太子霸占过去的那些利益也该还回来了吧。
他们首先就是对长安城周围未开发的地盘进行大量的收购,而且他们还从不远处又发现了一座煤矿,那矿产竟是比刘文宣他们的煤矿还要多。
一时间长安的煤价格低到令人发指,房价也受到了波动,开始小幅下降。
不过好在水泥厂和钢材还被李承乾和李泰等人紧紧地抓在手中,你想要盖房压我,老子没有水泥供应给你且看你们如何跳。
李承乾这么一来,他们就又有了借口,在民间说李承乾为了一己私欲,不让他人将房价降到人人都买得起的地步。
一时间李承乾的名声在百姓之间大跌,说什么太子失德,刮老百姓的血,德不配位不配当太子,应当让陛下废除太子李承乾,从立一个新太子。
甚至有人还要推选十二三岁的李治当太子,说这个皇子最好,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宅心仁厚心地善良,将来一定是绝世明君。
这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可把李承乾给气坏了。
住在东宫的李承乾听着手下的人给他汇报民间打听来的消息,真的他把气得快要吐血。
“难道他们以为刘文宣走了,本太子就搞不定了是吧!”
“他们不是买了地盘想要盖房嘛,明天就去让衙门去查他们的规划,查他们的设计安全性,还有给我停供他们水泥,一点都不要让他们得到。”
手下领命双手一抱,匆匆离去。
李承乾透过玻璃窗远眺,身上迸裂出骇人的杀气,让一旁的太子妃都感觉有一点胆寒。
“跟本太子作对,看把你们给惯的。”
“你们不是要跟我作对么,那本太子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经济市场。”
他们难道忘记学区房这个概念了吗。
通知下去,把学区范围重新规划一下,凡是不在本太子规划范围内的房子,不得上任何本太子和刘文宣出资盖的任何学校。
不过即便这样。
也让李承乾感到了一丝危机感,好在自己的父皇是无条件支持自己的。
同时李承乾也想起来刘文宣的一句话,那就是千万不要让百姓们吃饱,一吃饱也会闹事,吃不饱也会闹事。
“所谓吃饱闲得慌,温饱思淫欲,然后就生出事端来了,刘文宣这狗东西果然有先见之明。
现在土豆种子给了他们,可不就是开始温饱了就开始膨胀了么。”
李承乾这一刻真的是佩服是刘文宣了。
太子妃在一旁听着李承乾在独自嘀咕,听着想笑。
“殿下,这刘文宣妹夫都离开大唐了,还整天被你骂,真为他感觉到不公平呢。”
李承乾白了他一眼,骂他是孤王对他的思念,你懂啥。
“我是笨呢,不过刘文宣妹夫有没有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该干什么,该如何去应对?”
李承乾咬牙切齿地说道:“不是闲得慌么,长安通往扈渎的那条路可以提上日程了,既然闲得慌那就全给本太子去铺路,还真的反了他们了。”
正好趁煤炭价格便宜多烧点水泥来铺一条水泥路,想必朝中很多人都会支持的,不说别的,沿途的附近的那些官员都会举手赞同的吧。
-------------------------------------
另一方面,长孙无忌和许泰他们一帮人在密谋,如何拿下皇家学院这个硬骨头。
因为现在国子监和弘文馆已经彻底地没落了。
你现在要是在外面对人家说你是在国子监和弘文馆上学,那别人一定会持之以恒,对你说一句“啊国子监弘文馆上学啊...没前途。”
要知道之前这里面出来的人才,可都是自己等人的门生,现在被大唐皇家学院把那些才高八斗有真本事的学生给抢了,那他们岂不是要断了传承,一开始头两年他们还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逐渐逐渐他们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似乎府上很长时间没有新面孔来行卷拜码头了,这下不光是长孙无忌感觉到了,朝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了同感,大家或多或少都觉得门前冷清了起来。
一直长期以往下去,那可如何得了。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就开始准备对皇家学院开始动起了心思,他们倒是对并吞皇家学院没啥感觉,但是让他们在皇家学院里面当个有权利的当权者,还是可以考虑的。
起码可以让人们有一个可以定夺别人的升学资格或者参加科举的资格,这样一来自己的门生不就又来了。
于是再次上朝第一个议题就是,讨论皇家学院监管等问题。
他们的议题是,皇家学院的学生太过于大胆,连打(土豪)五姓七望家族,分田地,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都敢说出来,所以需要朝廷派人前去进行引导。
尤其是李二的本家,关陇权贵势力,对这玩意很敏感,代表的大臣简直就要把李二给喷死了,就差明说“谁敢分我们家的田地,我就要弄死他!”
李世民被他们这帮大臣弄得晕头脑胀的,他也没想到皇家学院里面有人敢胆大到这种程度。
其实他也知道这事情的始作俑者,那就是刘文宣。
因为他曾经问过刘文宣一个问题,问他如何应对历代朝廷都被谋反推翻这件事,如何能够让这件事不再发生。
李二也想自己的李唐江山千秋万代啊。
刘文宣就跟他说来了这么一句话,要想老百姓不造反,那就是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之前造反都是被各个势力给裹挟的,你不造反连饭都没得吃。
如果把土地都分给个人来播种,让他们自足自给,那那些大势力还有机会裹挟老百姓么。
李世民听到这一番话,很是触动,这几千年没人能搞明白的东西,在刘文宣的嘴里不值一提。
他也知道百姓们跟着造反,确实是被这些势力给裹挟的。
只是不知道这句看似大逆不道的话是谁说出来的,难道是刘文宣的徒弟骆宾王那个臭小子,那小子的心高气傲得很,说出这句话也不足为奇。
这小子当了状元之后就领了个闲散官职之后,就一直留在皇家学院里面任教。
这其实也是李二一直想要做的事情,他想要把这些大家族给弄散,把这些大家族的土地分给百姓似乎是一条最好的捷径。
尤其是土豆的这个契机。
这些大臣似乎还不知道他们已经给自己点了一个炸药桶,很快就会把自己和他们身后的大家族炸得粉身碎骨。
他们的心事和李二正好是相反的,他们是想保自己的家族,而李二是想保住自己的江山,观点是一至的,但是看法不一样,因为李二眼里的江山是包括他们在内全部得听自己的,而他们这些五姓七望势力却只想保住自己家势力,来和朝廷分庭对抗。
这就是和李二冲突的地方。
在李二的眼里,他的东西是我的,那么你的也是我的,这大唐江山的一切都是我的。
现在有这个契机,李二如果不趁势用一下,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
第700章 不讲武德的李世民
果不其然。
李二先是假装眉头皱了皱,然后厉声说道:“你们可知,是谁提出这样大胆的言论啊?”
这时候许泰立即出列抱着笏板走了出来。
他心中喜滋滋的,心说,刘文宣你走了倒不要紧,你的徒弟可还在我们眼皮底下呢,现在先收拾下你的徒弟再说。
许泰听到陛下的口气似乎有些不爽,所以他内心是十分喜悦的,但是他忽视了李二没有跟着他们说大逆不道,而是变成了大胆言论。
“启奏陛下,据听说,提出这言论是皇家学院的教习先生骆宾王那小子。”
宝座上面的李二一听,心中一喜:“果然是这个小子干出来的好事。”
但是他脸上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模样,没办法这帮大臣现在眼睛都好使了,里面有一大半大臣都带上了老花镜,恐怕现在自己的头上有根白发他们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哦...原来是骆宾王那小子说的啊,呵呵...胆子可真大!”
“可不是么,这小子就没安好心,这地要是一分出去,那我们还吃啥啊!还请陛下严惩此人以儆效尤。”
李二这时候又说了,“你们各家各户的都有很多荒地仍在那里不种,何不每家拿出千余亩分给一些穷人种种看,然后直接让他们将每年的种地税收交给朝廷,那样朝廷也会相应地减免你们的税费,这样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李二这话一说,所有的大臣们都愣住了。
上一篇:战国:骗喝九次壮行酒的我崛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