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46节

  而李善长的表现,也让朱元璋很满意,笑道:“善长啊,你差不多是跟咱时间最久的臣子了。连咱妹子都说啊,说李先生是亦师亦友,亦兄亦臣哪。还说善之者,长。你看这话多好听啊,咱想说都说不出来啊。”

  “臣行将六十,回首此生,惟可庆幸的就是遇上了明主,才有了今日的荣光。”李善长开口道。

  “善长,咱就按你的意思办,在明早的朝会上正式宣布此事。”朱元璋笑道。

  李善长又一次赌对了。

  .....................

  京城。

  魏国公府。

  汤和登门拜访。

  两兄弟难得又在一起喝起酒来。

  “三弟啊,看来咱们这位大哥马上就要给众皇子分封王位了。”汤和开口道

  “二哥估计的事情,大多八九不离十啊。”徐达放下手中的酒杯,微笑道。

  “你上奏了吗?”汤和接着问道。

  徐达摇了摇头,道:“天子家事,臣下还是少多嘴的好,他如今可不仅仅只是咱们的大哥,更是咱们的皇上。”

  徐达这话显然是在提醒汤和。

  汤和又如何听不出来,他拿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听说李先生已经上奏了,而且是劝进。”汤和神色复杂,又喝了一杯,这才接着开口道。“你说李先生这么有才华的人,他能不知道封王的后果吗,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徐达拿起酒壶,给汤和倒满酒杯,劝慰道:“二哥,是人都会变的,如今的李先生已经不是当年我们攻进定远县,见到的那个骑着小毛驴,面对咱们一帮子红巾军荣辱不惊的李先生了。”

  汤和连喝了几杯酒下肚,已经有些醉了。

  他眼神迷离,开口道:“三弟,你说李先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李先生了,那么你还是当年那个你,我还是当年那个我,大哥还是当年那个大哥吗?”

  徐达无言以对。

  ...................

  诚意伯府。

  得了封赏后,杨宪今日是来见他老师刘伯温的。

  该有的礼数得有。

  只是今天诚意伯府的客人有点多。

  小六子正准备通报,却是被杨宪抬手阻住了。

  大厅上。

  来了很多都察院的官员。

  “刘中丞,现在外面都在传皇上就要给众皇子分封王位了,而且朝中很多人也跟着上奏劝进了,其中就有中书省李相国。在李相国的带领下,中书省、六部许多官员都选择跟进。”

  督察御史陈怀义义愤填膺道:“刘中丞,在这个国家危难时刻,你应该带领我们大家一起上书谏阻啊。”

  “请刘中丞,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其余都察院的官员,这时候也跟着站了起来,躬身道。

  坐在主位上的刘伯温,面沉如水。

  正当刘伯温要开口时。

  杨宪从屋外走了进来。

  “学生杨宪,拜见老师。”杨宪恭敬行了一个学生礼。

  看到杨宪,方才脸色异常难看的刘伯温,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刘伯温开口笑道:“希武来了,快这边坐。”

  “小六子,贵客上门,你怎么都不知道通报。”刘伯温看向随着杨宪一同进来的小六子,开口道。

  “是我让小六子不用声张的,老师这方才讨论的热闹,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杨宪笑道。

  “参见杨国公!”

  “参见杨国公!”

  .....

  屋子里的这些官员们见到杨宪,纷纷行礼道。

  杨宪摆了摆手道:“今日我来这,只是老师的学生,诸位同僚无须多礼。”

  刘伯温看了众人一眼,神色复杂地将方才的事情讲了一遍。

  陈怀义则是跟着接口道:“杨国公来的正好,你如今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你上书劝谏,皇上一定肯听。”

  你们这些家伙,自己想死可别拉上我。

  杨宪心中想着。

  虽然他死不掉就是了。

  眼下局面,其实他的老师刘伯温看的非常清楚,只是处在他的位置,很多话确实不好说。

  因此杨宪只能代劳了。

  “关于分封诸王一事,就在刚刚我已经通过太子殿下上过奏书了。”杨宪笑道。

  一些御史言官在听了杨宪的话后,脸上露出的笑容,纷纷叫好。

  “杨国公,不愧是刘中丞的高徒。”

  只有坐在杨宪身旁的刘伯温,察觉到异常。

  果然下一刻,杨宪便接着开口说道:“不过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我的奏书是劝进,而非谏阻。”

  话音未落。

  在场这些御史言官们脸上的笑容刚刚绽放,便瞬间凝固。

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

  “杨国公,你方才说什么,下官有些没听清楚?”一名御史言官下意识开口问道。

  其余众人也纷纷向杨宪投来了质询的目光。

  他们都在等,等杨宪的一个回答。

  杨宪看着他们,嘴角微微扬起,笑了。

  “我说我和李相国一样,也上了劝进的奏表。”

  话音刚落,犹如一块巨石直接砸落到一片小池塘里,整个诚意伯府的大厅立马炸开了锅。

  “杨国公,你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陈怀义满脸怒色,看着杨宪,不可置信道。

  “陈兄,或许杨国公并不清楚分封诸王对大明的危害。”一旁一位御史言官拉了拉陈怀义,开口解释道。

  “放手,你们不用再自欺欺人了。杨宪他是刘中丞的高徒,又出身翰林,熟读史书,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分封诸王的危害。”

  陈怀义直接挣脱开了身旁同僚的拉扯,伸手指着杨宪,痛心疾首道:“他这么做,无非是和李善长以及其他那些大臣一样,为了讨好圣上,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而无视国家安危,这才对国家最大的不忠!”

  杨宪笑了,开口道:“我还真不知道分封诸王的危害,陈御史要不和我说一说。”

  陈怀义冷哼一声,道:“汉高祖刘邦大行分封,其结果长成了诸王之乱。唐皇李隆基遍设藩王,其结果引起了安史之乱。自汉唐以降,诸王之乱史书可绝,均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杨国公你当年身在翰林时,难道都不看书的吗。历代皇上册封皇子,其本意是为了戍边,而事实上,祸乱并非来自边外,恰恰是来自诸王自身。他们拥兵藩镇,割地称王,没有不乱的道理。”

  陈怀义讲的自然是有道理的。

  可这个道理,对朱元璋没用。

  杨宪笑了,开口道:“陈御史,你是想说陛下的几位皇子日后都会成为拥兵作乱的叛党?你这是想要做什么?”

  “诬陷皇家血脉,离间皇上与诸位皇子的骨肉亲情?”

  “你知道按照大明律,你这是什么罪过吗?”

  杨宪每说一句话,身上的气势就强上一分,站在他对面的那些监察御史们脸色就白上一分。

  只有陈怀义,还梗着脖子,一张脸涨红,想要争辩,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后只蹦出以下几个字。

  “你,你胡说!”

  杨宪看着陈怀义,脸上笑容收敛,开口道:“陈御史,你回去好好想一想,我刚才说的话,最后再决定是否上书劝阻。”

  “还有其余诸位同僚也同样如此。”

  杨宪的目光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然后开口道:“小六子,送客!”

  小六子小心看了刘伯温一眼,见刘伯温闭眼点头后,按照吩咐开始送客。

  从始至终,刘伯温没有说一句话。

  而这已经代表了刘伯温的态度,那些原本想等着刘伯温开口替他们讲话的人,也终于是接受现实,满脸失望转身离去,

  等到这些都察院的言官御史们都走了之后,刘伯温这才长叹了一口气,道:“希武,你这又是何苦呢。老师反正已经一把年纪了,你没必要替我背这个骂名。”

  刘伯温自然能够看出杨宪的用心良苦。

  可这些御史言官们是不会领他情的,反而会视他为仇敌。

  杨宪这么做,在刘伯温看来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因此刘伯温才会说他何苦来哉。

  今日如果杨宪没来的话,这件事刘伯温他自己会做,此时的他反正早就已经生出了归隐的念头,对于这些同僚的看法,早已不在意。

  杨宪笑了笑,随口道:“老师是知我的,我做事只认值不值,对不对,愿不愿,至于他人的看法,向来对我来说不重要。这些人也是为大明好,能救几个算几个吧。”

  原时空这些御史言官们,在分封诸王一事上,冒死上谏,正好撞在了老朱枪口上,最后也是求仁得仁。

  这个叫做陈怀义的言官最惨,直接被装进麻袋,活生生摔死在都察院大门前。

  当然正如杨宪所说,他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如果还有不开眼的家伙,一定非要去死谏的话,杨宪只能对他说一路好走了,毕竟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刘伯温看着杨宪,神色复杂。

  他自己就因为自身过于清高,而落到如今这个境地。刘伯温原本希望自己这个学生的路,能够比他走得顺一些。

首节 上一节 146/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