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13节

  “妾身听说过他们,前两位陈国公都是忠心体国之人,为先帝的心腹,只是现任陈国公,似乎有些……”吴皇后没有说下去,不过她的表情也表现出,严允登在内廷的名声可不好。

  “曾经是不怎么样,不过被我训斥之后,他已经收敛很多了。”朱见深笑嘻嘻的:

  “他好似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小妾身上,他娶了几十房的小妾,还不要命地生孩子,这才三年啊,陈国公府已经办了七次喜事了,我看啊,估计还有……”

  “我前些天上朝的时候又看见他了,你猜怎么着?”朱见深的笑容逐渐有些淫荡。

  “妾身怎么知道。”吴皇后啐了一口。

  “他啊,已经不似个人啦!”朱见深一拍大腿,哈哈大笑:

  “皮包着骨头,跟个骷髅似的,黑眼圈也重得很,胡子和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一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和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似的。”

  “这分明是纵欲过度啊!我估计他活不了多久了。”

  “这是要死在女人身上的节奏啊!”

  此时都是自己人,朱见深也没有什么文绉绉的,说话也有些随意,吴氏白了他一眼,但是听着好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时之间,宫殿内尽是欢声笑语。

  “陈国公可是众勋贵的榜样吧!他都这样了,我看呐,其他的勋贵,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吴皇后用手帕捂住了嘴,一边笑,一边接口道。

  朱见深听到这句话,却猛得一怔,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

  是啊,作为勋贵领袖的陈国公都这样了,那其他的勋贵,还用说吗?

  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清闲,可是有代价的。

  文官集团的权力在膨胀,这就是代价。于谦的忠心与能力自然是不需怀疑,只是帝王也不会允许权臣的存在,制衡,是必须的。

  用什么制衡?

  前几代皇帝都是主要依靠勋贵配合皇权。

  然而,勋贵毕竟是世袭的,这些年轻人没有经验,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和严允登一样,是纯粹的纨绔,怎么和那些从基层混上来的老油条比?

  虽然这个时空没有了土木堡之变,使得五军都督府没有沦为兵部的傀儡,但是单靠勋贵想要抗衡文官,还是有些不现实。

  “唉。”朱见深轻叹一声,揉了揉眉心,好心情瞬间没了。

  制衡,制衡。

第176章 小宦官汪直

  文官力量壮大,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毕竟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还是要用文官。尤其是在宋朝以后,这更成了大势所趋。

  之前的汉唐时期,武将的力量还勉强能够和文官们平衡,可是自从唐朝做了一个“好榜样”之后,它后面的朝代,是没一个敢再像他们一样重用武臣了。

  明朝也是,虽然没有像宋朝那样离谱,但是其实自从开国之后,已经渐渐地将重心放在文官们身上了。

  从永乐开始,其实就已经在往军队里“掺水”,许多的文官进入武臣的体系之中。

  原时空的夺门之变,就有一种说法,这是勋贵们的反抗。毕竟当时参与的武清侯石亨,就是武将之中的领袖人物,而功劳赫赫的靖远伯王骥竟然也参与其中。

  这个时空虽然没有了土木堡等一系列事件,但是勋贵的没落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官集团实力在剧增。

  朱见深感受到了棘手。

  光靠那几个国公,根本顶不住膨胀的文臣们,更何况其中还时不时出几个如同严允登这样的纨绔,剩下的,也有许多平庸之辈。

  头疼啊头疼。

  他坐直了身子,皱眉思忖着,而吴皇后见丈夫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也没有说话打扰他。

  茶水不知不觉间已经饮尽,有一个长相颇为英俊聪慧的小宦官走上前,为他添上茶水。

  朱见深看着这个的小宦官,内心思绪继续飘飞。

  宦官们在这个关头本来应该替代勋贵起到作用,然而这一代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和东厂的厂督,全都是一群老好人,文官们眼中的“好太监”。

  兴许是从永乐开始至今没有出现权宦的好榜样,这些人一个个和文官们相处得都不错,形成了内廷外堂通力合作的和睦局面。

  偏偏东厂这种的特务组织,很挑领导人。

  最好的例子就是锦衣卫陆炳,在他的领导下,几乎已经沦为东厂附属的锦衣卫彻底雄起,压住了东厂一头。

  东厂和司礼监也是这样,一旦出现有本事的,直接就权倾朝野如刘瑾、魏忠贤,但要是首领平庸,你可能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听说。

  一想到这里,朱见深就有些来气。

  你们是帝王的爪牙,是皇帝的黑手套,一脸慈和的装给谁看呢!

  吴氏见朱见深的表情不是很好,于是轻轻地为他揉着肩膀,抚慰道:

  “陛下为朝事夙夜操劳,自是极好的,有明君之象,可也别累着了自己,龙体要紧呐。”

  一边说,她还嘱咐侍立在一旁的小宦官:

  “去,给陛下拿些安神的香来。”

  小宦官恭敬地行礼,应和一声,随即向殿外走去。

  而朱见深却是注意到了这个小宦官的长相,这莫名给了他些许的熟悉感。

  “他是瑶人?”似乎是想到了谁,朱见深问道。

  他感觉这个小宦官与自己的某个妃子有些相像。

  “是,他是当年断腾峡大捷之后,带回宫里的。”吴氏大大方方的样子,倒是令朱见深有些意外,他尴尬地笑了笑。

  七月份的时候,同样来自于瑶族的纪氏为朱见深生下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朱佑樘。

  母凭子贵,朱佑樘的出生让纪氏的地位水涨船高,直接受封贵妃,地位仅在生出皇长子的柏氏之下,而朱见深也将自己的心思更多地花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却是有些冷淡了一直无子的吴皇后。

  他以为吴氏一定会不满,不过皇后的反应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这个叫汪直的小家伙倒是聪慧得很呐,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已经相当的有手腕,把奴婢们指挥得井井有条的,倒是让我轻松不少。”

  吴氏似乎真的并不太在意这些,状若无意地随口说道。

  汪直本来就机灵非常,没了万贵妃,吴皇后便是这个后宫中最有权势的人,不舔她,舔谁?几年相处下来,已经成为了吴氏的心腹。

  朱见深听到这句话,却是眼睛一亮。

  他本来就对吴皇后有点愧疚的意思,一直想着补偿她,这机会不就来了吗?

  而且这个小宦官看上去却是机敏,说不定,也会是一把好用的刀。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看来他是有些能耐的。正好内廷缺人,只是不知皇后可否割爱?我倒是想给他在御马监里安排一些差事。”朱见深笑眯眯地说道。

  吴皇后听着,也露出了笑容:

  “能够得到陛下的青睐,倒是这小子的福气,臣妾哪有不同意的道理?臣妾先替他谢过陛下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吴氏真的不在意吗?不,母凭子贵是后宫中的铁律,哪怕是皇后也不例外,生不出子嗣她没有半分的安全感。

  既然肚子不争气,那就只能……依靠宦官了。

  两人随后又像普通夫妇一般闲聊,直到有宦官来禀告:

  “陛下,内阁里的诸位大臣有事禀奏。”

  朱见深无奈地笑了笑,吴氏则体贴地扶他起来,替他整理了一番服饰:

  “陛下,政事要紧。”

  朱见深歉意地看了吴皇后一眼,还是快速走了出去。

  他知道,能让内阁诸臣同时进谏,这事情绝对不小。

  皇后……之后再多陪陪她吧!

  来到御书房,内阁几位臣子已经再次恭候,见皇帝进入,他们急忙行礼。

  “免礼,赐座!”

  朱见深挥了挥手,宦官立刻便为他们送上凳子。

  “谢陛下。”

  几位臣子坐下,于谦立刻脸色凝重地开口:

  “陛下,今年大旱,出现了极多的流民,形式危急!”

  朱见深怔了一怔。

  对于大明而言,流民可太熟悉了。明朝的天灾极其频繁,每一次大灾之后都会产生相当数量的流民,最多的时候甚至有数十万,其中不乏有心怀不轨者,但是每次大明都能轻松处理。

  大旱,他是知道的,但是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当初听说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怎么当回事,按照之前的处理经验,从国库拨款,下令赈灾,也就抛在脑后了。

  怎么这就危急了?

  然而他也明白,于谦不会危言耸听。

  于是他沉声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流民很多么?”

  “陛下,很多。”于谦缓缓点了点头:

  “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朝廷将要面对,”

  “将近两百万的流民浪潮。”

第177章 两百万流民???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那个时候朱佑樘才刚刚出生,紫禁城正处于一片欢腾之中。

  汉中府的边缘,却有数个人影站在一座高山上,远远眺望。在他们的眼中,只见一条长龙,正向着东南而去。

  那条长龙之中,全是衣着褴褛的百姓,他们背着简陋的行囊,一脚深一脚浅,目标一致地某个目标行进。

  在向远处望去,隐隐可见无数的青山与密林,自然条件优渥。

  正是勋阳,也就是荆襄地区。

  “该死!那是荆襄,这帮家伙都涌到那里去干什么,去河南或者南直啊!那些地方不是富庶嘛!”有人愤愤说道:

  “荆、襄、安、沔之地已有流民百万,再涌进去这些家伙,早晚要出事的!”

首节 上一节 11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