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63节
之前英国内战,打了好几年,无暇他顾,现在终于结束,想必很快英国君臣就会将目光投向欧洲大陆的。
如此一来,他们倒是省力了不少,又有英国挡在前面,不至于暴露自己的目的。
到时候卖东西也更方便了,欧洲这个局势一看就知道,根本不会有长久的太平,现在君臣们看着自己国家的库存,就要流口水了,那不是库存,那是白花花的银子!
“对了,既然战争已经胜利,我想查理一世答应给我们的税收,也该兑现了吧。”
户部尚书忽而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眼眸中闪过亮光,这般说道。英国的那几个港口与城市的税收,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的,他可惦记着呢。
华朝支援了这么多的白银与武器,现在也该是收获的时候了。
“当然。我们已经在和查理一世交涉,你们可以准备派去税务官了。”
外交部尚书的眼眸之中满是笑意。
第417章 匆匆岁月
抵押的事情,很快谈妥了。
毕竟以目前英国的财政情况,无论如何都还不起欠华朝的钱,更何况那玩意儿还有利息,而以华朝如今的威势来看,查理一世也不敢违约。
那就只能拿抵押的来换,那被抵押的税收年限,最低的,也有十来年,高的更是有四十年之多。
可以想见,之后英国的财政,怕是要吃紧相当一段时间了。
偏偏这个时候,下面的大臣们又建议查理一世,取消在战争时期,加在百姓们头上的额外的赋税。
“王上,沉重的赋税压得百姓抬不起头啊!民间已经有一些不好的苗头了。”
他们这般说道。
英王顿感一阵头疼……
这一边,教官团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也是准备归国了。
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团长,恭喜啊!听说你因此大功,得封子爵了!”
有人向着教官团的团长,也就是原华军的一位师长祝贺道,那师长脸上,也是褪不去的笑意。
教官团因为此次战斗各有赏赐,他最多,直接受封子爵。
虽然说华朝的这些勋贵的实际权力已经大大衰减,但是那毕竟也是荣耀的象征。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英王的贴身侍从却是赶来了,他开口挽留道:
“亲爱的张(师长姓氏),王上希望您能够留下来,继续为我王效力,他想要聘请您作为他的战争顾问。”
师长怔了怔,显然没有料到竟然会有这一层。
他看见对面,跟着侍从来的大使,正使劲给他打眼色,于是他沉思片刻,开口道:
“好。”
而华朝的税务官也很快到任。
那几座港口与城市最为繁华的地段,建起了高高的建筑物,“大华驻XX领事馆”的牌匾赫然在其上,顶上一面黑底金字大旗飘扬。
大门口,两名身着青色甲胄的士兵站姿笔挺。
源源不断的税收与财富,通过领事馆扬帆前往东方。
“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我都觉得这座城市不属于我。”
有城市的市长说道。他站在自己的府邸之中,眺望着远方的大楼。
失去了征税的权力,这座城市统治的权力无形之中被分走了。
“更何况,现在这几个港口与城市的运作完全由中央的拨款……反而负担更重。”
“这是抵押,否则华朝当初不会帮我们。”
“谁让我们没钱呢?”
他身后,副手轻声叹息着说道。
……
时光荏苒,眨眼之间,八年时间已过。
大华十六年,十一月。
那一天,一个噩耗传遍了大华的首都南京。
首辅林言去世了。
这位传奇的首相,带领着华朝走过了武兴末年的腥风血雨,走过了群雄逐鹿,其颁布了许多英明的政策,为大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广泛受到百姓的拥戴,现在于其府邸之中去世。
严全以大华皇帝之尊亲临,在其季父棺前痛哭。
帝王的恸哭之声在宫殿里回响,令闻者伤心落泪,皆道帝王之仁孝至此,更是哀婉于这位一代贤相的陨落。
那一日城中百姓自发前往相送。
追封为王,谥“文正”。
当然,严凌没有真的死,他只是退隐幕后了而已。
这几年过去,严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成长,具备了一个皇帝该有的能力,也是时候该退隐了。
他的这个明面上的身份,寿数也是差不多了,于是顺势便下令传出了自己的死讯。
就像那过去的三百年一样,他退居在幕后,平素并不会理会政务,甚至连以往那嫡长子都不再带了,过着自己的悠闲生活,只会在关键之时现身,指点着王朝前进的下一步路线。
而这段时间之中,也发生了许多事。
《端宗实录》(武兴)与《愍帝实录》(弘光)是编撰完了。
因为“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弘光是没有庙号的。
“愍”是平谥,虽然并不算赞美的,但是其中更多的也是同情之意。弘光登基时候天下已经动荡,这口锅不能扣在他头上,不过大明毕竟亡在他在位时期,要说一点责任没有也不行,因此最后选择了这个谥号,又称其为“明愍帝”。
此时距离明亡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好在也不是太长,王崇祖也没怎么破坏北京里的一些典籍,按照里面的起居注等记载,还是很快就能够修撰完成的。
不过《明史》,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可是足足近三百年的光阴。
虽然说带清前后花费那九十四年实在有些夸张,就算前期因为战乱耽搁,但是哪怕从康熙正式开修算,也有足足六十年,属实有些过长,不过要修一本不错的精品的话,十来年还是要的。
比如《史记》的十三年,《新唐书》的十七年。
当然,真要快一点也可以,比如说宋辽金元的史书,编撰时间没有一个超过三年,但是结果就是“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
严全当然是打着要修就修一本精品的打算,那就还需要一段时光,至少还需要下一个八年。
而六慰地区,也早已经平定有些年头了。
罗汝才终于还是死了,在六慰地区基本被平定之后,最后的那场决战之中,他终于没能再跑出来了。
华军骑兵将他与他最后的亲兵数十人围困在一座山丘上,他在绝望之中自刎而死。
左良玉倒是没有如同原时空那样病逝,但是此时却也已经死去。
在一次战斗之中,随着所剩不多的部队被冲散,他也因此暴露了出来,被华军之中的神枪手一枪毙命。
其他的流寇,也纷纷战死于华军的铁蹄之下,铸造起了这支军队的威名。
时间将那逐鹿中原时期最后的痕迹吹散,岁月如长河一般淌过,用新泥埋藏住了陈旧的沙石。
大华的版图也在河水的流淌之中不断扩大。
不过,这广袤的疆域,也拖累了朝廷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华朝这些年已经不再如同以往一样锋芒毕露,而是主要以稳定为主。
第418章 匆匆岁月(二)
欧洲,孔代亲王与路易十四相持良久,法军却依然没有获胜。
得到了华朝加强的孔代太难打了。
见始终无法战胜孔代,路易十四与安妮王太后最后也不再力保他们的首相。
他们决定抛弃马萨里诺,于是派遣了使者,前往巴黎与孔代亲王和谈。
而孔代,也奈何不了王室,自然不会拒绝和谈。
一个月之后,双方签订和约,路易十四正式宣布,废除马萨里诺的首相之位,由孔代亲王接任。
这一次,可不再是如同往常那样草率的流放,等事情一过去就召回,他们要正式任命孔代亲王,接任马萨里诺的位置。
当然,同一时间,路易十四也收拢了部分首相的权力,而本来打算引退的安妮王太后,也最后选择继续保持在权力中心,打算以此制衡孔代。
但是,无论如何,继任了首相的孔代,依然得到了极大的权力。
这也意味着,法国的君主集权进程被打断。本来经过黎塞留与马萨里诺的施政之后,贵族力量不断受到打击,法国已经逐渐转变为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等到路易十四亲政之后,建造凡尔赛宫收拢贵族,以此完成最后的一环,得到绝对的王权,为法国称霸欧陆奠定重要的一步。
但是因为孔代亲王没有战败,反而是路易十四最后选择的妥协,这就导致贵族力量不仅没有受到削弱,甚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壮大,在地方上具有颇大的权力,堪与王权抗衡。
而事情的发展,也并不那么顺利。
和约签订之后,按理说战争应该是结束了。
但是西班牙军队付出了这么多,出兵支持孔代,伤亡付出都不小,现在说不打,就不打了?他们当然也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撤军,腓力四世帮助孔代,可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据有着法国的北部,拒绝撤离。
而此时,孔代已经转变了立场,和路易十四站在了一起,他们反而成为了敌人。叛军与法军合力,对着西班牙军发动了攻击。
战争再一次打响。
……
已近年末,皇帝再一次召开了会议,内阁众人与各部的尚书都到了。
此时距离首相去世没有太多天,宫内的装饰依然不见奢华,以朴素清简为主。
众人神色严肃,一一开口。
“炼钢厂、蒸汽机母厂等重要工厂,如今在各个省府广泛开设,可以为朝廷提供充足而优质的钢铁,天工院最近在研制新的炼铁法,听说已经有所成就。”
“铁路的铺设也很顺利,现在已经可以做到直达各省。”
工部的尚书,开口说道。
铁路已经遍布整个大华,当然,只是主干道,把各个省的省会之间互相联系了起来,并在沿途经过的一些城市设置了站点,要是说进一步将各个城市连接起来,那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仅仅是这样,其实也已经很足够了。但是,严全很明显还有些不满足,他说道: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