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67节
朱标也是笑着看向朱元璋说道。
“嗯。”
朱元璋随意的摆了摆手,萧寒便和朱标去了小厨房。
“太子加侯爷,还会烧火做饭,这要是传出去,估计能惊掉很多人的下巴。”
坐在一旁的马皇后,也是缓缓起身,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哑然失笑道:“这要是让那些孩子们知道,今天这顿饭,是太子殿下和萧宁侯一起烧的,估计连筷子都不敢动。”
“那是孩子们的事,咱们不管。”
朱元璋依旧慵懒的靠在榻上,随即,又是懒洋洋的说道:“咱们俩就负责吃好喝好,反正,日后再想等他们下厨,可就不太容易了。”
“嗯。”
“不过也不能让老大太过于操劳。”
马皇后点了点头,她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随即,又是叮嘱了两句道:“毕竟,年纪还小,要是操劳过度,以后想补回来,就很难了。”
“那是咱亲儿子,咱当然知道。”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方才直起身子,又是拍了拍马皇后的手道:“况且,还有风雪那个小子,从旁协助老大,咱放心,老大也不会太累。”
“这倒也是。”
马皇后赞同的点了点头,毕竟,萧寒这孩子,的确让人挺放心。
“不过,你今天得收敛点脾气,别老是板着一张脸,看着让人心烦。”
随后,马皇后又是看向朱元璋说道:“大儿媳妇,还有二儿媳妇,还有老三的那个青梅竹马,风雪的那两个媳妇,再加上你老兄弟的儿子们,今天可都要过来,所以,别一上来就耍你的皇帝威风。”
“听你的,咱无所谓。”
朱元璋无所谓的点了点头,但又是思索了一下,便是看向马皇后问道:“把冯诚那小子也叫过来,让他们熟络熟络。”
冯诚,宋国公冯胜的侄子,追封郢国公冯国用的儿子,正儿八经的淮西子弟。
“嗯,那你躺着吧,我也过去小厨房看一眼。”
马皇后点了点头,便是拉过一旁的被子,为朱元璋披在身上。
“嗯。”
朱元璋也有了一些困意,随即,便是沉沉的睡了过去,毕竟,他这个皇帝,绝对称职,而要不是最近太子监国,他哪里能睡得这么香?
“话说回来,既然已经定了应天为交易试验城,那货币的价值,定了没,还有交易市场,你准备定在哪里?”
小厨房之中,朱标靠在案板前,看向忙碌的萧寒,出声问道。
“货币的价值,当然得和你商量,至于交易市场,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那就定在菜市,朝廷加以整修,就可以用。”
萧寒取过菜刀,边切菜,边说道。
“嗯。”
“这样的确可以节省不少的银子。”
朱标点了点头,并没有反驳,至于货币的价值,只是思索了一下,便开口道:“而货币的价值,你觉得多少合适?”
改革货币交易体系,本来就是萧寒所创,所以,萧寒懂得更多,那身为门外汉的朱标,只能虚心求教,并非指点江山。
“一两黄金,可以换多少银子?”
“一两银子,可以换多少铜钱?”
萧寒将切好的菜装盘后,才转头看向朱标问道。
第73章 还是那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求首订!)
“朝廷没有明确的定价,至于民间,一直是根据商品变动,从来都没有具体的兑换价值。”
“但也能估算出一个大概的兑换价值,比如一两黄金,大概可以兑换十两左右的银子,但较于黄金稀少,所以并不是主流的交易货币。”
“至于一两银子,大概可以兑换一千枚至一千五百枚左右的铜钱,但究竟能换多少,还得视情况而定。”
朱标思索了良久后,才看向萧寒回答道。
这几日,朱标也没有闲着,反而只要一有空余的时间,都会去研究历朝历代的货币,特别是民间的货币规则,朱标更是熟记于心。
“所以,有时候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枚,也就是一贯钱,而有时候,却超越了一贯钱。”
萧寒点了点头,才瞥向朱标说道:“难道这不是乱象?”
“嗯,但是朝廷初期,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一乱象。”
朱标无奈的叹了口气道。
现在看似已经终结了乱世,但百姓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大灾之年,天灾人祸不断,能不能吃饱都是个问题,更别提解决货币的乱象。
只是这个乱象,也没持续几年,而历史上,洪武八年,朱元璋就规定,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四两白银,一两白银可以兑换一贯钱。
可那也只是为了大明宝钞开路,所以,为了改革货币交易体系,早早定下兑换的规定,才是王道。
“现在解决也不晚。”
“就像你所说,民间的兑换价格,大概就在这之间波动,那我们自然不能跳出这个波动。”
“毕竟,朝廷需要回收所有的旧货币,才能发行新的货币,而如何能让百姓接受,并且使用,那就是等额兑换。”
“比如,朝廷规定,一两银子只能兑换一贯钱,一两黄金只能兑换十两纹银,那等到明年开春,发行新货币,就可以以这个价格,回收旧货币。”
萧寒端起一旁的茶盏,一饮而尽后,方才看向朱标笑道:“所以,必须尽快,但这项规定,现在只适用于应天,毕竟,还在试验阶段,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为什么?”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疑惑,既然要尽早定下货币的兑换价格,那为什么不一劳永逸,直接向全国推广?
“百姓的民生问题,你解决了?”
“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
萧寒瞥了一眼朱标问道。
“没。”
朱标摇了摇头。
“那你放的不是个轻巧屁?”
“百姓饭都吃不起,衣服也穿不暖,房子也没盖,日子都没过上去,朝廷就开始制定货币兑换价格?”
萧寒顿时没好气的看向朱标道:“那你说百姓应该怎么想,是不是又准备学一下元朝,压榨一下百姓?”
“自然不是。”
朱标又是急忙摇了摇头。
“那不就得了,不然,迟早是个天怒人怨,而我为什么要将试验点,放在应天?”
“因为,应天最合适,现在的天下,没有比应天更合适的地方。”
“一来,这里是我大明的京都,二来,应天的百姓,日子总还是过得下去,制定货币,回收货币,推广货币,更容易一点,三来,便是应天作为都城,其繁荣绝对要胜过其他州府。”
萧寒张开三根手指头,这才看向朱标继续说道:“而且,你别忘了,这里是江南,南方的百姓,特别是浙江一带,可比北方百姓好太多了。”
“嗯。”
“南方一直都是财税重镇之所在,所以相较于北方,南方始终要富一点。”
朱标想都不用想的点头道。
历朝历代,南方一直都是朝廷财税重镇之所在,包括眼前的大明朝,所以,何止是富一点,简直是富过头了。
“所以,我们在江南,就要发挥出江南富有的优势,让江南的百姓得以看见,应天的官方交易市场,以及新货币的使用,还有应天百姓对于新货币的推崇。”
“那这样下来,朝廷什么事都不用干,光是应天百姓的宣传下,新货币就已经可以彻底流通于南方,会有无数人争先恐后的兑换新货币。”
“所以,这难道不比朝廷的圣旨,更有穿透力?”
萧寒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道。
“确实,有了南方这深厚的基础,新货币更是成了南方的主流交易货币,就没有人会使用笨重的旧货币。”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道。
“嗯。”
萧寒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货币交易体系。
先是货币,后是交易,然后才是整套的体系。
而南方的新货币,已经推广开来,那就要开始交易,但天下这么大,光是南方,肯定是不够,不然,岂不成了半拉天下?
所以,新货币要在南方商贾的推动下,开始频繁交易,那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天下的新旧货币,便会彻底完成交替。
“而且,我们不能禁止旧货币的流通,让百姓可以继续使用。”
“毕竟,百姓不相信朝廷,那就相信自己手中的银子,可是个人就得吃饭,就得交易。”
萧寒的眼中泛起一抹深邃,随即,又是话锋一转地笑道:“但朝廷官方打造的交易市场,不能流通旧货币,只流通新货币。”
“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标的眼前顿时一亮,随即,呵呵一笑道:“既然官方不能交易,那就只能用于民间交易,但货币的价值相同,你不愿意,但这些商户愿意,毕竟,方便快捷,那你就只能被动接受新货币,长此以往,整座天下,就只有新货币。”
“对。”
萧寒的眼中闪过一抹赞叹道。
“官方交易市场,这等于什么?”
“等于朝廷的保障,而天下的商户,哪个可以拒绝朝廷的保障?”
随即,萧寒又是继续看向朱标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由朝廷来打造交易市场。”
“你想的有点简单了,那也得老爷子同意啊。”
朱标摇了摇头,才看向萧寒叹了口气道。
其实最难的那一关,还是他们家老爷子,毕竟,大明朝谁不知道,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商贾,最看不起的也是商贾,更是明令禁止官员经商。
所以,一旦让朱元璋知道,这个交易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百姓所开,那老朱绝对不会同意,甚至还会大发雷霆。
“呵呵。”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