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36节

  白起站在陈瞻的身后有些许沉默。

  他知道陈瞻的奉劝是好意。

  雪继续落下,像是要将整个世界覆盖成白色一样。

  章台宫

  嬴稷收到了陈瞻的信件,脸上带着些许怅然之色,他有些害怕了。

  害怕陈瞻的离去。

  虽然这一点是他早就准备好了的,可真到了这一天,嬴稷就开始犹豫了。

  “唉。”

  “徒之奈何啊”

  出乎嬴稷以及咸阳城的预料,五国一直没有发动伐秦之战,或许是在等待着什么。

  燕国,王宫。

  乐毅同样问出了这个问题,燕昭王却是微微一笑:“我在等一个人的死讯。”

  谁的?

  陈瞻的!

  不只是他,其余四国的国君都在等陈瞻的死讯,陈瞻方才伐匈奴,此乃大义之战,他活着的时候伐秦,不是一件好事。

  会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待到陈瞻死了之后,便会好多了。

  昭襄王十三年,冬。

  这个冬天过于漫长了,即便队伍中的所有人都想让他们的将军看到咸阳城,亲自对王上说出完成昔日承诺的话,可冬日的风雪还是太大了。

  大到了他们还是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天内抵达咸阳城。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

  陈瞻已经无法起身,甚至说话、呼吸都有些困难,他无法再站立行走了,只能够躺在床上。

  白起、赢疾、司马错都站在他的身边,眼睛中带着悲痛。

  “大军.可是驻扎了?”

  陈瞻的声音有些沉重,白起微微点头。

  “已经驻扎好了。”

  陈瞻点头,上下的动作浮动已然不是很大了:“我死了之后,暂时秘不发丧,尽快送信到咸阳城,让王上以及城中的众人做好准备。”

  “另外,白起,你御马日夜奔袭,回到咸阳城。”

  “五国盟军伐秦之战,便是你成为“太尉”的基石,只要你能够在这一场战役中获得胜利,你就能够坐稳太尉的位置了。”

  白起脸上带着伤心和悲痛,泪水不断从眼角划过。

  他只是点着头。

  陈瞻又看向一旁的司马错、赢疾说道:“你们两位啊,都已经这个年纪了,就不要与年轻人争什么了。”

  “太尉的位置坐着不是好事啊。”

  司马错指着陈瞻笑骂道:“你就是想给你这个弟子争取个好位置,我们两个难道就不是你的故交好友了?你竟然一点都不想着我们!”

  陈瞻也是咧开嘴笑了笑,看起来有几分当年那意气风发的样子了。

  “你们啊”

  他微微的伸出手,好像是要挡住自己眼前的光一样。

  陈瞻越过那繁杂的雾霭,似乎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一生,那发生的事情,好似都在眼前一一而过。

  他最后看见的,是站在雾霭后等待着的自己的父亲。

  “父亲.”

  陈瞻的手无力的垂落下来,如同星辰划过夜空,璀璨而又短暂。

  “碰——”

  一声轻响,手臂落在床榻之上,陈瞻的脸颊上带着微笑,眼睛闭着,神色看起来十分祥和。

  昭襄王十三年腊月三十,这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武安君陈瞻,崩。

  官渡

  陈慎正在讲授陈野的思想,忽然觉着心口一痛,手中的书摔落在地上。

  “啪嚓——”

  他站在那里,心中浮现出来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五弟怕是

  昭襄王十四年,元月。

  嬴稷收到了密信,知道了武安君陈瞻的离去。

  昭襄王十四年春,武安君陈瞻遗体归秦,秦王嬴稷亲自迎接,并且将其与安葬于自己的王陵之畔,待到嬴稷百年后可合葬。

  这是一个君王对臣子最大的宠幸了。

  昭襄王十四年的夏天缓缓而来。

  官渡的陈氏祠堂内,立起来了一个新的灵位。

  陈氏第二代第五子、嫡次子,秦武安君、太尉、上卿、爵封彻候的陈瞻之灵。

  同年的秋天七月,燕、赵、韩、魏、齐,五国宣布合盟,正式向秦国宣战。

  同月,秦相国苏秦、张仪相继崩殂。

  举国同悲。

  秦王任用范雎为左相,右相暂时空置。

  在这个秋天。

  旧的时代似乎已经缓缓的落下帷幕,新的时代正在缓缓的迎来。

  ————————————————————————————

  “昭襄王十四年,武安君崩于归国途中,时,上痛哭不止,国丧三月,以王礼而葬。——《秦书·武安君传》”

  本卷完。

  PS:今天就一更啦,是元旦嘛,正好这一卷结束了,也歇一歇,查一查下一卷的资料,整理一下大纲什么的。

第一卷总结兼成绩汇报

  就在刚才,本书的第一卷“商君!商君!”结束了。

  这一卷一共142章,共计40.2万字,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公元前358年左右)开始,到昭襄王十六年年(公元前289年)结束,横跨秦国的三位君王,共69年。这可以说是很长的一卷了,在我的大纲规划中,除却很让人想想就焦虑、望而生畏、众多大佬折戟沉沙的那个时期之外,其余每一卷大概都是比这一卷要短的。

  这也是在我计划中的一环,因为每本书的开始都像是建造房子一样,要把地基打的稳固,要让“住房子”的人们知道这本书的风格、建造房子人的风格,这也是我希望能够做到的。

  先说成绩和更新汇报~

  首先我这个扑街终于上了三江和强推这真的是值得令人开心的事情。

  其次就是首订是1280左右,均订1180,追订约莫1200,18天后的现在高订是3225,均订是2477,追订约莫1500,期间经历了一次强推,所以均订暴涨了一波,,涨了1300左右吧,算是翻了一倍,距离精品还有五百多的距离或许下一次的推荐就能精品了吧,挺开心的。

  然后就是更新了,这个月13号上架,之前都是4000字,一共更新了48000字,这个月共更新24万字左右,去掉免费期的更新,相当于19天更新了十九万,分一分也就是日万了.

  我还是低估了日万的难度啊,差点给我自己整崩溃了都。

  下个月暂时还日八,但是每周周日我会休息半天.这样也是为了避免我暴毙对不对,我要是暴毙了宝宝们咋看书。

  二、总结

  既然是总结,我就先从这一卷的卷名以及简介开始吧。

  卷名:商君!商君!

  其实大家看看到这里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很合适,毕竟商君变法,甚至是商鞅本人都在这一卷的占比并不算很大,甚至可能在十几万字的时候,商鞅就已经去世了。

  那为什么这一卷的名字我还是定义为“商君!商君!”呢?

  因为这一卷讲的是“诸国变法”,而诸国变法中最成功的不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么?这也是本书名字的由来。

  而简介中的“法者,天地之序也”在我看来,指的是“秦律”,或者说陈野在潜移默化中所改良的“法家”的“法”应当是这本书的基调,这也是我将陈野的第一个身份安排为“司寇”的原因。

  一国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法”。

  这是统治者控制被统治者的利器、也是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利器。

  当然了,这里的统治者自我约束指的是统治阶级,而不是“君王”,毕竟封建时期“君王”的权力是逐渐变大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而当往后越发展,统治阶级内部的“王”与“臣”的互相约束,同样是有赖于“法”,无论是“祖宗之法”还是“太祖之法”,亦或者是“国本之法”。

  有些时候,为什么臣子能够在某些程度制衡皇帝?

  便是因为有“法”这个“底线”在,大家不会真的拼死,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去进行争斗。

  所以我开篇说:“法者,天地之序也”。

  这是第一个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么,则是因为“商君”这个人。

  陈氏在开篇的时候通过商鞅成为司寇,进入到秦国的政权中心,而这一卷的末尾,陈氏的第三代嫡子也同样是因为“商鞅”的原因,知道“事不可为”而在“司寇”的位置上退出政权的中心。

  商鞅与孝公之间的情谊同样是贯穿这一卷的一个锚点。

  “君臣之情”、“自古君王多寡恩”这一点是我最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希望宝宝们能够看到我想描写的东西,这样我就会非常开心了。

  这是卷名以及简介中,我所想要表达的东西,以及为何起这样的卷名和简介。

  其次便是这一卷的内容了。

  这一卷的内容开头就说过了,大概是未来很多卷中第二长的一卷。

  我想让看书的朋友们知道我是一个怎么样子的作者,会以一种怎么样子的手法和方式去描写华夏巍峨的历史。

首节 上一节 136/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