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49节
他能怎么办呢?只能调严元谟手中的精锐了……毕竟既然已经选定了胡宗宪,那就要帮到底!
……
两年之后,大同。
阿勒坦汗,俺答正在仓皇地败退。
这是他罕见的一次失败,在押上大量的军队进攻大同,想要攻破这个军事重地之后,他不仅攻城失败,在城墙之下丢下数千具尸体,还被城内的明军以精锐骑兵反击,仓促之间竟尔大败溃逃。
大同游击将军俞大猷带领着他的部下,在乱军之中驰骋。
不久之前刚刚被大同的巡抚大人慧眼识珠,提拔为一方将帅,此时的俞大猷满心只有回报自己长官的心思。
尤其是被翟鹏莫名其妙冷藏之后,这份礼遇如同雪中送炭一样温暖人心。
而他的身后,一个中年人正傲立在大同城头,胡字大旗在身后飘扬,这两年来,这个旗帜之下倒下过不知多少的敌寇,今日,哪怕是俺答都败于他手。
带着些许的得意,他看着眼前的场景。那不可一世的鞑靼铁骑正向北溃退,明字大旗招展,映照着整片战场。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阁老。
我没有让您失望。
他在心底轻声呢喃。
……
送别了胡宗宪,严嵩却是再次进入了宫内。
北部边疆的问题,不仅仅缺少优秀的将帅,最重要的,还是……
饷银。
毕竟足粮足饷,那明军就是满饷不可敌。
前番俺答入关,嘉靖紧急批准了送了一批饷银过去,振作了士气,但是这些只够还欠饷,现在又已经欠上了。
要保持战斗力,就不能欠,人家给伱卖命,连钱也不给足,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但是户部也没钱。
大明的各个地方都要用钱,天灾不断,要救济吧,翟鹏在北边修边墙,钱也是朝廷出的,嘉靖自己还每天修宫殿,这又是一笔开销。
户部的府库里早就能跑马了。
但是严嵩知道,嘉靖的内帑里肯定有钱,大明的皇庄以及宦官坐镇的银矿,每年给内帑提供的金银不在少数。
不过,当严嵩让户部尚书去“乞内帑”的时候,尚书却愁眉苦脸地告诉严嵩,他早就去了,但是不仅被嘉靖皇帝当场拒绝,还被臭骂一顿。皇帝甚至还瞪着眼睛质疑,之前明明已经同意拨款,怎么还要钱,是不是被户部尚书吞了?
皇帝都这个样子,他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怏怏退下。
好在严嵩有办法。
不出半个月,宁波府那里便为严嵩送来了一只白鹿,自从嘉靖登基,家族都已经快在后院开了一个“白化病动物园”了,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严嵩当即领着白鹿进了宫:
“陛下,此鹿世间珍惜啊!您看这白如雪一般的皮肤,这峥嵘的鹿角,怎么可能是凡鹿?定然是上天赐下的祥瑞啊!”
“这分明是陛下潜心修道,引得天地、仙神感动,这才降下白鹿,以表示对陛下您的赞赏,修道有成,指日可待!”
严嵩和这个皇帝相处这么多年,早把他研究得透透的。这个皇帝聪慧至极,群臣经常如同傀儡一般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是一旦提到修仙,他就会跟石乐志一般。
果然,他的这一番话直接搔到了嘉靖的痒处,令他笑得很不拢嘴,不停地抚摸着这白鹿,看珍宝一般。
严嵩趁着他高兴,趁机说道:
“陛下,仙神庇护凡间,他们也一定乐意看到天下太平。如今大明朝繁荣昌盛,这正是陛下您的功德啊!”
“只是如今长城之外,却有鞑靼作乱,我大明将士有心直捣敌巢,为陛下功德簿上再添一笔,奈何粮饷不足,也只能是徒呼奈何啊!”
嘉靖皇帝当然明白他的用意,可是仔细一想,好像也有道理。
民间香火供奉仙神,要是百姓受到外敌侵袭,香火就会减少,神仙们能乐意吗?而且要是百姓们在祭祀的时候说自己坏话,坏了自己的长生大业,减了自己的功德,那可大大不妙。
再加上此时嘉靖也正高兴,于是他大手一挥:
“传旨,从内帑拨款五百万两,充作宣大军资!让他们好好为朕镇守边境,保卫庶民!”
严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拨款,他躬身行礼,祝贺道:
“贺喜陛下,有这笔军饷在,边疆无忧矣!这般偌大的功德加身,陛下长生久视,指日可待!”
嘉靖皇帝听完这一席话,已是脸色通红,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地光芒,一副喝醉酒的样子。
显然是有些上头。
目的已经达成,严嵩又陪着嘉靖聊了一会儿,也就告退了。
回到内阁,他继续处理着事务,这偌大的大明可都在他肩上扛着。
还要应付聪明的皇帝。
心累。
沾了些墨水,他在又一封奏疏上,写下自己的处理意见。
岁月在笔尖上悄然流逝。
当严嵩像往常一样,批阅完奏疏,提起手中笔墨,看到下一封奏疏的封面时,他才惊觉。
自己已经七十二岁了。
而现在,是大明的嘉靖三十二年。
第230章 难道赵文华真的是奇才?
夏言也已经七十岁了,但是这两位老人都是精神矍铄,依然是朝堂上的擎天之柱。
许赞却是没有撑住,在嘉靖的二十八年去世了,夏言取代他成为了内阁的次辅。
这几年,又有两个人入了阁,一个是吕本,一个叫徐阶。
这两人多多少少为他们承担了一些的事务,倒是轻松了不少。
不过重要的一些东西,还是要首辅和次辅来把关。
严嵩在一份奏折旁边写好了自己的建议,随后翻开了下一份,一如自己在过去时光里所做的那样。
倭寇两个字,映入他的眼帘。
严嵩的瞳孔不自然的一缩。
倭寇与东南,总是联合在一起的,那里是倭寇眼里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将来的丰臣秀吉,甚至还想要在宁波养老。
他的心提了起来。
沿海地区其实一直有小股倭寇出现,只是自嘉靖三十二年开始,出现的倭寇数量越来越多,且也不像之前那样无组织无纪律,而是有一定的队伍与指挥。他们骚扰抢掠当地的百姓,发现官兵无法制止他们之后更加肆无忌惮。
好在宁波府的周围没有受到什么侵害,那里的卫所甚至还上报了一次胜利,上交了五百多颗头颅,请求朝廷的封赏。
不过严嵩一眼看穿了他的把戏——就南边的卫所兵,能有什么战斗力。他在脑子里恢复了当时的情况:
有数百倭寇进攻过宁波,但是都被族兵击退了,不仅没有抢到什么东西,反而留下了五百多具尸体。但是家族拿首级没用,干脆卖给了卫所的将领做人情。
毕竟看一下周围的报表就知道了,从山东一直到闽地,到处都遭了灾,就连南直都被骚扰,只有家族所在地没问题,很明显是家族的族兵出手了。
无论如何,他多少还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他自己也有一些亲戚,还在老家那里呢。
在心里,他对家族的信任更上了一层。
很快他就出现在了皇宫之前,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向皇帝上报的,不仅如此,其余的内阁成员也跟着来到了皇宫。
不出所料,皇帝看完了这封奏章之后勃然大怒。
“蕞尔小国,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沿海兵丁也是废物,倭寇不过数百人为一队,竟不能治,一群饭桶!朕要他们何用!”
他口中怒骂道,愤愤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回踱步。
“不如陛下亲自拟招书,命人去日本当众责问那日本国的国王,他哪来的胆子,胆敢派遣他的手下,侵犯我天朝的疆土,令他约束自己的部下。”
夏言当即说道。
朱厚熜闻言停下了脚步,显然是有所意动。
但是这个建议随即就被严嵩所否定:
“陛下,派使者没有用,现在的日本早已经四分五裂了。”
“臣在看到奏折之后已经去找人了解了一番,现在他们的国王已经彻底沦为傀儡,各地更是出现了许多的诸侯,互相攻伐,我们的使者就是过去了,也产生不了什么作用。”
“这倭寇,便是那些诸侯交战出现的残兵,流落到沿海,又混上当地的刁民流氓,最后形成了这倭寇,他们有那些熟悉地形的刁民引路,因此十分难缠。”
相比于其他臣子对于倭寇的一无所知,严嵩却是信手拈来,有条有理,听得嘉靖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而他的侃侃而谈,也与身边的几个讷讷无言的臣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毕竟事关日本,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
夏言的眼神,隐隐带上了些许的不满。
严嵩越厉害,不就更衬得他无能吗?自己的建议还刚刚直接被驳斥……说不得,皇帝什么时候对他失望,那他如今的地位,就不保了。
嘉靖皇帝惯用的手段,就是分化瓦解,而在如今严嵩势大,且严元谟也站在他一边的情况下,嘉靖虽然很信任严嵩,但是依然扶植出了另一个势力最为抗衡,那个势力,就是夏言。
夏言固然是是一个能臣,但是他同时也工于心计,其政治手腕也是相当高明的,自然知道自己被嘉靖看中的原因。
现在严嵩已经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他必须扳回一城。
他当即站出来,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既然如此,那就战!我不信我天朝上国,会怕了这些小小的倭人!”
“陛下,臣建议择一能臣坐镇沿海,整肃军备,总领水陆全局,对抗倭寇。”
“一旦我大明朝正式出兵,剿灭这区区倭寇,指日可待!”
嘉靖点了点头,不是什么惊艳的提议,但是中规中矩,也不算是错。
而且他也不觉得,倭寇是什么威胁。
于是他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办吧!”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