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212节
荀子眼见苏玄在自己的气机笼罩之下没有任何的影响,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而后向着苏玄反问道:“在你看来,书籍是什么?”
苏玄眉头挑起,回答道:“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
荀子听到这个回答后,愣了愣,不得不说,苏玄的回答,有些巧妙,随即,他又道:“你说得很对,但在我看来,它们同时也是
先贤精神的传承之物!
第三百六十三章以武力威慑诸子百家!
“不得不说,你的敛息功夫很厉害,这么长时间,我都没有发现你的存在,但你却动了那卷书,每一卷书之中,都有着属于它的精气神,你可以隐藏自己的气息,但却无法隐藏它所散发而出的气息。”
荀子缓缓开口,说出了自己是怎么发现苏玄的。
苏玄闻言,眸光闪烁,“这就是荀子的修行之道吗?不得不说,荀子你和我所见过的其余天人完全不同!”
可以说,荀子是第一个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他存在的天人了。
先前,在从韩非口中知道藏书楼的位置之后,苏玄就抱着宜早不宜迟的心态,以准备逛逛小圣贤庄为由,暗中悄然来到了藏书楼之中,准备找到隐藏在藏书楼之中的某样东西。
结果却没有发现荀子没有待在竹林精舍之中,而是在此抄录书籍,看其抄录书籍所用的纸张,显然这种变化是纸张带来的。
苏玄也不在意。
荀子确实很厉害,通过他的观察,更是跻身至了“天人”境界,但就算是天人,距离他所处的境界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他自信可以瞒过荀子,在藏书楼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结果没有想到荀子竟然通过这种方式发现了他。
倒是荀子所施展的方法,让他联想到了一些事情。
是了,他确实可以隐去自己的形体,但却无法隐藏天地万物所散发而出的气息。
短短一瞬间,借助“九息服气”之术的推演,他就有了些改造敛息术的思路。
荀子不知道苏玄的想法,在听到苏玄的话后,也是有些惊讶,“哦?你见过很多天人?”
苏玄也没有隐瞒,“倒也不算多,不过两个而已,东皇太一,以及楚南公〃1”
“他们两人都是以力量见长,在见微知著这份能力上,倒是比不上荀子!”
苏玄轻描淡写的评价了一番东皇太一和楚南公。
荀子听到这两个名字后,神情也是微微一凝,他沉声道:“先前伏念告诉了我,此番阴阳家学教随我那位学生韩非一道来到了儒家,不知,可是阴阳家掌教苏先生当面?”
说话的时候,他蓦然起身,表露了对苏玄的尊敬之意。
“苏玄,见过荀子!”
苏玄也是向着荀子行了一礼。
他向荀子行礼,并非是因为荀子的实力,论实力,荀子就算身为天人,就算他发现了苏玄的存在,其实也就那样,苏玄真想杀荀子,依旧是可以轻易做到的。
比起实力,他更加尊敬荀子这个人。
荀子沉声道:“苏先生不必多礼,倒是苏先生,身为阴阳家学教,为何行如此鬼祟行径?还是说,苏先生是想要知道伏念作何选
择?以便提前做出决定,对我儒家下手?”
荀子性子极为直白,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了出来。
也是他现在年纪大了,稍微年轻一点的时候,他是天下间赫赫有名的大喷子,不仅诸子百家全都被他给喷过,就连儒家很多派系,也先后被他给喷过。
关键,那些人还喷不过他,这也导致了儒家在诸子百家之中的地位极高。
面对荀子的咄咄逼人,苏玄也不恼怒,嘴角勾勒起了一丝淡淡的微笑道:“儒家存亡与否,从来就不在于我,而是在于自身!”
“荀子先前既然对伏念掌门说出了那样的话,想必也知道这个道理!”
苏玄来得其实比伏念和颜路要稍微早上一些,所以先前伏念和荀子之间的对话,他也算是全都听到了。
荀子沉默。
他当然知道儒家之兴亡,全都在于自己。
此番秦王饶过齐王,直接向位于齐国的儒家掌门伏念下诏,就是为了让儒家表态。
若伏念拒绝,会引得秦王不喜。
可能一时半会儿间儒家无恙,但只要有朝一日齐国覆灭,偌大天下,将再无儒家容身之所,那个时候,儒家之兴亡,全在秦国一念之间。
同样的,若伏念接受了秦王的册封,接受了那一封诏书。
此事若是传扬开来。
整个儒家,将会在齐国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
即便齐国和秦国交好,但那毕竟是以往,眼下,山东六国已经灭了五个,仅剩下的齐国,可不是和秦国交好就可以幸存的。
说句难听点的话,当下的局势,已经逼迫得齐国和秦国走向了对立面。
两国之间,终有一战。
而在战争之前,若儒家投敌一事暴露,整个儒家,会被愤怒的齐人给撕成碎片,成为整个齐国的众矢之的。
秦王的这份诏书,是将整个儒家架在火上烤啊!
所以伏念才会左右为难,纠结无比。
荀子当然也可以帮助伏念做出选择,但想了想之后,他还是将难题丢给了伏念,毕竟伏念才是儒家的掌门,另外说句难听点的话他毕竟年纪大了,已经老了。
儒家并非是他这个老人的儒家,而是年轻人的。
II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若是伏念拒绝的话,苏先生是准备用对付农家的手段来对付儒家吗?”
农家的事,在天下之间传得沸沸扬扬,距今已经(钱李好)过去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无论那件事是否匪夷所思。
但传闻就是苏玄一个人,踏平了农家六堂,六堂的堂主尽皆身死杰。
农家侠魁自始至终都没有显露踪迹,恐怕,早就遭遇不测了。
苏玄淡淡道:“哪里,我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当初之所以会对农家下手,是因为农家不愿意听我讲道理,不过我相信,儒家都是知书达理的人,道理对于你们来说,想必是讲得通的。”
荀子眉头皱起,复又舒展开来。
他叹息道:“我似乎有些明白,阴阳家为何会为秦国效力了,苏先生还真是适合秦国。”
“秦国以强大的兵力威凌天下,而苏先生则是以武力威慑诸子百家!”
苏玄露出一丝浅笑,不置可否.
第三百六十四章与荀子论道
虽然不置可否,但苏玄还是开口,“在荀子眼中,秦国是这般模样吗?”
“据我所知,荀子当年就曾游历过秦国,曾称赞过秦国,言称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
荀子淡淡道:“你对我的往事倒是记得很清楚,那你是否知道,当时我还说过另一句话?”
“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荀子活得时间极长,他一度在天下各国游历过,他游历秦国之时,那时候秦国的君王还是秦昭王,对于秦国的强大,他是呈肯定态度。
在很多人看来,秦国历经秦孝公、惠文王、武王及至昭王,是一种幸运,毕竟连出了四代英明君主,但在荀子看来,这却非幸运,而是因为秦国的体制所致,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所形成的这种体制,使得秦国很难出现昏瞋之君。
但这种体制有利也有弊。
荀子在称赞它的同时,也对其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所以才有了后面那句话。
“虽然荀子是说过后面的那句话,但那个时候,毕竟,和今朝相隔甚远,如今之秦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秦国,只要齐国一857灭,秦国就可以建立前所未有之伟业,统一天下,彼时九州同贯、六合同风!”
“荀子是否改变了当初的看法呢?”
荀子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九州同贯、六合同风,就连我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小看了秦国,若秦国做成此事,也确实是成就了前所未有之伟业。”
这句话是荀子的真心话。
当年他游历秦国的时候,秦国君王是秦昭王,那时候秦国虽然强大,又有白起为将,对六国肆意征伐,但终究还是未能覆灭六国。
之后六国数次合纵,尤其是信陵君的那一次大败秦国,更是说明了秦国并非不可战胜。
可惜,时过境迁。
随着秦国不断的讨伐六国,终于,胜利的天平在某一天彻底的向着秦国倾斜了。
于是乎,韩国覆灭了,在韩国覆灭之后,就像是一个引子,其余几国也是先后为秦国所灭,到了今天,山东六国,已经灭了五个。
相较于结(ajfg)果,这个过程,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荀子不得不承认,若真叫秦国统一天下,无论秦国在山东六国的风评如何,秦国却是已经成就伟业!
但佩服秦国是一回事,这不代表荀子便认同起了秦国的体制,他继续道:“我还是那个看法,商鞅变法,虽然成功将秦国训练成了一辆强大的战车,战车所向,六国先后俯首,但秦国重刑罚吏治,而轻视仁德,长此下去,终究还是会留下深深的隐患……”
“眼下,这隐患尚未爆发出来,不过是因为战争还未结束,若有朝一日,战争结束之后,秦国依旧重刑罚吏治,轻视仁德,黎民百姓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之中,迟早是会引来反噬的……”
苏玄静静的听着荀子这一番话,内心不得不称赞。
荀子确实是荀子,他一眼就看出了秦国制度的弊端。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行军功制,这使得秦国全民皆兵,以一国之力独对六国,更是即将将六国覆灭,但军功制却有极大弊端。
那就是必须得有战争才行。
常年不断的战争,使得这辆战车的身上布满了伤痕和隐患,只是因为战争的缘故,所以没有爆发,若有朝一日,天下之间再无战争,则所有的隐患将会在瞬间爆发,不仅是源于士卒没有仗可打,没有晋升的机会,更是在于,秦国覆灭的几个国家之民,无法承受秦国那严苛的律法,他们一直在忍受着,嬴政活着的时候还好,毕竟他若不死,无人敢动,但他若是死了,悬在天下万民头顶之上的那柄剑消失不见,则六国那些不甘秦国酷法的万民,会瞬间暴动。
历史上便是如此。
嬴政病逝之后,胡亥继位,不过数年,秦国就直接覆灭。
而反观后来的汉朝,在制度上,是全盘继承秦国的,但两汉却足足持续了数百年之久,为什么呢?
只是因为汉朝的时候,废除了很多酷法,压在万民头顶之上的担子变轻了许多,万民也是得到了喘息之机。
还是那句话,若真的能够活下去,谁会想着造反呢?
“荀子所言,确实很有道理,我也曾劝说过秦王重吏治而轻仁德的隐患,但因为天下尚未一统,所以暂时还不是改制的时机!”相关思绪在苏玄脑海闪逝而过后,苏玄向着荀子开口道。
“哦?”
苏玄的话,让荀子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这位以武力扬名天下的阴阳家掌教,竟然有如此眼光,看到了这一点。
苏玄继续道:“不过就算天下一统,也不可能贸然废除吏治,秦国重吏治的缘故,乃是为了训练出更多的士卒,为军功制打下基础。”
荀子听到苏玄后面的话,开口道:“军功制的存在,确实是让秦国拥有了凌驾六国之上的强大军队,但须知,它的存在,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必须得有不间断的战争才行。”
“六国覆灭之后,又哪来的那么多战争呢?”
上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