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39节
这点小心思,老朱怎么能看不明白?
“微臣担心陛下龙体,想为陛下分忧,但奈何分身乏术,所以只能请太子殿下跑一趟,还请陛下勿怪。”
萧寒依旧正了正神色,端是显得正气凛然,为国为民,但殊不知,坤宁宫的这几位,都是他在大明朝最亲的人,又岂能看不穿他那点小把戏?
“这件事成了,咱记你首功。”
朱元璋轻轻摇了摇头,又是看向萧寒,笑骂道:“臭小子,别骄傲自满,要是不成,你就等着咱问责吧。”
“只要朝廷不擅自插手,由太子殿下做主。”
“臣绝对可以保证,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萧寒的眼中折射出一抹精光,便是呵呵一笑道。
“臭小子,你就别在这里点咱了。”
“咱向你保证,朝廷不插手,咱不插手。”
“咱老了,就让老大去折腾吧。”
朱元璋又是白了一眼萧寒,这才轻声笑道。
大明财政上的问题,可以解决,这便足以让朱元璋睡个好觉,况且,自己还不用插手,这还有什么不满意?
“儿臣遵旨。”
朱标起身看向朱元璋,微微躬身道。
这件事才算是暂时落下了帷幕。
落日的余晖洒向坤宁宫,萧寒与朱标,才缓缓踏出了宫门。
“怪不得,你敢跟孤打保票,一定会搞到编撰洪武大典的银子,原来你是在打这个主意。”
刚刚走到坤宁宫的院子之中,朱标便看向萧寒,没好气的说道。
“废话,编撰洪武大典,需要很多银子,我哪里有那么多的银子。”
萧寒直接翻了翻白眼。
编撰洪武大典,你以为几百两就能搞定?
别闹了,老兄。
那可是上百万两的工程,你别说是现在的大明,你就是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老朱都不一定能拿得出来。
所以,货币改革制度,必须要推广出来。
而且,还不能像老朱那么干,好好的一个大明宝钞,硬生生的学元朝干成了废纸,更是直接带崩了明朝的经济体制。
不过,朱元璋不愧是姓朱,真的就是活脱脱的蠢猪,天胡开局,经济玩崩,这不是浪?
“想来也没错,谁能从你的兜里,掏走银子。”
朱标点了点头,只是那语气,充满了调侃的味道。
大明朝之中,谁最清正廉洁,那可能有待争议,毕竟,只要你不是大贪特贪的贪官,不是开国功臣,家中的银子,其实并不多。
但萧寒不同,一来是开国功臣,二来就是从来都不贪,这个家伙也从来没缺过银子,好像上辈子没拥有过银子,这辈子就要揣在怀里睡觉。
但你要是想从萧寒的口袋之中,掏出来一锭银子,那都是要了萧寒的老命。
“呵呵。”
“换个角度想想,我要不是为了攒这点银子,我至于跑出来当官?”
萧寒又是白了一眼朱标,便是自顾自的走出了坤宁宫。
但我们的朱标小童鞋,却是愣在了原地,他的确很想反驳,但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压根让他无法反驳。
“算了,他的角度一向很刁钻。”
随后,朱标摇了摇头,又是追上了萧寒,出声问道:“不管是改革货币交易体系,还是洪武大典,这几日,都得提上章程,不然...”
“不然什么?”
“那群吃饱没事干的家伙,想干嘛?”
朱标还未说完,便被萧寒打断,随即,萧寒的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道:“想插手洪武大典,可以,拿银子来插手,我绝对欢迎,但想空手套白狼,尽得天下名,哪有这种好事,想都别想。”
国库空虚,谁不知道,而洪武大典的编撰,更需要花费很多银子,朝臣不知道,那自然是不可能之事。
就像是杨宪,都蠢成猪了,都知道,上奏朱元璋,协助萧寒编撰洪武大典,而非直接取代萧寒,成为编撰洪武大典的主编。
须知,不管做何事,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第43章 朱棣没有错,都是老三的错(求追读!)
“确实,除了淮西子弟,其余的文武百官都想看你的笑话。”
朱标满是无奈的点了点头。
这才开国多久的时间,朝廷上下,便是如此作风,身为太子,又怎么能不头痛?
“那又如何?”
萧寒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朱标耸了耸肩,既然,萧寒胸有成竹,那他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参见太子殿下,殿下万安。”
“拜见萧侯。”
萧寒与朱标,一路走来,已踏至御花园之中,两旁的侍卫宫女,皆是齐齐见礼道。
“嗯,起来吧。”
朱标抬了抬手,随即,又是看向身旁的太子内官李恒,轻声道:“吩咐下去,闲杂人等,不许靠近御花园。”
“遵命。”
李恒连忙躬身道。
随后,萧寒与朱标便是走进了御花园之中,而此时正值寒冬,御花园之中,满是苍白枯草,哪有昔日百花盛开之景。
“这天气,真是愈发的寒冷了。”
萧寒紧了紧衣袍,看向御花园之中的场景,轻轻叹了口气道。
“嗯,这几年的寒冬,是来的愈发的早了,估计再有几日,就该下雪了。”
朱标亦是紧了紧衣袍,嘴角掠过一抹苦涩,又道:“灾年,加上提前的寒冬,今年不知又得饿死多少的百姓。”
寒意凛冽的劲风,划过萧寒与朱标的衣袍,那冲天的寒意,更是笼罩于他们的心间。
“天灾人祸,本就无法避免。”
萧寒转头看向朱标,缓缓道。
明朝,恢复了汉人王朝的荣耀,但明朝,亦是不幸的朝代。
小冰河时期,几乎垄断了明朝,让明朝几乎一直处于寒冷时期,再加上天灾人祸,粮食不足,那日子,自然不好过。
特别是后世学者,对小冰河时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从元朝初年到清朝末年,华夏一直处于极寒的小冰河时期,但明朝最倒霉,正好处于中间位置,是整个小冰河时期,最寒冷的阶段。
“朝廷还需努力,才能使百姓生活富足。”
朱标又是叹了口气,随即,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的说道。
“那你就得将眼前的天下,推倒重新来过。”
萧寒瞥了一眼朱标,开口道。
想让百姓,不再遭受饥寒交迫,过上富足的日子,这并不容易,而且,按照现在的所有制度,想完成,难如登天!
除非朱标极有魄力,力排众议,不然,世俗的规矩礼法,就能让朱标心态崩溃,又何谈天下改革?
“很难么?”
朱标抬起眼眸,看向萧寒,但眼中却并无萧寒,不知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萧寒,又或者,在问上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萧寒搓了搓手掌,方才看向朱标说道。
“可我觉得,并不难。”
朱标沉默了片刻,方才笑了笑道:“事在人为,有困难,那就克服困难,总有出头之日。”
“而身为大明的太子,未来的大明储君,若是不能让百姓安康幸福,生活富足,我才是枉为大明储君,我才枉为朱元璋之子!”
随即,朱标又是铿锵有力的看向萧寒说道。
这便是少年人的志向,这便是年少朱标的信念!
“青史留名,遗臭万年,仅是一步之遥,你不后悔?”
萧寒立于寒风之中,看向身旁的朱标,眼中微微闪动亮光,轻声道。
“朱标,永不后悔!”
“请兄长!”
“请先生!”
“助我!”
没有丝毫犹豫,朱标双膝一弯,直接跪地,看向萧寒,依旧坚定道。
“早就跟你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我不帮你,还能帮谁?”
萧寒身处寒风之中,但心中热血翻滚,其中更是掺杂一抹感动,随即,扶起朱标,道:“那就让你我兄弟,干出一番大事业吧。”
“有酒没?”
朱标豪气顿生,随即,便是看向站在远处,神情呆滞的李恒,喊了一声道。
“启禀太子殿下,微臣已经为您与萧侯温酒一壶。”
李恒连忙回过神来,随即,便是端着盘子走了过来,恭谨奉上。
“风雪,来,满饮此杯。”
朱标拿起酒壶,先为萧寒添了一杯,随后,又是为自己添了一杯,才举起来,递给萧寒,一饮而尽,更是豪迈笑道。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