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79节

  朱标抬起眼眸,点了点头问道。

  “不是。”

  可萧寒却是摇了摇头道。

  “川蜀,偏安一隅,算不上心腹大患,但历朝历代,能算得上心腹大患,是哪里?”

  随即,萧寒又是看向朱标问道。

  “不能概括,但异族,永远是心腹大患。”

  朱标想都不用想道。

  历朝历代,华夏上下几千年,哪一朝没有异族入侵,所以,能称得上是心腹大患,那便唯有异族。

  “对。”

  “笼统一点,就是异族。”

  “而我大明如今的形势,草原,便是最大的心腹之患,毕竟,北元人虎视眈眈,仍然觊觎中原,这是不争的事实。”

  萧寒的眼中闪过一抹赞叹,纵观全局,朱标的战略方针,的确长远,大明的敌人,可不仅仅是草原,从这一点上,朱标说的没错。

  可也不能一昧的放大战略目光,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现阶段,大明首先要征服草原,稳定边塞,这才是第一的战略目标。

  “嗯。”

  “稳定边塞,的确是大明之要务,朝廷一日都不敢松懈,毕竟,边关的百姓,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不能放弃。”

  朱标又是点头道。

  “那我问你,你觉得在草原上,哪一方更强一点?”

  萧寒又是看向朱标问道。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北元的优势,就凸显在这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我大明稍有不慎,便是王师溃败,难以招架。”

  朱标张了张嘴,方才叹了口气道。

  朱元璋又不是没有北伐过,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终究只是小打小闹,北元也没有伤筋动骨。

  但大明这在这一场小胜利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所以,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源中,换取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胜利,这本来就是一份亏本的买卖。

  这样便能看得出来,草原作战,如果不是大规模的阶段性胜利,如果不能重创北元,那就是入不敷出,谈何优势?

  再说说北元,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粮草运输,完全不是问题,再加上对于草原的熟悉,更是可以让他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这样本身就已经导致,原本胜负五五开的局势,更倾向于北元,所以,即便是北元打了无数次败仗,吃了无数次亏,只要有一场仗能干得过大明,那就可以重创大明。

  就比如历史上的洪武五年,中路徐达兵败如山倒,东路李文忠得失相当,仅西路冯胜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这就已经相当于伤了大明的元气,但还算是退有余地,毕竟,三路大军,中路徐达兵败,李文忠没有输赢,冯胜还算挽回了一些余地。

  可纵然如此,大明都恢复了好几年的国力,才在洪武十三年和洪武十四年,两次出兵北伐,斩获颇丰。

  “那你觉得怎样的兵法,可以在草原上克制北元?”

  萧寒又是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问道。

  “不知道。”

  不仅仅是朱标,就连朱樉三兄弟,也都是齐齐摇了摇头,想在草原上克制北元,几乎没有任何办法,要不然,以徐达,常遇春这些人的脾气,早就灭了北元了,哪里还能让他们蹦哒?

  “所以,针对草原,我提出四阶段战术,而是第一阶段,以草原为中心,开发闪电战势,以雷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无限穿插于草原,这便是以奇袭制胜,快打快跑。”

  萧寒抬起眼眸,看向朱标笑道:“你应该能猜得到,这是谁了吧?”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

  “大唐军神李靖。”

  朱标点了点头,没有犹豫道。

  历史上闪电战的鼻祖,大汉冠军侯霍去病,而将闪电战发挥到极致者,便是大唐精神李靖,这两位的能力,在历史上,都是有目共睹。

  “对,用奇则胜,讲究知己知彼,以正合,以奇胜,兵贵神速,方能百战百胜。”

  萧寒轻轻点头,而想要彻底灭亡北元,光是靠闪电战的战势,还远远不够,但却能在极少的消耗中,重创北元,那这对于大明,短时间之内,但是完全够用。

  “我相信你。”

  朱标抬起眼眸,看向萧寒道。

  兄弟之间,彼此贵在交心,萧寒的意思,朱标自然也明白,而天下的局势,特别是谋略这一块,能比得上萧寒者,寥寥无几,所以,未来还是要动兵,那不如相信萧寒,以其制胜。

  “章舜。”

  “萧寒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随即,又是看向一旁的童章舜说道:“把那本书拿过来。”

  “遵命。”

  童章舜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拿出那本书,仿佛奉若珍宝,随即,快步走过来,将这本书,奉于萧寒道:“一直都带在身上,小心保管,未敢有半点疏忽。”

  “嗯。”

  “看看吧。”

  萧寒并没有接过那本书,反倒是看向朱标,轻声说道:“这里面,便是我编撰的闪电战势,其实,很早以前就想过,准备后面交给你,但既然开办了学堂,那就拿出来,反正,都是为了大明。”

  “嗯?”

  “写兵法就写兵法,你画什么画?”

  朱标接过童章舜手上的书,翻开第一页,便是用奇则胜,只是那上面,却画了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当即,便是没好气的看向萧寒道:“看起来,真别扭,下次能不能不要这么玩?”

  “我真是懒得骂你。”

  “这是我所编写的洪武拼音。”

  萧寒当即翻了翻白眼,又是摇了摇头道。

  活字印刷术早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创造了出来,而且,现阶段的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既然印刷术已经这么成熟,那么在萧寒看来,识字率的普及,便是有必要提上日程了。

  而且,既然想要大规模识字,那么拼音字母这种东西,自然必不可缺,特别是洪武元年,萧寒就已经在鼓捣这些拼音字母,但也不算是太过于麻烦,毕竟,主要是搬运后世思想,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可是想拿出来,一直都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但是现在不同了,既然朱元璋让他办学堂,那就正好将这个拼音字母,一块普及下去。

  “能不能讲讲重点?”

  “在课本上印刷这些东西,难道不会对排版造成麻烦?”

  朱标的眼中依旧没好气,但随即,便是摇了摇头,又是看向萧寒问道。

  毕竟,萧寒做这些事,肯定是有他自己的用意,而他只需要弄明白,这个洪武拼音,究竟有什么用?

  再者便是,印刷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还是活字印刷,为了印刷,每每都要对字进行排版,每个字上面都加个符号,那起码要多出一倍的排版才能做到。

  所以,如果这个洪武拼音的用处不大,那朱标觉得,不用这么麻烦。

  “读书人看的是字,你们也是。”

  “但是我们说出来的却是音。”

  “拼凑在一起便是句子,所以。人人都会说话,但却不是人人都会识字读书,而洪武拼音,便是每一个符号,便代表着一个音。”

  “而就是这个音,组成了洪武拼音,而这也是为了告诉天下人,这个字,该怎么读。”

  萧寒看向朱标,依旧是不假思索道:“这样,只要天下的百姓能掌握这些拼音,哪怕不识字,也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读出来,长此以往,记住这些字,很难么?”

  说完,萧寒又是摸了摸下巴,恍惚间,竟然回忆起曾经小学时照着拼音读书的感觉。

  “轰!”

  “那不是,天下人都可以读书!”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火热,周身更是一震,便是直接拉住萧寒的胳膊说道。

  “对啊。”

  “就是为了天下人都可以读书。”

  萧寒点了点头,又是指着书上的拼音说道:“只要你能学会这些拼音,认识这些字母,哪怕没有教书先生,照样可以读书识字,毕竟,认识这几个拼音,比起我大明,比起我大明数以万计的字来说,哪个更好记一点?”

  废话。

  肯定是洪武拼音,毕竟,一共只有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就算是没有读过书的百姓,多看几遍,也可以牢记于心。

  况且,若是洪武拼音,真的可以传檄天下,那与洪武拼音配套的洪武字典,也就该准备出世了。

  洪武字典,早在萧寒研究洪武拼音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思索。

  因为,大明不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是与百姓共天下。

  但自古以来,士大夫可以垄断权力,把控各朝朝堂,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垄断了知识,毕竟,众所周知,虽然朝廷在隋唐之后,便开始向天下人开恩科,让天下人都有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读书改变自身命运。

  但是读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读书,你首先得有书吧?

  有了书,你还得认识字吧?

  自印刷术普及以来,书这种东西虽然依旧价值不菲,但已经不像古时那般难以触及,稍微殷实一点的家庭,如果咬咬牙,从口粮中省一省,该是能弄到一些印刷的儒学经典。

  但是...

  光有书没用啊!

  你不认识字,给你书也是干看着,所以,有了书,不识字,百姓能怎么办?

  请教书先生?

  呵呵。

  买书都是节衣缩食,哪来的银子,再去请个教书先生?

  而且,你以为教书先生很廉价?

  就拿现在的宋濂,来打个比方,他曾经讲述自己少年时读书艰辛,埋头苦学。

  但现在想想,其实宋濂起码还算是幸运,毕竟,能认识字,就算不是氏族,也算是半个寒门了。

  但别忘了,寒门是败落,但与百姓之间,人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科举明面上是给天下百姓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但实际上充其量不过是给寒门儒生一个机会罢了。

  至少平头老百姓,还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而普通百姓,在不走造反这种极端路线的情况下,想要出人头地,基本上没可能,除非你家的祖坟上真的能冒起青烟。

  在官府的打压下,还能够从商积攒家资,靠着积攒的家资,读书识字,才有可能步入朝堂。

首节 上一节 79/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