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206节
陈正站在那里,神色不变:“依照秦律,以下犯上,当诛。”
他站在那里:“所以臣来了。”
嬴政的神色再次变幻,他看着陈正,最后声音几乎是从喉咙中憋闷出来的:“好,好一个以下犯上当诛。”
他闭上眼睛:“念在陈氏上下五代的功劳之上,朕不和你追究。”
“但这丞相的位置,你做不成了。”
“回官渡去吧。”
一锤定音,嬴政将陈正的路给确定好了。
放官归乡!没有任何的加封!这对于权倾朝堂的陈氏来说已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
但嬴政没有从陈正的脸上看到丝毫的不满,他只是站在那里,而后躬身行礼。
“臣”
“遵旨——”
陈正将腰间的印鉴、头顶的官帽,身上的官服全然褪去,而后整理、叠放在地上,而后再次行礼。
再然后——
他转身离去。
背影洒脱无比。
他本就不属于这一片官场,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了所以才做了这几年的丞相,今日他离去,也算是随了自己的心意。
陈正走的潇洒无比,嬴政坐在那里神色更加阴沉。
韩非、蒙毅心口发苦,他们没有想到事情最后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尤其是韩非,眼角发红带着泪水。
他觉着是自己害了陈正,若不是他,陈正怎么会来到宫中,被迫和皇帝起了冲突?
怎么会最后被放官归乡?
他不由自主的落泪,心中却下了一个决定。
官场不适合他,尤其是这个时候已然不将秦律、不将“律法”当回事的秦国官场,他也要辞官。
便回乡做一个富贵闲人吧!
一场秋雨一场寒,始皇帝六年的秋天很快就过去了。
咸阳城的人、天下的人都听闻了一个消息。
陈氏第五代嫡长,左相陈正,被罢官了。
———————————————————————
ps:这是必定的,哪怕我都无法决定的一件事情,当我将陈正的性格塑造成嫉恶如仇、不懂官场的时候,就注定了今日这一章、这一件事情的发生。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初诛杀赵姬的时候,那个时候同样是陈正想要拔剑诛杀赵姬,但被陈仲阻挠了。
今日和那一日,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切,问心无愧。
第215章 万死不悔
听到这个消息,天下众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陈氏又在玩什么花招”,第三反应是“啊?”。
陈氏被罢官了?
但这个消息还不是最炸裂的消息,随着陈正被罢官,陈氏在朝为官的另外一位担任司寇的弟子也“辞官”了。
这两位的辞官好像是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样。
上卿韩非辞官,隐居咸阳城,不再过问世事,没有任何理由。
丞相府中一小吏“张良”同样辞官,隐居咸阳城,不再过问世事。
当这些消息一同流传出来了之后,人们开始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事情引发了这几人一同被“罢官”以及“辞官”?
人们好奇的心以及八卦的心是阻挡不住的,所以很快的人们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
“士”这个阶层消息的流动性本就是很强的,毕竟谁还没有一两个亲戚和人脉关系了呢?
但当他们知道了这其中的缘由后,几乎是所有人都对这件事情闭口不谈了。
这显然不是一件可以讨论的事情。
廷尉府
要说谁是这一次辞官浪潮以及罢官潮中受伤害最大的人,那应该便是时任廷尉的李斯了。
本来修订秦律是李斯、韩非、司寇一同收拾整理的事情,但是此时司寇和韩非一同辞官,只剩下了一個孤苦伶仃的李斯。
而也因为司寇的辞官,所以如今李斯不仅要负责廷尉的事情,还要负责司寇的事情。
这简直是将三个人的活压到了李斯一个人的身上。
而——如今的压力远远不止如此。
陈正被罢官了,那么左相的位置总要有人顶上的,在命运的脚步声中,嬴政决定让李斯来暂时担任“左相”的位置,而令原本历史轨迹中时任丞相的“冯去疾”来担任廷尉的位置。
冯去疾对此并没有什么怨言。
毕竟他的儿子冯劫已经担任御史大夫了,若他也成为三公之一,那冯氏一族的权势岂不是比昔年的陈氏还要大了?
今日的陈氏是什么下场?
虽然并不算很惨,但在朝中的两位举足轻重的大员都失去了位置
虽然今上尚且没有收回属于他们的封地,但看现在始皇帝的态度,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很遥远的事情。
其实冯去疾连这个廷尉的位置都不想坐,不过他是真的不敢违抗嬴政的命令。
事实上,不是他不敢违抗嬴政的命令,整个朝堂上除却之前的陈正之外,还有谁敢违抗如今威严日盛的始皇帝的命令呢?
那不是找死?
天下间的流言风语并没有影响到大秦这座庞大机器的运转,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一样,这个天下离开了谁都能够照常运转。
哪怕这个“人”是威名赫赫的陈氏之子也是一样。
始皇帝七年的春天默默地在这样的情形下到来了,而这一年的春天也为大秦以及嬴政带来了一个十分不错的消息。
百越之战,结束了。
百越之战发起自始皇帝刚刚登基后不久,而如今也有两三个年头了,这对于大秦来说算的上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毕竟就算是面对六国,秦国都没有耗费过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
而这一场战争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经由上一任山河使者及大司农的提醒,征战百越的王翦等人并没有错过那一片可以“一年三熟”的肥沃土地,而嬴政也当机立断的决定将“封赏”的军功土地转移到了百越这里。
想要让中原的黔首离开故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些时候只要用对了理由,往往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变成现实。
就比如很简单的一句“百越之地,稻谷一年三熟”。
只是简简单单的、轻飘飘的一句话,便让许多黔首将信将疑,若说官吏的话只是让他们动心了的话,那么周围“士卒”回来后迫不及待的带着家人选择百越土地的事情,便让这些黔首完全放下心来。
“他总不能自己害自己吧?”
“他总不能害自己的老母亲吧?”
“他总不能坑自己的同族兄弟吧?”
在这样的想法中,在百越那广阔无垠的土地诱惑中,在朝廷答应了会改造百越土地的承诺中,部分秦人也好、以往的六国人也好,都背上了自己的行囊。
官渡,陈氏。
几多风雨错,人自各行行。
陈正坐在屋檐下,拿着手中的竹卷轻松的翻阅着,脸上带着的是满满的“幸福”之意味,或许离开了朝堂的他真的感觉到了愉悦吧。
天空上不断的落下雨滴,丝丝绵绵,中原少有这样“温柔”的雨,这种雨大多数见于江南水乡中。
雨水从屋檐下不断的汇聚,而后冲刷到“中堂”下的池塘中,池塘中时不时的有一两尾鱼儿游动着。
陈正的身旁,茶壶之上冒着些许白烟,热腾腾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听雨、品茗、展卷,这样的生活才是陈正真心向往的,自始皇帝六年到现在的始皇帝八年,陈正辞官已经足足三年了。
这三年的时间,他出乎天下所有人预料的,不仅没有继承陈肃的“教学”事业,也没有周游天下讲学,只是呆在家中。
像是一个隐居在官渡陈氏中的“隐士”一样。
这令那高高坐在章台宫中的嬴政都有些迷茫了,陈氏中竟然有这样的人么?
如此这般的.胸无大志?
难道被罢官之后真正应该做的难道不是一展胸中的志向么?
“踏踏踏——”
一道道脚步声响起,这声音不急不缓,显示出来人不骄不躁的心理状态,而这声音巧合的与天空中的雨水声相合。
屋檐下缓慢的露出来了那人的身影。
因未曾加冠,所以如今的他只是短暂的用布以及簪子将头发束缚,身上一阵青色的袍子,腰间悬挂香草容臭,一块青翠色的玉珏悬挂其中,发出叮当作响的声音。
面容清俊,神色不急不缓,虽看着约莫十一二岁的样子,但已然像是一个大人了。
身旁的侍从经过时候也是微微颔首示意,侍从们纷纷口声“大公子”。
好一派钟灵蕴秀的模样。
他走到陈正的身旁,躬身行礼,口称:“父亲。”
陈正倒是抬起头看着他,眨了眨眼:“居儿?”
“你怎么来这里了?”
陈居神色不变,他从袖子中拿出一卷绢帛,脸上带着无可奈何的神色:“陛下又悄然来了诏书,请父亲回去为官。”
这已经是这几年来的第三封了。
陈正神色不变,陈氏应对这样的诏书向来是有办法的,而且是最管用的办法。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