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83节

  朱标摇了摇头,方才看向萧寒道。

  “就拿老爷子定下的制度来说吧,宗室世袭罔替制度,对吧?”

  萧寒先是点了点头,就是瞥向朱标问道。

  “没错。”

  “宗室世袭罔替制度。”

  “就像是开国公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毕竟,咱老爷子苦过,想为后世子孙着想,这一点上,我觉得没错。”

  朱标点了点头,这个制度,还是老朱跟他商量过,才决定了这个制度。

  而且,朱元璋设立宗室世袭罔替制度,就是想给后世子孙谋点福利,别让他们学了自己,吃不起饭,去当乞丐。

  再加上,老朱也并不是只给自己的后世子孙,谋了福利,而是给自己的老兄弟,都谋了福利,反正,开国勋贵,都可以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那我就问你一嘴。”

  “亲王的嫡长子,还是亲王。”

  “剩下的儿子是郡王吧?”

  “郡王的儿子再往下降,对吧?”

  “但是老爷子给了保底,对吧?”

  萧寒抬起头,看向朱标,眼中闪过一抹玩味道。

  “嗯。”

  “这不是什么秘密,朝廷都知道。”

  “还用得着我再说一遍?”

  朱标翻了翻白眼道。

  这件事,朝廷上人尽皆知,还用得着再说一遍?

  “没错,亲王可以世袭,那亲王所出的儿子,依旧还是郡王,没错吧?”

  萧寒依旧抬起眼眸,还是那般玩味道。

  “嗯。”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无奈,方才看向萧寒说道:“你究竟想说什么,能不能一口气说完,我听着你说话,心脏都有点痛!”

  “对啊,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给我整的嗓子眼都堵住了。”

  朱樉也是没好气的看向萧寒道。

  “这么说吧。”

  “按照老爷子现在的年纪,正值壮年,正是生龙活虎之年,那你们的兄弟,这还不算多,未来再添十几个兄弟,那都是有可能的事,对吧?”

  “那就相当于,我大明未来有二十几位亲王,而这二十几个亲王,总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吧?”

  “就我们按照一个亲王生十个孩子,一个要世袭亲王,那剩下的九个孩子,怎么也得是个郡王吧?”

  “所以,那二十个亲王,减去二十个亲王世袭,还有一百八十个郡王吧?”

  “好,先停在这里,我们先不要估算这一百八十个郡王,再说说那些世袭亲王,他们生出的儿子,也得是郡王吧?”

  “而且,你还不能保证,他们就只生十个孩子吧,那且不说爵位够不够封,就光这些郡王的俸禄,也够我大明喝一壶的吧?”

  “你觉得,国库能够支撑得起?”

  萧寒还是玩味的看向朱标四兄弟道。

  按照这个生育速度,大明的郡王,绝对是数之不尽,那郡王的俸禄,可是越来越多,那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一年什么事都不干,就可以领取俸禄,逍遥度日。

  因为,本身朱元璋就给了个保底,只要是他们老朱家的皇室血脉,都可以领取俸禄,就算是俸禄较少,但积少成多之下,国库也扛不住这么造!

  “轰!”

  不仅仅是朱标,就连朱樉,朱棡,朱棣,也都是浑身一震,后背冷汗直流,虽然,萧寒没有明着说出来,但他们也明白了萧寒话里话外的意思,这要是不逐一削减权力,大明,迟早亡国!

第85章 天子恩泽,五世而斩!(二合一)

  “现在,诸多亲王年少,还看不出什么隐患,但是再过几十年......”

  朱标的头皮都有些发麻,说到最后时,他都没了声音。

  而若是按照这般发展,长此以往,大明的郡王真的会越来越多,而老朱家的子孙,恐怕会越来越多。

  那这必然会成为大明的隐患,毕竟,天下就这么点,你就算是举全国之力,供养老朱家,那也不一定能供养得起。

  况且,百姓难道就不用生活,百姓难道就不用吃饭?

  每年含辛茹苦赚的那点粮食银子,全部都上缴了国库,那这不是逼着百姓去死?

  那不造反,还在等什么?

  这就相当于又是一个轮回,明朝又将重复元末时期的苛捐杂税,压榨百姓。

  “你以为只有这几位亲王不成?”

  “陛下所出,皆是亲王,若都可以世袭罔替,那我大明的郡王,只会更多。”

  萧寒依旧是摆了摆手道。

  这本身就有历史依据,弘治时期,宗室郡王泛滥,国库难以承受,朱佑樘选择加以遏制,但后期,明武宗朱厚照一上台,便是拆了自家老爹的台。

  “再者说来,郡王居多,这不过是其中之一,至于剩下的原因,便是赋税。”

  “凡我大明亲王,皇亲国戚,皆可以不用缴纳赋税,但我大明的经济基础,只有赋税,所以,在你登基以后,你会发现一件很可悲的事实,那就是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都要用来供养亲王,而朝廷,却得不到任何回报。”

  “在经你之后,国库每年更是必须拿出三分之二,用来供养大明的皇室子孙,可他们依旧不用缴纳赋税,这样长此以往,朝廷的经济,势必崩塌。”

  “而真到了那时,供养皇室子孙,后世的皇帝,后世的大臣,应当如何选择?”

  “无非就是继续苛捐杂税,在原本就可以收的赋税上,继续加税。”

  萧寒又是瞥了一眼朱标四兄弟,这才轻声开口说道。

  大明朝灭亡的原因,归根结底,其实供养宗室,只能算作其中一则原因,但更多的便是赋税。

  朝廷对于这些宗室的宽容,便是不用缴纳赋税,可是这天下的百姓,还是要缴纳赋税,那一旦朝廷连日常运转都无法维持,那就唯有加税,这样下去,势必会闹得天怒人怨,埋下前所未有的隐患。

  “那应该怎么解决?”

  朱标重重的点了点头,便是看向萧寒追问道。

  毕竟,萧寒既然能提得出来,必然有解决之法,要不然,萧寒不会多嘴。

  反正,大家心如明镜,萧寒这一生,都活得洒脱,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至于后世子孙,那就是他们的事,萧寒可从来都不会管,而过好当下,才是萧寒的选择。

  所以,萧寒既然能说出来,那必然有解决之法,不然,他从来都不会多嘴。

  “确实能解决。”

  “但我可不会去说动老爷子。”

  “就算关系再亲近,我也始终是大明的臣子,不是老爷子的儿子,我去说这种话,不合适。”

  萧寒轻轻的摇了摇头道。

  “你放心。”

  “若不懂你,我自然不会问。”

  朱标拍了拍萧寒的肩膀,轻轻点了点头,至于后面的话,不用言语,他们便彼此皆已知晓。

  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训,所以,如果要更改过来,那便唯有朱元璋亲自去改过,才能上承天意,下顺民心,诸多皇子,心中才不会有埋怨。

  毕竟,老朱是大明的缔造者,而皇室未来的藩王,都是人家老朱的儿子,老朱去改过,也最为合适。

  但若是等到了朱标那一朝,再去改这些事,最起初的动荡,肯定会泛起,毕竟,到了朱标的手中,这始终是削藩。

  “嗯。”

  “就像我刚刚说过,天下一视同仁,谁也不能逃税避税,包括亲王,你手中的田亩够多,那你就交更多的赋税,至于朝廷的俸禄,照发不误。”

  “而没有田亩的官员,就可以避免摊丁入亩税,毕竟,天下的田亩,那么多,朝廷的官员,能有多少人?”

  “哪怕只拿出十分之一,也足够他们的俸禄了,至于藩王和权贵,就相当于他们用自己的俸禄,交的是赋税,而且,他们的俸禄,可能都不足以缴纳赋税。”

  “面子和里子既然都有了,可他们要是还敢说什么,那就罚。”

  “至于收回来的田亩,朝廷负责耕种,或者是将田亩租给百姓,当然,那百姓就成了佃户,租子不能太高,至于赋税,那就全免。”

  “当然,人口的普查,田亩的丈量,都要依照朝廷的法度去办,一年一清查,一个地方都不能漏,以免有人开垦荒地,隐瞒不报。”

  萧寒微微思索了片刻,便是看向朱标,继续轻声道:“别忘了,这天下最多的还是流民,毕竟,刚经历过乱世。”

  天下间的田亩,还有一半处于荒芜,所以必须要重新开垦,那这开垦的一年中,那百姓吃饭,又成了一个问题。

  毕竟,此时的天下,仍然流民最多,大多居无定所,那朝廷就必须给他们一条活路,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既然,百姓无田可种,那朝廷让你们种田,而且,只收取廉价的租子,绝对低于那些地主大户,让百姓不至于在丰收之年,依旧节衣缩食,而且,赋税全免。

  “百姓的赋税,可是大头。”

  朱棡抬起头看向萧寒道:“如果免去了百姓的赋税,那一旦朝廷收回了所有的田亩,朝廷没有赋税,又该如何?”

  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世家富户,皇亲诸侯,一旦将手中的田亩,卖给了朝廷,那他们相当于也不用交税,这就直接相当于断了朝廷的税收。

  “那我们的交易管理司,是用来干嘛,摆设不成?”

  萧寒顿时没好气的看向朱棡道:“别忘了,交易管理司,就是为了定价,而田亩的价格,也只能由朝廷来定,舍不舍得卖,我们先不说,就说他们卖了,再也不用交赋税,这确实可以。”

  “那赋税的基本来源于何处,无非就是粮食,而粮食产自田亩,而我大明,掌握了所有的田亩,且不说每年的租子,完全胜过赋税,就算只拿出去一半租,剩下的一半,朝廷自己经营,也要比那点赋税,强很多。”

  “况且,商税从未取消过,就算你不再种地,你名下的那些产业,也会构成税收,双管齐下,大明只会愈发的繁荣。”

  萧寒又是一口气说道。

  最初阶段的改革政策,一定要倾向于百姓,要让百姓吃得饱,穿的暖,而这势必会有所牺牲,那朝廷就得做出选择,究竟是选择百姓,还是这些世家富户。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棡点了点头,便再未说什么。

  萧寒说的对,摊丁入亩,并不是为了保证世家富户的利益,而是为了保证大明百姓的利益,只要大明百姓吃得饱,穿的暖,那路不拾遗的盛世,还能远?

  “再说说亲王,历朝历代的藩王制度,皆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殊途同归,直到我看见汉王朝,汉武帝时期所推行的推恩令,才让我揣摩出一点想法。”

首节 上一节 83/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