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366节
“我们能不能比大明强并不重要,只要我们比藏地的国家强,并且让他们短时间以为我们能够和大明相提并论就够了。”
“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加大我们的商队前往藏地的频率,不用费时费力去先搭建市场体系,只是不断向他们本地族长大量低价收购物资,先从他们手里捞一些利息,只要我们露脸的次数比大明的商人多,他们自然会觉得我们的实力不下于甚至强于大明。”
“毕竟,他们那点情报人员能力,莫说渗透大明,哪怕在我们这儿也是寸步难行。”
万山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陛下英明。”
“微臣懂了,这就去办!”
周德兴眼中露出恍然大悟之色,点头道。
碧阳久岛,隶属于北山王国最北方的一座岛屿,这里如今归属于大明建立了最前沿的水师基地。
此时,俞通源假借伍家后人的名号,带着九艘铁甲舰已经扬帆,在他之后,朱棣和马哈只组织着数十艘登陆船快速让大明的步卒将士上船。
“燕王殿下,准备的怎么样了?”
俞通源对着朱棣开口说道。
“俞…伍将军,大明登陆船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发。”
朱棣略有些兴奋道。
终于能有机会出来打仗了,虽然不是打蒙元,有些遗憾,但已然让朱棣感到兴奋。
尤其是,搭当之中,还有蓝玉,等和蓝玉会师,直接想办法让蓝玉上书,把自己调到北疆,自己征北大将军的目标不就又近了一步么?
“嗯。”
“那就出发吧,殿下你们记得跟在我们的后面,我们会挑选扶桑沿岸防守薄弱且平坦之处,用战舰火力压制扶桑人的岸防炮,殿下找准时机抢滩登陆。”
“殿下切记,千万不要坐在标着旗舰的船里。”
“一个时辰之后,出发。”
俞通源开口说道。
“明白。”
朱棣也是面色一肃,点了点头。
朱棣听从了俞通源的建议,放弃了自己原本使用的旗舰,选择了一艘俞通源安排给他的不起眼的登陆船,作为了自己新的指挥船。
这船虽然不起眼,却也不差,虽然不大,但内部却也贴了铁甲,虽然外面看不出来,但这确实是一艘实打实的小铁甲船。
“三宝,还不赶紧过来给殿下倒茶?”
马哈只呵斥一声,顿时一个三五岁的孩童拿了一壶茶水到了朱棣面前,开始给朱棣倒茶。
“你怎么还把这么小的孩子带出来了?”
朱棣看着面前的马三宝一脸无奈。
“回殿下的话。”
“小儿虽不及殿下年少有为,却也是南疆的战士,理应从小接受磨练,若是真的死在战场,也算他命不好。”
马哈只开口说道。
“我…行吧。”
“我确实没啥好说的,让这小屁孩跟着我就好。”
朱棣一滞,而后点了点头。
他十三岁的年纪,不顾朱元璋不满,硬磨着萧寒和朱标把他派了出来,好像这方面确实也没什么资格说话。
数十艘船只从基地出发,向着北方而去这里距离扶桑的距离,不过三百里,只比跨过海峡从北方登陆扶桑的蓝玉远了一点而已。
一时间,南北呼应,两只大军,直扑扶桑南境。
室町幕府。
一片嘈杂。
“将军,大明的军队正向着我们扶桑而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向天皇陛下交代?”
幕府幕僚,村上有树对着足利义满道。
“本将知道大明来了!”
“叫你们这群废物来是想办法的,不是让你们来问本将的!”
足利义满冷哼一声怒斥道。
第254章 帮忙的大冤种,高原大战计划
“将军。”
“北方蓝玉,兵强马壮,从高丽南下,距离太近,且可以随时进行补给。”
“想要在海上拦住他们,只能靠台风,以人力,无异于痴人说梦,依在下看,不若通过炮台,阻击他们登陆。”
“而南线大明舰队虽然利害,但远离大明本土,补给只能靠琉球三国和几个水师基地,在下以为有机会用舰队在海上拦住他们。”
幕僚山本无量开口道。
“山本之言,村妇之见也。”
“北线蓝玉虽强,但战舰不如南线,步卒再强也没用,不如用战舰在海上进行打击。”
“南线战舰远远看去,就知道都是铁甲舰,跟这玩意打海战,难道不是找死吗?”
“还不如用炮台阻击他们,反正他们也上不了岸。”
村上有树开口反驳道。
“村上之语,哄骗将军,通敌滴八嘎!”
“南线哪来的能够阻击铁甲舰的炮台?”
“难道现在开始修吗?”
“北线确实没有铁甲舰,但是北线战舰多啊,高丽的战舰都要被蓝玉榨干了,我们怎么可能在那么狭窄的地方打赢蓝玉?”
山本无量反驳。
“八嘎牙路!”
“那也好过把战舰送去南线送死,凉面不讨好!”
村上有树破口大骂。
“八嘎!”
“够了!”
“你们两个,说滴都有一定滴道理。”
“既然这样,那就干脆两边都分一些战舰好了,六四分,北线四,用来阻击蓝玉俞海上,南线六用来给修筑炮台争取时间。”
足利义满眼见着两人要吵起来,顿时一拍桌子,宣布道。
他感觉自己真是太聪明了,本来无论怎么做,都不能完美的局面,硬生生被他找出了破绽。
金陵城。
英国公府。
“风雪,那藏地使者,高僧故赖已经到了应天府,你打算怎么让他主动放弃向大明臣服?”
朱标开口说道。
“这个简单。”
“我们修改附属条约,把咱大明能提供给附属国的福利和保护削减,如此,那所谓的藏地高僧,大概率就会放弃了。”
“若是他真的一条道走到黑的要答应下来,那更好,反正咱大明没吃亏。”
萧寒开口说道。
藏地的发展难度有些高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负担确实有些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先接下来,然后暂时搁置发展,除非…有人慷慨帮忙搞建设。
“可是…我们这样直接逼着那故赖放弃,好像并不能达成让万山后那伙人帮忙开发的目标。”
朱标眉头一皱。
“所以…这件事上,咱大明一定要强势。”
“不能露出丝毫咱大明不想要的意思,要表达一种,既不想给他们太多好处,他们还必须臣服,而且不容拒绝的态度。”
萧寒说着,从书柜里取出了一份奏折,递给朱标。
“这是…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
“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
朱标看着奏折上的封赏名单,有些不明所以。
“我猜,现在万山后那小子一定比我们着急。”
“毕竟,一旦藏地臣服了大明,他们能出去的方向就剩下西方那一小块了,偌大一个梁国就要被咱大明包了饺子,你说这种情况下,万山后会怎么办呢?”
萧寒呵呵一笑道。
“若我是万山后。”
“一定会多派细作,打探消息,并且提前派出使者,一旦大明接受了第一个藏地王的投靠,就算不计代价也要拉拢来一个…”
朱标说着,不由得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咱们大张旗鼓开出封赏,这个消息传出去,万山后派出去的细作一定以为藏地就要完全投靠咱大明了。”
“而为了确保能够至少抢下一个藏地王的效忠,万山后的使者一定会有不小的自主性,得到这个消息,怕是来不及仔细商量,就会直接去找藏地王谈条件。”
“这种情况下,本就心存疑虑不想彻底投靠大明的藏地王定然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最后,万山后就成了那个开发藏地的大冤种。”
朱标搓了搓手道。
“嗯。”
“不错,正是如此。”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