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32节
倩儿回答道。
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她也很疑惑,为什么先生会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御史而不辞辛苦去南方,要知道以先生的身份,哪怕是凡间的帝王他都未必放在眼里。
王守仁……很特别吗?
倩儿摇了摇头,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先生不是此间凡人,她不明白他的所作所为,不是很正常吗?
转头,她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情报递了过去:
“关于皇帝的消息,就这些。”
严渊接过,看了一眼,就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皇帝之后似是迷上了钓鱼,到哪里都要钓一下。”
倩儿双手不停,将各种文件整理分类,口中说道:
“结果在清江浦落水,虽然及时救起,但是依然生了一场大病,至今未好。”
“可是有人暗中陷害?”严渊皱起了眉头,第一个念头便是怀疑。
毕竟正德这种难以掌控的皇帝……可不得某些人的喜欢呐!
“至少潜龙没有发现问题。他暂住的那个府邸,主人以前也是内廷之人,此时已经告老多年,没道理去陷害皇帝。”
倩儿的回答淡淡的,仿佛这位帝王的生死并不在她心上一般:
“水呛入肺,又受了惊吓,再加上陛下在南边玩了这好几个月,都已经快入冬了,得肺疾倒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严渊点了点头,根据他在京师这几年的经验来看,大内的御医……怎么说呢,一言难尽。
他感觉,还没有家族那边几个医生专业。
当然,这也和病人是皇帝,治的时候束手束脚有关系,反正他记得之前提起大明御医的时候,祖好像知道些什么,很不屑的样子。
朱厚照本来小病给治成大疾……好像,也不奇怪……
知道了想要知道的情报,严渊转身便准备离开。
走了两步,他回头看了一眼倩儿,见她依然在奋笔疾书,处理着隐龙铺开大半个大明之后那无数的情报,忍不住说道:
“婆婆,你已经年过古稀了……这么多事情处理,未免太过劳累了些……祖那边不是已经新收了一个侍女吗?要不由她来接替你?为家族奉献了一辈子,也该安享晚年了。”
“要我去跟祖说说吗?”
在他幼年跟随严凌学习的时候,也受过她的照顾,此时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关心。
倩儿闻言却是抬起眸子,盯着严渊看了一会儿,直到看得他有些发毛,才淡淡说道:
“随侍先生这样的仙人左右,已经是凡人所不能及,替他掌握凡俗的权力,更是莫大的恩典。”
“这不是负担,更不是劳累。”
“能够死在岗位上,是我的荣幸。”
……
在外面浪荡了大半年之后,正德皇帝终于回京了。
这个时候,是正德十五年的二月。
严渊站在群臣的最前方,看着坐着马车回到北京的朱厚照,他从马车的窗户里探出身子,向群臣们打着招呼。
看那模样,虽然不说很健康吧,至少也还算正常。
不像是病得很严重的样子。
严渊稍稍安心了一些。
主要是这位皇帝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留下子嗣,要是真出什么问题,就有些难办了。
不管怎么样,之后先劝谏皇帝生一个孩子再说。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而朱厚照还朝之后,则先是告捷于宗庙,随后似乎是还不满意,又下令准备祭祀天地。
“朕平定叛乱这样的功绩,自然应该告祭上天。”他得意地对群臣说道。
于是在京师的南郊,巨大的祭坛被铸造了起来,文臣武将分列两旁,士兵们身着华丽的甲胄侍立四周,威严而极具气势。
伴随着庄严的庙堂乐曲,朱厚照缓缓迈上了祭坛的顶端。
手中握着准备上呈给天帝的奏章,他向上天行礼,便准备将那奏章扔如眼前的火堆之中。
然而就在此时,他的眼前突然一黑,随后一阵剧痛从肺部袭来,感觉全身好似失去了力气。朱厚照张嘴想要呼喊,可以最后从嘴里涌出的,却是嫣红的鲜血!
群臣只看见皇帝仰头喷出鲜血,随后重重摔倒在了地上。
一时间,所有人都惊呆了。
直到严渊一声大叫:
“陛下,陛下!快请御医!”众人才反应了过来。
一瞬间,惊慌失措的喊声响彻了整个大典现场。
第204章 东华门,大明门,选一个吧
朱厚照的病,其实一直都没有好。
之前稍稍看上去有所好转,他便踏上了回京的路途,结果一路奔波到了京师,旅途劳顿,抵达皇宫之后,顿时就旧病复发。
最后在大典上发作,以至于出现了当众昏迷的情况。
病情,也极度恶化。
皇宫里,朱厚照悠悠醒转。
眨巴了两下眼睛,他看清了四周的情况。
旁边,自己的母亲在不断地抹着眼泪,太医手里端着药碗,而张永和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站在两旁,神色焦急。
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是他们这样依靠皇帝宠爱的宦官,他们是真的不希望朱厚照出事。
而房间门外,挤着一众臣子,不大的门框里露出一张张焦急的面孔。
得知皇帝终于醒来,房间外等候的群臣安心了不少,但是很快御医又说,朱厚照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一下子,他们的心又提了起来。
“朕是不成了。”朱厚照张嘴,用不大的声音说道。
“朕驾崩以后,由陈国公与内阁诸臣共同辅政,诸卿当努力……”
说着,他又咳嗽两声,鲜血吐在被褥之上,格外显眼。
“陛下,您殡天之后,该由谁来当这大位呢?”杨廷和哽咽着问道。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便是一静。
下一任天子!这可关系到在朝官员们的前途问题,大家自然是极为关注的,尤其是现在趁着遗诏还没有颁布,还可以去那藩王的家里卖个好儿。
万一之前有得罪过的,也得赶紧补救。
一时之间,群臣都竖起了耳朵。
时间仿佛变得很漫长,风儿都显得有些喧嚣。
良久,龙床之上终于传来了嘶哑的声音,只有短短的两个字:
“兴……王……”
最后一个字,仿佛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诸臣只听见一声沉重的呼气之声,接着殿内便传来了宦官那尖细的嗓音,里面带着哭腔:
“陛下,陛下!”
顾不得思考皇位之事,寝宫之外顿时响起了一片嚎啕之声。
……
哭完了,便是处理后事,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皇位的继承。
其实就算朱厚照不说,这个皇位,也该落到兴王身上了。
孝宗只有一子,那按照血脉,就只能向宪宗追溯。
长子夭折,次子孝宗,三子,便是当代兴王之父,刚刚去世不久的兴献王。
虽然这个时候的兴王朱厚熜只有十三岁,按照道理讲,如果是想要王朝稳定的话,最佳选择肯定不是他而是更加年长的藩王,但是此时明王朝还算鼎盛,显然正统的重要性更胜一筹。
别的不说,单就一个受命于天,君权神授,讲求的就是一个谁先从娘胎里出来,谁就是天命,要是兴王的话,那自然还是顺应天命的,要不是,虽然由皇帝钦定也没问题,但多少少了些帝王的名正言顺。
于是几天之后,遗诏正式颁布,诏令兴王朱厚熜嗣位,由陈国公严渊与内阁诸臣共同辅政。
而兴王也自湖广起程,向京师而来。
……
两个月后,北京,东华门。
杨廷和怒气冲冲地看着面前的官吏: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那小官吏哪见过这场面,战战兢兢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阁老,陈国公带领勋贵们和部分官员,在大明门迎候,迎候兴王殿下……据说他们还准备了第二份劝进表。”
此言一出,杨廷和只感觉怒发冲冠,而身后的官员们更是炸开了锅一般议论纷纷。
在东华门迎接兴王,居文华殿随后以太子之礼登基,这是他们商量好的,当然,没有通知严渊。
官面上讲,这是礼部的事儿,与勋贵有什么关系?私底下讲,正德已经驾崩了,十三岁的小皇帝可比他好拿捏的多,正好随着这些年过去,文官集团也逐渐开始复苏,他已经准备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了。
天可怜见,这些年他这个首辅当得可着实名不副实,兵部没了兵权不说,有什么大事还要和严渊商议进行,这哪是个首辅啊!
新帝登基,就是一个机会。
可是这个时候陈国公自己带着一群人“另起炉灶”,表明了严渊并不打算束手就擒。
在大明门迎接兴王,之后必然是前往奉天殿,这是要以天子之礼入京!
对方这是摆明了车马,要和自己对着干啊!
“陈国公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和礼部,和内阁唱反调嘛!”
“好大的胆子,他们这是想分裂大明吗!”
“陈国公到底是个武人,兴王从大明门入……呵呵,简直是笑话。”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