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45节

  陈慎此行此举,的确是为了维护秦律的尊严。

  他做的也不算是惊天动地,毕竟真正为了维护秦律而做出惊天动地事情的人,已经故去了。

  不少老人开始回想起来当年的辉煌,那一代的璀璨。

  陈慎看着战栗的两人,脸上带着不屑,上前一步,站在大殿中央,此时的他看起来像极了“威势无双”的相国。

  “臣请王上依照秦律,处死查生,流放魏冉。”

  陈慎的身后,那已然凝结成一股绳的众多大臣也都纷纷开口道:“臣请王上,依照秦律,处死查生,流放魏冉!”

  嬴稷坐在高台上,看着陈慎,脸上带着些许的笑容,当机立断的说道:“陈相所言有理,便按照陈相所言!”

  他笑着看向陈慎说道:“只是,陈相斩了我一个司寇,是否该赔偿给我一个司寇呢?”

  陈慎站在那里微微躬身:“王上想要臣怎么赔偿?”

  嬴稷抚掌大笑说道:“昭兄昔日便是与我一同长大的,更是陪同我一起前往赵都邯郸为质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叹了口气说道:“在父王故去的时候,更是亲自任命昭兄为司寇,五年前昭兄说要周游列国而开悟己身,孤虽然惋惜异常,但却不忍心干涉昭兄的开悟。”

  “如今已然五年过去了。”

  “不知昭兄可愿回到朝堂之上,继续担任司寇?”

  陈慎站在那里,微微躬身行礼:“此事臣会去一封信,告知昭儿,言明王上之意。”

  他略带歉意的说道:“昔年之事,乃昭儿自行决断。”

  “臣会令他尽快回返。”

  嬴稷这才是放松了一瞬,既然陈慎愿意让陈昭回来,那就好。

  当即看着台下神情严肃:“查生触犯秦律,依秦律斩首;魏冉藐视秦律,罪无可恕,依照秦律徙三千里,为长城奴。”

  章台宫后殿

  嬴稷神色平和,他不断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忍,要忍,要忍。

  他可以为了掌权而向任何人低头,直到他可以不向任何人低头!

  陈氏与赢姓之间的关系,再度达到了冰点。

  相府

  田文神色复杂的看着陈慎:“陈兄,你不应当这么霸道的,这样会让王上更加误会你。”

  ————————————————————————————

  “昭襄王十五年,文安公于朝斥上卿魏冉,司寇查生,王因此恶之。《新秦书·昭襄王本纪》”

第152章 “缘由”

  陈慎没有说话,只是沉默以对。

  他何尝不知道这样子做会让嬴稷更加厌恶陈氏,更加厌恶他呢?

  他是故意的。

  有些时候,君王的厌恶比君王的宠爱要更好。

  但这话显然不能对面前的孟尝君说,只能叹了口气说道:“家父在世的时候,常言的家训便是如此,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乱象的出现而不管不顾呢?”

  他看着孟尝君说道:“文君,难道您觉着,查生以及魏冉所做的事情,王上不知情么?”

  陈慎的嘴角带着些许冷酷:“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过王上,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绕过如今王上的眼睛。”

  陈慎闭着眼睛,轻声说道:“王上可以纵容查生来试探陈氏的底线,可以用查生以及秦律的尊严来试探陈氏的野心,但陈氏不能因为王上的猜忌和试探,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将秦律的尊严踩在脚下。”

  他的声音很是沉重,而听到陈慎所说的话,孟尝君的心中也同样有些沉重了

  他默默地叹了口气说道:“原来.如此”

  田文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这明显是陈氏与王上的一场博弈,过程十分复杂,不是他能够插手的。

  他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来了一点疑问。

  陈氏与秦王的博弈,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他不敢问,也不敢继续思索下去,只能点着头说道:“既然陈兄心中有数,那某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田文微微拱手说道:“一切请陈兄小心。”

  待到田文离开了之后,陈慎自己坐在院子里,院子里的风在吹着,树上的叶子也在一片片的掉落下来,落在地上,不由得让人有些恍惚不定了。

  他轻轻的叹了口气,似乎是要将心中的浊气全然都吐出来一样。

  方才与田文所说的并不是全部的原因和真相。

  很多时候,事情的真相就像是受了伤的腐肉一样,外表有“光鲜亮丽”的包扎遮挡住众人的目光,而内里的“缘由”则已经腐烂无比。

  今日的朝会其实是早已经谋划好的。

  从嬴稷召陈氏再次归来,甚至连续准备了五道诏书的时候,就已经谋划好了的。

  陈氏能够一直依附于秦王么?

  不能。

  但陈氏能够脱离秦王而自主么?

  同样也暂时不能。

  这就是时代的弊端了,陈慎虽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但他在陈野的身边长大,自然是耳濡目染学习到了一些东西,他那超越常人的智慧也让他能够看到天下的局势。

  秦国必定会统一,但秦王能够历代传承下去么?

  王都是多样的,更是寡恩多疑的。

  或者说

  在王的眼睛中,或许国家的强盛是较为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永远都是“王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

  秦穆公当年也是一位十分雄才大略的君王,甚至在那个时候,秦国几乎已经从边陲蛮夷的身份摆脱了出来,可以试探性的往中原伸出自己的触角了。

  最后为什么秦国瞬间衰落,甚至三代都缓不过气来?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的啼叫声可以告诉世人,秦国为何突然衰落。

  原由只有一个。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歼我良人的是谁?

  是秦穆公!

  穆公一生都有仁义之名,可在最后的关头,他令秦国三贤为他陪葬。

  当然了,有人或许会说是因为三贤感受到了穆公的知遇之恩,所以自愿为穆公殉葬的,但.“自愿”这种事情,谁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谁都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那谎言的“虎皮”遮挡不住内里的糜烂。

  秦穆公不知道三贤活着对秦国的好处么?不知道他令三贤殉葬对秦国的伤害么?

  他知道,他不在意。

  继任者不知么?

  知道,但不令三贤殉葬,他的王位坐不稳,所以他也不在意。

  为了坐稳王位,三贤得死。

  所以三贤死了。

  秦国霸主的路也中途断了。

  天下贤才都不再入秦,甚至将秦国当成了最后的、无可奈何的选择,甚至选择了秦国之后也会为自己留下后手。

  他们不敢留在秦国,尤其是在国君交替的时候。

  为何?

  因为害怕!

  害怕什么时候国君突然又发神经了,一道诏书令自己不得不殉葬。

  能活着,谁想死呢?

  更何况是已经做到一国之顶的臣子们?他们哪一个不是大才,哪一个没有胸中的抱负?

  士为知己者死,但强迫你去死的所谓知己,真的是知己么?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士”可没有多少士为知己者死的心,随意改投他国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

  有一个地狱笑话或许很适合这个年代。

  “没有当过燕相的魏相绝对当不好一个楚相,你说是吧?秦相。”

  这足以说明什么了。

  甚至“儒不入秦”的潜规则,也是在穆公死了之后出现的。

  历代的秦王听到“黄鸟”的歌声,都会瞬间拉下脸来,因为这是秦国历代国君心中永远的痛。

  一直到了秦献公时期,因为看到了这一切的“明知不可为”,所以一直十分遵守祖训的秦献公才无可奈何之下,咬着牙废除了人殉制度。

  难道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是因为单纯的为了秦国的利益么?

  不。

  因为当时的秦国摇摇欲坠,战国诸国纷争不断,甚至有可能今日还存在的小国明日就不存在了!

  在弱小的时候,国家与国君的利益是牢固的捆绑在一起的!

  秦献公想要摆脱今日活着,明日或许就要家破国亡的处境,就必须废除人殉制度!

  而这个制度被废除之后,秦国的处境依旧没有好多少,但总算是比原本的时候强多了。

首节 上一节 145/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