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206节

朱标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坐上车辇朝咸福宫方向驶去。

朱标到了咸福宫,让太监宫女们留在宫门外,他自己一个人进了房间。朱标看到徐妙锦穿着红色嫁衣,盖着红盖头坐在床边,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朱标对徐妙锦还是喜欢的,他走上前,用秤把挑起徐妙锦的红盖头,看到徐妙锦一脸娇羞的模样,他心旌荡漾。

“锦婕妤,让你一个人久等了。朕02政务繁忙,所以这么迟才来。”朱标解释道。

“皇上国事繁忙,臣妾理解。”徐妙锦说道。

“过来跟朕一起用膳,陪朕喝两杯。”朱标拉着徐妙锦的手走到桌子旁边让她坐下,说道。

“臣妾遵旨。”徐妙锦坐了下来说道。

朱标和徐妙锦边吃边喝边聊,刚开始徐妙锦还是有些拘谨,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皇上,但是她是第一次以皇上女人的身份跟皇上一起用膳。今晚还是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几杯酒下肚,徐妙锦胆子也大了起来,她对朱标说道:“皇上,能成为您的婕妤,臣妾很开心。臣妾是真心喜欢皇上您的。”

“朕知道,只是朕心疼你,你正处在花样年华,以后一辈子都呆在这后宫,没了自由。”朱标说道。

“皇上,只要能成为您的女人,没有自由我也不在乎。我知道您政务繁忙,心里装着天下人,不可能时时陪着我,只要皇上心里还记得我这么个人,我就心满意足了。”徐妙锦说道。

“委屈你了。”朱标大为感动,心疼地说道。

“不委屈,臣妾选择进宫,心里就有准备了。皇上,今晚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我们说些开心的事情吧。”徐妙锦说道。

“朕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你跟别的姑娘家不一样。那时候你第一次进宫见皇后,对皇宫里的一切还是很新鲜好奇,胆子也很大。”朱标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徐妙锦的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时候臣妾还小,初生牛犊不怕虎,又仗着自己姐姐是皇后,所以更没有畏惧的。”徐妙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朕看到你明媚的笑容,朕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朱标感慨道。

“皇上,您现在也很年轻啊。”徐妙锦笑着对朱标说道。

“朕老了,朕比你大很多岁呢。”朱标说道。

“臣妾觉得皇上还很年轻,一点都不老。”徐妙锦说道。

“你这么说,朕可高兴了。朕可是有点担心你不喜欢朕。”朱标说道。

“皇上,这天底下的女人哪有不喜欢皇上您的?臣妾的心里早就有皇上您了。”徐妙锦说道。

“真的吗?那你之前怎么见到朕就躲开?”朱标问道。

“人家害羞啊,看到皇上您很紧张,怕您看出臣妾的小心思。”徐妙锦害羞地低下头说道。

朱标握住徐妙锦的手,来回摩挲,看着徐妙锦亮晶晶的眼睛,他忍不住拥她入怀中。房间里的红烛偶尔发出噼啪的声音,蚊帐被放下来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朱标照常去上朝,让人不要打扰徐妙锦休息。徐妙锦醒来时候已经日上三竿,她连忙梳洗打380扮,去坤宁宫向皇后请安。

等她到坤宁宫的时候,其他妃子们早已离开。皇后正在修剪桌子上一盆松树的枝丫。

“臣妾拜见皇后。请皇后恕罪,臣妾今天来迟了。”徐妙锦上前行礼说道。

“无妨。皇上都让人不要打扰你睡觉了,哀家哪敢说什么?”皇后说道。

“姐姐,我知道错了。明天我会准时来请安。”徐妙锦说道。

“这里是皇宫,哀家是皇后,你以后不可在众人面前叫哀家姐姐。在这里生活一定要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不小心就会落了别人的口舌。”皇后说道。

“臣妾明白了。以后还请姐姐多教教臣妾。”徐妙锦说道。

“我们姐妹俩在这后宫要互相照应,一起撑起家族的荣耀。”皇后说道.

第五百一十九章书编好了

“妹妹记下了。姐姐,你以后需要妹妹做什么的,妹妹定会好好帮你做。”徐妙锦说道。

“安分守己当你的婕妤,不要搞事情,这就是哀家要你做的事情。”徐皇后说道。

“妹妹遵旨。姐姐,我还很困,我先回去睡个回笼觉吧。昨天累了一天,都没睡够。”徐妙锦撒娇道。

“你这孩子,快去吧。”徐皇后没好气地说道。

徐妙锦离开了坤宁宫,徐皇后看着她的背影,不知道心里的滋味该怎么描述。

这一个月来,朱标老是召徐妙锦侍寝,惹得其他嫔妃们眼红。徐皇后暗地里也规劝过朱标要雨露均沾,朱标口头上答应着,依旧我行我素。徐妙锦恃宠而骄,连每日去坤宁宫请安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徐皇后特地召徐妙锦来见她,敲打了徐妙锦几句,徐妙锦满不在乎,说道:“皇后娘娘,皇上最近都在我那里睡觉,我早上真的起不来。皇上也准许我不要过来给您请安,您就饶了我吧。”

“你知不知道你是在玩火?现在皇上是很宠爱你,你能保证他宠爱你一辈子吗?”皇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未来的事情很难说啊,过好现在就好。我才不去想那么远的事情々` 。”徐妙锦说道。

“我该说你傻还是说你聪明。你这么高调,那些没被宠幸的嫔妃们有多嫉妒你,你知道吗?你还是小心一点,这后宫你稍微不注意,就会被人陷害。”徐皇后说道。

“知道了,姐姐,我会注意的。我回去美美睡个觉,皇上晚上还要来我这里,我得养足精神。”徐妙锦说道。

徐皇后点点头。

后宫的事情朱标不关心,他只关心哪个嫔妃让他觉得放松开心,他就去谁那里。徐妙锦是个妙人,朱标在她面前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多岁,有恢复青春的样子,所以朱标跟上瘾一般,天天往咸福宫跑。

这天朱标在乾清宫批阅奏折的时候,看到姚广孝上奏折说他们已经将《永乐大典》编撰好了,请示皇上什么时候可以将全套书籍运送到紫禁城。朱标心情大好,直接在奏折上写说:“由姚广孝和解缙即刻将编撰好的《永乐大典》运送进京。”

朱标又干成了一件大事,系统又要给他赠送脑晶石。不过现在这脑晶石对他来说没什么用,他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这些政务。下一步他的目标就是让郑和带着船队下西洋,去征服东南亚诸国。

五天过去了,太监通传姚广孝和解缙运送着《永乐大典》在皇宫外等候。朱标高兴地连鞋子都顾不上穿,让人快宣他们进殿。

在等他们进殿的时候,朱标连忙穿好衣服,心情很是激动。他居然能看到完整的《永乐大典》,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之前生活的时代,《永乐大典》早就散落四处,找不到完本。

一百辆的马车将一整套《永乐大典》送到了乾清宫,朱标命人把马车上的书都搬到乾清宫里,整整忙碌了一整天,才把这一整套的《永乐大典》搬好。

一年多没见姚广孝和解缙,朱标看到他们都苍老了不少。;“` ¨两位爱卿,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这么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定将名垂青史。”朱标说道。

“皇上,臣心里也很高兴。这《永乐大典》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凝聚了两千多文人的心血。我们翻阅了几万本书籍,然后精心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书籍进行重新誊写,所以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人力。”姚广孝说(好钱的)道。

“朕要重赏你们这些有功之臣。有了这套《永乐大典》,只要看这些书就可以博闻强识。”朱标抚摸着书,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书,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他叫人编撰出来的奇书,从古至今就他想到做这件事。

“姚爱卿,解爱卿,你们这一路舟车劳顿,朕让人安排你们在偏殿先休息。你们在这北平买了宅子了吗?”朱标问道。

“回皇上的话,因为忙于编撰《永乐大典》,臣等未在北平购宅子。”姚广孝和解缙回答道.

第五百二十章朱标挑灯夜读

“你们先休息几天,等朕宣你们进宫。你们就在这北平安家落户,朕肯定留你们在这北平当官。”朱标说道。

“谢主隆恩。”姚广孝和解缙谢恩后离开了皇宫。

朱标等他们走后,看着地上堆着的《永乐大典》,心潮澎湃。这本早已失传的绝世奇书就在眼前,他可以随心所欲翻阅这套书籍,没人敢说什么,这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不比打胜仗的感觉差。

姚广孝和解缙已经将书籍分门别类放好,以方便看书的人查阅。朱标觉得这套书之所以这么出名,一是因为第一次搜罗这么多书汇成一本,二是这套书籍全是文人们一笔一划手工誊写的。因为太费劲,所以总共才这么一套书,并没有副本。

 380 在朱标看来,这就是一套百科全书。因为古代印刷不方便,所以很多书籍都是手工誊写,导致很难复制。有这么一套百科全书,想看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倒是极大方便了朱标。朱标再次感受到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和魅力。全天下那么多人忙碌好几年去编撰这套书,就因为皇上有了想法想做这件事。

这么一套费了这么大功夫编撰的书,最终仅供皇上翻阅,其他人都无权翻阅。朱标心想,难怪那么多人想当皇上,这种诱惑没有几个谁能抵挡。

朱标翻开了其中一本书,是王安石《周官新义》,唯一由王安石亲自撰写的一部,这本书在明朝末年就失传了。这本书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王安石提出了性无善恶的人性论,肯定了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主张发展商业贸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赋予理财这一经济活动以义的价值判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主张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干涉经济活动运转,对于财政收入的分配同样强调以法均财节邦用。

王安石撰《周官新义》的动机,实非真信《周礼》为可行”,诚为不刊之论。但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王安石在义释《周官》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变法思想,按照《周礼》所描述的政治秩序来实现他的变法蓝图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郡斋读书志》即云“如行青苗之类,皆稽焉”,“后其党蔡卞、蔡京绍述介甫,期尽行《周礼》焉,圜土方田皆是也”。

应该说,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免役法”、“募役法”、“方田均税(acda)法”和“农田水利法”均体现了《周礼》的某些思想。均输法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达到“便宜蓄买”的目的,从而节省政府开支。免役法根据每户财产的多寡分为等级,分别缴纳不同的免役钱。募役法则是州县预算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相应的税额。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

朱标心想这王安石该不会也是从现代穿越回宋朝的吧,不然他怎么会懂这么先进的经济学理论?王安石这理论已经初步具备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雏形,如果当时的宋神宗能将这套理论执行彻底,那宋朝也不会那么快被蒙古人灭亡。

《旧唐书·魏徵传》上记录着,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朱标深以为然,前人的经验都是很宝贵的,多了解历史,可以避免踩前人踩过的坑。中华泱泱大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就算朝代不断更迭,但是文化的传承从没有断过。

全世界也只有华夏有这样的能力,华夏子民都是炎黄子孙,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心愿。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来,中华大地分裂的时间都是暂时,绝大数时间都是统一的国家。

朱标又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目标,接下去就是希望在自己统治期间大明能彻底解决蒙古这个潜在敌人,以及征服东南亚诸国.

第五百二十一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朱标看了一晚上的《周官新义》,被王安石在书里表达的思想震撼了,他忍不住看完这本书。等他抬起头,发现蜡烛已经点了大半。朱标问太监,现在是什么时辰。太监说已经是快过了子时。

朱标叫太监给他梳洗,这才躺下来睡觉。朱标感觉自己没睡多久,就被叫醒,说是要准备早朝了。朱标边由着太监宫女们给他梳洗,边想为什么这本书会失传。是不是因为这书里的思想和观念触犯了那些守旧贵族的利益,所以被人销毁了?朱标心想,这也不是没可能,毕竟这书里的观点就算在明朝也是超前的。

朝会上,朱标提及让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事情,大臣们意见不一。

朱标是认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之前攻打东洋倭国那么顺利。船只什么也都齐了,现在国库也充盈,支持得了郑和下西洋。朱标的本意是想让郑和去攻打西洋诸国,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皇上,万万不可。东洋倭国离我们毕竟近一些,而且他们国力太弱。这西洋诸国离我们这么远,就算我们把所有战船都派过去,也不能保证能顺利攻下那里。而且攻下西洋诸国对大明并没有太多好处,离那么大一片海,鞭长莫及啊。”第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是张廷玉。

张廷玉第一个反对,这让朱标有些意外。其他大臣们要嘛反对,要嘛不说话,没有一个大臣赞成的。朱标开始反省自己这个想法是不是太草率了。

实现大国理想,不一定要费那么大劲去征服那么遥远的地方。大臣们考虑的也有道理,权衡利弊,如果让郑和过去打仗,确实得不偿失。朱标没有再坚持,只是宣布散朝。他把内阁大臣们都留了下来。

“你们都看到也听说了,《永乐大典》已经编撰好了,姚广孝和解缙已经来北平。解缙之前就是内阁大臣之一,现在他结束了编书的工作,该回来了。”朱标说道。

“太好了,这样我们就增加人手。奏折处理得也会更及时。”张廷玉说道.

“另外就是姚广孝的安排,他在这次编书工作中表现还是很突出的。朕认为先让他当个御史。”朱标说道。

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杨士奇开口说道:“这姚广孝说是研究佛道之人,他能否胜任这御史职务?”

“这也是朕担心的地方。所以虽然他的才能不止是御史,但是朕要看看他是否是个当官的料。”朱标解释道。

“他既然在编撰《永乐大典》的时候负责得那么好,能管理好那么多文人,说明他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皇上这样的安排甚是妥当。”杨荣华说道。

“朕就是因为看重他能管理好那么多文人,把《永乐大典》提前编撰成,这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朱标说道。

0 ··求鲜花··· 0

“臣也很是佩服他,臣估摸着我自己都做不到。”张廷玉抚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说道。

“是啊,臣也佩服他。解大人搞不定的事情,他都能搞定。”杨士奇说道。

“那解缙和姚广孝的事情就这么定了。明天朝会上宣布一下,让他们后天就来参加朝会,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另外,郑和下西洋的事情,你们说的有道理。这兴师动众去那里,到时候就算成了我们的属地,我们要管理他们也分身乏术。”朱标说道。

... ........ 0

“皇上英明。”内阁大臣们齐声说道。

“但是下西洋还是要的,我们可以跟他们进行商贸往来。那里离我们这里这么远,肯定有些东西是我们大明缺乏的。我们也有东西是他们急需又缺少的,互通有无,成为贸易伙伴,这也是个不错的事情。”朱标说道。

“如果是商贸往来,臣很赞成。能跟他们互惠互利,这是最好不过了。”张廷玉说道。

“其他人呢?有什么别的意见吗?”朱标问道。

其他四位大臣们都摇摇头。“那明天朝会上同时宣布这个决定。这事也就这么办。让郑和先过去做做生意,探探那边的情况。朕也很好奇,大海的另一边的国家的人是不是跟我们一样。”朱标笑着说道才.

第五百二十二章郑和进京

朱标和内阁大臣们闲扯了几句,就让他们先去处理政务。朱标自己一个人在乾清宫,翻着《永乐大典》。

首节 上一节 206/2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