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33节
一群人义愤填膺,开始奔走串联,筹谋着推翻江浙军政府的统治,迎来一个愿意为他们打算的政权。
一部分的乡绅怯懦,不敢参与其中,一部分的乡绅,已经在蒸汽机的作坊之下尝到了甜头,对于这些事情也不甚在意,却也有部分的乡绅举人不愿意自己的利益遭到如此侵害。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却都在情报司的眼皮子底下观察着,严凌早已经收到了情报,却是下令按兵不动。
很快,一些不甘心的乡绅们便串联了起来,他们派出代表前往了汝宁,面见自称豫王的王二。
“如今的东南各省,已是人人饮恨,只是贼寇势大,未能发。若是王上统兵南下,我等以为内应,定可一战而定,将这江南的大好河山,尽献给真正的人主。”
王二辉煌的宫殿之中,三个中年人叩首说道,口中溢美之词不断,希望能够说服王二南下。
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最终没有去找朝廷,实在是前番几次大战,朝廷的表现实在不尽人意,要是对方真的能够击败严凌,也不至于在之前屡屡挫败,连南直隶这样的腹心之地都陷于敌手。
反而是王二,近期风头极盛,往北再度攻占洛阳,向东,他的军队已经直入山东,往南占据湖广,向北涉足陕、晋,倒还真有取明朝而代之之象。
并且,王二最近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肆意掠杀缙绅与富商大户了,反而是开科取士,重用明朝遗留下来的一些举人等,做足了姿态,令地主士绅们很是满意,也就纷纷归附。
此时王二听到了士绅们的话语,也是不由地面露微笑,内心掀起了野心:
严全在江浙军政府之中,这么不得人心,若是我挥师南下,江南之地岂不是尽归我有?
而顾君恩,在缙绅们退下之后,也是笑着祝贺道:
“王上如今已尽得民心,此乃是天命眷顾之表征。”
“只是若能得到衍圣公的认可,则更加顺遂。”
于是,王二当即令大将刘宗敏率部直迫兖州,他们本就已经开始进攻山东,屡败明军,占据数城,此时更是直入曲阜。
而当他们来到城下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紧闭的城门,而是捧着降表的衍圣公。
虽然其实他很不愿意表态,毕竟局势尚未明朗,诸方势力依然在角逐,就连朝廷,看上去也还颇有力量,但是对方大兵都已经至城下了,目标极其明确,这个时候已经轮不到他首鼠两端。
曲阜衍圣公向豫王王二献上了降表,表示他才是天命之主。此消息传出,顿时天下一片哗然,虽然有不少忠于大明的地主士绅拒不承认,但是孔家的影响力确实也是很大的,也有许多的读书人因此动摇,认为或许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随着风潮的扩张,王二的部下也随即劝进,他假意推辞一番,便也受了。
他对顾君恩说道:
“以何为国号,请先生为我考量。”
顾君恩不假思索地开口:
“民间素有谶语,言道明太祖曾请相士卜历数之长短,而相士曰:”
“‘遇顺则止。’”
“王上乃是天命所向,自当以‘顺’为国号,号令天下。”
王二大笑应允,更加确信自己乃是天命所归。
便在当年,王二改名王崇祖,正式于洛阳登基,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以次年为永昌元年,定洛阳为都。
第370章 更始
“武兴二十二年,七月,崇祖于洛阳称帝,号‘大顺’,天下震撼,消息至京,帝大怒曰:‘贼子安敢僭越’,愤懑已极,忽而吐血,倒地不起。”
“大病两月,崩于宫中。”
……
武兴皇帝的猝然离世,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不过他的年纪在帝王之中已经算得上是高寿,本来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骤然听闻王崇祖称帝的消息,怒火攻心之下,猝然归天,倒也并非意外。
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端宗。
太子朱由崧即位,定年号为弘光。
而他麾下的内阁六部等,此时也已经换了一套人。
此时的朝廷首辅名叫刘宇亮,却不是周延儒,周延儒在之前因为明军对江浙军政府的屡次失败,已经引咎辞职,比较倒霉的是他现在想回家也回不去,只能寓居于京师。
次辅倪文焕则是在武兴二十年的时候,便已经去世,代之的是陈演,他知道刘宇亮没什么本事,当时上位纯粹就靠着到处刷声望,因此一心想着将其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
而周延儒,眼见皇帝已经换了一茬,便也谋求起复,其在朝中任职多年,也有着自己的关系与势力。
顿时,朝廷之中又乱了起来。
当此危险之际,朝中却又互相倾轧,纷乱不堪,各方势力趁机攻城略地,全凭借着不多的几员忠心的战将们苦苦支撑。
而另一边,王崇祖在称帝之后,继续南征北讨,陆续将山东、晋南以及陕西的东部收入囊中,风头一时无两,甚至盖过了这段时间一心低调发展的江浙军政府,成为了对朝廷最具威胁的贼寇。
其一改之前对士绅富户的苛待,定下了种种优待政策,更是大量取用了民间的一些大儒之类,其风评一时逆转,许多地区谈及他时,都不再言贼寇,而是道“伪帝”,虽然仍然不承认其帝位,但是这一变化,已经证明了其地位的上升。
而大顺朝统治的区域内,更是太平了许多,正好因为常年的战乱,大量的土地空置,土地引起的矛盾便直接得到了缓解。
如此天下宾服之状,令王崇祖得意不已,他那充满野心的目光,终于投向了北边的京师。
他得意地对顾君恩说:
“中原之地已尽为朕所有,朕麾下更有数十万大军,如今群雄俯首,也当到了北上消灭明帝,确立正朔的时候了。”
他的眼中,此时充满了改朝换代的野望。
弘光元年,即江浙军政府三年、大顺元年,二月,王崇祖于洛阳城下誓师北伐,颁布檄文,宣称“明之气数已尽”,“顺当替明而立”,统兵三十万,号称八十万,北上欲要取明而代之。
豫北明军虽有九万,但是欠饷严重,且有许多都是新募之兵,战力已经只能堪堪和一般的流寇齐平,更是比不过王崇祖的顺军,仅仅抵抗了十余天,便宣告全数陷落,顺军进入了北直隶境内。
而此时的北直一样受灾严重,纵然号称是天子脚下,但却也是流民遍野,虽然王崇祖在前段时间已经恢复了赋税,但也比此时许多盘剥地方的官员要好,士大夫们,更是没有了之前那么抗拒。
毕竟,大顺此时已经开科取士,就连孔府衍圣公,都已经顺从于他,此时的大顺和大明,所差的,已经只剩下一个正统的名号。
正统的名号,只要攻下北京,令明帝崩于宫中亦或者禅让,王崇祖就有了,现在倒戈,便是从龙之功。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池几乎是直接开城投降,纵然有一些城池固守,但也抵不过这三十万大军的威势,铁蹄踏过,兵败身死。
“急报,顺贼入北直隶,破顺德,知府自缢而亡!”
“贼兵派细作入城,里应外合,真定已陷落!”
“众府县贪生怕死,多城直接开城投降,请陛下论罪……”
“急报,顺贼已至保定城下!强攻一日一夜,幸尔守将勇武,将士用命,仍在固守之中,知府请朝廷速速发兵增援!”
保定之后,便是顺天府!对方可以说已经兵临京畿!
大明两百余年,还从未有过如此危急的情况。
京师的天恍如塌了一般,这一天的朝堂之上寂寂无声,阴霾与恐惧,野心与怯懦,混合在一起,呈现在朝臣们的脸上,显得格外精彩。
朱由崧也没料到自己刚刚上任便要面对这般危急的情况,好在其毕竟以太子之身受过教育多年,其父乃是一代武皇帝,他自然也是经历过许多兵马之事,此时的他身上略带着酒气,扫视下方一番,问道:
“各位有何良策?”
陈演站了出来,他知道这是个上位的好时候,于是大声说道:
“陛下,京师城高池深,贼军虽众,却也未必能够攻下,如今当务之急,乃是清点兵马,择一良将备战……”
朱由崧点头,这都是符合实际之言,于是他说道:
“便依陈爱卿所言,点起京军备战,同时,传令四方,赶来勤王。”
见四周的臣子脸上仍有哀容,弘光皇帝便一把拔出了腰间的配剑,带着些许的醉意,将之重重斩在了面前的案台上:
“诸位,贼兵临城之际,我当亲自披挂,与京师共存亡。”
他的气势影响到了在场的诸多臣子,大家的心都不自觉地安定了下来。
至于守城的将领,朱由崧巡视了一番,最终选择了梁国公蓝安。
虽然他的战绩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如今京城之中,身份地位足以统领这京军,又有过战阵经验的,却也只有他了。
一番统计下来,发现虽然京军之中普遍存在有吃空饷等举措,但是好在近来也是世道不安,京畿附近也时有大批流民,因此勋贵们没有太过分,京师驻军依然高达七万,配合上坚城与城头林立的火炮,绝不至于就此失落于敌手。
满朝文武顿时松了一口气。
而勤王的命令,也很快传出了京师。
一时之间,天下纷乱,各地依然忠于大明的将领纷纷提兵北上,而众人的目光,也尽投向了北地。
第371章 天下勤王,军政府出兵
北边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江浙军政府众人的耳朵里。
“季父,我们该如何?要是令这王二攻下北京,搞不好北方真的会向其称臣,这对于我们并不利。”
严全看着巨大的沙盘,这般说道,他目光紧紧注视着沙盘上的北京城,眼眸中闪烁着光芒。
军部尚书严师恕此时已经将整个身体扑倒在了面前的沙盘上,闻言笑着开口道:
“王上倒是不必忧心于此。这王二太过心急,要是稳扎稳打,待到各地流寇越闹越大,而明军也在战斗中大量损耗、国库存银十不存一之时,或许真的可以成事,如今嘛……北京这般坚城,又有七万京军护卫,边军更是朝发夕至,决计是打不下来的。”
严洪亮也是说道:
“大明坐拥四海三百年,如今北地依然有雄兵数十万,主力边军犹在,还不至于如此便坍塌。”
严凌淡然开口,为此事下了一个定论:
“不必太过关注北边……倒是可以趁此机会,进一步扩张。如今天下目光瞩目北地,激战正酣无暇他顾,倒是一个出兵的好时候。”
“遵命!”
几人齐声应答。
……
此时的天下,依然有着许多忠于皇帝的臣子。
湖广的孙传庭,闻听到京畿不稳的消息,当即便提兵北上,不过,由于其与京畿相隔实在太远,并且中间还隔着个大顺,要走还得从陕西绕路,于是他便干脆率军攻击大顺的背部,目标直指大顺首都洛阳,意图围魏救赵。
镇守边地的洪承畴,也是率军南下,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北边的草原诸部了,纵然以他的战略眼光,其实看得出,除非京师的官员弄出一些脑溢血的操作,不然绝对可以支撑到援军到来,但是姿态却必须要做出来。
辽东总兵李尊祖,也是率兵南下,他们手下的骑兵虽然已经在一次又一次与江浙军政府的战争之中报销了大半,但是最为精锐的一部分,也就是真正直属于他们的家丁兵,却还拥有着两千之数,之前派出去的,主要是朝廷的骑兵以及团结在李家周围的将门家丁骑兵,当然,他们自己的家丁兵也放了一千出去,现在只剩下两千人,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家丁兵,总共有四千之数。
混合上辽地的边军,抽调出了三万余人,跟随着他们入关勤王。
九边重镇的军队,也是纷纷南下勤王。
其他各省,除了陈奇瑜等部分明军,因为正在和敌军对峙、作战,无法脱身,其他的都是纷纷整军北上,纵然是路途遥远,可能有些省的勤王军到的时候战斗都已经结束了,但是这个样子却是要做出来的。
而王崇祖,却被硬生生卡在了保定大半个月。保定总兵官与知府皆是忠诚之人,拼死守城,差一点就复现了当年洪都的奇迹,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朱文正,最后还是城破,兵败身死。
而等到他们连克易州、涿州,终于逼近京畿的时候,勤王大军也已经陆续抵达。
北京城的卫戍部队,很快便超过了十五万,而朱由崧将国库之中最后的银钱,全部发给了明军将士,虽然依然不能补足欠饷,但是多少提振了一番士气。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