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70节

  “刘基。”

  “那感情好啊,俺也姓刘,咱们本家啊,俺叫刘勇,还有个弟弟叫刘敏,现在在城里造楼部做工。听说管理我们所有工人的头头,也姓刘。”刘勇开口笑道。

  看着眼前的汉子憨笑,刘伯温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北边过来,不容易啊。”一旁的打饭老吴跟着感慨道,说着拿起大木勺给刘伯温打了满满一碗饭。

  刘伯温双手接过饭碗,看着米饭里,那一块块黄色的不知名物体,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刘勇开口笑道:“忘了刘伯你刚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那黄色的东西,叫做土豆。而我们现在吃的这碗饭,叫做土豆焖饭,听说是杨大人发明的。”

  “可香,可好吃了。”

  土豆?

  扬州的土豆由于比应天等地的提早种植,前段时间已经到了收获了。

  只是杨宪还没来得及报告给朝廷而已。

  又是一场大丰收。

  和杨宪预估的差不多,平均每亩田干到四千斤上下。

  原来这就是土豆。

  刘伯温还是头一次见,他并未吃过,不过只闻这扑鼻而来的香味,就知道,这饭一定好吃。

  刘伯温拿筷子扒拉着手中这碗土豆焖饭,饭和土豆占比,大概是1比1。

  他夹了一块放进嘴脸。

  第一次尝到这样的口感,绵软细腻。

  吃起来非常舒服,而且刘伯温感觉到此刻土豆的香味在他嘴里不断弥散开来,实在是太美味了。

  就在他细细品尝土豆时,一旁的刘勇一大碗土豆焖饭已经干下去半碗了。

  刘伯温转头看去,只见对方是将土豆压扁然后和米饭彻底拌在一起。

  刘伯温也学着这么做,费了好一会功夫,这才完成。

  然后他用筷子挑起一大块饭放进嘴里,压成泥状的土豆完美地包裹着软中带硬的米粒,米饭的清香和土豆浓郁的香味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些香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口感比起单纯吃土豆,要来得更加富有层次感。

  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好。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饭!”一旁的小六子跟着感叹道。

  小六子这话,说出了刘伯温的心声。

  这碗饭别说是给他们这些做苦力的工人吃了,就算是放在京城的饭馆里卖,生意也一定火爆。

  一碗土豆饭下去,刘伯温感觉到自己已经完全饱了。

  对于土豆无法做主粮的最后一丝顾虑也没有了。

  “刘勇兄弟,咱们是顿顿都吃这土豆焖饭吗?”刘伯温开口问道。

  刘勇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是,一般只有中午这一餐吃这个。早上我们一般喝土豆粥,晚上的话,一个人最多可以拿五个水煮土豆。听说杨大人是担心我们一直吃同一样东西,会吃腻。”

  “土豆这么好吃,又怎么会吃腻呢。”

  “不说了,干活去了,杨大人对咱们这么好,咱们可不能没有良心。”

  说着刘勇摸了摸嘴巴,放下手中饭碗,转身直接往修路工地走去。

第96章 拉着当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

  刘伯温吃完土豆焖饭,正准备继续往城里走去。

  这时只见先前已经走了的刘勇忽然回头,拉着刘伯温和小六子就径直往工地上走去,一边走一边憨笑道:“俺差点忘了,刘伯你们既然刚来,自然不懂如何修路。没事,俺有经验,俺带你们。”

  刘伯温他们根本来不及解释,等到反应过来时,人已经到了工地上。

  小六子本想着开口表明他家老爷子身份,却是被刘伯温给直接阻住了。

  看在刘伯温和小六子,一老一小的份上。

  刘勇交给他们干的活,都已经是最轻松的活计,无非是做些往沥青路上撒一些碎石子、跑跑腿之类的活。

  可即便是这样。

  一个下午干下来,这对主仆也给累得前胸贴后背差点没缓过气来,脸上衣服上则早已满是土灰沙尘。

  就这样又是在工地上吃了一顿晚餐后。

  刘伯温这才赶紧借故和刘勇分别。

  主仆二人,头也不回往扬州城走去。

  来到城门前,刘伯温下意识抬起头。

  只见夕阳的余晖笼罩在古朴威严的城墙之上,他忽然想起了一年前那次陪着朱元璋北巡,第一次来扬州时的场景。

  刘伯温怎么也想不到,一年前,还是一座只剩下十几户人口死城的扬州,仅仅一年多时间,便恢复成如今这般繁荣的光景。

  进城后,他一路走来,宽敞的沥青大道两旁是一间间生意兴隆的店铺,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

  来往行人车马络绎不绝,街道上孩童追逐玩闹,穿梭于人群中,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不远处,茶馆的说书人正入神的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引得茶客们拍案连连。

  一时间孩子嬉戏声,人群熙攘声,小贩叫卖声,寻常百姓家灶台上柴火燃烧的声音,全都融为一体。

  刘伯温站在沥青路最中央,放眼望去,竟然有些恍然。

  “老师?”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将刘伯温拉回了现实。

  听着身后传来的声音,刘伯温回头,就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一年多未见,那张脸,反而变得更加年轻了。

  这让本就有些恍惚的他,觉得眼前的一切变得更加不真实。

  “老师,还真的是你,你怎么来扬州了?”杨宪看着眼前这对看起来有些狼狈的主仆,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还有你们怎么这副模样,好像刚在地上滚了十几圈一般。”

  杨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终于是把刘伯温拉回了现实。

  听了杨宪的问话,刘伯温极为洒脱地笑了笑,然后随口说起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杨宪在听了刘伯温的遭遇后,也不禁莞尔。

  决定日后得空了,让人把这个叫做刘勇的家伙找出来。

  在他看来,这是个人才啊,竟然能够拉着当朝二品大员去下工地做苦力。

  “希武,你呢,这个时间点不在府衙又是从哪里回来?”刘伯温笑着问道。

  杨宪扬了扬手中的书本,开口道:“从扬州小学那边过来,刚放学。”

  “扬州小学?”

  “嗯,是学生创办的学堂。”杨宪笑了笑,道。

  自己学生,如今也已经成了别人的老师。

  在这一刻,刘伯温不由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老了。

  “平日里都教些什么?”刘伯温好奇问道。

  杨宪将手中的课本随手递了过去。

  刘伯温伸手接过,翻看了一会儿,发现课本里用的都是大白话,浅显易懂,内容则是格物那一套。

  与他印象中的私塾课目完全不同,不由抬起了头。

  看出刘伯温的疑惑,杨宪开口解释道:“现在扬州小学里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是我们明记工坊工匠子弟。除了格物,也教授算数,当然三百千这些识字基础是有正常在教的。”

  刘伯温一页页仔细翻看完整本教材,长叹道:“希武,要是真把你这本课目里的东西全都学会了,怕是都可以直接去匠作司任职了。”

  “提起教学,话说回来,开国近四年,也是时候要开科举了。”

  前些年,北边一直有战事。

  可去年北平城外,那一声龙鸣,已经彻底击溃了北元的胆魄。

  可以预见,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草原骑兵掠边的情况。

  刘伯温心里想着,如今只要等此次灾情一过,就建议朱元璋,重开科举,为国取士。

  “老爷,你和神侯大人有什么话,可以慢慢聊,现在是不是先找个地方洗洗身子。”一旁的小六子见这对师徒聊起天来,没完没了的样子,忍不住开口道。

  刘伯温回头瞪了小六子一眼,这小家伙,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刘伯温身子本就不好,他们刘府就小六子一个下人,如今刘链也入朝为官了,没功夫照顾刘伯温,因此刘伯温的日常起居都是由小六子负责。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普通主仆那么简单,更像是互相扶持的家人。

  “小六子说的对,先回府衙吧,有什么事,之后再聊。”杨宪笑道。

  到现在,刘伯温还没和他讲来扬州的目的呢。

  一行人回到府衙后,杨宪让下人带刘伯温、小六子他们先下去洗漱,然后又是找了两身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换上。

  而杨宪则是坐在大厅上,泡好茶,等着他们出来。

  “老师,此次突然造访扬州,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杨宪看着沐浴更衣重新出来的刘伯温,开口问道。

  “是关于此次灾情。”

  提到灾情,刘伯温脸上神色变得有些沉重。

  他将三晋之地的情况和杨宪讲了一下,这些事情杨宪基本上都已经知道,毕竟此次救灾之事,主要负责人就是朱标和他。

  说着说着,刘伯温忽然讲到了山西省布政使司左参政朱晓明,将将赈灾用的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一事。

  很显然直到现在,刘伯温还是有些无法释然。

  可胡惟庸讲的,他又无从辩驳。

  杨宪在听了刘伯温讲的事情后,乐了。

  这不是经典的和珅与纪晓岚的那场清浊之辩吗,敢情将救灾粮食换成麸糠一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70/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