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95节

  队伍缓缓地向着府城前进,而年轻人则进入了马车内,陪着严铿叙话。

  “府城已经基本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城中的商业已经被我们完全掌握,百姓衣食住行,都由家族的商铺提供。”

  “府之中的其他世家大族,要么举族迁徙,要么就是与我族联姻,沦为我族的附属小族。”

  “府里来的知府与知县,基本都是识相地收下几千两的银子,便不再理会我们的所作所为。甚至他们如果想要欺压百姓,还会被我们阻止。

  “之前就有一个贪官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还勾结三司官员以致百姓求告无门。最后他们找到了我们,反而是家族替天行道,上告南京那边把他给下了狱。”

  “还有一个,倒是个忠心能干的,不收钱,不愿意与我们合作,非要把我们也纳入他的管理,南京那边轻轻一动手指,就把他给调走了。”

  “看在他为官还算清廉的份上,大哥也没亏待他,给他安排了一个南直隶的知府,那可是大明最舒服的地方。”

  严铿微微点头。

  说实话,严家治下的那几个镇子,过得可比府城里的百姓好多了,对于他们而言,被大明统治,还真不如在家族的统治之下。

  但是这对于穷尽才华治理天下,试图创造一个盛世大明的严铿而言,无疑还是有些打击的。

  拼尽全力所创造的盛世,终究也并没有彻底地让百姓们幸福。

  他有些沮丧地想到。

  纵然他在北京能够掌控朝堂,但是这对于整个大明天下,又有什么用呢?他颁布了许多诏令,依然没能创造他想象中的繁华世界。

  唉。

  轻轻叹息一声,严铿摇了摇头,自己已经不是内阁首辅了,想这么多干什么。

  年轻人见他有些沮丧,眼珠子一转便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意,忽然便掀起了马车的窗户,轻声说道:

  “叔父您听。”

  只见大道两旁围满了百姓,他们好奇地盯着漫长的车队,互相询问着这是哪位大人物。

  当得知这是严家陈国公的队伍时,人群中立刻传来了声音:

  “是靖平王的次子,陈国公大人!”

  “陈国公大人万寿无疆!”

  “愿陈国公大善人受到上天保佑!”

  “靖平王本来就保佑着严氏一族……”

  “孩儿他娘,快抱孩儿来看陈国公!”

  “大丈夫当如是也!”

  声声入耳,令严铿有些错愕之际,又有些欣慰。

  而年轻人也适时地做出了解说:

  “您在北京关心百姓,肃清吏治,颁布了许多惠民的政策,也传到了南边,大家口口相传,都很感激您呢。”

  “您减免赋税与徭役,南平麓川,赈济灾民,使得百姓不受到贼寇的侵袭,免于天灾的灭顶。”

  “您派出官员巡抚地方,让近些年的官员不敢再如同从前那样肆意妄为,大家都过上了从前没有过的好日子。”

  “您就如同曾经的诸葛武侯一样辅佐着皇帝,给天下带来了一个治世。”

  “大家都说,”

  “大明有您,大明幸哉!”

  严铿听着,心中的阴霾逐渐消散。

  终于,还是有人记得他的所作所为的,他在北京的励精图治,总算没有白费。

  放眼望去,街道两旁满是酒肆茶馆,百姓们穿着整齐的衣服,纵然他们不见有多富裕,但是面色却也红润,脸上带着笑容,可见衣食至少无忧,生活还有希望。

  虽然没有做到上古先贤口中的治世,然而如此山河,也已经不枉他几十年的努力。

  “好啊,真好啊……”

  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

  一眨眼,数月已过。

  严铿矗立在院落中,微风拂过他花白的发丝,吹动他重迭的皱纹。

  他伸手,接过落叶。

  已是秋季了,万物凋零的季节啊……

  他轻声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节,人的生命,也如同落叶一般飘忽。

  正统七年十月,张太皇太后逝世。

  同年,陈肃,不,严肃死于南洋,他在生前拒绝了手下让他儿子即位的建议,坚持要大陆宗家派人继承吕宋总督之位。

  留下遗嘱:

  “一定要归葬我的骸骨于鄞县祖地。”

  得知消息的严铿,也只有叹息。

  他咳了两声,这位陈国公的身躯已经愈发的佝偻。

  或许,只有父亲可以摆脱这岁月的侵蚀吧……

  虽然一生已经足够精彩,但是他的眼中未尝也没有遗憾。

  长生啊,长生。

  正统九年十一月,严铿于宁波府老家溘然长逝。

  正统皇帝大悲,史载:“帝恸哭,辍朝十日。”

  谥:

  忠武。

  追封宁敬王。

  感谢“读者1504435735196188672”和“风栩栩”的打赏,感谢两位大佬,感谢!

  今天来不及了,明天给两位大佬加更!

第151章 大王叶宗留,严峻南下

  严家悲痛地办完了严铿的葬礼,他下葬的当天,别说宁波府的知府,就连远在杭州的三司的三位最高长官,都跑来参加。

  虽然严铿死了,但是严家可没有衰败,别的不说,单就一个入阁的严峻,就值得他们来烧香。

  然而他们来的时候轻车快马,去的时候,却由附近卫所的士兵进行护送才敢启程。

  谁都没有想到,就在严铿去世的同月,江南出现了自元末之后最大的乱局。

  起因,是朝廷缺钱了。

  正统一朝天灾频发,之前二年的时候,便有过陕西旱灾,两京畿及中原地区大水的情况,之后便一直没有停过。

  正统四年,直隶、陕西、河南、山西大旱。

  五年,江浙水灾,一直给天下输血的江南反而成为了需要反哺的对象,“振浙江饥”,“免苏、松、常、镇、嘉、湖税粮”。

  六年,湖广饥荒,同时直隶蝗灾,陕西旱灾。

  七年,陕、晋、豫、鲁四省饥荒,产生流民数十万之多。

  九年,湖广、贵州、河南、陕西再次饥荒。

  明朝仿佛受到了诅咒,终明一朝,天灾不断,正统年只是整个大明的一个写照。

  而每一次大灾之后就是饥荒与流民。

  之前严铿在的时候还好,他派下能干的官员,理清责任,迅速派发救济粮,并且安抚百姓、安置流民,使得虽然流民有数十万之巨,然而却没有出现明末那样的乱局。

  但是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国库亏空并不是开玩笑,虽然严铿整肃吏治,鼓励生产,但是你再多钱也经不住这么耗啊,等到九年再次饥荒的时候,朱祁镇打算学着恩师赈灾,一下令,户部官员把府库一打开——

  一丁点银子也没有了,皇帝的内帑也基本耗尽。

  没办法,想辙增加收入呗。

  朱祁镇把目光放到了矿上,这是下西洋停止之后,内帑的主要来源。

  这个矿,主要指的是银矿,那个时候除了朝廷掌握的几个官营矿之外,民间还有许多私矿。

  正统九年十月,朝廷正式下令收民间私矿为官有,私自开矿者死刑,家属流放,“如有不服追究者,即调军剿捕”,是相当的严厉了。

  矿,自汉武帝盐铁官营之后,历朝历代基本就把这些东西收归国用,由朝廷来开发。

  不过也不是说所有矿都不允许民间自主开发,比如说煤矿之类的,就是允许的,严家手头上就有两个,但是银矿,按照道理讲,是必须朝廷垄断的。

  问题就在于,在朱祁镇正式下令之前,明朝对这个还真没怎么管,虽然朱元璋禁止这样的行为,但是洪武嘛,懂得都懂,后来只要你交税,私自开矿也不管你了。

  直到朱祁镇。

  对于私自开矿的严厉惩罚,也使得许多人走上了那条不归路。

  毕竟,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搏一搏!

  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仙霞岭、铜塘山一带,私开宝丰场、少亭坑诸银矿的叶宗留率领诸矿工正式起兵叛乱,并得到了许多矿工的投效!

  并且和其他矿工被迫起兵不同,仙霞岭一带本来就是官府明令禁止开矿的禁区,矿工们在此地利用险要地势,一面开矿一面对抗官府早已有两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叶宗留率领叛军杀福建参议竺渊,破明军千人,聚集矿工达数千之多,纵横于三省交界之处,连破数城,所向披靡!

  明朝数次调兵镇压,但是因为叶宗留一干人到处流窜居无定所,以至于徒劳无功!

  时间一直持续到正统十三年,整整三年多过去,明军依然几无斩获,而叶宗留是越打越强,他攻破数个官营矿场,聚众上万人,把东南三省这几个财税重地,搅得一团糟!

  本来就已经不宽裕的朝廷更加雪上加霜。

  唯一的好处是,由于严铿前些年的新政,所以农民普遍安居乐业,再加上救灾及时,流民也及时被安顿下来,没有被叶宗留裹挟以致成大祸。

  但即使是这样,明朝也已经有些受不了了,东南用兵数年,耗费钱粮无数,边关都已经开始欠饷了!

  并且在正统十二年的时候,叶宗留攻破政和,自立为“大王”!这已经是彻底地超出了明朝的容忍限度!

  必须彻底根除他们!

首节 上一节 9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