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40节

  虽然说肯定比不上科班出身,经历过系统学习的大学学子,但是也终究是有一些人成功考上了。

  对于这些人,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总不能直接说,凡是旧式读书人、地主士绅阶级出身的一概不要吧。

  这和直接逼反他们有什么区别。

  最后吏部思来想去,干脆便将他们送到一些已经完成改革措施的府县,这些人做为当地的官员,只需要维持现状就好。

  好在他们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大多也算是遵纪守法,不用太过担心。

  卢象升和陈奇瑜虽然也一样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两人在之前每天晚上都要上课,算是半个科班出身。而且他们毕竟曾经是进士,也算是整个天下顶儿尖的存在,学习能力那是不用说的。

  考完之后走出考场,他们不由得相视一笑。

  “感觉怎么样?”

  “状元……哦,没有状元了。考不到数一数二,但是至少不会落榜。”卢象升笑道。

  “这考院,比我当年参考的时候可好多了。”陈奇瑜回头,打量着那高大的建筑,不由地感叹道。

  “朝廷对于教育的重视,古今罕有,或许这也是大华能够雄踞一方的重要原因。”

  卢象升感叹道。

  单是从这考院的各种条件,就可以看出华朝对于教育的重视。更遑论那闻所未闻的义务教育,更是令两人不由得感叹大华掌权者的气魄。

  他们对于这个朝廷更加的好奇。

  两人并肩向他们的临时住所走去。

  不久之后,便到了发榜的时刻。果然不出他们的所料,两人的成绩虽然比不上很多优秀的大学学子,但是也是名列前茅的。

  半个月之后,他们便前往了相关的府衙,得到了任命的官职。

  与他们曾经的官职相比,这回的官位相当之低,但是他们也是十分珍惜。

  这是新的开始。

  并且,现在天下还远未太平,想要搞出政绩来升官,也还是颇为容易的。

  另一边,曹文诏的进程也还算顺利。

  来到了招兵处,募兵的军官拿到了曹文诏的身份证明,也是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

  显然也是听说过这位大明名将的名号。

  对方的年龄,相比较于军队的应征入伍的限制,是有些超了。

  不过想到上面的嘱咐,他倒也没有因此说些什么,还是记录下他的名字,随后又让他参与体能测试。

  曹文诏一身的腱子肉,自然是顺利通过的,随后军官又说道:

  “半个月之后,来军营参加文化考试。过了之后,你就可以正式入伍当兵了。”

  要是完成了义务教育,拿到了毕业证书的话,便可以免去文化考试直接参军。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参军的百姓其实并没有这玩意儿,那就只能自学之后来参与考核。

  现在各地都在开展扫盲,只要想学,不愁没有教的。

  于是曹文诏又等了半个月,这才终于开始了文化考试。

  文化考试的成绩中规中矩,奈何他的体能测试成绩实在太好,硬生生给他顶到了前列。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怎样一支军队,竟然能够如此强大。”

  看着面前的军营,他喃喃道,随后迈步入内。

  ……

  三人前往参加考试,并先后成功通过,成为大华官员的消息很快就摆在了严凌的案头。

  扫了两眼,严凌的脸上不由地露出了笑容。

  看来,这几人对于大华范围内的种种变化,感触很深啊!能够考出这般成绩,已经是上了心的。

  他们也都是颇有才能的人,想必之后也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

  不过,这件事也没能吸引他太久。

  他很快将注意力转到了另一边。那边,严师恕与其余的官员们,正在议论着什么。

  “大顺兵锋极盛,又北上占据了要地。”

  “大明朝……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严师恕说道,话语如同平底惊雷一般。

第382章 北地战局

  “明廷剩下的领地,已经被切分为两半,再无法联系,赋税、文书难以互通有无。然而北直隶之中,却逗留着大量的勤王之军,数量达十万之多,要是算上边军以及京师和各地的驻防部队,数量应该会达到二十多万,这个军备数量,仅比王崇祖的大顺差上一些。”

  严师恕分析着:

  “但是以明廷如今的情况来看,想要长期供养这么一支军队,那是痴心妄想。”

  “明廷现在就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要是削减部队,他们就会被王崇祖的大顺直接打穿,到时候会有性命之危。要是不削减的话,国库就会被这支军队拖垮。”

  严洪亮也说道:

  “我听闻弘光皇帝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总体上还是希望能够挽回目前这局面的,并且也有一定的作为。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还是回天乏术。”

  事实确实也如同他们预想的那样。

  剿饷增收的一批金银并不能支撑太久,而随着陕西被大顺攻占,明廷与南边的几个省的联系丢失,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赋税等根本运不过来。

  弘光皇帝还算不错,他也在节省宫廷的开支,甚至连他最爱的选秀女活动都停了,但是在这巨大的缺口面前,这一点的节约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这一切源于关陇之地的丢失。

  于是陈演成为了千夫所指,刘宇亮也趁机落井下石,在群臣的逼迫下,他最终还是在朝堂上向皇帝说道:

  “陛下,前番判断出错,是臣之过也,请陛下恕罪。”

  皇帝大怒着说道:

  “这岂是区区判断出错,可以掩盖过去的?尔这是误国,百死莫能赎,朕如何恕你之罪!拉下去,关入诏狱!”

  随后他又有些疲惫的说道:

  “诸位爱卿,如今天下局势糜烂,可有挽回之法?”

  声音中,还带着一丝希望,希望眼前的臣子可以给他带来惊喜。

  然而诸臣面对这般的情况,却是面面相觑,那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清流们,此时已经没了声息。

  看着眼前安静的朝堂,朱由崧的眼眸中不由得闪过一丝失望,进而,有些绝望。

  朕为了整顿朝堂,应用了大批在民间名声不错的清流文人,以及素有贤名的直臣。

  朕任命作战勇猛的将领,希望他们可以击退顺贼,打开局面。

  没想到,如今竟然还是走到了这般的地步……

  他的心情越发烦躁,目光不由得凝聚在了面前的金杯之上。里面的酒液散发着浓浓的香气,那是可以令人忘却烦恼的液体。

  “陛下。”就在朱由崧考虑,要不要在这个时候来一杯的时候,终于有臣子站出来了:

  “为今之计,便是立刻令洪督师率军,趁着如今国库尚有最后一点存余,立刻发动进攻。若是能打退伪顺,重新打通与各地的连接,那么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另外,也可下旨,令群臣勋贵踊跃捐赠金银,帮助朝廷渡过此危机之秋。”

  闻言,朱由崧不由地抬起了头,他的眼眸之中再度闪烁起亮光。

  这都是切实的主意。

  “便依爱卿所言,由你全权负责此事。”希望重新出现在了他的心里。

  “遵旨。”大臣信心满满地拜倒。

  第二天,他便率领人手前往京师各位大臣勋贵的府邸,令他们募捐。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首辅身为陛下心腹重臣,当为群臣榜样才是。”

  那大臣手中催促道。

  “这是自然。”

  刘宇亮身上不知何时套上了破烂的衣衫,他的四周,昨天还是金碧辉煌的庭院此时已经残破不堪。此时听到他的话,便拿出了一百两银子,给了几人:

  “请替我禀告陛下,微臣家贫仅有些余财,但也愿全部捐出,以为大明尽一份力。”

  众人顿时哭笑不得。

  但是这毕竟是募捐,他也不好说什么,于是也只能离开,前往其余官员的府邸,希望他们可以多给一些。

  但是那些官员也是这一般的说辞。

  哭穷,随后拿出些许的银子给他们打发走。少的只有几十两,多的也就一千两上下。

  最主要的是,弘光皇帝上位之后,为了振兴朝纲,大量任用了“贤臣”,因此现在在朝的,很多都是名声好的“清流”,你要是拿出多了,岂不是证明自己在贪污?

  这么一来,除非是真的有舍身报国的官员,亦或者家里是真的富裕的,否则大多数人也不会拿出太多。

  也只有英国公和梁国公两位真正是捐了钱的,一个出了五万两一个出了三万两,令总数堪堪达到了十万两出头。

  但是十万两,在如今到处缺钱的情况下,能干什么?

  “陛下,微臣无能!”那臣子跪倒在朱由崧的面前,涕泗横流。

  他是真的想为皇帝分忧。

  朱由崧看出了这一点,他深深叹息。

  “赶快令洪督师西去,尽快重新与南方各省取得联络吧。”

  他低声说道。

  大臣哽咽着告退。

  弘光皇帝一把抓起面前的金杯,将其中的液体一饮而尽。

  如今,也只有这酒水,能够令他忘记烦恼了……

  ……

  直隶与河南交界处的明军加强了戒备,准备抵抗随时有可能北上的顺军。

首节 上一节 240/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