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45节
朱标转头看向一旁的萧寒,萧寒方才思索了一下,便是开口道:“毕竟,今日印个一两千张,完全看不出来效用,那就等于浪费,所以,先看看实际效果,若是不满意,现在还有时间换,不然,等到明年开春,交易市场开启,大明宝钞不足,那才是真的有点尴尬。”
“那就这么定下吧。”
朱标赞同的点头,随即,便是看向胡建昌,又是道:“一切以萧侯的意思为准,去准备吧。”
“遵命。”
胡建昌又是躬身作揖,方才直起身板,看向萧寒问道:“侯爷,对于印制大明宝钞,您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纸张的厚度,有多厚?”
萧寒想了一下,便是直接开口问道。
“启禀侯爷。”
“下官是元朝的钞作为标准,所以,大明宝钞的厚度与元朝的钞,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
胡建昌看向萧寒抬起手道。
自打胡建昌接手了印刷司,那除了大明宝钞,他当然也还要研究一下北宋的交子,还有元朝的钞,要不然,没有这金刚钻,敢揽这个瓷器活?
“不行。”
“不能以元朝的钞厚度,来衡量我大明宝钞的厚度。”
“这样太容易被仿造,对于货币本身而已,并不是一件好事。”
萧寒果断摇了摇头,随后,看向桌子上的奏章,便是直接丢给了胡建昌道:“按照这个奏章上面的单板,作为衡量厚度的标准,不能超过这张单板,同时,每一张大明宝钞的上面,都要标注出一个序号,比如,印刷出的第一张大明宝钞,便是冠以一,以此类推,先出三十万张。”
“遵命!”
胡建昌重重的点了点头,便是直接去了印刷部,准备研究一下这个厚度,从而将第一张大明宝钞印刷出来。
“你说的这个序号,是干嘛用的,还有,那么多的大明宝钞,那点序号,真的够用么?”
朱标转过头,看向萧寒问道。
“那当然是有用,为了辨别真伪,而且,在这个序号上面,你要下的功夫,可比印刷大明宝超要难的多。”
“毕竟,若是不能完全杜绝仿造,吃亏的还是百姓。”
萧寒轻轻摆了摆手,便是道。
大明宝钞的防伪标识,除了宝钞上面复杂的纹路,那这个序号,还得想点别的办法,但对于序号够不够用,萧寒则是懒得回答。
第117章 后来的故事,纵然诸多不平,但无愧于心!
“那序号上面,如何下功夫?”
“官方又如何辨别真伪?”
“若是防伪不当,百姓收到假钞,又该如何?”
朱标又是看向萧寒,更是一连道出几个问题,也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我所设计的大明宝钞模版,做工繁琐,工序复杂,错一步,图案便不可能成图。”
“所以,只要保证一些粗制,便可以轻易分辨大明宝钞,比如序号的粗制,便可以不用精工。”
“但这一道的大规模印刷,想想都很困难,毕竟,这个模版,很难印刷出来。”
“再者管控印刷业的资源,严格管控,对于这一点,未来交给锦衣卫便可,毕竟是朝廷鹰犬,相信他们可以办好这件差事。”
萧寒微微思索,便是开口道。
毕竟,对于大明宝钞的发布,萧寒还有三分思索,那便是古代,特别是宋明时期对于印刷的管控,那更是极为严苛。
明朝时期,朝廷对于印刷业的管理,更加严格,而明朝的官方出版机构,便是太学。
负责审查所有的书卷,还有学术著作。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禁书令,禁止出版和传播一些被定义为煽动或者有害的书籍。
当然,封建王朝时期,一切以王朝为准,一切都要皇权让步,那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所以,民间应该不能仿造出完美版的大明宝钞,毕竟,印刷技术,都是掌握在官方的手中,至于民间的印刷技术,因为资源限制,根本不能与官方媲美。
那就算是有人铤而走险,收买官员,得到了大明宝钞的完整制作方法,试图印刷大明宝钞,用来危害市场。
是不是也得考虑一下资源问题?
朝廷严格管控之下,大批量的印刷资源如何来?
所以,现在朝廷要做的事,便是管控,严格对于印刷资源的管控。
反正,只要付出与回报,不形成分差正比,那想仿造大明宝钞的人,也只能望而兴叹,不敢造次。
“嗯。”
朱标轻轻点头。
“再者,可以向民间发布召集令,招揽所有可以完成印刷的人才,不论品性,唯才是举。”
“全部将他们收入朝中,也可以防止仿造。”
“毕竟,后期大批量的工程,印刷必然是重中之重,不能忽视,所以,与其自己培养,倒不如从民间招收人才,让他们为大明出力。”
“当然,俸禄要让他们满足,只能高,不能低。”
萧寒又是想了想,方才看向朱标开口道。
“嗯。”
“等回了太和殿,孤便下一道圣旨,向全天下大范围招收印刷人才。”
朱标微微点头,极为赞同萧寒的意思。
“不!”
“不仅仅是印刷人才。”
萧寒直接摆了摆手,方才看向朱标继续道:“若是发布圣旨,招揽天下大才,那便不能以印刷业的人才为主,反而是要以天下全才为准,简而言之,便是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完成入朝的标准,就能吃得上一份皇粮。”
“啊?”
“这天下的奇人异士,可并不在少说,要是朝廷全部招收,吃得下来么?”
一旁的朱樉又是瞪大了眼睛,随即,便是看向萧寒问道。
“嗯。”
“全天下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有涉及,那这可是个不小的事。”
“若是没有用处,朝廷就等于养着他们,那光是这一项负担,朝廷可能都撑不住。”
朱棡也是点了点头道。
“我也觉得。”
“你想想,这天下的百姓何其之多,拥有一技之长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要是都涌入朝廷。”
“那不说管不管的过来,就说是对于朝廷的运行,可能都会有影响。”
“毕竟,朝廷是主政,并不是主工,而且,你口中的资源,更不能完全倾斜吧?”
朱文正也是看向萧寒,表示疑问道。
“朝廷是维护治理天下。”
“做什么事都得三思而后行,要不然,朝廷就有可能成为天下的笑柄。”
“毕竟,所谓的奇人异士,虽然具有一技之长,但始终是不事生产的流民。”
沐英的眼中,闪过一抹犹豫,便是开口道:“而陛下对于不事生产的百姓,压根没有一点好感,更别提将他们全部收为己用。”
因为,大明王朝乃是农业时代,以粮食为主的农业时代,对于这些不事生产的人,那自然强烈鄙夷,所以,老朱压根不可能将其收为己用。
毕竟,士农工商,阶级划分,从古至今,都很明确,而就算是进了工业时期,百姓也得吃饭,所以,粮食依旧是重中之重。
那遭到这些古人的质疑,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呵呵。”
萧寒的脸上,却是闪过一抹轻笑,随即,便是抬起眼眸,看向这一众兄弟,轻声开口道:“可不事生产的百姓,比比皆是,那该如何,你们有没有想过?”
试图说服他们,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顿时,一众兄弟,便是愣在了当场。
毕竟,萧寒说的没错,不事生产的百姓,比比皆是,研究奇淫巧技的百姓,更是不在少数,那又该如何?
“看着他们饿死?”
萧寒抬起眼眸,又是看向一众兄弟,特别是朱标,轻声问道。
“当然不可以。”
朱标率先摇了摇头,就算是不事生产的百姓,那也总归是大明的百姓,怎么可能看着他们饿死!
至于,朱樉几兄弟对此,也是无话可说,随即,便是齐齐看向萧寒,或许这里能有答案。
“可对他们放任不管,他们也只能饿死。”
萧寒却是依旧抬起头,看向朱标,乃至于众兄弟,轻声道:“那为什么不能将他们收为己用?”
“毕竟,你们明白,粮食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研究奇淫巧技的百姓?”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继续钻研奇淫巧技,可能就会饿死?”
“不,他们其实知道,但有什么办法?”
“摊丁入亩还未实施,手中无地可种,家中却仍需果腹之物,那便唯有研究一技之长,用来养家糊口。”
萧寒缓缓起身,方才摇了摇头道。
士族豪强的剥削,从古至今,何时停止过,所以,要是种地无可养家糊口,那就只能另谋出路。
这就是为什么,这天下最多的仍然是流民的缘故。
那你以为他们想流浪?
难道,他们就不想回家?
可,他们的家,在何方?
脚下的路,又在何处?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