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83节

  “那么三位阁老,准备拟定遗诏吧。”

  两日之后,遗诏颁布。

  遗诏之中,立皇太子朱祁镇为皇帝,授陈国公严铿内阁首辅之衔,由张太后与严铿共同辅政。

  太子朱祁镇正式登基,定明年为正统元年。

  谥宣德皇帝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第134章 修改朝会制度

  严铿担任内阁首辅的事情,多少还是在朝堂上下掀起了一番波澜的。

  不过有三杨与太皇太后的支持,虽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异议,但是很快便被压制了下去。

  正统朝,便在这般的情况下,正式拉开了序幕。

  至于严凌,自然还是一如既往地见证了朱祁镇的登基。

  此时的朱祁镇,身上紫气浓郁至极,更闪烁着红色的光芒。

  这位少年天子的气运正是隆盛之时。

  而自己儿子身上的红光更加旺盛了,这预示着他也将达到自己的巅峰。

  严凌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外朝首臣的地位是稳了。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

  两代辅国,严家的政治地位会更加稳固。

  也就在这时,系统再度传来了声音:

  “【吾见证】”

  “【五龙已落,正统登基,气温下降,大明将何去何从?吾来过,吾见证,吾改变!】”

  “【奖励:魅力卡】”

  “【使用之后随机抽取十人对你好感度提升,并有相当几率想把妹妹嫁给你。】”

  前面那个还不错,关键时刻拿出来用,可以改变局势,但是那个妹妹,这TM有什么用?

  严凌一脸囧。

  该说不愧是大明战神吗。

  不过系统的声音也提醒了他。

  气温在下降,小冰河时期快要到来了。

  纵观历史,几乎每一个盛世,都是在气候温暖的时候。

  比如说唐朝的贞观之治一直到开元盛世,整个唐朝其实一直都是笼罩在温暖时期的,比较温度距平,他们都是差不多“+1.2℃、1.3℃”这个样子,大于平均值。

  夏商、东周到晋、隋唐至北宋初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温度最高的几个时期。

  明朝很倒霉,差不多就是靖康之耻那段时间之后,中国的温度就一直低于平均值,从开国开始,明朝就一直是“-1.2℃、1.3℃”。

  洪武到仁宣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相对高的温度了,比较元末的时候有所回升,差不多就是宣德去世的时间里,中国的气温再度开始下降。

  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正式进入小冰河,温度断崖式下降,并且不偏不倚,就是1644年左右,达到了自夏商以来从未达到过的最低值。

  然后,几乎就在明朝灭亡的同时,气温开始回升。

  他陷入了沉思,毕竟小冰河时代,他们也会受到影响,他多少也是一方首领,可不能让自己的百姓饿肚子。

  但是其实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人力是极其微弱的,很难颠覆天意。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红薯与土豆,或许是破局的策略。

  小冰河时期,其实一直持续到乾隆三十五年。虽然几乎就是甲申国难之后气温就开始回升,并且在雍正统治的时期已经超过了明朝的最高温度(宣德末年),但是说到底,其实气温也高不到哪去。

  这不还是堆出来了一个红薯盛世吗?

  红薯土豆的原产地,好像是美洲吧……看来得想想办法了。

  他思索着未来的对策,等到清醒过来的时候,大典已经结束了,众人在陆续退场。

  又活过一个皇帝。

  ……

  姑且不论严凌开始的准备,此时的朝廷自然也是不知道他们在不久之后将要面对的危机,只是在新的权力构架下开始新的生活。

  朝堂之上,一切在顺利运转,有条不紊。

  政务处理、全力分配,也逐渐趋向稳定。

  由百官将各种事务送交内阁,严铿带领其余的内阁成员共同票拟出相关处理方法上交给皇帝,命掌印太监用印。

  而小皇帝每天的工作除了上朝,便是跟随严铿学习。

  就是严铿有点遭罪,既要处理政务,又要同时兼顾小皇帝的学业。

  按照道理讲,其实现在身为朝廷重臣,他已经没必要如此亲力亲为了,他完全可以把教皇帝的任务交给那几个侍读来负责。

  但是严铿想要把小朱祁镇陪养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就如同后世的张居正一样,他们想要让小皇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代圣主明君。

  这就需要自己亲自教导。

  ……

  就这样,朱祁镇开始了自己的亲政。

  但是没两天,严铿就发现了问题。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皇帝是要上早朝,与各位臣子们一起商讨事务的。

  但是,正统元年的时候,朱祁镇才九岁而已。

  你指望九岁的小娃娃处理什么朝政?

  第一次上朝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宫人宣布上朝之后,众臣们站在队伍里面面相觑,哪怕是真的有要紧的事情,可是看着坐在皇位上那个小娃娃,却是实在拿不出来。

  这么个小孩子,没人觉得他能够处理这些大事。

  就这样干瞪眼了几分钟,才终于有人站出来试探着奏事。

  果不其然,皇位上的朱祁镇满脸的懵逼,他根本听不懂这个官员在说什么。

  他下意识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站在臣子们首位的严铿。

  严铿见状也只好站出来说道:

  “今日陛下有恙,先行退朝,所有事务,延后再议。”

  总算还是结束了这一次尴尬的朝会。

  太皇太后张氏听闻了这件事,当即便把严铿召入内廷商议。

  “要不让陈国公替朕处理朝政,主持早朝?”

  年幼的朱祁镇站在一旁,用稚嫩的声音弱弱地说道,在他的心里,教导自己的老师自然是十分值得信任的。

  然而,张氏与严铿听到这句话之后,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道:

  “不行!”

  自古以来,一直都是皇帝主持早朝,这也是权力的一种象征,臣子们向高高在上的皇帝上奏事务,而皇帝听取群臣意见最后一锤定音,表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伱让一个臣子主持早朝,这算什么?

  就连严铿自己也不会同意的,枪打出头鸟,要是他真的这么做了,怕不是要被诸臣口诛笔伐,他可还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

  两人很快把少年朱祁镇这个极其不成熟的想法给抛在了脑后。

  严铿思索了一下,倒是想出来了一个法子。

第135章 你想恢复洪武旧制?

  “太皇太后,何不令群臣事先将预备上书的内容交到内阁,我等事先商议决定,随后把答案交给陛下,令其记熟。”

  “如此,在第二天朝会上,陛下便可应对如流。”

  这就是严铿想出的办法。

  虽然给人一种很形式的感觉,但是有些时候就是这种形式,能够维护住皇帝的权威,而且小朱祁镇早晚会长大,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培训,能够让他尽快地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之中来。

  “好主意!”张氏喜道,但是随后又道:

  “陛下毕竟年幼,朝事如此繁杂,若是全部记忆,是否有些耗费精力……”

  “那就限定每次上奏的事务,就……就八件吧!其余的便不拿到朝会上讨论,只由我等商议决定即可。”

  “大善!”张太皇太后拊掌,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先帝常说陈国公智计百出,如今一见名不虚传,便依你之计!”

  于是第二天上朝之前,所有的臣子都得到了命令,若是早朝有事务要上奏,需在前一天送交内阁。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在搞什么鬼,既然已经要在早朝商讨,干嘛还要提前一天送内阁去,但是内阁的命令,他们也还是乖乖地遵从。

  随后,严铿从其中挑选出了最为重要的八件奏章,让人告诉相应的大臣,明天按照顺序出来奏事,至于其他的,则派人通知,不许在早朝上出来上奏,之后内阁会把相应的事情处理方案告诉他们的。

  这下子,臣子们都明白了,合着就是装样子是吧。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不满。

  见啥事都要咬两口的言官,就是这样的人。严铿毕竟刚刚辅政,手下也只有李贤几个,其余的全是曾经的后军都督府的人,根本不参政,因此言官根本不带怕的。

  他暗暗开始准备弹章。

  第二天,朝会的时候,刚开始一切还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

  八名被选中的大臣一一站出来奏事,而朱祁镇坐在皇位上,按照准备好的答案回答,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是一切进行的却也颇为顺利。

  只有八个人奏事,朝会当然很快便结束了,见已经无人出来奏报,朱祁镇便示意宫人,可以退朝了。

  然而就在宫人刚刚提起嗓子准备发声时,一个声音从群臣中传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8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