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36节

  “有此物在,任凭杨廷和如何折腾,最后也只能在本国公的面前俯首!”

第209章 宁王的“死亡笔记”

  “陈国公竟然会光临老朽的府邸,倒是令敝府蓬荜生辉啊!”

  杨府的大门敞开,杨廷和站在门口,用意外的眼神打量着从马车上下来的人,语气中充满着惊讶。

  毕竟双方前不久刚刚在朝堂上互掐一阵,现在又上门拜访,这是什么意思?

  对方,这是想干什么?

  严渊却是一点都不见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阁老有礼了,你我皆是朝臣,都是为陛下分忧的,该当多多走动才是。”

  杨廷和见对方大大方方,自己也不能露怯,于是转手便将他请入了书房之中。

  互相客套几句,便进入了正题。

  “阁老是不打算与张阁老一起共事了吗?”严渊淡笑着,却说出了这能够震惊朝堂的话语。

  闻言,杨廷和的瞳孔骤然一缩!

  泄露了!自己的心腹里面竟然也有内鬼!

  他心下暗暗警惕,口中却是连连否决,现在进攻还没有开始,他自然不能承认,而且对方已经察觉,这一次对张彩的弹劾是否进行都是两说的事情了。

  严渊并没有惊讶,他早就料到了杨廷和会是这般反应,手伸入怀中,轻轻掏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杨廷和疑惑地接过,然而仅仅是看了一眼,他的双眼就猛得瞪大,双手微微颤抖,那镇定自若的神情再也不见。

  这是一副摹本。

  而临摹的,是宁王的账本。

  这才是真正令杨廷和胆寒的地方。

  众所周知,宁王,是一个从不舍得浪费的人。

  比如说他用来贿赂的钱财,这些他几代积累下来的巨额财富,他才舍不得就这么撒出去呢。

  因此每一个他贿赂过的人,都被记载在了宁王的小本本上,等到将来造反成功之后一起清算。

  随着他很轻易地就被王守仁击败,南昌也随之光复,然而虽然宁王府被查抄了个底朝天,但是这本账本却离奇地失踪了。

  说实话,账本的失踪曾经引起当时朝臣老大一阵不安,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却始终没有出现这账本的踪迹,慢慢的大家也不怎么担心了,他们一致认为,这个账本说不定是毁在了战火之中。

  不过事实上,却是严凌安排隐龙拿走了。

  现在汉地十八省基本已经被隐龙所覆盖,严凌也可以随时调动当地的部属,既然他知道宁王的这一好东西,自然不能放过。

  让王守仁就这么烧掉,未免太浪费了,他可没有阳明先生这么高风亮节。

  随着朱厚熜登基,严凌来京师白嫖奖励,这账本自然是也一并带了过来,落到了严渊的手里。

  而杨廷和的名字,赫然在这本账本的最前列——没办法,谁让他地位高呢,朱宸濠的主要攻略对象就是他。

  当时看到杨廷和收受到的好处费时,几人还都不由地咋舌。

  确实是极大的一笔开支,毕竟人杨廷和的咖位在那里。

  但是这也坐实了杨廷和的罪行,这么前面,这么多钱,抵赖不了。

  杨廷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收受反贼贿赂数额巨大,还替反贼打掩护……

  刹那间,杨廷和的背上已经全是冷汗。

  这是天大的罪过啊!一旦查明,不仅是自己,说不定三族都要遭殃!尤其是现在小皇帝还极其不待见他。

  他的身躯在轻微地颤抖,花白的头发转瞬布满了汗珠,此时,这位执掌朝堂多年的老人终于慌了。

  严渊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早在他得到这本账本的时候,他就知道,杨廷和从此只能对自己俯首帖耳。

  宁王叛乱可还没过去多久,这个时候这本账本简直就是一个死亡笔记,而列名其上的杨廷和,简直是板上钉钉的逆臣!

  那是诛族的罪过!

  “国公……”杨廷和终于开口了,他的嗓音嘶哑,仿佛内心做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

  “弹劾确有其事,我这就令他们取消。”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内心还在担心,严渊并不会就此放过他,于是他继续说道:

  “之前的事情,是我老迈昏聩,竟然斗胆与国公爷作对……是我的错,我这就提交辞呈,告老还乡,还请国公看在你我合作了这些年的份上,网开一面。”

  杨廷和低头了,他向严渊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在生死面前,哪怕是杨阁老都不得不屈服。

  此时的他后悔万分,早知道就不该贪图那些钱财,以至于留下这天大的把柄,现在供人拿捏!

  严渊满意地看着眼前的场景,他慢条斯理地说道:

  “只要杨阁老识时务,本国公自然也不会多事。”

  “不过辞呈嘛,却也免了,现在新皇刚刚登基,还需你我通力合作,共辅大明才是。”

  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首辅的脉门,要是就这么让他走了,那怎么行?

  而杨廷和的脸上,出现了怒容与隐隐的悲哀。

  他已经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了。

  被捏住了把柄,自然只好选择加入严渊的一方势力。

  不过,在明面上,他依然还是那个杨首辅,严渊还故意在某些时候装作被他反击成功的样子,让他维持着自身的威严,并时不时干出一些让皇帝不爽的事情。

  因为严渊很清楚,如果小皇帝发现杨廷和已经被自己所收服,那么他就会扶植新的势力作为对抗,而只有保持原本的现状,在权倾朝野杨首辅的压力之下,他才会倚重于严渊和他的勋贵集团。

  后来他还试探性地提出,要追封兴献王为皇帝,封自己的母亲为太后,自然是遭到了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然而在严渊站出来侃侃而谈,对杨廷和的观点逐一驳斥之后,杨首辅也只能站在一旁,用无奈的语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用“不甘”与“怨毒”的表情注视着严渊。

  这在无形之间,加深了严渊在嘉靖皇帝心中的地位,使得他更加倚重这位国公。

  唯一可惜的是,朝廷的人事变动还是很快的,而宁王早在正德初年就已经开始自己的贿赂了,账本上记录的许多高官都已经迭代,后期因为要准备起事,贿赂的规模也缩水了,这就导致许多现任的官员不在本子上,不然他可以直接借此控制住朝堂。

  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宁王的“死亡笔记”已经成功控制住了一个重量级人物。

  嘉靖皇帝很满意,陈国公很满意,文臣们也对时不时把勋贵一伙打压下去感到满意。

  大家,都很满意。

第210章 东钱书院,找到归宿的唐寅

  嘉靖的认爹事件,就此圆满结束,相比于原时空持续了相当的年头,掀起了轰轰烈烈大礼议,折腾了大明许多时光,这一次有着勋贵集团的主动靠拢,嘉靖赢得轻轻松松,在元年到来之前,此事便完结了。

  而册封兴献王为明睿宗,本身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当年的朱元璋和朱允炆都册封过自己没有当上皇帝的父亲为帝,礼仪上也说得通,原时空的杨廷和纯属找茬(划掉)想要立威。

  原时空之后嘉靖为了让兴献王能够祔庙,不惜祧迁了德祖与仁宗,改了太宗为成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与朝臣因为礼制问题争斗了大半生,这是他全面胜利之后的成果,事实上这个就没有必要了,毕竟兴献王如同当初的懿文太子一样,都没有真正当过皇帝,兴宗没有入庙,睿宗自然该循例。

  而这个时空,由于认爹封宗的行为顺利,朱厚熜也就向自己的前辈看齐,封了老爹之后也就没有干别的事情了。

  这一次的风波,也就这么过去了,嘉靖元年很快便到来。

  在这一年的三月,随着毛澄的离去,礼部右侍郎严嵩毫无争议地在廷推之中胜出,成为了新一任的礼部尚书。

  还是这一年,一个叫做夏言的人成为了兵科的给事中,一个叫做徐阶的青年正苦苦为来年会试做准备。

  这一年,王华去世了,王守仁在余姚为他守孝,读书写字之际,也不时地思念自己那个回乡省亲的好友林言。

  时间悄然流逝。

  ……

  嘉靖元年四月。

  东南,宁波府。

  风尘仆仆的老人来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府邸之前。

  他凝视了一会儿府邸上方那硕大的烫金“严府”二字,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了那块玉佩,向迎上来的仆役举起,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看到那玉佩的时候,仆役的脸上出现了震惊的神色,他仔细打量了一番,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一面招呼着另一名仆役招待老人,自己则是飞速奔入了府内。

  这玉佩,只有家族的高层才会拥有,拿着他的,要么是重要人物,要么就是有急事相告,无论是谁,他都万万不能拖延。

  不多时,严府的大门轰然打开,一个中年人满脸笑容迎了出来,他是严淳的儿子,此时正统御着宁波府的老家,现在正好前来迎接这个他祖宗给他提起过的老人。

  “先生,吾候您多时矣!”

  唐寅通过贩卖自己的字画,终于凑足了路费,来到了那个青年提到过的地方。

  这会是我新生的地方吗?

  看着笑容满面的身着锦缎中年,他的心底燃起了一丝希望。

  因为是隐龙通知过的,那位老祖宗特意提及过的贵人,他受到了整个严府前所未有的礼遇,中年人甚至想要请他到南京去作幕僚,为他的父亲出谋划策。

  但是唐寅拒绝了。

  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向往过功名,渴望能够屹立于朝堂之上干出一番事业,但是现在他已经五十岁了,经历了世事的浮沉,他也累了。

  “少家主,让我歇一歇吧……我累了,不想再与朝堂之事有所瓜葛……现在我的愿望,也只是教书育人,传承我这一身的才学……”

  “我听闻江南才气旺盛,能够给我一间私塾,几许少年郎吗?”

  中年人沉思片刻,笑道:

  “那便去家族新开的书院如何?”

  “书……院?”

  唐寅有些讶然,他知道严家这么大的势力定然是有私塾之类的,但是居然还会建起书院,这是他没想到的。

  而严家虽然活跃于政坛,可是在文学界,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都没有,对方竟然建起书院,这令他有些惊讶。

  “不错,里面已有一些小辈,整日在里面交流文学,做一些诗词歌赋,只是缺少一位大家讲课,先生来得可不是正好?”

  “先生去了那里,不仅可以教育后辈,也可找三五知己,谈古论今,岂不妙哉?也不枉此生。”

  “先生,可愿去那里讲学?”

  中年人侃侃而谈。

  家族新开了书院,本意是想要收拢一些读书人来此辩论、大儒来此讲学,以左右士林舆论,争取天下读书人的心,可惜严家闻名于世多半是因为一门一王双国公的显赫与财倾东南的富贵,以及靖平王家族的加成,他们并不以文气闻世。

首节 上一节 136/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