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第257节
想到此处,贾环不由说道:“老祖宗所言极是,只是暂时之间,却是难以退步抽身。等寻到时机,我必定会如此做的。”
贾母笑道:“环哥儿,你是个聪慧的人儿。这些事情,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你只要知道进退,必定前途无量。”
“老婆子就盼着,将来你官儿越做越大,为官做宰,也记得扶持一下你宝二哥才好。”
贾环笑道:“老祖宗,这何用你说?宝二哥本是我胞兄,我怎么会亏待了他呢?老祖宗只管放心,有我一口肉吃,就有他一根骨头啃。”
贾母不由被贾环逗乐,忍不住笑骂道:“你这猢狲,忒也促狭。你宝二哥莫非是条狗不成?还要啃你丢给他的骨头?不过你有这份心,老婆子也就放心了。”
离了贾母处,回到宁国府,众女都十分开心。
于是探春提出她做东道,在大观园怡红院里摆了一桌,姊妹们一处,玩了个痛快,倒也不肖多记。
且说第二日,刘姥姥带着板儿,第二次来到荣国府。平儿得知了,便来相见。
进来之后,只见刘姥姥和板儿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众人见他进来,都忙站起来了。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
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平儿忙道:“多谢费心。”
又让坐,自己也坐了。
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
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
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
周瑞家的道:“这话倒是,我替你瞧瞧去。”
说着一径去了,半日方来,笑道:“可是你老的福来了,竟投了这两个人的缘了。”
平儿等问怎么样,周瑞家的笑道:“二奶奶在老太太的跟前呢。我原是悄悄的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要家去呢,怕晚了赶不出城去。”
“二奶奶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这可不是投上二奶奶的缘了。”
“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缘分了。”
说着,催刘姥姥下来前去。
刘姥姥道:“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
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
说着,同周瑞家的引了刘姥姥往贾母这边来。
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
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却正是鸳鸯这个丫头。
鸳鸯今儿跟着贾环来了西府,见到贾母,鸳鸯不自觉就站到贾母身后服侍着。
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
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
贾母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你也算看亲戚一趟。”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
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哪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说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
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
正说着,凤姐儿便令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
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
鸳鸯忙令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
那刘姥姥哪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
这时因为宝玉还在国子监读书,不曾回家,于是贾环被贾母叫到身边。
贾环听刘姥姥讲一些积古的故事,倒也有趣儿。
第379章 刘姥姥进大观园(下)
却说刘姥姥说的口渴,从桌上端起茶盏,两口便将茶水喝进肚里,连茶叶一并嚼咽了。
一屋人顿时哄笑起来。
刘姥姥也不以为忤,她看着贾环因问道:“老太太,这公子哥儿是你孙子?哎哟呦,这气派,怕不是个状元郎吧?”
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了。
贾母说道:“可不是个状元郎?我这孙儿,还是个连中六元的状元郎呢!往前数一千年,自从有科举考试开始,这还是独一份儿呢!”
听到这里,刘姥姥连忙起身,冲着贾环不由跪倒在地上,咚咚就磕了几个响头。
贾环没料到刘姥姥这么虎,不由被唬了一跳,忙起身躲到了一边。
贾母忙命人将刘姥姥扶起来,忍不住说道:“老亲家,你这是做甚?他是个小辈,你给他磕头,没的折了他的寿。”
刘姥姥连忙说道:“老太太,你不知道,这贾老爷可是俺平安县的青天大老爷哩!”
“自他去了之后,不但将欺压俺们的曹家、白家、宋家全都拿下,还免了俺秋天的农税。现在那些恶人,都不敢做坏事了呢!单是这一点,难道不值得俺老婆子给他磕几个头?”
“再说了,贾老爷刚到平安县,就救了俺哪女婿狗儿一命。要不是贾老爷,俺哪女婿早就没了命,俺娘儿们还怎么过活?”
“而如今,俺那女婿不但被贾老爷救活,还去了马车作坊做工,每天管三顿吃不说,一天还有十个大钱的工钱。一月下来,也有三百钱的进益呢!”
“现在在整个平安县,十里八村的,哪个不念贾老爷的好?俺家里还给贾老爷立了长生牌坊呢!”
“老太太就说,俺老婆子见了救命活命的恩人,磕几个头还不是应当的吗?”
众人听了,都深以为异。
贾母忙向贾环问道:“环哥儿,我怎么不曾听你说过这件事儿?”
贾环笑道:“原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并没有刘姥姥说的那般夸张的。”
“原是刘姥姥的女婿狗儿在城里做工,掌柜的请客,狗儿吃完之后就拿荷叶包了剩菜准备带回家。不料在路上撞到了白家的一个公子。”
“那白家公子就抓着狗儿去了县衙,逼着狗儿赔他的衣衫,非要五两银子的赔偿不可。”
“我见那狗儿是穷苦人,必定是赔不起的。便在他两个手心上写了两个字。告诉他去当铺当五两银子,回来赔给白家公子。”
“其实我在他手掌心上写的是快跑两字,狗儿听当铺掌柜的说出这两个字,自然撒腿就跑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贾环说完之后,再次引的众人一阵哄笑声。
不过众人再次看向贾环的时候,视线就有了些许的不同。
现如今,环哥儿也是做大事的人了呢。
而贾环也不曾料到,刘姥姥一家人居然就在平安县。而当日审案碰到的那个庄稼汉,竟然就是刘姥姥的女婿狗儿。
真是无巧不成书。
如今见了刘姥姥,贾环倒是有些问题想问她。
贾环不由问道:“刘姥姥,不知你们村子里,可有人种玉米、地瓜和花生的?”
玉米、地瓜和花生,在大夏朝已经有人种植,不再是稀罕物儿。
不过这几次来回路上,贾环并没有看到平安县有大面积种植的痕迹。
听到贾环的询问,刘姥姥不由说道:“那东西倒是有人种的,都是在家前屋后种上一点。吃起来味道倒是不差的。这一遭因为实在拿不了了,俺就没带。等明年,俺一定给贾老爷带些来吃。”
贾母听了忙说道:“老亲家,他小小人儿,可当不起你叫他老爷。你只管叫他环哥儿就好。”
贾环笑道:“刘姥姥,我倒不是口馋问你要这些东西呢。这玉米、地瓜、花生,产量都是极高的,像玉米和地瓜,都不择地。哪怕是沙土地也能长到极大的,你们为何不大面积种植呢?”
刘姥姥不由笑道:“县令大人你有所不知,这几种物什倒是高产,尤其是那地瓜。一小片儿就能收许多。只是这三样东西都不能当饭吃,种那么多,吃不了又卖不出价来,家里岂不是吃不上饭了?”
听到这儿,贾环不由恍然大悟。
怪不得大夏有了地瓜、花生和玉米,却并没有大面积种植呢。
原来这会子老百姓都不知道地瓜和玉米能当做主食来吃,花生更是能榨油,都是好东西。
想到这儿,贾环不由说道:“刘姥姥,那玉米和地瓜,都是能当主食吃的。地瓜收获之后,切成片晒干,然后磨成粉。”
“然后将这些粉用水和成糊状,再放鏊子上腾干,就能做成煎饼。能放好几个月甚至半年都不会坏。玉米磨成面,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做成煎饼。”
“至于花生,可以榨油,比豆油还要香。并且在冬小麦收了之后,就可以马上种这三种农物。再收了这三种农物之后,可以接着种冬小麦。这样就能做到两年三熟。就不会再怕粮食不够吃。”
贾环满心以为,刘姥姥听了会满心怀喜。
这毕竟是两年三熟啊,两年就能多种一季的庄稼。就算不说地瓜和玉米产量极高的问题,单是这一季庄稼,就能多收成好多了,难道还不欢喜吗?
不料刘姥姥听了脸上并没露出几分喜色,她敷衍道:“这是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俺回去之后,就种着试试。”
贾环明显从她脸上看出了敷衍之色,不由哭笑不得起来。
看样子,她并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呢。
想想也是,她是积年老农了,自己只是一个富家公子哥儿。
她若是如此轻易就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才是咄咄怪事。
看样子,想要在平安县推广地瓜、玉米和花生种植,还要费一点心思才成呢。
只是这么空口白牙的说,怕是那些百姓也不会相信自己。
既是如此,只能回去找世家合作去了。
上一篇:大秦:绑定秦始皇的我,起飞了
下一篇: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