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50节
朱标听到这里真是听不下去了,靠着浴桶哈哈大笑,这三人什么来路他最清楚不过,赵敏你说她蒙古妞有企图还能理解,但是妲己和陈圆圆可是系统奖励的卡牌任务,对宿主最是忠诚,一般宿主的命令她们都会无条件执行,这从妲己那几晚在床……啊呸,差点说漏嘴了0 ..
总之,妲己和陈圆圆是绝不会有问题的。
还有,陈圆圆是明末清初人,人家和陈友谅隔着将近三百多年呢,父女?闹呐!
“好啦好啦,玉儿团儿,孤知道你们也是为了孤的安慰担心,放心吧,孤心里有数!”朱标没有拆穿她们争宠的心,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己身边突然多了三个无论颜值还是身材都碾压她们两个的存在,作为身边老人,当然会产生危机感,继而为此诋毁对方巩固地位了。
朱标第二天还没睡醒,就被皇帝老爹带着锦衣卫冲进了春和宫,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抄家呢。
“标儿,怎么还在睡?快起身跟咱一起上早朝了!”朱元璋站在春和宫寝室外面,背着手喊道。
朱标脸都绿了:“爹,儿臣舟车劳顿的,您就不能让儿臣歇息一天明天再上朝吗?”
朱元璋笑道:“那怎么行?上朝是君王每天必做的事情,不上朝怎么跟朝臣议事?你是储君,应当早些适应每天一朝的生活!”
朱标默然,心里暗暗腹诽,您老大概想不到您老的子孙里有嘉靖和万历这两货吧!人家都是几十年不上朝的!
等等,貌似现在嘉靖和万历也是咱的孙孙孙孙子了。
等父子两到了奉天殿前,开始御门听政,朱3.0标初时听得打呵欠,到后来汪广洋奏的一件事却一下子让朱标精神起来。
因为先前战乱,很多地方都错过了粮食种植时间,所以导致今年新粮收成锐减,如今中西部和南方部分省份出现粮荒,据说陕甘已经有人饿死了,所以朝廷必须尽快拿出办法缓解。
朱元璋也一时愁眉不展,粮食这个东西又不是说变就能变出来的。
李善长等人只说调粮,但是粮食从哪筹措从哪调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朱标心中一动,面对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这种窘况,后世的华夏倒是拿出过一种办法,就是粮票制度。
他在考虑,要不要向皇帝老爹建议,干脆在大明初期也实行这种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按人头分配粮食!.
第一百二十二章大明五年以内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
奉天殿前的御道上,中书省参知政事汪广洋拱着手侃侃而谈:“陛下,陕甘本就远离京师,朝廷统治相对薄弱,再加上两地都地处北方,靠近草原,如果饥荒之下,再被草原上的蒙古余孽煽动起来,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百姓叛乱!”
“如果陕甘反叛,青海、北疆维民、宁省回回等地通往中原的道路便被切断,所以这三地也很大概率会跟着从乱!如此北方五省反叛,与之相连的豫省山东等刚刚被收复的地方民心未定,对朝廷尚未有很强烈地归附之心,那就是七省叛乱,所以陛下不可不查,朝廷不能不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汪广洋神情凝重,退回自己位置,也就是左手文臣序列的第三位。
“对了,臣方才说漏了一个地方,还有燕云……”汪广洋又补充了一句。
“燕云绝不会从乱反叛!”
朱标听到燕云两个字醒过神来,暂时放下对大明能否实行粮票制度的考量,而是目光炯炯地看向汪广洋:02“父皇,汪参政,各位朝廷的肱骨,孤可以肯定地说一句,燕云绝不会从乱反叛!”
朱标对此有绝对的信心,燕云经过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官方势力直入乡村,再加上土改和防异法令以及一些商业改革教育改革,燕云地区整个已经被他揉成一个管理严格制度森严的整体,他敢说燕云的确虽然偏僻,但绝对是而今朝廷势力最强大的地区,不比天子脚下的应天府差,甚至还很可能还要强于应天。
那样一个地区,除非当地官员伪造朝廷命令懵逼百姓起兵反叛,不然其他任何方式都没有市场。
心怀叵测之人要想从民间煽动会发现,自己刚说几句诋毁朝廷的话,就被好不容易请过来的百姓联手绑了扭送官府。
而燕云的地方官府会反叛吗?
笑话!
张廷玉曾国藩白起李卫长青宋忠蓝玉等人怎么会背叛自己?
汪广洋呼吸一窒,正色道:“太子殿下,臣知道燕云是您带兵收复的,所以对此地有特殊感情,但是朝廷议事,必须考虑周全,不然一个疏忽就很可能酿成难以弥补的大祸事,所以哪怕燕云存在万一的反叛机会,也应该统合考虑进去!”
“问题是燕云连万一反叛的可能都没有!”朱标对汪广洋笑道:“汪参政说得对,燕云是孤带兵收复的,所以孤对此地有特殊情感,但同样,正因为是孤收复的,所以孤对此地也比朝中列为大臣更为了解。”
“燕云的制度无法衍生出民乱的,这一点等日后列为臣工有时间去燕云看一看就知道了!”朱标长身而立,接着说道:“相反,燕云不仅不会从乱,还会成为牵制北方叛乱的一股巨大力量,诸位试想,若果真如汪参政所言,北方七省或因为粮食或因为蒙古余孽煽动尽皆参与反叛,但有燕云在朝廷手里,七省叛军便注定陷入我燕云和南方诸省的南北夹击之中,必然会被迅速扑灭!”
朱元璋冲朱标微微点了点头,他还是相信儿子的判断的,况且燕云地区的改革他虽然没有细问,但也略知一二,那样一系列空前绝后的改革措施实施下去,整个燕云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儿子推荐的左右布政使张廷玉曾国藩二人,此前从没有为官经验,不知能不能管理好燕云。
但是昨日谈话间,标儿明显对张廷玉曾国藩二人推崇有加,只希望那两人别辜负了标儿的不拘一格提拔他们的信任吧!
稍后还是要把燕云地区的主要官员召进京来,自己帮标儿过过眼把把关。
“太子的判断咱还是相信的!不过七省叛乱即便不会成事,但国家初定有起刀兵,难免对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危害,所以,尔等还是应该想出一个办法来,先把叛乱扼杀在萌芽之中,而不是束手无策坐等叛乱发生然后才大军平定!”
朱元璋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会儿,随后皱着眉头叹道:“毕竟,咱也是农民出身,而且这里农民出身的官员还不少,咱都应该知道,农民嘛,若不是面临饿死冻死生存所迫,是不会反叛朝廷的!咱当初起兵还不是因为元庭让咱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吗?是以,除非逼不得已,咱是反对用极端方式对待老百姓的!”
朱标注意到皇帝老爹说后面这一番话时明显动了情,这从眼神看得出来。
“我大明朝廷立国之初,就是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让我汉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现在大明已经立国近一载,若还有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揭竿反叛,那就是咱们这一帮人的失职了!”
说到后面,朱元璋明显有些怒了,指着李善长和刘伯温等人大声道:“李善长,刘伯温,你们一个个平时不是智计百出吗?怎么面对这件事就束083手无策了?还有徐达,你这个左丞相是怎么当的嘛!”
徐达闻言满脸苦逼,心说咱这个左丞相本来就不会处理政务啊,您知道的啊!
李善长知道上面这位的脾气,连忙安抚道:“上位无需太过着急,臣等正在考虑对策,不过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尽快从其他地方调粮赈灾!”
刘伯温则皱眉道:“目前各地官仓都还没有储备多少粮食,而南方虽然比北方强一些,但百姓手里实在也没有多少余量,粮食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地主大豪绅的手里,想要调粮也不容易!”
朱标知道不能再拖了,沉吟片刻说道:“父皇,儿臣倒有几条建议,说出来供父皇和列为臣工考虑考虑!”
“其一,勒令全国地主豪绅富户向国家自愿献出一半粮食,当然,作为补偿,朝廷会对他们的深明大义叙功树碑,给予相应爵位奖励!”
“其二,全国禁止粮食私相买卖,由官府统一定价收购!”
“其三,五年以内,全国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按人头分配粮食的粮票制度,民间禁止用钱币购买粮食,只能用官府发放的粮票购买!”.
第一百二十三章筹粮,就得向地主豪绅们举起屠刀
朱标说完这三条建议以后,朝堂上鸦雀无声。
大家都被他大胆新奇的条陈内容给惊呆了。
徐达常遇春这邓愈朱文忠这些武将还好一些,他们和朱标共过事,所以对他是十分信任的,对于朱标提出的办法,也没多想,只是下意识地认为太子爷提出的解决办法肯定是好的。
就像他在北地实行的那些措施一样,初时听起来也骇人听闻,但是最后事实证明,这些措施都有行之有效且意义深远的。
刘伯温皱眉沉思,自从上次他跟李善长谈完话以后,已经一门心思坚定态度要跟着朱标走了,所以第一时间开始考虑这些措施的可行性。
刘伯温这个督察院的左都御史不说话,整个督察院一系原本有要下意识出列反对的御史言官也都乖乖地没吱声。
李善长沉思良久,心里觉得这些办法是不是太过激进了?不过他为人圆滑,所以没有明着反对,而是拱手一脸诚恳地问道:“太子殿下所提的三条建议,的确大胆新颖,给老臣以深刻的启迪,不过老臣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想要请教太子殿下!”
朱标轻轻颔首:“李相请说!”他本来也要进一步阐述一下这些措施的细节的,比如这么做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具体怎么实施,现在有人提问,那就更好了。
这就相当于在台上说相声,有逗哏的,就肯定要有捧哏的,不然一人唱独角戏也没趣。
他本来还想了,如果文臣这边没反应,就向徐达或者常遇春李文忠这些武将们使眼色,让他们发问,现在倒是省了一套手续了。
李善长打着笏板微微躬身开始发问:“太子殿下,首先关于第一条,殿下可知道全国有多少地主豪绅富户?如此大规模向他们强制征粮,一个不好恐怕会造成民乱々` !”
朱标想了想,坦然说道:“全国具体多少地主豪绅富户,孤还真不知道!不过孤估摸着目前全国大约有汉人两千万左右,那就是大约五百万户,刚刚经历战乱,所以地主豪绅富户的比率可以按百分之一算,那就是五万户,五万户还是散播在全国各地的,一个行省大约也就数千户,对于我大明军队来说不足为惧,敢制造民乱,派遣军队灭之便是,正好给咱们大殿里这些将军们增加战功!”
朱标这一番话听得下面的武将面带喜色,要不是顾忌着这里是御门听政的地方,早就轰然叫好了。
但是文臣这边大多数人则脸色忽青忽白,后面阵阵发凉,太子爷的好战和狠辣真的吓到他们了。
这可是几万户人啊,居然如此轻描淡写说出灭之这话。
朱元璋则对儿子报以赞赏的目光,他也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所以对儿子的做法不仅不会觉得有问题,反而认为十分恰当。
李善长额头都要冒冷汗了,他心说:得,又出一个和上位一样杀伐果断又同时对富人缺乏好感的大明继任者。
他心里默默对大明朝的地主豪绅们默哀。
朱标站在上面对下面官员们的神情尽收眼底,他敢于这么做,当然是因为立国之初,社会固有阶层还没有形成,这里的文武大臣们和地方地主阶级还没有太多勾连,再加上军队控制在手中,所以如此大胆向地主豪绅举刀,那是有底气的。
若是建国几十年以后,可不敢这么干,因为一个不好将会面对地主阶级勾结官僚势力的反扑,有亡国之危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以及太祖那句大乱促大治这两句话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孤刚才所说的这五万户是汉人,除了汉人,据孤所知南方还有大量色目人,这些人在前朝地位优等,应该也攒下了不少家资,他们在我华夏大地生活了这么久,现在北方遇到粮荒,他们是不是应该把全部身家贡献出来反哺我华夏大地呢?”
朱标对汉族的地主豪绅还给予一些仁慈,只让他们交一半粮食,对于色目人却没那么客气了,上来就是没收全部家产。
李善长呐呐道:“` ¨这……这样做是不是对朝廷的声誉不利?”他差点想吼一声,太子爷,咱这是大明正统朝廷,不是土匪啊!
他说着看向朱元璋,希望上位能阻止太子的疯狂举动,但是上位没有表示。
朱标狡黠地一笑:“为何会对朝廷的声誉不利?李相,孤可没有让人逼他们,孤说了是自愿献于朝廷,自主自愿的原则一定要坚守,不然我大明官员岂不成了抢匪了?”
汪广洋实在忍不住了,闷声闷气地说道:“太子殿下太过想当然了吧?怎么会有人自愿把自家一半粮食献出来?”
朱标淡淡道:“他们会的,朝廷可以把不愿意献粮的人家告诉那些缺粮快要饿死的难民,或者直接派锦衣卫把这些人家严密保护起来,类似的方法很多,孤想着应该没有人喜欢自家周围不是围着难民就是围着锦衣卫吧(的钱好)?再加上朝廷的树碑赏爵奖励制度,孤相信他们会出于大义做出正确选择的,汪参政,你说呢?”
汪广洋顿时哑然,这方法虽然阴毒,但是……如此恩威并施之下,的确大多数人都会妥协的。
李善长抬头惊讶地看着垂着手静静站在上位身边的太子爷,心道太子爷的施政手段居然如此老辣,又打又拉这一手实在玩得漂亮,比很多老政客都强扎。
这真的是个十三岁的少年吗?
刘伯温率先而出,躬身道:“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的第一条措施可行!因为这个粮食总要有人拿出来,地主豪绅们不拿,总不能向南方的穷苦百姓再另行摊派!因为那只会制造更多难民!赈济一头制造一头,白白浪费时间!”.
第一百二十四章震惊,太子殿下竟想得如此深远
朱标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刘伯温居然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筹粮措施。
他向刘伯温投去疑惑的目光,结果这老家伙竟然冲他微微欠了欠身,似乎是单独行了一礼。
这就有意思了!
刘伯温这明显是在自己跟前刷好感啊,这位后世和诸葛齐名、玄学上又跟袁天罡李淳风有一比的神秘军师难道要投靠自己麾下了吗?
如果是的话,朱标当然举双手欢迎。
有了刘伯温带头,徐达常遇春这帮本来就坚定支持朱标的武将,几十人立刻活跃起来,一起出列举着笏板大声道:“臣等赞同左都御史的话,支持太子殿下的条陈!”
李善长本来也不是硬顶的人,一看都是大势所趋了,再者自个儿也觉得太子的方法虽稍显阴毒了一些,但不可否认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于是也出班跟着表态支持太子。
随后就是汪广洋以及胡惟庸等文臣。
“好!既然这么多朝臣都赞同太子所奏的第一个条陈,那咱就顺应民意,听从太子所奏,徐达083、李善长,你们中书省尽快弄出一个完善的法令,五日之内传旨诸地立即施行!”
“这样,太子,你干脆把条陈二和条陈三也一并给诸位大臣们逐一解说一番吧!”朱元璋笑眯眯地说道,他其实也对这个粮票制度充满好奇。
粮食统购统销,由朝廷介入,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新政策,但是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标儿果然是天生做皇帝的料啊!
“儿臣遵旨!父皇,列位臣工,关于第二条条陈关于全国禁止粮食私相买卖,由官府统一定价收购这一条措施,孤是这样想的,此举是为了限制粮食在民间流通,以防止私人囤积粮食。商人们天生喜欢囤积居奇,倘使没有第二条条陈限制,他们会立刻认为这是一个商机,而更加变本加厉疯狂囤粮!”
“当然,第二条其实主要着眼于以后,目前来说第一条足以应付陕甘粮荒,但(acda)是天道之下,有阴就有阳,有丰收就有灾荒,所以孤这一条就是希望彻底断绝民间囤粮风气,由私囤转为公囤,一旦哪个地方缺粮,朝廷随时可以拨粮赈灾!”
“农民们有句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其实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赈灾、打仗无不需要粮食!”
朱元璋笑道:“这个办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