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57节
“毕竟,无病无灾与吃饱饭,乃是百姓日常中,最常见的问题,必须要先解决。”
萧寒看向朱标,微微点头笑道。
杂学,说白了就是科学!
但古人无法理解科学是什么意思?
但杂学,一说就明白。
所以,萧寒才将想成立的科学院,改名为杂学院。
为得就是替大明提前铺路。
但现在的大明最缺什么,就是医疗与粮食,所以,必须要先解决这两点,才能放开了研究。
当然,最珍贵的其实就是那些研究资料,特别是每一项记录,未来都可能会有大用处。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科学更贴切于自然。
反正,萧寒始终坚信,古代的人并不蠢,只是因为世界的局限性,方才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所以,只要萧寒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就相当于打开了新世界。
那大明的整体水准,便会得到质的飞跃!
那迈进工业时代,还难么?
“嗯。”
朱标方才点了点头。
经过萧寒的解释,朱标已经有了一点头绪,反正,不管是医学院,还是农学院,对于现在的大明,都很重要!
“医学院的院长,便由老五担任。”
“至于医学院的官员,品级都不能高,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而且,必须年轻化,要不然太固执。”
萧寒这才转头看向朱橚,轻声道。
“我?”
“能行么?”
朱橚顿时指了指自己,不禁有点忐忑道。
这要是办砸了,还不得被朱标与萧寒骂死?
“对自己有点信心。”
“你可是老爷子的亲儿子,大明的亲王。”
萧寒慵懒的靠在椅子上,轻声道。
“对。”
“想想老爷子这一生,一个区区的医学院,还不手到擒来?”
“要对自己有点信心,不然,什么事都办不成。”
朱标也是看向朱橚点了点头道。
“嗯!”
“我知道了。”
朱橚微微沉默,便是抬起眼眸,看向萧寒与朱标坚定的点了点头道。
“嗯。”
“至于农学院,还得想想。”
萧寒又是轻轻揉了揉脑袋,有点头痛。
现在的大明,哪里去找农业型的人才?
果然,人才紧缺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来想想办法。”
朱标摇了摇头,便是看向萧寒问出最为关键的问题道:“但是那个杂学院的院长,谁来担任?”
“你。”
萧寒想都没想,便是指向朱标道。
“我?”
朱标的眼中,顿时闪过一抹疑惑,随即,便是摇了摇头道:“我不行,我什么都不懂,怎么能担任这个院长。”
“谁告诉你,担任院长,就必须得懂?”
萧寒挑了挑眉头道。
“不需要...”
朱标还是不解的看向萧寒道:“懂么?”
“当然不需要。”
“只要医学院的副院长与农学院的副院长懂,就行了。”
“至于你?”
萧寒看向朱标摆了摆手,方才道:“不过是去当个背景板,毕竟,你去当个院长,谁敢找杂学院的麻烦?”
“合着,我是杂学院的靠山啊!”
朱标这才反应过来,随即,便是没好气的看向萧寒道。
背景板?
不就是背景?
第123章 萧寒咳血奉天殿,满殿朝臣皆不如!(二合一)
奉天殿上。
“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文武大臣,七嘴八舌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齐齐躬身道。
“我头疼。”
坐于偏殿的萧寒,眼中顿时闪过一抹无奈,随即,更是抚了抚额头。
“那用不用回去休息?”
坐在萧寒身旁的秦王朱樉,眼中顿时闪过一抹紧张,便是道。
昨日,萧寒与朱标,还有朱橚,几乎折腾了整整一晚上,当然,萧寒中途便去休息了,但奈何现在萧寒的身体,一直都很虚弱,所以,时常会头疼。
“不用。”
“倒不是真的头疼。”
萧寒微微摇头,随即,便是指了指奉天主殿,摇了摇头道:“只是听见他们的声音,有点头痛。”
“啊?”
朱樉有点不明白萧寒的意思。
“七嘴八舌的声音,又是不同地方的口音,真心挺头疼。”
萧寒有点无奈的苦笑道。
“正常。”
“朝廷的官员,大部分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驳杂,也是正常之事。”
朱樉这才明白萧寒的意思,随即,便是点了点头笑道:“这就是为什么,大臣们在下面口述,还得奉上一份奏章,不然,有时候老爷子都听不明白。”
确实,朝廷的官员,来自于五湖四海,所以,口音皆有不同,这在历朝历代都实属正常。
“怪不得,天辅有德,这句话在几个月以后,便废除了。”
萧寒也是无奈的点了点头。
随即,在朱樉的注目下,萧寒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官袍,随即,便是大踏步的走出了偏殿,前往了奉天殿。
“启奏陛下。”
“臣有本奏。”
萧寒缓缓踏进奉天殿,满朝文武的目光都是转向了萧寒,随即,萧寒便是将双手抬起,作揖道:“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字正腔圆,声音通透!
朝中诸多大臣,眼中皆是微微一缩,这句话之中,竟然没有夹带任何的地方口音。
“朕安。”
朱元璋的眼中一亮,随即,便是坐正身子,轻声道:“大都督,何奏?”
“臣,未备奏章,还请陛下见谅。”
大太监王景弘躬身走下台阶,看向萧寒,伸出手上的托盘,萧寒却是微微摇头,依旧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不怪。”
“大都督,准奏。”
朱元璋看向萧寒,微微一笑,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
光是冲萧寒说话时的字正腔圆,还有就是淮西人氏,朱元璋怎么都能听得明白,而且,朱元璋又感觉,萧寒今日所奏,绝对是上朝词有关。
毕竟,这七嘴八舌的声音,朱元璋听了都有点头疼。
但刚刚萧寒入主殿参见,那声音多动听?
要是文武百官都能学习一下,那耳朵也不用遭罪了。
“启奏陛下。”
“朝中官员大多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各大州府,所以,其中口音驳杂,有时当真是让人难以明白其意。”
“所以,微臣请奏,命专司谱写大明国语,统一口音。”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