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59节

  对于老百姓而言,官府,那就是天。

  洪爷那几个,虽然平时提起来百姓们都咬牙切齿的,但是他们真要说些什么,不信的人,可还真不多。

  这么一闹,威力远胜过其余的盘外招,再加上严家的推波助澜,这件事情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府。

  几乎就是转瞬间,泰顺楼安静得像墓冢,店小二们整天在店里无所事事,把桌子擦得可以当做镜子照,而灶台上甚至还结上了蜘蛛网。

  几十个酒楼,两个多月之间几乎颗粒无收,何家的主要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懊悔。

  早知道,就不去招惹严家了,他们吃点对方吃剩下的,不就好了吗?闹到现在,何家的支出依然庞大,但是收入,连支出的二分之一都没有!主家被迫节衣缩食,以应对开销!

  那老四,更是肠子都悔青了。

  他可是罪魁祸首,现在街坊邻居看见他,也不由地窃窃私语。

  国公府仅仅是伸出了一根手指头,便把他们,这宁波府里的一大家族就这样直接从天上按入泥潭。

  他们只能靠着自己那并不算很多的田地,勉强维持着这一大家子人的过活。

  还是有不甘心的人,给京师缺了一封信,想让那担任言官的族人去参那严家一本,幻想着说不定这偌大的严家,会因此被皇帝所厌恶,顷刻崩塌。

  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失望了,那位何家三老爷很快便回信把他们臭骂一顿,并且让他们赶紧去上门赔罪。

  言官,也不是谁都敢骂的,越国公和陈国公,他可惹不起!

  就在信件抵达的次日,何老太爷带着何家的一行人携带厚礼来到了严家的门前,赔礼道歉。

  不仅如此,他们还献上了自己家里三分之一的田地,把家族的嫡女,献给越国公为妾,只求严家高抬贵手。

  任谁也想不到,就在两个月前,他们还试图和严家打商战,占据宁波府酒楼的主导。

  这种种转变,简直令人大跌眼镜,但也不得不让人赞叹,权势的美妙。

  一句话,定人生死。

  这也是严凌在当初无数次游戏之后,得出的经验。当年他不是没有从过商,利用现代的种种手段,把自己的家族经营得富甲一方。

  然而,由于在朝中没有靠山,很快他们便成为了肥羊,随便找了个“通倭”的理由便让家族万劫不复,家产被瓜分,知府县令吃了个饱。

  所以在这次真实的游戏中,他选择先入仕,再入商。

  果不其然,在那庞大的背景面前,一切的问题迎刃而解。

  而那知府也在不久之后如愿以偿,得到了升迁,严涯只不过是帮他说了几句话,这知府立刻就受到了上级的关注,并在不久之后被任命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一名从四品同知。

  盐运啊!这可是个不得了的肥差,那知府笑得嘴巴都快歪了,同时也在心底里下定了决心,要抱紧越国公的大腿。

  他已经开始准备给国公爷的孝敬了。

  而这一边,在以酒楼为主,布匹、药材、香料等店铺为辅的商业极大地兴起之后,财政的赤字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严家也终于进入了急速的发展期,府库充盈,许多的产业被他们收购,又为家族带来了更多的利润。而这些钱,一部分被存起来,一部分则被用于家族的发展。

  诸如扩大学堂、重新训练族兵、私下里建造船舶、兴建一些小作坊……

  严凌这边干得热火朝天。

  不过这些时日,朝廷里,却也不消停。

  永乐以一个藩王之身,依靠着强大的实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在坐稳这个位置之后,他却有了和昔日朱允炆一样的感受。

  甚至因为有自己这个“珠玉在前”,虽然如今八大塞王的实力已经被削弱,这种感觉,却是更加的如芒在背。

  并没有多久,在永乐元年的四月,朱棣决定再次开始自己侄子未尽的事业。

  只不过,和他那个愣头青的侄子不同,朱棣的削藩,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温和的。

  首先就是,他比朱允炆更懂,更懂不能把人逼上绝路。

  朱允炆那哪是削藩,那简直就是要人命啊!把一个个王爷不是废为庶人,就是送到边疆,要那些个锦衣玉食的王爷到这些穷苦的地方搞建设,这和直接斩首,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个样子,又怎么能不激起叛乱呢?就好像围师必阙一样,伱不留缺口,那么死定了的守军就会玩命。

  所以朱棣明确了自己的方针——我要你的兵,我要你的权,但是我不要你的命和钱,甚至我还给你们发钱。

  这是极其正确的做法,这么一来,宗室就被安抚住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权力有着那么强的欲望的,尤其是在反抗成功的希望渺茫的情况下。

  不过,这也是有很明显的弊端的,陈国公严铿就很快对此举提出了异议。

第98章 削藩

  “朕说,虽夺诸王之兵,但朝廷不仅会加大俸禄,还要赐予王田,怎么,你觉得不妥?”

  朱棣阴沉着脸,盯着下首的严铿,他的语气很平静,但是从脸色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并不怎么愉快。

  此时御书房里只有三个人,皇帝、世子、陈国公,其他的人都被轰了出去,离得远远的,这是要商讨极其重要的大事,才会有的情况。

  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其中少不了诸王的支持,并且他能够坐稳皇位,也需要宗室的承认,因此他肯定不想把自己的名声弄得不好听。而且他自己靠武力上位,自然也多了几分怀疑,生怕别人有样学样。所以虽然削藩,但是他不仅保留了诸王的富贵,还要给他们发钱、发田。

  可以想象,有了这泼天的富贵,诸王的怨气会消散许多。朱棣对于自己想到的方案,也是颇为满意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正式提出,仅仅只是找来心腹大臣与儿子商量,便首先遭到了反对。

  严铿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座位,跪倒在地上。虽然面对天子的震怒,但是他的面容坚定,依然一字一句地说道:

  “臣,反对陛下加宗室之俸禄、给予王田以供养,此事或许动摇大明之根基。”

  闻言,朱棣的脸色彻彻底底地垮了下来,他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整个书房的气温却被下降到了冰点。

  好家伙,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法子,你给我来一个“会动摇大明根基”?这朱棣能开心,就见鬼了。

  他的神情愈发不善。

  朱高炽见状,赶忙在一旁解围道:

  “父皇,陈国公也是忠心体国之人,不如先听听他有什么说法?想必若非有极大的分歧,也不会出此妄言。”

  听到儿子这么说,朱棣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他用鼻子发出了一声:“嗯”。

  见朱棣许可,严铿稍稍在脑袋里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即开口了:

  “陛下此举,是为宗室考虑。削藩之事,势在必行,然陛下虽削诸王之兵,但给予数倍的金钱富贵,让他们享受荣华,可见陛下对诸王爱护之心,长兄之情,天地可鉴。”

  听到这番话,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下来,他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然,此举,也有极大的弊端。”

  “诸王各有婚姻,自有子嗣。子嗣又生子嗣,大明千秋万载,则宗室延绵不断。”

  “依太祖之法度,宗室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全赖朝廷供养。陛下再加其俸禄至数倍,给予王田,那么宗室越多,则朝廷负担越大,且王田不上税,代代皆有亲王出,则大明之税田愈少,怕是终有一日……”

  “且俸禄之米由各藩主脉发放,如今诸藩血脉相近,自不会有何变故。待数代之后,血脉相远,已无情谊,若是诸藩贪污,则各宗室岂不是衣食无着?”

  “还请陛下明察。”

  说完,严铿低下头,深深叩拜。

  他不是傻子,他的父亲也说过,有些东西,没必要学那些文臣去死谏,但是这回冒犯天颜,他却是有些把握的。

  在不影响家族发展的情况下,他自然是希望朝廷越昌盛越好,毕竟家族还没有发展起来,还要靠着这棵大树。

  明朝的制度离谱,并不离谱在其给宗室发俸禄,因为宋朝就是这么干的。

  真正离谱的点在于,明朝他的减爵,是有底的。

  这个底,就是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的儿子,不会再降,也是奉国中尉,子子孙孙,都是。

  你想想,一生二,二生四……到最后哪怕奉国中尉的俸禄再低,那也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

  至于后来他们的俸禄被诸王贪污,以至于这些人很多几乎被饿死,那是另当别论,那份俸禄,朝廷是发的。

  老朱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没想过,自己的朝廷会因此被拖垮。

  朱棣同样也没有想到这么多。

  此时听到严铿这般说,他的脑子里微微一转,便已经想通了关窍,不由地悚然一惊,遍体生寒。

  不错,他的这个决定,有着这么一个致命的漏洞。

  子子孙孙无穷匮,过个一两百年,宗室集团那可怕的禄米,将成为朝廷背上的重担!

  单是想一想那个场景,就令人感到恐惧。

  朝廷的天下,有许多成为了藩王的田产,不用纳税服徭役;朝廷还要给予这数十万的宗室大量的供养,不然要背上不顾宗亲的骂名。

  哪怕北边有外敌入侵,内部有农民起义与天灾人祸,皇帝也不得不从国库甚至内帑里掏钱养着这群对朝廷没有半分好处的家伙,以至于财政愈发贫瘠,外敌内寇无法平息,最后……

  他不敢想下去了。

  此时朱棣脸上哪还有半分的不悦!连额头上,都已经沁出了一层冷汗。

  朱高炽更是长于政务,此时一想,也是大惊失色,这简直便是亡国之道!

  “倒是朕误会爱卿了。”朱棣不是不肯认错的人,他从龙椅上站起走下,亲自把严铿扶起,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后怕:“多亏爱卿提醒,不然险酿成大祸!爱卿,伱有何建议?”

  “可效仿前宋旧制!”严铿当即回道,他已是胸有成竹。

  “你是说……任其谋生!”朱棣并不是很了解这些,但是朱高炽却是一点就通,禁不住脱口而出,但是旋即又住嘴,用求证的眼神看着严铿。

  严铿点了点头,开口道:

  “陛下要给予荣华富贵,自无不可,只是这宗室供养制度却需改变,而且也不能完全效法前宋时的制度。”毕竟宋朝确实有钱。

  “给所有藩王规定名额,长子继承亲王爵,次子、三子为郡王,其余的虽然仍旧给予爵位,但是概不由朝廷发放俸禄。”

  “将每一个支脉可以领俸禄的名额固定,如此,宗室生子也便受到了制约。”毕竟这些家伙“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除了生孩子,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干,几十个孩子都成了常有的事儿。

  “奉国中尉之子,降为平民,允许其自由职业!”

  到了奉国中尉之后,其实和皇帝的关系已经极其疏远,放民间,那也是出了五服了,这个时候允许他们自由职业,也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风浪。

  最重要的一点,不给王田。

  把给的俸禄作为一个定量,而不给田产,这样也不至于导致最后朝廷“无税可收”。

  我看朱高炽的画像不是很胖诶,我甚至觉得比朱棣帅

第99章 太子

  “好好好!墨林此法大妙,就按你说的办!”

首节 上一节 59/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