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28节
这与后世的某些豪强大族有最关键的区别,那就是封君有着很高的独立性和“正义性”。
陈瞻看着陈慎说道:“话说回来,二哥在封地还好么?”
他们两个在因军功封侯的时候也好,封君的时候也罢,都没有重新选择封地,而是请求将他们的封地与父亲的封地相连。
而许多年前,他们的二哥,陈野的第二个孩子就请求回到封地中了。
封地不能够没有陈氏的人在,但陈氏当时并没有太多的“主人”可以管辖那里。
本身是由五个兄弟抽签前往的,但陈野的第二个孩子“陈靖”却是主动表示,愿意离开繁华热闹的咸阳城,前往“官渡”封地去。
如今,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陈慎微微摇头叹气:“二弟的性子你还不清楚?和老三有的一比。”
“只是二弟的性子中带着些“守静平和”,这些年将封地经营的很好,我等即便是离开咸阳城这个权力旋涡,也能够在封地中继续发展的很好。”
他看着一直没有出声的陈守,再次安抚道:“更何况,即便是陈氏要离开咸阳城,离开这权力的漩涡,也不是所有人都要离开的。”
“你何必这么担忧呢?”
陈慎内心做出了决定:“若是离开权力中枢太久,陈氏便会被秦国逐渐的忘记。”
“到了那个时候,陈氏便会逐渐的没落。”
“所以陈氏依旧需要有人留在朝堂之上,且这个人必须能够代表陈氏、且与王上的关系要良好,只有这样王上才不会加深对于陈氏的怀疑。”
陈守有些犹豫:“兄长,不必因为我而考虑这么多的。”
他的神色逐渐的坚定了起来:“若是在家族与弟子中选择一个,我定然会选择家族。”
“我也并非是留恋这咸阳城的富贵。”
陈守环视着坐在这里的众人,轻声道:“我之才能不如大哥和五弟,性格不如二哥和三弟,但我依旧有坚定的信念。”
“若是不可为,便不必为之。”
“这点决断我还是有的。”
陈慎听着陈守的话心中有些感动,陈守在家中一向是较为沉默的那个,又因为年纪小颇受到众多兄弟的照顾,就连最小的陈瞻也因为性格原因看起来比陈守还要“大”,性格比陈守沉稳许多。
如今听着陈守的这一番话,众人都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觉。
就连一直站在陈慎旁边的陈昭都有这样的感觉。
毕竟自己的这位四叔性格沉默,较为平和宽仁,他不自觉的就像是看“晚辈”一样了。
也不知道这种心态从何而来。
还没等陈慎感动一会儿,陈安便开口了,他打着哈欠说道:“我说老四啊,你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他嘿嘿一笑:“肯定是要有人留下的,毕竟若是咱们都离开了咸阳城,咱们那位王上就会开始怀疑陈氏了。”
陈安掐着嗓子说道:“你们为什么全都走了?是不是想要背投他国?是不是想要背叛孤?是不是想要报仇?是不是怨恨了孤?你们一定是这样的想法!”
听着陈安掐着嗓子说的话,众人都没能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来。
就连心情有些低落的陈守也是没忍住笑声,他看着陈安说道:“三哥,你真的是”
陈慎也是情难自禁的笑了一声,而后说到:“行了,行了,不要做这种失礼的事情了。”
“总之,现在王上在做的事情与我们是不谋而合的,你我都安抚手下的人就是了,实在不行,便将重担转交出去。”
他坐在那里,轻声说道:“我会学习父亲,告病。”
“将手中的事务逐渐的转交给苏秦、张仪他们两个,昭儿也会将“司寇”的事务逐步交给王上较为看重的那个咸阳学宫的学子,至于瞻弟.”
陈慎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瞻弟与守弟便不必将手中的事务交出去了,即便是到了最后那一步,五弟和四弟也会留在咸阳城。”
这是一种类似于“质子”的身份。
算是陈氏的投名状。
或许是听出来了陈慎话语中的愧疚和歉意,陈瞻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大哥不必多想,我是自愿留下的。”
他拿着手中的酒爵轻轻抿了一口,而后似乎是觉着不爽利,直接拿起一旁的壶往嘴里倒。
“你知道的,我性格就这样。”
“武将的归宿便是战死在沙场上,你要是真的让我跟着回官渡,我倒也是不习惯了。”
“更何况,你们走还行,毕竟以王上的心思,可能觉着这些事务谁都能干,对秦国的影响不大。”
他指着自己的鼻子,略带调侃儿的说道:“我这种天才名将,王上可不会放我走的。”
“毕竟若是投往他国,便是秦国的一个心腹大患了。”
这略带着自夸的语气说出来的,却是令人有些心痛的事实。
陈慎微微闭上了眼睛,没再说什么。
夜晚,陈慎独身一身坐在书房中,身后悬挂着陈野曾经送给他的那幅字。
时间逐渐的过去了,一缕清香缓缓飘散而过,陈慎趴在桌子上线入了沉睡中。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陈慎看到的就是几年前出现在他梦中的那一片“桃花源”,桃花源此时好似正值春天,桃花盛开,些许春风微微一吹拂,一片一片的花瓣落下。
“父亲.”
陈慎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低沉:“陈氏要离开咸阳城了。”
陈野只是笑着说道:“这不是很好么?”
“王多寡恩。”
“能够及时的做出判断,给陈氏留下退路,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何必这么低落?”
陈慎坐在陈野的旁边,脸上带着些许忧伤:“我是担心五弟,若是母亲还在,该有多担心他呢?”
“若是您还在,陈氏或许不用陷入这般的境地了。”
陈野只是摇着手中的扇子:“不必想那么多。”
“即便是我在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结局,陈氏想要绵延千年,日后这样的事情定然要经历许多,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失误”而是难得的“经验”。”
“也不必因为要离开秦国而感到悲伤。”、
“日后在历史的浪潮中,或许陈氏会经历许多这种“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陈氏历代的家主要做的仅仅是保全陈氏、保全天下。”
“你要知道,陈氏所图的、所为的,并不是“秦国”,而是天下之人。”
“求的,是问心无愧。”
他点了点那虚幻的“玉佩”:“麒麟玉难道没有让你想清楚这些么?”
陈慎躺在那里,听着父亲的教导,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年幼的时候。
他默默地躺在那里,感受着春风的吹拂。
昭襄王九年冬,天大寒。
章台宫
嬴稷坐在那里,看着陈慎的告病奏疏,脸上带着些许的平和。
他知道陈氏的忠诚,但陈氏所掌握的权力太大了。
突然,嬴稷自嘲的笑了一下。
因为这是他父亲临终前的交代,所以他不得不做。
或许,自古君王多寡恩。
第140章 老师与弟子
君王的寡恩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久天长的。
嬴稷将陈慎的奏疏放下,转而看向了远处的方向,那是文安君府邸的方向,也是安国君陈野墓葬所在的方向。
安国君死后,按照先王嬴驷的交代与之同葬。
这超越了一般臣子的规格,当时一时之间被称为“美谈”,安国君与惠文王嬴驷之间的君臣情谊则是被所有人赞叹。
但只有嬴稷自己只知道,君王的怀疑早已经出现。
为何他方才亲政没多久,就开始推行“三公”“三师”的职位,并且开始分化陈氏人手中的权力?
毕竟陈氏一直表现得十分“忠诚”,或者说不是表现的忠诚,而是真的忠诚
这样的陈氏即便嬴稷的猜忌心思再多,也不应当是在这个时候,在刚刚即位的时候表现出来的。
——至少要在完全掌握了权力后。
可他依旧这样做了。
因为这是先王的交代,惠文王在临终前,在陈野、陈慎等人抵达宫中之前,就已经将后事交代好了,有且仅有嬴稷一个人知道。
嬴稷现如今依旧记得那个场景。
他的父亲拉着他的双手,让他一定要提防陈氏,避免如同齐国那般的事情发生。
但在提防的同时也不必害怕。
因为只要陈野、陈慎在一天,或者说陈氏的第二代在一天,那么陈氏永远都是秦国最大的保障。
他担忧的是陈氏的之后。
所以,要收回权力,但要在陈野、陈慎、陈瞻三个人其一活着的时候。
嬴稷为何一亲政就开始做这件事情?
因为陈野已经故去了,陈慎的身体不太好,陈瞻又是一名武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战死沙场。
之后再收回权力的威胁就太大了。
所以,要现在来。
嬴稷站了起来,走在这宫殿中,他的心绪十分复杂,觉着自己有些无颜见自己的老师了。
或许,人在害怕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什么事情偏偏会发生吧。
大殿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内侍走了进来,平缓了自己的声音后道:“启禀王上,太师陈守求见。”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