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79节
这一刻,正式进入了秦王政元年!
步履匆匆的处理完子楚的丧葬事宜,秦国再次陷入了沉默的哀痛中。
不到十年,秦国已经接受了三位秦王的崩殂,这对于国人来说,对于王室来说都是一件悲痛无比,且不能接受的事情。
此二代的秦王为何如此短命?
秦国的国人们不知道,但他们都盼望着新的秦王能够多支撑一段时间,秦国短期内无法再承受再一位崩殂的秦王了。
子楚的葬礼事宜并未大操大办,也并没有让国人们为之戴孝太久。
这是子楚最后的仁慈。
也是这三代秦王共同的仁慈,也正是这些“仁慈”才让秦国不至于陷入“悲痛”后再次陷入到“灾厄”之中。
须知,为何古代的国君,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国君崩殂是一件大事,甚至是能够影响到黔首的大事?
因为黔首需要为王戴孝,并且禁止一系列的劳作、娱乐等等。
可以说,一位王的崩殂至少会让一个国家陷入一年的停滞期,所以在接二连三的有王崩殂的国家,很快的就会衰落,而这个时代的人则是管这个叫做“天谴”。
秦国并未这样。
昭襄王、孝文王乃至于如今的庄襄王,三位王都以当初的“以天代年”之数为例,以三天代三年,且没有耽误春耕等事宜。
因此,秦国的交接并没有那么的慌乱而是显得井井有条,国内的一切也依旧在按照秦律而施行着。
这让看着秦国的其他几位国君都感觉到失望。
即便是楚王也有些失望,他以为子楚那么拼命的想要活下去,在死后也会听从“方士”的建议而大肆操办,并且重新启用“人殉”制度呢。
要是问为何“楚王”这么清楚,那是因为子楚、子楚的“母亲”华阳夫人身边的“方士”,以及夏姬身边的方士,都是楚国出身,毕竟楚国自古以来便是这些“迷信”的根据地。
楚国境内的山野神灵,比中原大地的神灵要多得多。
至于那些“方士”手中的丹方,也是从楚王手中而来,或者说是从楚国王室手中而来的。
这才是“子楚”之死的真相。
当然,楚王并没有想要害死子楚,他只是想要让子楚能够更加亲近楚国。
这短暂的一年便在连绵不断的雨中过去了。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
而满天的大雨也引起了陈鲈、陈仲、甚至是远在官渡的陈肃的注意。
官渡
陈肃以及站在陈肃身边的陈学脸上带着些许凝重之色,他们抬起头,手中撑着伞:“若是这雨再这么下,只怕开年便是要有涝灾啊。”
陈学撑着伞的手微微的探出伞面,他轻声说道:“涝灾并不可怕,但秦国如今国内却并没有很好的重视水利之事,这才是最可怕的。”
“若是雨继续下.”
陈学沉默着没有继续说话,他转过头,看着自己身边的陈肃道:“肃侄,我想去咸阳城,面见秦王。”
陈肃看着陈学,没有说什么,片刻后说道:“叔父想要为秦国建水渠工程?”
陈学微微点头:“当年我的父亲曾经在“农事”上有很深的造诣,世人都以为我会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农家的道路,可却没有想到我会沉浸在这水利之事上。”
他的嘴角噙着一抹笑容:“我已然得了师兄的信,师兄见到此等大雨也是心中难安,所以想要和我一同入咸阳。”
陈学微微摇头:“如今韩覆灭,韩地早已经成了秦国的一部分,先王对韩地的处理十分妥当,于是师兄也不再怨恨秦国,愿意出仕了。”
陈肃微微一惊,他没有想到陈学的那位师兄竟然愿意入秦为官,这下子他就更没有理由阻止四叔去咸阳了。
于是沉吟片刻后说道:“也罢,四叔便去吧。”
“只是切记,不要过多的沾染朝政之事。”
陈学点头,他知道自己的侄子为什么担心他,他虽然年岁和辈分比陈肃大了一些,但心性却没有这位身为家主的侄子那么“玲珑”。
“我会的。”
他撑着伞缓慢的看着远处雾蒙蒙的山河万里。
“我没有学到多少父亲的才学,却想要如同父亲一样,为这片万里山河的黔首多做一些什么。”
庄襄王四年在连绵不断的大雨中过去了,伴随着这一场大雨而来的是各地汇报的灾情。
秦王政元年,秦王嬴政登基。
登基之初,由于尚且没有加冠,所以依旧是由先王所任命的辅国大臣管理朝政。
他们分别是:安国君,右相“陈鲈”、武安君,太尉“陈赞”、文信候,左相“吕不韦”、上卿,大将军“蒙鹜”、“王翦”、“李牧”,以及负责国事的“十三卿”。
秦国再次进入到了“文”“武”的百官之首都是陈氏之人的时代。
与之前“安国君”陈野时期不同的是,秦王政时期没有一个“总领事务”的“陈野”了,陈鲈也只是与其他几位一样是普通的“辅国之臣。”
在分封了诸位辅国之臣后,秦王嬴政尊生父子楚的母亲“华阳夫人”为太王太后,尊生父子楚的生母“夏姬”为太王太后,尊自己的生母“赵姬”为王太后。
而在获得分封之后,华阳夫人以及夏姬两位则是直接在宫中,整日闭门不出,什么人都不见。
夏姬的反应尚且在众人的猜测中,毕竟如今韩已经覆灭,韩伯也很满意如今的生活。
但.华阳夫人的反应却在众人的预料之外了。
她对于子楚的影响也好,对于如今秦王嬴政的影响也好,都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说或许嬴政会不听从赵姬的话,但却绝对不会反驳华阳夫人的话。
华阳夫人闭门不出,对于朝中楚系一脉的势力的打击有些巨大。
他们开始怀疑、开始猜测。
猜测是否是嬴政在华阳夫人面前暴露了什么?
但无论他们怎么试探,怎么向宫中塞他们的“钉子”想要找到华阳夫人打听,都没有得到结果,华阳夫人似乎真的什么人都不见了。
后宫中
华阳夫人、夏姬两人坐在一起,两人的生活还是十分美好的。
无论是上一任秦王子楚,还是这一任秦王嬴政都没有亏待他们,甚至并不限制他们私自养一两位“面首”,当然了,到了这个年纪,这两位太王太后也都是一心养老了,顶多是与面首聊几句欢愉一下心情罢了。
其他的事情倒是有些力不从心。
夏姬抬起头,有些犹豫的看着华阳夫人道:“您怎么会真的闭门不出,也不接触朝中的那些势力呢?”
她似乎有些不解:“楚国如今尚且还在,您就不想要哪一日还能够回到故乡么?”
华阳夫人倒是轻轻抿了一口茶,笑着:“我都这个年纪了,待在秦国的时间比在楚国要长的多,哪里是我的故乡还说不定呢。”
她意味深长的说道:“都到了咱们这个年纪了,所想的不过是能够安度余生,过一日算一日。”
“哪里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呢?”
华阳夫人拍了拍夏姬的手:“我知道,赵姬来找过你,但是你可千万记住,她能糊涂,你不能。”
“伱只是如今秦王的祖母,却并不是他的生身母亲”
“许多她做了后王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你却不能”
夏姬心中一顿,猛地一冷,她看着面前笑着的华阳夫人,突然明白了为何今日华阳夫人会叫她过来,原来竟然是为了此事么.
她长叹一声:“您放心吧,明日我便将赵姬的人送回去。”
“安心的与您一同在这宫中养老。”
秦王政元年,夏。
陈学以及他的师兄来到了咸阳城中,他的师兄叫做“郑则”,当然了,他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
“郑国”。
第190章 伐国之战,今日而起
嬴政在得知“陈学”以及“郑国”到来的时候,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万万没有想到陈氏中人还会入朝为官。
“老师,陈学先生擅长何事?”
嬴政搓了搓手,甚至准备将“十三卿”之一的位置交给陈学了。
陈仲无奈的扶额,他看着嬴政说道:“王上,陈学叔父所擅长的是水利之事,其余的事情恐怕他无法胜任啊。”
叹了口气后,陈仲又说道:“叔父此次前来,只怕是为了前一段时间连绵不断大雨的事情,虽然大雨最后停止,国内的涝灾也并不算十分严重,但叔父应当是想要修建多个水利工程,以防一日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吧?”
嬴政听到这里,心中的激动略微有些平缓了。
他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如今秦国的国力,修建水利的话,只怕.”
陈仲不出嬴政意料的点了头:“是的,若要修建水利工程,那么伐国之战便需要暂时停止,以休养生息之姿态,而缓缓图之。”
他笑着看向嬴政:“王上的身体,比之先王好了不少,便不必担心这个事情了。”
陈仲言辞凿凿的说道:“王上有生之年,定然能横扫六合而一统天下,此不世之功,定然是跑不了的。”
哪怕如今的嬴政已然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再有三年的时间就能加冠亲政了,陈仲也是依旧将他当成昔日那个少年人来看待的。
那个抱着他的大腿喊着要吃糖的少年。
陈仲的眼睛中带着些许怀念的劝诫道:“王上切勿心急,许多事情是着急不来的。”
嬴政这才是按捺住自己内心的焦急,他如今尚且是一位少年郎,更是没有经历过历史中那些“苦难”,所以他虽然依旧聪慧,但却比原版的秦始皇嬴政多了几分少年心性。
嬴政在章台宫中接见了陈学以及郑国,在最开始的时候,嬴政只是想见一见靖安公之子,瞧一瞧陈氏中的其他人是什么样子的。
但当两人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念以及才学之后,嬴政看待陈学以及郑国的时候,就不再是看“靖安公之子”、“靖安公之子的朋友”这样的态度了,而是货真价实的将两人当做“陈学”以及“郑国”来看待。
“依照两位先生所言,此等水利修建之后,秦国应对天灾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即便是不在灾祸之年,这些水利也能为农田等提供便利?”
陈学微微颔首,他看着嬴政道:“启禀王上,正是如此。”
他从怀中拿出一卷竹简:“昭襄王在世的时候,曾经令蜀中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而此时虽然都江堰未曾修建完成,但他所带来的好处却已经十分明显了。”
“成都平原已然成为沃野,那里的亩产平均比其他地方多出了两三石粮食。”
“积少成多之下,那里已然成为大秦很重要的粮仓了。”
“哪怕是去岁的涝灾,也并未过多的影响到蜀中。”
嬴政听着陈学的介绍,心中也是在脑海中翻阅着去岁关于蜀中的奏折,他惊讶的发现一个问题。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