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62节

  朱标接着打开手中的贪官名册,开口道:“这份贪官名册上有七成的官员,都是九品官,这便是证据。因为那么一点俸禄,对他们而言真的不够生活。”

  “因此二臣认为,提高官员的俸禄,是止贪之法的第一步。”

  朱元璋有些被朱标说动了。

  朱标将朱元璋的神情看在眼里,接着便是将杨宪提出的那一套考绩奖赏的制度提了出来。

  朱元璋越听,眼睛越亮。

  如果是以这种方式,提升官员们的薪俸,他倒是不反对。

  有戏。

  对于自己的父皇,朱标再了解不过。

  他接着开口道:“当然有奖就应有罚,提高官员待遇的同时,朝廷方面还需要严监管,重处罚。这就需要根据官员贪污情节轻重,分别量刑,出具具体的章法。”

  果然是自己的好大儿。

  今晚从朱标开口反对他,到现在,朱元璋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老大,在这一点上,你和咱想到一块去了。”

  “这些日子咱简直要被这些贪官给气死,因此咱脑子里想的也是出具一个这样的章法,将这些贪官的种种行为以及判决记录在册。名字咱都想好了,就叫《大诰》!”

  说着朱元璋,还从书桌上拿出一张草稿纸,给朱标递了过去。

  这个时候朱元璋还仅仅有了这个念头而已,要知道整本《大诰》都是出自他手,一本书从脑海里生出念头,到真正写完,其中还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朱标接过稿纸一看,只觉得头皮发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后世威名赫赫的剥皮萱草之刑。

  站在一旁的朱元璋还看着朱标,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显然他对自己的杰作很满意。

  可惜的是,他等到的不是朱标的夸赞,而是一句慢悠悠的问话。

  “父皇,你知道政审吗?”

  政审?

  这又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脸上笑容凝固,看着朱标开口问道:“老大,这政审是何物?我怎么从未听过?”

  看着一脸懵逼的朱元璋,朱标不由想起了自己,想必当时在扬州城那辆马车内的自己也是这般反应。

  朱标嘴角微微扬起,笑着和朱元璋解释起了何为政审。

  朱标记忆力很好,此刻他几乎将杨宪当时和他讲的那番话,给老朱完完全全复述了一遍,同时还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这种超越这个时代束缚的见解,让朱元璋耳目一新,感觉像是直接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政审,政审......”朱元璋低头喃喃低语着,忽然抬起头,开口笑道。“妙,这实在是妙啊!”

  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字。

  刑罚同样如此。

  如果量刑太苛,动不动就枭首剥皮,那么便容易引起恐慌情绪,同时让这些当官的破罐子破摔。

  如果量刑太轻的话,又无法形成威慑。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与这个是同一道理。

  而这个政审把握的尺度就刚刚好,直接将这些贪官的后路给堵死,让他们后院失火。

  最后做到让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敢贪,不愿贪,不能贪。

  看到眼前这副父慈子孝的场景,一旁的马皇后脸上露出笑容,开口道:“重八啊,以后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有时候,不要固执己见。”

  “老大,你特意去请你母后过来,原来是怕我听不进去你的建议吗?你就是这样看你父皇的吗?”朱元璋反应过来,怪不得这大晚上的,马秀英会和朱标一起出现。

第85章 扬州大开发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

  朱标一时间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多亏一旁的马皇后替他解了围。

  “这些孩子们正是因为太了解你了,这才过来先找的我。重八,你以后也要多听听这些做小的意见,今晚要不是有我在,险些误了大事了。”马秀英责怪道。

  一物降一物。

  面对马秀英的责怪,朱元璋同样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更何况马秀英确实说的在理。

  在处理贪官这件在朱元璋看来是涉及原则的事情上,今晚要不是有她在,他绝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心平气和地和朱标讨论。

  对于朱标提的几点政策,朱元璋这时是越琢磨,越觉得这些政策实在是太妙了。

  真的实施下去,大明官场的歪风邪气还真的有可能会止住。

  他看着朱标,脸上满是赞赏之色。

  真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儿子!

  和历史上有些喜欢猜忌太子的皇上不同。

  在朱元璋看来,儿子就是要强于老子。

  儿子越强,他越开心。

  尤其是朱标。

  后世网上流传着一个梗,如果朱标造反的话,朱元璋非但不会生气,反而会高兴地燃放爆竹,甚至还会直接派兵支援朱标,或者直接下诏书退位。

  当然谁都知道事实肯定不会如此,这是网友们用夸张戏谑的手法,就是为了表达朱元璋对朱标的无限信任。

  “老大,跟咱说说,这些政策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朱元璋哈哈大笑,拉着朱标的手,这时的他与一般百姓家庭的父亲无异。“特别是那个,那个政审,简直绝了。”

  被朱元璋这一通夸,朱标有些尴尬。

  他看着朱元璋兴奋、开心像个孩子一般的模样,实在是不忍心打破,可他是朱标。

  “父皇,其实这一系列的政策谋略都是杨卿提出来的。我回京时,顺道去了扬州,本也没想着得到什么,可在与杨卿的聊天中,没曾想听到了他这一番治国安邦的言论。”朱标开口道。

  杨宪?

  朱元璋愣了一下,脸上再度扬起笑容。

  “好!不愧是咱看中的人。”

  他双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开口道:“扬州与应天这么近,老大,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常去看看。”

  在朱元璋心中,这日后,大明迟早是要交到朱标身上的。

  杨宪本就是他提前给他找的左膀右臂。

  三年治理扬州只是一个考验,他原本考量是,只要在这三年时间里,杨宪但凡做出一点成绩来,他就会把他给提到中书省。

  这么做,同时还能对李善长的淮西一党造成制衡。

  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杨宪会给他这么多惊喜,从进献制盐之法开始,到现在这个治理贪腐的大策,无论哪一项单拎出来都是惊天大功。

  这完全打乱了朱元璋原本的计划。

  一开始给他准备的位置,显然不合适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

  在他看来,杨宪目前最好的安排,就是维持现状。

  一切等三年之期到了再说。

  ..................

  扬州城。

  杨宪的扬州大开发计划,开始真正实施。

  一个个小区,开始动工。

  自从杨宪主政后,扬州时不时就会有新奇事物出现,因此百姓们对衙门的工作特别上心、好奇。

  平日里没事的时候,有些百姓便会到施工现场去转悠,可他们越看越觉得新奇。

  首先便是造房子的方法,他们从未见过。

  怎么?

  造房子还需要用铁条的吗?

  建造“高楼”,除了水泥之外,还需要用到的便是钢筋。

  在古代无论哪个朝代,盐铁都是严格管控的。

  扬州州府能够动用的铁也不多,自然不可能像现代建房那么使用,正所谓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杨宪让工匠们打造出一批类钢筋的铁条,主要使用的地方便是在房屋的大梁和柱子之上,分散整个房屋承受压力。其他地方能省则省。

  好在房屋整体本就不高,原本想要盖六七层,最后杨宪也只把屋子最高层数定在了五层。

  不要小看古代这些工匠的智慧。

  即便没有水泥钢筋的情况下,也能建起高楼,更何况是现在。

  当然最后整个房屋成品,肯定不能与现代建筑相比,毕竟是做了许多妥协之后的产物。

  可以说是现代建筑与古代土木结构建筑的结合体。

  可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足够超前了。

  没过多少日子,最初的那个小区,就已经有五层的小高楼立起来了。

  又是引来了扬州百姓的一次围观。

  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房子,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还是整体建筑风格,都与他们所住的木屋小院,截然不同。

  建筑工地内。

  刘坤戴着一个头盔,看着警戒线外那些仰着头看着小高楼时不时发出赞叹声的百姓们,眼里满是自豪。

  建筑工地是个极其危险的地方,所有小区工地,都在杨宪要求下,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线,并且派了专人巡岗。就是怕有百姓误入其中,好在杨宪在扬州无论声望还是威望都是无比超然的存在,几乎不存在有人会硬闯的可能。

首节 上一节 62/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