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63节
小西行长与黑田长政黑着脸看着这一切。
一天的进攻,他们折损了超过五千人,四分之一的兵力。
两人心里明白,大概率是攻不下这座城了。
但是他们终究是不甘心,还是在城郊逗留了两天,发动了几次小规模偷袭,结果又死了上千人,最后也只得怏怏而退。
战斗已经没法继续了,他们的人本就少于朝鲜,现在还遭受如此重创,军队数量少不说,士气更是已经跌落到了谷底。
之前他们敢来,是因为知道朝军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平壤的守军用行动告诉他们,他们不一样。
对方的战斗力与装备,与之前简直是云泥之别!
小西行长是再也不敢呆了,现在好歹只是死了几千人,要是再拖,一旦被他们反包,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却是小西行长想多了,他看对方能够击退他的进攻,就以为对方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实际上,仅仅七天时间,朝军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完全就是靠着日军没有防备和火器的犀利而已。
而严子翀在得知日军退却之后,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并且严词拒绝了几名朝军将领试图出城追击的请求。
这些家伙,一场胜利,分不清大小王了都。
事实就是,如果没有了城墙,而是在野外野战的话,火绳枪的射速是远远不足以挡住日军骑兵的,哪怕加上火炮也不够。
而且根据教官们的观察,这些朝军,骑兵到达百步左右的距离的时候,这些家伙绝对会溃逃,都不用打。
现在朝鲜唯一的办法,就是固守,等待有和日军野战能力的明军抵达。
感谢“Silence小C”的打赏,感谢!
第251章 援朝
无论如何,击退了多达两万人的日军的进攻,给日军造成的伤亡至少在数千人以上,而己方的伤亡更是远远低于日军,这对于这个时候的朝鲜而言,简直如同一针强心剂。
“平壤大捷”的消息,立刻便由城内不多的骑兵们送出,传到了朝鲜的各地,哪怕是已经沦陷的区域,都有所耳闻。
许多地方顿时便陷入了欢庆之中,毕竟这是在日军侵朝以来,他们获得的第一场胜利,有着振奋人心的奇效。
而在大战开始之前就已经早早北逃的李昖,得到消息之后也不由地大喜过望。
对于击退日军,他其实也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毕竟日军自登陆以来屡战屡胜,造成的压迫感实在太强,而吕宋总督府卖过来的火器虽然犀利,但是回来的朝军将领,也都把日军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
他当然也不清楚日军的火绳枪和自己的火铳,以及严子翀卖给他们的火炮之间的区别,他只知道日军的火器同样强大。
所以对于李昖而言,只要能够给日军造成一定的伤亡,表现出朝军也在努力,这就足够了,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平壤失守,三万将士所剩无几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不过数天时间,就给日军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迫使对方撤退,成就了一场“平壤大捷”,这令他喜出望外。
尤其是听闻了火器在其中的效用,更是令他对于前番采购吕宋总督府火器的事情无比庆幸——幸好当时购买了一批,不然哪有这等战果!
然而,虽然赢得了“平壤大捷”,现在的朝鲜,其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此时朝鲜八道已失七道,只剩下平安道保全,朝鲜三都,也只剩下了平壤依然在朝军手中。
十多万朝军,已经只剩下平安道的五万人,其中大多数还是从其他道涌来的溃兵,虽然因为平壤大捷提振了些许的士气,但是面对日军,依然还是有些胆怯。
资宪大夫李舜臣倒是成功地在水上数次击败日军,但是实际上对日军造成的影响也并不太大,制海权依然牢牢把握在日军手中,基本可以说,朝鲜的水陆,都已经崩得差不多了。
幸运的是,日军也被这一次的失败给打蒙了,他们也不知道,对方的火器怎么会如此犀利,还以为是大明支援的,于是行动也谨慎了许多,转而派遣大量的探子深入平安道,探听朝鲜的虚实。
于是在经历一个多月的战斗之后,朝鲜的战场短暂地陷入了平静之中。
……
万历皇帝有些疲惫地摸了摸自己的眉心,他的面前摆放着许多的奏疏。
前段时间二王并封刚刚结束,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安生上一段时间,没想到日本竟然又闹出了这样的么蛾子。
讲道理,其实他也不想出兵,那玩意儿太烧钱了,大明刚刚打完宁夏之役,国库的损耗很严重,那十年间攒下来的银钱虽然不少,但是按照这么个出远远大于入的搞法,花完是迟早的事。
而且群臣的上疏也有道理:朝鲜自己不抵抗,一有事情就来找大明,大明又不是他们的保姆,凭什么一直给他们擦屁股?
但是要是不打这一仗,大明天威何在?其他的藩属国,会怎么看大明?
万历只感觉大脑里混乱不堪,干脆便一把推开桌上的奏疏,站了起来,离开了御书房。
他来到了郑贵妃的寝宫,这里一向是他的心灵港湾,每次有烦心事情的时候,他就乐意和郑贵妃一起相处,放松自己的身心。
郑贵妃能够得到万历的宠幸,靠的可不仅仅是他的容貌。
而这一次,他也在郑贵妃的抚慰下,眉关逐渐舒展了开来。
“皇儿最近出阁读书,学得如何?”
两人相处,自然也是离不开他们的宝贝儿子,万历便直接问了起来。
一提起朱常洵,郑贵妃的眉宇间明显多了喜色,话语间透露着些许的自豪:
“正在学,师傅说他很聪明,进步的很快。”
“不如叫来看看?”
万历一听,也起了好奇的心思。
于是朱常洵很快便出现在了万历皇帝的面前,严晨昊远远地跟在后面。
万历抱起了六岁的朱常洵,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宠溺地问道:
“洵儿,学课辛苦吗?”
“不辛苦,可以得知上古的礼乐见闻,通晓古今的道理,以古人的智慧来充实自己,儿臣高兴都来不及呢!”
小朱常洵脆生生地回答道,听得万历一阵开心。
儿子如此好学,以后定然是个圣明之君!
“今天严爱卿教了你什么?”万历笑嘻嘻的,准备在儿子面前一展自己的才华,竖立父亲的形象。
虽然他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老师,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他的教导之下,自己的文化素养还是很过关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优秀,严晨昊教他的东西,万历八成也是熟悉的,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严师傅今天教我的是‘宫之奇谏假道’。”朱常洵说完,便摇头晃脑地背诵了起来: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这对于万历而言,自然是小儿科,这篇文章他已经背诵过无数次了,在脑海中回忆了一番当初自己是怎么被教导的,他便笑眯眯地看着朱常洵背诵,准备在他背完之后开口。
然而,当朱常洵背诵到“其虞、虢之谓也”的时候,万历却是猛得一怔,他回想起了日军侵朝的事情,不由地喃喃道:
“唇亡齿寒……”
日军入侵朝鲜,真的只是为了占据那里吗?
他想起了锦衣卫探听到的,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传闻——日军之所以会入侵,完全是因为朝鲜国王拒绝了借道给日军入侵大明。
他原本是不屑一顾的,毕竟这件事虽然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朝鲜却并没有向大明通禀(因为担心明朝指责朝鲜私通日本),但是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他却是猛得意识到,朝鲜一旦失败,那日军的面前,将是广阔的辽东。
日本,从之前的倭乱,到现在入侵朝鲜,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侵略性很强的国度,而朝鲜,就是他们中间的隔板。
虽然大明并不畏惧日本,但是一旦日军在措不及防之下侵入大明……那毕竟是十几万的军队啊,辽东难免沦为战场,最后损失的,还是大明!
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再怎么样,也比在国内和日本打一仗要好!
万历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他抬头,看见朱常洵已经背完了全篇,还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于是顺手揉了揉这小福王的头,夸赞道:
“吾儿学得好,跟着严爱卿好好学,严爱卿可是本朝的状元,他……”
万历顿了顿,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又转头,看向了一旁的严晨昊。
严晨昊正正襟危坐,盯着朱常洵看,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那是听到夸赞的正常反应。
看来,这只是巧合罢了。他轻轻点头,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也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宦官的声音:
“陛下,朝鲜国王李昖急报。”
“平壤大捷,阵斩日军两万人,贼酋小西行长、黑田长政仅以身免!”
第252章 拉锯与增兵
平壤的捷报,很快就在大臣之间传开了。
对于朝鲜的这一次胜利,其实大多数的官员都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谎报杀敌人数,这已经是老传统了,不仅是朝军有,明军之中同样不少,他们早就已经熟悉了。
很多人都觉得,或许只是一小股日军,先锋侦察兵之类的玩意儿一时大意,被朝军重兵给消灭了,仅此而已。
毕竟前不久的朝军还被追着打,现在突然全歼一支两万人的大部队,这说出去鬼都不信。
然而随着辽东那边的奏报传来,群臣却是愕然地瞪大了眼睛。
当然不可能是两万日军被歼灭,但是得到的消息,却也足够惊人:朝军在平壤城坚决抵抗,消灭了五六千的日军,确确实实地击退了入侵的贼寇。
至于吕宋总督府的援助,他没有提,李昖尽力把这事儿给瞒了下来,对朝军士兵,也只说是府库里的库存,他希望明朝以为这是朝军自己坚决抵抗的结果。
事实也证明,严子翀的话语并没有错,朝军的这次反击证明了自己抵抗的决心,这让大明的臣子们心里都没有那么反感了。
而群臣之前之所以群起反对出兵,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按照朝鲜的德行,他们知道,明军一旦入朝,多半要独立对日作战,甚至还可能会被朝军给拖后腿。
但是如果朝军依然还拥有着战斗力,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大明入朝作战的人数,可以削减许多,减轻一番负担。
他们没有那么抵触对朝鲜出兵了。
而这个时候,正好万历也下定了决心,他们一拍即合,于是经过了一番商讨之后,朝廷终于决定正式增援朝鲜,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参将戴朝弁等领蓟镇、辽东兵共两万人,过江支援。
此时的朝军则是在遭受日军的猛攻。
日军很快便探清了朝军的虚实,虽然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朝军突然有了这么多的新武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进攻,在发现那些有新武器的朝军基本集中在平壤之后,他们悍然对平安道的其余城池发动了突袭,转瞬间已经有数座城池失守。
朝军被迫分兵,在平安道以平壤为中心拉起了一道放线,同时大量向吕宋总督府购入火器,一口气又买了一万多的火绳枪以及火药、炮子,至于其他的火炮什么的,却只有一些老式的——库存已经卖光了,大弗朗机、红衣大炮这些领先的武器,则是打死都不会卖给朝鲜的。
好在这些也勉强够用,毕竟只要守城。
在防线成型之后,日军数次进攻都是碰了一鼻子灰,而这个时候,明军却突然渡江,对咸镜道发动了攻击,措不及防的第二军连败数阵,在咸镜道朝鲜义军的配合下,明军竟尔收复了咸镜道,但是随即也被日军给挡住。
毕竟在朝鲜的日军有十五万之多,人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相比于原本他们都已经把朝鲜给瓜分了,各守各的地盘导致兵力分散,现在由于平安道尚未被掌控,大量日军依然集结起来准备作战,人数上处于上风。
明朝边军战斗力自然要强于日军,而且他们也有大将军炮和弗朗机,但是毕竟人少,虽然咸镜道收复之后,朝鲜义军也加入战斗,增加了有三万多的兵力,但是也只能勉强防御,战线无法再进一步推进。
战场,陷入了拉锯。
而这,也导致了日军作战情况的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明军进展实在太过顺利,日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导致丰臣秀吉为了保全南部四道的已成战果,被迫决定与明朝议和。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