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策反秦始皇 第405节
“如今的问题就是,大秦的行政部门太过松散和凌乱,各级官吏上下的监管体系也不够,甚至很多部门直属大哥领导,这就给大哥增加了很多工作!”
“而且,大秦的各项事务,基本上都是以丞相来行驶行政权力,最终让大哥拍板决定的,这其中又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权力垄断,丞相的权力过大,导致他的主观意见,在大秦行政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重心。”
“当然,我不是说蒙毅在这方面做的有什么不好,但若是换成一个不够合格的丞相,那大秦的行政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就连皇帝都得受制于丞相,这对于三公九卿制度的初心和皇帝以及黔首的利益,都是一个很不好的点。”
……
听着赵彻的分析,嬴政也不由自主的点头。
郡县制是他提出来的制度,而三公九卿制度,则是大秦已经沿用了很久的制度了。
此前,大秦代代出明君,各种名相也是层出不穷,从商鞅到范睢再到后来的李斯。
这些丞相当然不能说是毫无缺陷,但是他们的整体评价都是很高的。
而三公九卿制度的局限性也很高,丞相的权力过大,这的确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甚至不需要赵彻过多解释,嬴政也能明白这其中的问题。
商鞅就不说了,他对于大秦来说,可谓是极大的功臣,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出现,大秦就无法积累起统一六国的底蕴。
可惜的是,最终商鞅的下场却不怎么好,死在了自己所推行的变法之中。
而范睢,这位作为辅佐了秦昭襄王的丞相,其功绩也是丝毫不弱,长平一战,赵国一战死伤四十万人,导致其势力衰弱到了极点。
这件事最大的功劳,自然是武安君白起,而范睢的功劳便可排在第二。
若不是他的离间计,以廉颇的实力,再加上赵国本身的强悍实力,大秦想要拿下赵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范睢成也离间计,败也离间计,最终还是听信了别人的谗言,间接导致了最终武安君白起的陨落。
而最后一任丞相李斯,自然不用多说了,作为秦始皇最信赖的人,如今大秦的郡县制都是他推行起来的,这功绩绝对不小。
但李斯最终依旧是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差点就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让大秦迎来了二世而亡的结局。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李斯的权利太大了,所以他才能配合着赵高,完成这件事!
第653章 三省六部制
也幸亏这几位丞相所遇到的都是大秦的明君,无论是昭襄王和秦始皇都有足够的能力压制住他们,这才让他们为大秦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但若是换一个人呢,比如将扶苏换成胡亥,他是否还能压得住李斯或者赵高?
削弱大秦丞相的权利,以维护皇权的威严性和朝堂平衡势在必行。
但问题是,如何改变,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三公九卿制度,乃是大秦自古以来一直所沿用的制度,也是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摸索和完善之后才确立下来的。
哪怕赵彻现在提出了三公九卿制度的缺点,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完善。
因此,嬴政和扶苏听完之后,便下意识的将这件事的重要程度排在了最后。
然而,赵彻却用笔点着行政那个字眼,随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爹,大哥,我这里有两套策划,其中一套依旧以皇权为主,分散平衡朝堂势力,除了对朝中各部门的职责进行重新划分之外,总体的管理和决策制度还是沿用现在的。”
“而另外一套方案,就比较颠覆一点了,在制度上更加开明完善,但是在削弱官吏权力的时候,对于皇权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两套各有优劣,就看老爹和大哥的想法了。”
……
听到赵彻的话,嬴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神情,而扶苏则是皱起了眉。
嬴政早就知道了,赵彻一直对削弱皇权似乎情有独钟。
他倒不是说要彻底取缔皇权,而是想要将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步步放出去。
按照赵彻的说法就是,让黔首当家做主,无论是皇帝还是各级官吏,都是为了服务黔首而存在的。
不得不说,赵彻的想法可以说是十分胆大,甚至是有些大逆不道。
但是,嬴政作为一个开拓进取型的皇帝,他的眼光和思想都十分先进。
因此,对于赵彻的这种想法和理念,其实嬴政也是比较赞同的。
最主要的是,如今尽管皇权尚未彻底做出改革,但黔首们当家做主的信念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当黔首们有了这个能力之后,他们才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也更愿意为了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
至于扶苏,赵彻的这种理念他还不够了解,也有些无法理解。
毕竟扶苏再怎么改变,心中也是有着忠君爱国的理念在里面的。
而且,天地君亲师,此乃五常,也是扶苏所一直坚守的信念。
若是皇权失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黔首们是否还会对皇帝保持尊敬?
若是这天下的人都不在尊敬皇帝了,那皇帝所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赢氏耗费了数百年的时间,所打下来的基业,莫非就要这么拱手送出去?
扶苏无法理解,一时之间也无法接受。
于是,他便将求助的目光头像了嬴政。
毕竟如今一统的大秦,可是嬴政亲手打下来的江山,扶苏自然要征求他的意见。
“你自己想想!”
然而,嬴政完全无视了扶苏的求助,只是摇了摇头说道。
“放心吧大哥,无论你选择那一种,我都会支持你的。”
这时,赵彻也笑着开口说道。
“彻弟,你能讲讲这二者的具体情况吗?这样我才好做出分辨!”
扶苏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先听听看。
毕竟,不是赵彻说那种比较好,就一定适合现在的大秦的,作为一个皇帝,事关国策的事情,他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好,那我就先来说说这第一种!”
赵彻点点头,随即在纸上写下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度,等于是将如今大秦的行政部门重新划分了一下,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
“六部则是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以及兵部!”
“三省各自设最高上官侍中、中书令以及尚书令,地位等同于大秦丞相,但各自分管职责,互相制约,等于是将现在的大秦丞相拆分为三个部门,各自掌管相应的职责,如此就能大大削弱丞相的权力。”
“中书省,作为大秦最高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发布政、掌管机要,商议内政。”
“门下省,之行的乃是大秦少府之责,主要就是负责侍奉皇权,并且也可参与内政事务商议。”
“最后的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诏令,统领六部,对于内政也有商议之权。”
……
扶苏摸着胡子琢磨了一下,赵彻所说的这三省,不就是将大秦三公九卿的职位进行重新划分嘛。
不过三公九卿制度中,丞相才是掌管行政权力的那个人,因此丞相可以一家独大,但三省制度,却是将丞相的行政权力进行了拆分,交到三省共同执掌。
如此一来,三省部门便可互相制约,而且他们共同商议内政,也为皇帝的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
三省之中,以尚书省的权利最大,因为他们是直接掌管六部的,同时又有执行诏令的权利。
但是,有了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制约,将尚书省的一部分权利分割了出来,只留下了执行诏令和统管六部的职责,于是便达成了一种平衡。
“那六部的指责又具体是什么呢?”
扶苏有些迫不及待的询问了起来。
“六部,由尚书省统一管理,主要负责的就是将尚书省的诏令进一步执行下去。”
“吏部,掌管大秦所有官吏的任免、考核、调动以及升降的指责,下面又可设立四个部门,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以及考工司!”
“户部,掌管大秦户籍以及财经职责,主要掌管大秦田地、户籍、税收以及官员俸禄等一切职务。”
“礼部,掌管大秦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以及精膳清吏司各自负责不同事务。”
“兵部……刑部……工部……”
第654章 国策
等到赵彻将三省六部的职责以及基本构架说完之后,嬴政和扶苏已经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三省六部制度,看起来似乎就是将三公九卿制度的权利进行了重新划分,但仔细研究起来却又没有那么简单。
最主要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度,比起三公九卿制度,对于各项职责划分要更为详细和准确。
三省六部,层层管理,互相制约,等于是变向的加强了皇权的威严性。
“对了,大秦军队不属于三省六部的领导和管理,单独设立的枢密院专门掌管军队!”
赵彻又补充了一点,嬴政和扶苏点点头。
自古以来,军队就是一个国家的大杀器,也是皇权的最大的保障。
因此,军政从来都是两分家的,无论你在朝堂上有多大的权利,除了皇帝,也不可以随意调动军队。
而军队里的将军,在朝堂上也基本上不会参与政事,他们只需要负责保卫国家和皇权。
“这三省六部制度已经如此完善了,我想不通,难道还有比这更加完善的行政体系?”
嬴政都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说道。
赵彻嘿嘿一笑,三省六部制度,在炎黄历史上,几乎是贯穿了所有朝代。
从汉朝之后,魏晋便开始使用三省六部制度,一直到后来封建王朝的时代彻底倒塌,三省六部制度才被彻底抛弃。
大秦现在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封建王朝,所以自然是可以直接利用三省六部制度的,也十分的好用。
但是,大秦的发展脚步还远远未停下,随着大秦黔首的开化,他们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封建王朝迟早是要被扫入历史的尘埃当中的。
到那时,即便是赢氏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甚至会被渴望自主的黔首们联合起来推翻。
因此,三省六部制度适合现在的大秦,却不适合未来的大秦。
于是,赵彻便缓缓在纸上写下来另外一种制度的名字。
“这种制度从基础结构上来讲,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体系部门。”
“分别是组织部门、监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公共服务部门。”
上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